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世间的种种纷扰,也许还是忘了的好


李 家 真

忘不了

《列子·周穆王》里有个故事,说宋国的华子得了健忘症,“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涂则忘行,在室则忘坐”。家里人千方百计为他治病,然而占卜不验,祝祷不灵,药石也没有功效。到最后,鲁国的一名儒生自告奋勇,采用“化其心,变其虑”的心理疗法,总算治好了华子的病。没想到,恢复记忆的华子不喜反怒,不但责罚家人,而且“操戈逐儒生”。旁人不明白原因何在,华子便说:“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忘、得夫、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

《列子》是道家典籍,这个故事的寓意,似乎是儒家的精勤笃实可以医治道家的虚寂空无,道家却不屑于儒家的临深履薄、孜孜矻矻。故事的结尾说,子贡为华子的事情感到奇怪,跑去请教孔子,孔子回答说,“此非汝所及乎!”还吩咐颜回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这似乎是说,儒家也不得不承认道家确实高明,人世间的种种纷扰,也许还是忘了的好。

道家列御寇

(“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记忆是关于过去的知识。严格说来,我们的知识(至少是相对可靠的知识)全都来自过去的经验,有了总结过往的记忆,我们才能够体认当下,期许未来。反对记忆,等于是反对一切知识。放弃记忆,人就会变成只凭本能行动的血肉机器,只可惜人除了本能之外,终究还有情感和智力。不管上帝发不发笑,人类总免不了要思考。这一来,尽管“绝圣弃智”之类的呼吁从古到今不绝于耳,踏实践行却可谓难如登天,情形正像《好了歌》里所形容的,哪怕是明知一切皆为梦幻泡影,终归还会有桩桩件件的“忘不了”。

忘不了的事物,也并非必然所成的困扰。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以明镜一般的胸襟,从容鉴照世间种种,来者不迎,去者不送,不把任何遭际变成心里的疙瘩,自然可以摆脱事物的牵缠。三国时曹魏玄学家王弼把这层意思总结为“应物而无累于物”,后世的儒家,也把这层意思用作修持的法门。大程夫子说,“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小程夫子也说,“圣人不记事,所以常记得;今人忘事,以其记事。不能记事,处事不精,皆出于养之不完固。”如果我们能保持清明宁定的心智,时时见得本相,便不会被忘不了的种种弄得方寸大乱,到头来什么也记不住。

二程夫子

以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为例,其中先是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紧接着却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所谓“进亦忧,退亦忧”,不外乎切实履行人世的责任,这正是“应物”的题中应有之义。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的则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最终达到“无累于物”的境界。忧国忧民忧天下,与斤斤于一己得失到底不同,正因如此,陋巷箪瓢的颜回才能够“不改其乐”,正因如此,颠沛流离的孔子才可以慨然宣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识不会使人痛苦,记忆也不会使人痛苦。会使人痛苦的,不过是患得患失的忡忡忧心。忘不了的种种,用不着刻意遗忘,不把记忆变成包袱就好。尽可记得,不可纠结,铭心刻骨也无妨,只不要念念无明,神魂颠倒。

■ 《深港书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爱”和老子的“爱”,为何我们都要学?
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的比较与评价
了了
古代四圣:道家四圣、兵家四圣、儒家四圣……很少有人全部知道!
佳文欣赏:淡然生死
杨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