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北京


 

          明代北京——开平卫东路、西路

 

    明代北京顺天府通向开平卫驿路,包括东、西两线。东路十四驿,标志地名古北口,全程七百六十五里;西路十三驿,标志地名独石口,六百三十里。《明太祖实录》记,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左军都督府,自山海卫至辽东卫,置马驿一十四。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命兵部遣官至北平布政使司,议置驿传。自大宁至广宁,东路四百八十五里,置十驿;中路北平开平,七百六十五里,置十四驿;西路至开平六百三十里,置十三驿;土木至宣府一百里,置二驿”。这里所说中路,即古北口一路。按《明太祖实录》十四驿口径,实际上包括首尾北平、开平在内。由此推定,史载乏善可陈的独石口一路十三驿,亦为首尾贯通。

     

   东、西两线皆沿袭于元代,在大都——上都四道中,可以找到东、西两线原型。开平卫城,沿袭元上都开平府城,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四十里,闪电河之阳,“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蒙元经略上都,规模宏大,历经一百余年。虽然在元末农民起义战火中遭到重创,四至仍存。明洪武二年(1369年),借助上都开平府城立开平卫,属北平都司。又过了四十载,永乐八年(1410年)七月,成祖北征回师驻跸开平卫城,扈从翰林侍讲金幼孜《北征录》记云:“初二日晚,次开平,营于斡耳朵,华言宫殿也。盖元时宫殿,故址犹存,荒台断础,零落于荒烟野草之间,可为一概。”此段记述证实,明代对元开平府城,无非暂续利用,并无新增建筑;成祖驾幸,不过营于蒙元遗留的斡耳朵中。又过了二十载,宣德五年(1430年),移卫治于独石堡(张家口市赤城县独石口镇独石口村),属万全都司,由此开平降次为寻常之地,日趋没落。  
       

    洪武之世,经略边疆,控带外夷,颇有建树,这从沿袭元代开平两道,并对古北口一线施以整固、增补,似可看得端倪。但这仅仅是短暂辉煌,朱棣在内乱中胜出,迁都北京,即采取龟缩长城、固守燕云的策略,大宁、开平犄角尽失。如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开平卫孤悬绝塞,最称冲要。明初,大宁未弃,兴和未移,旧开平气势联络,为我藩辅。”而在更远的奴儿干都司,则以开原控带,虽立卫所,却有其名而无其实,致塞外国土大片空虚。至宣德五年(1430年),开平移治独石口,卫城、驿站皆废。

 

     


  

   一、北平都司开平卫东路

 

   《昌平山水记》明文记载:“古北口有驿,自口北出,五十六里曰青松,又十五里曰古城,又六十里曰灰岭,又五十里曰滦河,又五十里曰黄,又六十里曰哈八,又五十里曰沈河,又四十里曰东凉亭,又五十里曰开平。洪武二十七年六月乙酉置驿,北平至开平,中路七百六十五里,十有四驿,此路是也。”沿路驿站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至宣德五年(1430年),也就三、四十年光景,随之卫废,驿为弃地。    
    

    北京 顺天府今北京市“明、清北京城遗址”。明、清北京城,东墙、西墙沿用元大都旧城垣,北墙南缩五里,南墙向南延伸到前门一线。新中国初期拆除北京旧城墙前,基本保持明、清北京城城垣轮廓。顺天府,明代北京地区府治。

 

    《一统路程图记》:“顺天府六十里至顺义驿”。

 

   第一站顺义马驿 属顺天府昌平州顺义县,今北京市顺义县老城。

 

    《一统路程图记》:“顺义驿七十里至密云驿”。

 

   第二站密云驿  昌平州密云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老城,县卫同城。《昌平山水记》:“城南一十五里,有密云山,郡所以名也。南二十里白檀山,县所以名也。”《三国志》曹操北征乌桓,所历白檀即此。万历四年,于城东复筑一城,周围六里一百九十八步,是曰新城,三门,两端连之。县北以一垣为界,外接旃裘引弓之民,故称戍警重地。白河逼城下,善决。

         

  《一统路程图记》:“密云驿六十里石匣驿”。

 

   第三站石匣驿 一名石匣堡,今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淹没区。移民新址为密云县石匣乡石匣村城周围四里二百六十四步三尺,四门。城西平地有石如匣,深不可斸,故名。驿站初置城南一里许,宣德四年,为河水所啮,徙焉。

 

   辽代驿路上屡见于宋使行纪的沟金,就在石匣堡西南十五里地方。宋代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三十里,至望京舘,五十里至顺州,七十里至檀州,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舘。将至舘,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计日,约九十里至古北口。”自石匣东北行,十里腰亭铺,又十里新开岭,又十里老王店,又十二里古北口。

 

    《一统路程图记》:“石匣驿六十里古北口”。

 

   第四站古北口 今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古北口军事拱卫色彩浓厚,《唐书》记檀州燕乐县有东军、北口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古北口城在山上,周四里三百一十步,三门。洪武十一年立守御千户所,三十年改密云后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其后以参将一人守之。

   

   又北八百望有吐护真河,奚王牙帐也。金史,古北口国言曰留斡岭。元史,古北口千户所於檀州北面东口置司。故中居庸山海而制其阨塞者,古北、喜峰二口焉。永乐八年正月丙子,塞古北口小关口及大关外门,仅通一人一马。城北门外有宋杨业祠。业以雍熙中为云州观察使。契丹陷寰州,遇於雁门北陈家谷口,力战不支被擒,不食三日死,忠矣。然雁门之北口非古北口也,祠於斯者,误也。

 

   又三里为潮河川守御千户所,有关。潮河自塞外兴州发源,入古北口,西南经密云、怀柔、至牛栏山,与白河合,其宽处可一二里。昔人斫大树倒著川中,狭处仅二三丈,以巨木为柞,其外纵横布石以限戎马。此汉郎中侯应所谓木柴僵落溪谷水门者。然水性湍急,大雨则诸崖之水奔腾而下,漂木走石,当岁岁修治。又所云功费久远,不可胜计也。川之两旁筑垣立台。东台下有铁门关,为出入道,常扃钥不开。而台上有楼。下有小城曰北关营,二门,而川口东南有小城曰潮河川堡,亦二门,守备一人守之。台之东西因山为城,参差曲折,千里不绝。其冲处则建空心敌台,高或三四丈,广或十四五丈。凡冲处或四五十步一台,缓处或二百步一台。每一二里铃柝相闻为一墩,每墩军五人主瞭望,每路传烽官一人,有警举烽,左右分传,数百里皆见,应速而备豫,故鲜失亡,大抵皆戚少保继光之遗画也。

 

   《一统路程图记》:“古北口五十六里青松驿”。

 

   第五站青松驿 今河北省滦平县安纯沟门乡小白旗村,属开平卫。青松驿东北六十里兴州中屯卫,今河北省承德市老城。

 

   《一统路程图记》:“青松驿五十里古城驿”。

      

   第六站古城驿 今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大阁镇,属兴州右屯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永乐中移古城驿于喜峰口内。

 

   《一统路程图记》:“古城驿六十里灰岭驿”。

 

   第七站灰岭驿 今承德市丰宁县选将营乡,属兴州右屯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宣德五年(1430年)卫废,驿为弃地。

 

   《一统路程图记》:“灰岭驿五十里滦河驿”。

 

   第八站滦河驿 考为今承德市丰宁县苏家店乡,属兴州右屯卫。

 

   《一统路程图记》:“滦河驿五十里黄厓驿”。

 

   第九站黄厓驿 今承德市丰宁县外沟门乡,原名森吉图乡。属开平卫。

 

   《一统路程图记》:“黄厓驿六十里哈八驿”。

 

   第十站 哈八驿 哈八,或记作叭八,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黑山嘴镇黑山嘴村,属开平卫。

 

   《一统路程图记》:“哈八驿五十里沈河驿”。

 

   第十一站 沈河驿或记为赛峰驿,今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原上都河乡)上都河村,属开平卫。  

 

   《一统路程图记》:“沈河驿四十里至东凉亭驿”。

 

   第十二站东凉亭驿-沙河驿 或记为沙河驿,今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原上都河乡)白城子村古城。凉亭,即避暑行宫和皇家围场。见诸元史的,有东凉亭、西凉亭和北凉亭。 

 

   《一统路程图记》:“东凉亭驿五十里至开平卫”。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凉亭驿卫东北百里。明初所置八驿之一也。太宗北征,尝驻跸于此。宣德中,朵颜入犯独石,守将杨洪遮击之于凉亭驿,又追败之于白塔儿、三岔口,其地俱在边外。”
 

    《昌平山水记》:开平南五十里,曰东凉亭。又四十里曰沈河,五十里曰叭八,六十里曰黄崖,五十里曰滦河,又五十里曰灰岭,六十里曰古城,又五十里曰青松。又南五十六里,即古北口矣。此洪武二十七年所置驿路也。永乐中,移古城驿于大喜峰口内,为朵颜入贡道。余并废。”又记,“独所谓东凉亭者,至今犹以驿名。灰岭、滦河、古城三驿,并属兴州右屯卫,古城今移大喜峰口,为朶颜入贡道,馀并罢之。”
 

   第十三站北平都司-开平卫-开平驿 开平卫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驻地上都镇东北四十里,闪电河之阳“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开平卫城沿袭元上都开平卫城。元朝时为上都路,直隶于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年)为府,隶属北平行省,之后废府设卫,隶属北平都司,永乐二年二月(1404年)迁入京师,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永乐四年二月(1406年),迁回故地。宣德五年(1430年),迁入独石堡,改属为万全都司,只令兵丁分班哨戒备于此地,不久废除。

 

    二、北平都司开平卫西路

 

   此线沿用元代大都——上都四道之望云海青驿,全程少有变化,几同复制。《昌平山水记》:“西路六百三十里,十有三驿,榆河、居庸是也。”

   

  北京 顺天府 自京师至独石口五百有一十里。

 

   《皇明九边考》:“会同馆五十里至榆河驿”。

 

   第一站 榆河驿 延庆卫昌平州榆河驿,或称昌平驿,今北京市昌平区老城,以榆河得名。《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丁酉,“改设榆河驿于永安城内,隶昌平州。增置驿丞一人,拨隆庆卫军夫三百名属之。”《昌平山水记》,“温榆河,即昌平之榆河,下流为沙河,入顺义西南界,下至通州入潞河。”

 

   《皇明九边考》:“榆河驿五十里至居庸关”。

 

    第二站居庸关 延庆卫居庸驿,今北京市昌平区关沟内。京师西北门户,以八达岭为屏,古称“蠮螉塞”。蠮螉,即土蜂,又名细腰蜂,关上筑土室以候望﹐如蠮螉之掇土为巢﹐故名居庸关地名,缘起自秦汉,唐宋又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诸名蒙元别称北口(《昌平山水记》,“元人所谓北口者是也”)。

  

  《皇明九边考》:“居庸关三十里至岔道”。

 

   第三站 岔道站 今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岔道古城”,八达岭长城脚下,京畿重地。《居庸志略》记,“八达岭为居庸关之禁呃,岔道又为八达岭之藩篱”。《昌平山水记》“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若建瓴,若闚井,故昔人谓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而岔道又八达岭之藩篱。元人於北口设兵,其得地形之便者与。”  

 


                                        岔道城北垣旧城基-图片转引自《海荃的博客》

 

   岔道名者,由此歧路为二,分别向西、向北延伸,岔路口之意。《昌平山水记》北口:“五里至岔道,乃有二路。一自怀来卫、保安州,历榆河、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冶为北路。”

  

   《皇明九边考》:“岔道二十里至榆林驿”。

                                                        

    第四站榆林驿 今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榆林堡村“新榆林堡”。怀来所榆林驿堡「卫东南三十里。元置榆林驿。致和元年,上都兵讨燕帖木儿,次于榆林,燕帖木儿军于居庸关。遣兵袭败之,追至怀来而还。明初亦置驿,东至岔道口二十五里,至居庸关五十八里。永乐十二年,北征,自龙虎台次榆林。二十年,亲征,次榆林。是也。《志》云:堡初置于卫东羊儿峪北,正统末移于此。隆庆三年增筑,周二里有奇,介岔道、怀来之间。逾此而南,即昌平之白羊口,为控扼之所」。榆林驿六十里土木驿。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榆林驿堡卫东南三十里。元置榆林驿。致和元年,上都兵讨燕帖木儿,次于榆林,燕帖木儿军于居庸关。遣兵袭败之,追至怀来而还。明初亦置驿,东至岔道口二十五里,至居庸关五十八里。永乐十二年,北征,自龙虎台次榆林。二十年,亲征,次榆林。是也。《志》云:堡初置于卫东羊儿峪北,正统末移于此。隆庆三年增筑,周二里有奇,介岔道、怀来之间。逾此而南,即昌平之白羊口,为控扼之所。”

    

    第五站丰峪驿 又名长安驿、长安岭堡,今河北省怀来县王家楼回族乡长安岭村。长安岭,古称枪竿岭、枪杆岭。丰峪驿六十里浩岭驿。

 

    第六站 浩岭驿-雕鹗堡驿 又名雕鹗堡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雕鄂镇。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浩门岭堡北二十五里。明初以此名驿。上有松数百株,郁然苍秀。”浩岭驿五十里云门驿。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雕鹗堡镇东北百七十里。元云州之雕窠站。明初,置浩岭驿。永乐中,增置雕鄂堡。二十八年,北征还,次榆木川,大渐,太孙奉迎于雕鹗堡。宣德六年,筑城置戍。成化八年、隆庆四年增修,周二里有奇。万历十八年,分属下北路。堡当北路之中,为往来要道。境内有清水潭,起龙沟等处,皆诸部落驻牧之地也。”

 

   第七站云门驿 又名赤城驿,今张家口市赤城县。云门驿四十里云州驿。

 

    第八站云州驿 又名云州堡,今张家口市赤城县云州乡云州村。云州驿六十里独石口。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州堡镇东北二百十里。本望云川地,契丹常为游猎之所。辽主贤初建潜邸于此,其后号为御庄。寻置望云县,属奉圣州。金因之。元置云州治焉。至元二年,废县存州。明初改置云州驿。宣德五年,于河西大路筑城置戍。正统末,陷没。景泰初,收复。五年,增置新军千户所。隆庆二年,展筑堡城,周三里有奇。堡当南北通衢。堡北五里,曰龙门口、岐路西直马营,东北直独石、镇安,为冲要之处。今设云州堡城守营。

 

     资料:龙门卫(今赤城西南龙关)、龙门所(今赤城东龙门所)

 

    第九站独石口有堡城,一名独石堡,今张家口市赤城县独石口镇独石口村,白河上游,赤城与沽源县交界,以“一石飞来”、“突兀”、“孤秀”(独石背后镌字)得名。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独石城今卫治。本元云州之独石地。明初,为戍守之所。宣德中,移置开平卫于此。孤悬北路,称为绝塞。”《边防考》:“宣镇三面皆边,汛守特重,而独石尤为全镇咽喉。其地挺出山后,入犯宣、蓟,往往出没于此。”“盖以独石城为藩篱重地也。盖京师之肩背,在宣镇,而宣镇之肩背,在独石也。”

    


                                             独石原韵——图片转引自《豁然-贯通的博客》
 

   第十站隰宁驿 今张家口市沽源县小河子乡石头城子村。驿站遗址尚存。据《古代道路演变》载:“察罕淖儿站(明安驿)牛群头站(隰宁驿)备役马二十八匹,车八十辆,牛三十头。”

 

    第十一站明安驿 今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乡马神庙村。驿站遗址尚存。

 

    第十二站李陵台驿-威虏驿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宝日浩特镇李陵台(老黑城子)遗址。蒙古语波罗城,意为青色之城。青、黑同义,又演化为黑城。明王朝设置开平卫后,在独石口至开平之间设置隰宁、明安、威虏、桓州四驿,为驻守开平官军往来提供保障。隰宁和明安两驿在今河北省沽源县境内。桓州和威虏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境。桓州驿所在地即上述四郎城,明成祖于永乐八年(1410年)七月从漠北返回途中,曾驻跸开平。随行的金幼孜在《北征录》中记成祖“改开平李陵台驿为威虏驿”,即证威虏驿就是元代李陵台驿。

 

    第十三站恒州驿 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繁殖场牧草种籽繁殖场“四郎城古城”。有新、旧桓州。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桓州城在卫西。本乌桓所居。金置桓州,亦曰威远军,治清塞县。州有二城,南为新城,北为故城(旧桓州,今内蒙古正篮旗黑城子古城,蒙古语“库尔巴尔哈孙城”),相去三十里。元初废,入开平。至元初,复置。明初,置桓州驿于此。《志》曰:明初设开平卫。洪武三十一年,置马驿八:东曰凉亭、沈河、赛峰、黄崖四驿,接大宁;西曰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接独石。开平废,而八驿亦为弃地矣。

 

   第十四站北平都司-开平卫-开平驿 开平卫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驻地上都镇东北四十里,闪电河之阳“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开平卫城沿袭元上都开平府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宣德五年(1430年)卫废,驿为弃地。元朝时为上都路,直隶于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年)为府,隶属北平行省,之后废府设卫,隶属北平都司,永乐二年二月(1404年)迁入京师,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永乐四年二月(1406年),迁回故地。宣德五年(1430年),迁入独石堡,改属为万全都司,只令兵丁分班哨戒备于此地,不久废除。

 

————————

  
永乐二十年五月辛未,上次西凉亭,望其颓垣遗址,树木郁然,谓侍臣曰:『元氏创此,将贻子孙为不朽之图,岂计有今日哉?书曰,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况一亭乎?可以为殷监矣。』因下令禁军士斩伐树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昌平山水记卷下
几曾回首:明取元大都之战简析
唐山的历史文化
[转载]明代北京顺天府——大宁都司
明军为何未能乘胜追击逃亡的元顺帝?
鲁先圣游记:济南仲宫,秦琼故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