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婧 | 汪曾祺早年轶事
“ 
高邮是汪曾祺的故乡。此地地灵人杰,多才子。北宋时出了个秦少游,清代出过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后来又出了个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生于1920年3月5日,夏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多年后,汪曾祺在《七十书怀》中写道:“沾了元宵节的光,我的生日总不会忘记。”

汪家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算书香门第,且家道颇丰。祖父汪嘉勋中过拔贡,是个儒商,到汪曾祺出生时,家中已有良田千亩,商铺数间。父亲汪菊生生于重阳,故名菊生,字淡如。他多才多艺,丝竹管弦、金石书画、手工技艺均有涉猎。

“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汪父的名言。汪曾祺小时候,父亲带他去麦田放自制的风筝,还把小西瓜挖尽瓜瓤做成通体透亮的西瓜灯给他玩。父亲十分随和,绝无疾言厉色。曾祺唱戏,他就胡琴伴奏;曾祺喝酒,他就推杯换盏;曾祺抽烟,他就递烟点火。甚至曾祺给初恋写情书,他也在旁瞎出主意。


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

汪曾祺三岁丧母,好在两任继母都对他视若己出。尤其是第二位继母任氏娘,在汪曾祺十七岁时嫁进汪家,陪伴汪父度过了漫长而艰苦的岁月,汪曾祺对她十分尊敬。

1925年,汪曾祺入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女教师王文英见汪曾祺小小年纪戴着母亲的孝,对他格外心疼。1927年夏天,汪曾祺从幼稚园毕业。照毕业照时,唯一的一头木马让汪曾祺骑着,老师对他的怜爱可见一斑。多年后汪曾祺回到故乡,特地去看望王老师,并献诗一首:“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歌声犹在,耳畔徘徊。念平生美育,从此培栽。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但师恩母爱,岂能忘怀?愿吾师康健,长寿无灾。”诗后还有两行字:“敬呈文英老师,五小幼稚园第一班学生汪曾祺。”这首诗使王老师哭了一个晚上。

汪曾祺上小学时,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作文常得满分,因此在五小颇有才名。一年级课本有一首《咏雪》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七岁的汪曾祺已能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后来汪曾祺回忆说,他写散文、小说用的方法,也许就是从这一句悟出的。


汪曾祺数学不好,但数学老师都喜欢汪曾祺。初二代数老师王仁伟,贫穷,辛劳,多疑,易怒。有一次汪曾祺病了,几天没去上学。王仁伟问与汪曾祺同班的堂哥汪曾濬:“汪曾祺的病怎么样了?”堂哥回答:“他死不了。”王先生听他如此回答,顿时大怒,讥讽他:“你死了我也不问!”初三几何老师顾调笙,很是器重汪曾祺,一心培养他进自己母校中央大学学建筑。无奈汪曾祺虽然画画常常被美术老师用作范本,但几何总是学不好,顾老师白费许多心血,最后叹一口气说“阁下的几何乃桐城派几何。”意思是他的几何作业常常不经论证就跳到结论。他也很有自知之明,后来写过一首诗,说明自己踏上文学之路的经过,前几句就是:“我事写作,原因无他。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1935年夏天,汪菊生陪同汪曾祺去考江阴的高中。在船上,一名新来的侦缉队员以检查为名,勒索钱财,学过武功的汪菊生一掌把他打了一溜跟头,从船上退过跳板,一屁股坐在码头上。考前住在小栈房,臭虫很多。汪菊生点一只蜡烛,见有臭虫,就用蜡烛油滴在它身上。次日醒来,汪曾祺看见席子上好多好多蜡烛油,原来父亲为了让他安寝,一夜未睡。这事让汪曾祺记了一辈子。



两年高中生活,汪曾祺过得蛮写意。尤其星期天,到街上买买东西,吃一碗脆鳝面或辣油面,几只猪油青韭馅饼,挑一两本便宜书,下午躺床上吃粉盐豆,喝白开水,读李清照辛弃疾词。三角函数、化学分子式、考试、分数……全都置之脑后。唯一遗憾终生的是,江阴河豚名闻天下,高中两年,竟没有吃到。最难忘的是初恋。那一年汪曾祺十七岁,初恋对象是同班同学夏素芬。一天早上,同学们一进教室,看见一黑板的情诗,旧体诗。同学们面对这种表白,可能有一点愣。大家一起看了一阵,汪曾祺自己把黑板擦了。另一位女同学章紫后来回忆说,当时汪曾祺成绩不好,人也不帅,性格也不活跃,而且还是苏北人,江阴本地同学有点瞧不上他,“但还是有才华”,意思是光有才华有啥用。对于初恋,汪曾祺从未详细回忆过,只在《水果店》一文中写道:“江阴有几家水果店,最大的是正街正对寿山公园的一家,水果多,个大,饱满,新鲜。一进门,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水果香……香透肺腑,令人欲醉。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或许这甜甜的果香就是初恋的味道罢。

1939年,汪曾祺几经辗转,经由上海、香港、越南来到昆明,报考西南联大。由于一路奔波,他得了恶性疟疾,几至病危。待刚刚能喝一碗蛋花汤,就晃晃悠悠进了考场,居然顺利考上中国文学系。

刚上大学的汪曾祺什么模样?历史学家何兆武在《上学记》里回忆:“那时候他头发留得很长,穿一件破的蓝布长衫,扣子只扣两个,趿拉着一双布鞋不提后跟,经常说笑话,还抽烟,很颓废的那种样子,完全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派头。”


在西南联大时的汪曾祺自由散漫,成绩不佳。他经常晚上泡图书馆,白天在宿舍酣睡,与一名习惯黎明即起的历史系舍友一年未曾谋面。他常去的是中文系的小图书馆,因为他不想去大图书馆与其他同学一起破门而入抢座位,“这样正襟危坐,集体苦读,我实在受不了”。“哲学概论”期末考试时,他把考卷拿到茶馆里去答,答好再交上去。“西洋通史”的地图作业被皮名举老师批道:“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第一学期期末只得了37分。下学期考试,恰巧左右各坐一位历史系同学,他左抄右抄才勉强及格。朱自清教授讲课比较严肃,汪曾祺不太适应,经常逃课。罗常培曾劝朱自清收汪当助教,朱自清说:“汪曾祺连我的课都不上,我怎么能要他当助教!”教体育的马约翰先生最不喜欢学生塌腰驼背,汪曾祺却始终没把背直起来过,马约翰先生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给了他不及格,于是他不得不比同学多留校一年,后又因毕业时不服从分配(给美军当翻译),没拿到毕业文凭。

不过,汪曾祺的文才是有目共睹的,欣赏他的老师也有不少。一次,他帮一个学弟代笔,闻一多看后评价道:“比汪曾祺写得还要好!”罗常培曾为他写介绍信,说“该生素具创作夙慧”。在王力先生的“诗法”课上,他填过一首词,得了“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处不须论”的评语。在杨振声先生的“汉魏六朝诗选课”上,他写过一份报告《方车论》,获赏识,并因此享有期末免试资格。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师生际遇更是早已传为文坛佳话。汪曾祺早年志愿报考西南联大时就对沈先生倾心不已,沈先生的课从来不逃,课余还常去沈先生家交稿子、借图书、看藏品、听故事,有时还陪着先生逛裱画店看字画,下馆子吃米线。沈从文很喜欢这个学生,给他的习作评全班最高分。沈从文给施蛰存的信中说道:“新作家联大方面出了不少,很有几个好的。有个汪曾祺,将来必大有成就。”汪曾祺的文章,沈先生无不仔细批阅,好的就自行贴上邮票,寄至相熟的报刊发表。有一次汪曾祺喝醉了酒,坐在路边,沈从文恰好路过,见此情形,连忙扶至家中,灌了好些酽茶才清醒过来。还有一次,汪曾祺牙疼,沈先生见他鼓着腮帮,二话没说出去买了几个大桔子。


汪曾祺的课余消遣也相当丰富。他喜欢泡茶馆,在茶馆里写成了好几篇小说。有钱时就下馆子吃汽锅鸡、腐乳肉之类,没钱时就吃米线、饵块等街头小食。他喜欢京戏,常约同学带着胡琴来宿舍唱戏过瘾,住他斜下铺的广东同学郑智绵非常讨厌京剧,汪曾祺一开口,他就用方言骂道:“丢那妈,猫叫!”月白风清之夜,他坐在一棵树根上独自吹笛到半夜,有同学说:“那家伙是个疯子!”

离开西南联大后,汪曾祺谋生艰难,先是在昆明市郊的私立学校当了两年老师,1946年到上海,因找不到工作,一度想自杀。沈从文写信骂他:“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有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不过骂归骂,沈先生还是托人帮他找了份教职。到了北京,又是沈先生帮他找了份历史博物馆办事员的工作。



后来又陆续换了几次工作,参加过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文联做过编辑,还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过《民间文学》杂志。作为编辑,他的鉴赏水平一流,曾经把陈登科的《活人塘》从废稿堆里“救活”了。自己却很少写文章,因为当时的写作要求“反映现实”,必须“深入群众”,他没有这个经历,写不了,于是只在工作之余偶尔写些散文、随笔发表,但老舍先生还是从为数不多的作品中看到了汪的才气,并预言道:“北京有两个作家今后可能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


1950年代后期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同事合影,左五为汪曾祺

汪曾祺是大器晚成的作家,著名的《受戒》《大淖记事》都是他60岁之后的作品了。很多人模仿他,但都少了些韵味,因为他是真正懂生活的人,他的文字,兼具文人雅趣与人间烟火。


左一为沈从文先生,中为汪曾祺。摄于1985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曾祺,他的背后并非只有沈从文
沈从文遇到汪曾祺
沈从文教汪曾祺写作:作文满分100分,沈从文给了他打了120分
沈从文如此教写作
有信来: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师生情
少不读汪曾祺,不务正业and游手好吃?|少年读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