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纷纷扰扰的交广地区,直到东吴灭亡前一年,仍然爆发大规模叛乱

三国时期东吴的地盘还是挺大的,荆州、交州加上扬州,不过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扬州,像交州这个地区开发程度不如北方,东吴对交州的控制也不算太严整。交州地区经常发生叛乱,直到东吴灭亡前一年,交广地区仍然出现了叛乱。结果东吴还没来得及解决这次叛乱,就受到了西晋的大举进攻。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郭马在交广地区起兵

郭马在交广地区爆发叛乱的时间是东吴灭亡前一年,就是东吴天纪三年(即公元279年)。这个事件被史学家称为'东吴郭马广州之乱',因为郭马主要叛乱的地区是在广州。其实广州也是从交州析置出来的,也属于东汉时期交州的范围内。之所以要拆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其实也是为了加强对交州的控制以及交州之前的叛乱的影响。

孙权名义上控制交州的时间很早,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步骘进入交州,士燮向孙权臣服。然而士燮在交州的影响力很强,所以孙权也是一直没有动交州;等到士燮去世之后,孙权打算拆分交州为交州、广州,正是因为如此,引起了士燮的儿子士徽的叛乱。

平复士徽之后,孙权没有继续对交州进行拆分。等到东吴永安七年(即公元264年),交州又爆发叛乱,主要集中在交州南部的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于是东吴又析置广州。直到东吴建衡三年(即公元271年),东吴才重新收复交州,史称'晋吴交趾之战'。

那么郭马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呢?这就与参与'晋吴交趾之战'的一个人物——修允说起了。修允的父亲修则死于倒向西晋的交州叛军之手,修允也跟随陶璜南征。在成功收复交州之后,陶璜作为交州都督、交州牧;修允作为合浦太守。后来东吴一度想将陶璜调到北方长江防线的武昌,以修允来接替陶璜的工作。这件事因为交州士人的阻挠作罢,但也能看到修允在交广地区的影响力,郭马则是修允的部将。

后来修允转到桂林太守,不久后修允病死,他的部队被要求拆分打散分到其他地方。对修允在交广地区的旧部化整为零,这应该也是东吴对交州加强控制的一个比较好理解的处置吧。不过这也成交广地区再度发生叛乱的原因。

郭马、殷兴、吴述、何典、王族等人作为修则、修允的老部下,有着长期合作的亲密关系,不愿意被拆散;另外孙皓又对广州户口进行检查核实,这又是加强控制交广地区的举动,以及便于征兵、征税。之前的'晋吴交趾之战'中交州叛乱投向西晋的原因就是因为东吴频繁从交州征兵和索求物资,这次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有郭马这些修允旧部的主导。

郭马叛乱范围以及东吴的应对

郭马等人利用交广地区兵民对东吴政权的恐惧、仇视和不认可,成功煽动这次叛乱。郭马等人杀死广州督虞授(后又杀死南海太守留略、驱逐广州刺史徐旗),自领安南将军、交州、广州都督;殷兴为广州刺史;吴述为南海太守;另外何典和王族还在向外扩张,何典进攻苍梧郡,王族进攻始兴郡。苍梧郡是交州或者说广州的北部,始兴郡是东吴从桂阳郡析置出来的,已经到了荆州的地界。不过在东吴的行政划分中,始兴郡还是归入广州所辖。

按东汉末年的行政划分来看(这个可能会比较熟悉),郭马等人的叛乱至少波及到苍梧、南海、桂阳等郡,郁林和合浦可能也受到了叛军的控制,但是并不完整。交州北部处于一片动乱之中;交趾、九真、日南等郡县处于交州最南部,或多或少也被隔断了与东吴政权的联系。

相较于士徽的叛乱和'晋吴交趾之战','东吴郭马广州之乱'对东吴的影响应该更大一些。因为前两者大概都是交趾、九真、日南'海南三郡'的失控,而后者集中在交州北部,波及范围更大且更靠近北方,再往北扩张就能进入荆州南部。但是因为这次叛乱距离整个三国时期的结束只有一年,受到的关注也不算太多。

郭马在交广地区的叛乱闹得沸沸扬扬,孙皓也是立刻采取的动作来应对。东吴命令滕修为广州牧,率领一万军队从东线到广州,滕修曾经做过广州刺史,在任上比较有名望,这个人事安排有这一层考虑;命令徐陵、陶浚率领七千军队从西线到广州;另外命令陶璜率领部曲以及郁林、合浦的郡国兵配合滕修、徐陵两路军队剿灭郭马。

西晋大举进攻,东吴无暇顾及交广地区

郭马等人叛乱是在东吴天纪三年夏,而在同年冬季,西晋终于发动最终的灭吴之战,动员六路二十多万大军伐吴。相较于郭马在偏远的广州的动乱来说,西、中、东三路全面进攻长江防线的西晋大军才是灭顶之灾,也影响了东吴对郭马的剿灭。

西线的徐陵、陶浚已经到达武昌,得知西晋大军伐吴的消息,不敢按照既定计划率军南下,而是选择返回建业,向孙皓请求增兵在长江与西晋水军决战,结果士兵不愿意再为东吴效力,连夜跑个精光。东吴大势已去,孙皓只能向西晋投降。

滕修与郭马叛军在始兴郡对峙、交战,但是始终没能击败叛军,得知西晋伐吴后立刻带军北上回援,可惜返回到巴丘(这里应该是庐陵郡巴丘县,而非长江防线上的巴丘)的时候,就得到了孙皓投降的消息。交州、广州各郡县向西晋将领杜预投降,郭马等人则不知所踪,或许也顺势投降西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历史进入到了新的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孙皓这个君主十分相信谶纬之学。当时有谶语说'吴之败,兵起南裔,亡吴者公孙也。'因此孙皓十分厌恶姓公孙的人,将文武官员中的公孙氏的人物都流放到广州,不敢授予要职。等听闻郭马反叛的时候,孙皓内心十分惊惧,认为是上天要灭亡东吴。

郭马的叛乱确实是持续到了东吴灭亡,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切合了上述的谶语。然而郭马叛乱对于东吴来说并非是伤筋动骨的破坏,也不是东吴灭亡的主要原因。东吴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双方国力强弱和主将指挥才能的差距;双方绵长的战区、顺流而下的水利优势;以及东吴内部的尖锐矛盾,大量军队逃跑或投降,才导致东吴轻易地灭亡。与公孙氏灭吴的谶语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马之乱,东吴灭亡的前奏
郭马:前任太守逝世,合该我继任
奇门宗师诸葛亮
关羽北伐襄樊,败在留下糜芳守大本营?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吕岱篇(下)——八十岁不下火线
三国东吴威震南疆的百胜将军吕岱-微信精选-文史天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