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森林真的越多越好吗?其实早在3.06亿年前,地球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userphoto

2023.11.12 浙江

关注

3亿年前,地球上曾经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时的生物们并没有因为森林而幸福,过分茂密的森林反而成为一场灾难,给生物带来了毁灭。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森林的“发家史”

在远古的地球上,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极低,陆地广袤,充满岩石,十分干燥贫瘠。

最初的植物是些苔藓,它们能够附生在岩石表面,利用水分进行进行光合作用。

渐渐地,植物进化出了根系,它们能够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分。

而有了根的支撑之后,植物不再仅仅依附在岩石上,而是能够站立茁壮成长。

在约4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低矮的蕨类植物,它们聚集生长在海边,这些蕨类植物象征着森林的最初雏形。

虽然说它们身形低小,但是却为原本稀薄的大气层提供了第一批氧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环境慢慢变得宜居,盆地纪时期,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遍地都是高大的蕨类植物。

这些蕨类植物能够长到数十米高,甚至是成为了当时地球的主宰。

又经过了许多年之后,更为高大的裸子植物松柏出现了,它们具有强健的树干,叶片繁茂,个头更是远高于蕨类植物。

在裸子植物遍地生长的时期,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浓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有证据表明可能高达45%,而丰富的氧气使许多巨型昆虫有了生存空间。

但是,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露,很容易被这些昆虫捕食,这也成为了裸子植物的致命弱点。

而这个时候,被子植物作为新物种出现了。

相比于裸子植物,它们的种子有保护层,不会外露,而且被子植物也更加耐旱。

在长达数百万年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被子植物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裸子植物则退居其后。

可以说,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一起,构成了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古老的蕨类植物只能在它们的缝隙间勉强生存。

然而好景不长,寒冷时期来临,地表温度骤降,许多动植物无法适应,纷纷灭绝。

过度繁茂的森林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保温效应”的降低,雨林也在此时崩溃。

可以说,地球上第一批森林就这样在严酷的自然选择中消亡,但是它们的基因却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我们看到的现代森林,其中许多树木都拥有横跨千万年的漫长血脉,从离水生存到内陆生长,从低矮到高大,从裸露到被子,层层筛选,最终才成为了森林的主人。

尽管经历了地质灾变和物种竞争,但植物依旧顽强生生不息。

它们不断适应环境,进化出更复杂的结构和生理系统,从简单的苔藓发展为如今参天的乔木。

地球上的碳循环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直到远古时期的一场大火打破了这种平衡。

森林过量带来的灾难 —— 石炭纪燃煤事件探源

数亿年前的石炭纪,地球上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极高,这些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大量产生氧气,当时的氧气含量竟高达45%,是现在的两倍有余。

丰富的氧气为石炭纪的生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昆虫个头巨大化,这一时期被称为“巨虫时代”。

然而,这场看似美好的氧气盛宴,最终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

在浓密的森林中,大量枯枝落叶堆积在地表,经过压缩形成了厚达几米的“煤层”。

某天,一处小火花点燃了这些枯枝落叶,瞬间蔓延开来,空气中丰富的氧气成为了“助燃剂”,推动火势迅速扩散。

而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很快被周围茂密的森林吸收,新的氧气再次大量释放出来成为“燃料”。

野火以这样的方式持续燃烧了30年之久,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火势会自行减弱,最终导致46%的生物灭绝,这就是著名的“石炭纪燃煤事件”。

这场灾难性的大火导致46%的生物灭绝,也结束了石炭纪的“巨虫时代”。

当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极高,使得节肢动物可以不断吸入氧气而快速生长。

化石记录显示,石炭纪的蜘蛛、蜈蚣、蟑螂都达到了巨大的体型,有的甚至与今天的小型蛇蜥不相上下。

但是林火导致氧气浓度骤降,这些“超级巨虫”很快就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死亡。

林火熄灭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久地下降到了21%左右,而那些燃烧的植物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重新平衡了全球的碳循环。

这场灾难表明,林地覆盖面过广并非好事,也提醒我们,氧气浓度的小幅波动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而这场持续30年的大火不仅导致近一半物种灭绝,也彻底改变了地球的气候环境。

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覆盖了天空,挡住了阳光的照射,地表温度因此骤降,古代大陆进入了一个小冰期。

寒冷和干旱让这个曾经遍布绿洲的大陆变成了一片死寂,许多依赖森林生存的生物很快就灭绝了。

那些逃过一劫的生物也面临着缺乏食物和水源的困境。

一时间,整片大陆都弥漫着死亡的阴影。

但是燃烧后的废墟中萌发出了新的生命,一些可以忍受炽热和干旱的植物变得越发繁盛,它们逐渐从林火中死里逃生,占据了这片焦土。

不得不说,这场灾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持续了几百万年之久。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每当科学家发现这个年代的化石,都会被那些巨大的骨骼和变异的躯体所震惊,而这些生物中的许多都已经在地球上绝迹,成为了上古世界的一段传奇。

森林过量所带来的灾难

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远超过现今水平,当时的氧气含量也随之大幅提升,这对地球上的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考古学家在一处发现的古人遗骸显示,他们的寿命明显比同期的古人要短,经过研究发现这批古人生活的地方树木浓密,大量氧气聚积导致代谢过速。

要知道,适量吸入氧气有益健康,但是过量的话则会加速衰老,使人早早衰弱。

这些古人的生存环境可以想象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斑驳地洒在地面,鸟语花香环绕着他们的居所。

然而,这美好的环境却暗藏杀机,过量的氧气无形中侵蚀着他们的身体。

不仅如此,大量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减少了空气中的温室气体,直接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大幅下降,白天和夜晚温差非常大,从几十度骤降至零下几十度并不罕见,这对于适应温暖环境的生物是无法想象的考验。

例如,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树懒,完全无法在严寒条件下生存,仅剩的少数只能迁徙至剩余的热带地区勉强存活。

想象一下,冬日早晨起来,窗外银装素裹,冰天雪地。

而到了正午时分,阳光炙烤,气温骤升到四五十度,路边的雪水“忽”的一下全数融化,这种剧烈的温差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也对动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更严重的是,大量未被分解的树木形成了煤层。

当火山频繁喷发时,熔岩将树木煤层点燃,导致持续10年之久的全球大火,海陆生物大批死亡,地球生态遭到毁灭性打击,幸运的是,几百万年后昆虫的出现帮助加速了植物分解,这才逐渐恢复了生物多样性。

保护现有森林,适度种植新森林,并控制碳排放量,才是我们今天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的森林是怎么来的?最早的森林是树木吗?解读树木发展史
地球科学原理之四十 第四纪冰川期的形成
喜欢植物,从了解开始 ↜
【12.16瑞冬卷•散文篇】《植物溯源》||周生祥
人类崛起前的历届地球霸主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