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马种吗?看完这些想不成为伯乐都难!
userphoto

2024.01.24 内蒙古

关注

马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马文化源远流长。据《周易》记载,黄帝、尧、舜时“服牛乘马,引重致远”,说明中国在很早的时候,马已被驯化和用于使役。

我国广袤的疆域、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养畜历史和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的马遗传资源。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国马包括了29个地方马种、13个培育马种、16个引入马种

下面我们一起盘点一下我国都有哪些马种。


地方马种(29个)


由于历史原因,29个马固有遗传资源中的一部分分布在属类地域之外。中原与阿尼玛沁山脉以东东的黄河上游流域有河曲马、甘孜马、岔口驿马、大通马。蒙古高原有阿巴嘎黑马、蒙古马、巴里坤马、焉耆马。新疆有哈萨克马、柯尔克孜马、柴达木马。东北区域有鄂伦春马、锡尼河马。青藏高原腹地有西藏马、永宁马、玉树马。西南山地有建昌马、利川马、宁强马、文山马、乌蒙马 、云南矮马、大理马、腾冲马、百色马 、德保矮马、贵州马、中甸马。

晋江马不属于上述任何类型。

01

阿巴嘎黑马

阿巴嘎黑马(Abaga Dark horse)又名僧僧黑马,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中心产区在阿巴嘎旗的那仁宝力格苏木及其周边苏木。

摄影:韩风林

阿巴嘎黑马全身被毛乌黑发亮,体质较清秀结实,结构协调匀称,骨骼坚实,肌肉发达有力;头略显清秀,直头或微半兔头,额部宽广,眼大而有神,嘴桶粗,鼻孔大,耳小直立,耳根粗大;颈略长,颈础低,多数呈直颈,颈肌发育良好,头颈结合、颈肩背结合良好;鬐甲低而厚;前胸丰满多为宽胸;母马腹大而充实,公马多为良腹;背腰平直而略长,结合良好;尻短而斜;四肢端正,四肢关节、筋腱明显且发达,蹄质坚实,蹄小而圆,系部较长,蹄掌厚而弹性良好;鬃毛、距毛发达,尾毛长短、浓稀适中。

02

鄂伦春马

鄂伦春马(Erlunchun horse)俗名鄂伦春猎马,属乘驮兼用型地方品种,体质粗糙。体格不大,头长中等,呈直头,眼较大,鼻翼开张。产于大、小兴安岭山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镇希日特奇猎民村和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为中心产区,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鄂伦春马草食性动物,性情温顺,步伐稳健,行动敏捷,在山地乘驮能力较好,持久力强。鄂伦春马由于长期生活在严寒的山区,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很强。冬季-40~-50℃,可以在露天过夜。登山能力很强,能迅速攀登陡坡,穿林越沟,横跨倒木,均很灵敏。特别是冬季在深雪陡坡下山时,背负骑手,采取犬坐姿势,可一滑而下。夏季遇沼泽地,可跳踏塔头(在沼泽地生长的草墩子)而过,并能走独木桥。常能忍饥耐渴,有的狩猎一天,无饲料时,夜间拴在树下,次日可照常狩猎。冬季在深雪山放养,能趴雪采草,吃雪解渴。其合群性好,公马护群、母马护驹能力很强,能与野兽搏斗。

03

蒙古马

蒙古马(Mongolian horse)是我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地方品种之一。属乘挽兼用型品种。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心产区在锡林郭勒盟,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东北三省也是蒙古马的产区。我国华北和西北的部分农村牧区也有分布。

蒙古马是一个古老的品种,早在四五千年前,已被中国北方民族驯化。因产地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类群,如乌珠穆沁马、乌马、索伦马等。适应性较强,抗严寒、耐粗饲,能适应恶劣的气候及粗放的饲养条件。大群放牧时具有很好的合群性,一般不易失散,母马母性强,公马护群性强;性情悍烈、好斗、不易驯服,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 繁殖基本上依附自然,受配率与受胎率与自然竞争有关,繁殖成活率一般在50%左右。母马3周岁开始配种,繁殖年龄可到15—18周岁。

04

锡尼河马


锡尼河马(Xinihe horse)原名布里亚特马,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锡尼河、伊敏河流域。

锡尼河马体格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多呈直头,眼大有神,耳小、直立、灵活,鼻翼开张良好,额宽窄适中。颈长短适中,多呈直颈,颈部肌肉发育良好,头颈结合良好。毛色以骝毛、栗毛、黑毛为主,杂毛较少。

锡尼河马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称布里亚特马。1910年,居住在后贝加尔一带白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来到我国索伦旗(现鄂温克族自治旗),在锡尼河、伊敏河流域定居。他们带来的马匹是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体型较大,同时又与三河马产区相邻,所以很早就与三河马有血缘关系。1932~1945年的伪满时期,海拉尔种马场在索伦旗设民马配种站,用盎格鲁诺尔曼种马进行改良。但所产杂种马不多。20世纪50年代后虽曾引用过三河马、顿河马、苏高血马和奥尔洛夫马等品种进行导人杂交,但数量不多、影响不大。锡尼河马经过素有养马经验的布里亚特蒙古族牧民精心培育和选择,在终年放牧的粗放饲养条件下形成的地方良种。1955年曾对锡尼河马(当时称布里亚特马)进行调查,确定其为一个地方良种,并开始进行选育。1972年又对锡尼河马作了全面调查,并制定了选育方案。

05

晋江马

晋江马(Jinjiang horse)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晋江马中心产区位于福建省晋江市,主要集中于晋江市龙湖、深沪、金井、英林、东石等镇莆田市的秀屿区、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仙游县,泉州市的石狮市、南安市,厦门市的翔安区同安区等福建东南沿海县、区、市均有分布。

晋江马由于长期生长繁衍在福建东南沿海,已完全适应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夏季酷暑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环境和以青粗饲料为主的饲养管管理方式,及以放牧为主、极少补充精料的粗放饲养条件。晋江马具有早熟、生长发育良好、繁殖力较好、耐粗饲、适应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抗病力强、适应性良好等优点。

1979年福建省晋江县马匹普查,将当地及周边所产马称为“闽南沿海马”,后由福建省农业厅改称为“闽南马”。1985年《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编委会将其正式命名为“晋江马”。

06

利川马

利川马(Lichuan horse)属驮挽乘兼用型地地方品种。主产于湖北省西南山区,中心产区在利川市的文斗、黄泥塘、小河、元堡、汪营、南坪、柏杨坝、谋道等地,分布于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湖北省西南山区其他市县,包括恩施、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五峰、长阳、宜昌 秭归等市县,以及重庆市、湖南省与产区交界一带。据《利川县志》记载,有“马兵、战马、守马等三种”,其来源显然与古代的“蜀马”有关。

利川马因主产我省利川市齐岳山等高海拔地区而得名,已有600多年饲养史,体质结实,短小精悍,肩短而立,关节强大,肌腱明显,蹄质坚实,具有良好的爬山和驮运能力,一般驮重40~75公斤,日行30~50公里,且具有耐粗饲和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是我国优良的山地耐力马品种。

在传统农耕时代,利川马是湘鄂渝武陵山区广大农民朋友最重要的使役和交通工具,总量最多时超过20000匹,利川市最大存栏量约6000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道路和新型交通工具快速发展,利川马存栏量在大部分山区县市迅速减少甚至归零,目前仅在湖北省利川、恩施、宣恩等地有零散养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个县市纯血“利川马”在150匹左右。

07

百色马

百色马(Baise horse)因主产于广西百色地区而得名,属驮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靖西县、德保县、凌云县、乐业县和右江区等,约占马匹总数量的2/3左右。分布于百色市所属的全部12个县(区)及河池市的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天峨县、南丹县, 崇左市的大新县、天等县,南宁、柳州市等。

百色马体质干燥结实,结构紧凑匀称,体格较小。头短而稍重,为直头,颌凹宽广眼大,耳小、直立,头颈结合良好。颈短、厚而平。由于土山地区和石山地区的饲养条件不同,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土山马(中型)和石山马(小型)两种类型。土山地区的马较为粗重,石山地区的马略清秀。

百色马的饲养历史已近2000年,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宋代“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市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

08

德保矮马

德保矮马(Debaopony)原名百色石山矮马,属驮挽乘和观赏兼用型地方品种。德保矮马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的马隘镇、那甲乡、巴头乡、敬德镇、东凌乡。德保县其他乡镇及毗邻的靖西、田阳、那坡等县也有分布。

德保矮马系挽、驮、乘兼用型。成年矮马体高104厘米以下,成年马体型矮、短、粗、壮、结构匀称,整体紧凑结实。头平直,额宽适中,眼小而突,耳竖立,鼻翼驰张灵活,颈与头结构匀称、粗厚。胸宽深发达,腹圆大,向两侧凸出,稍下垂,后腹上收。背腰平直,前与髻甲、后与尻结合良好。

据考证,德保矮马是我国汉代(公元25—220年)史书中所称的“果下马”的后裔。“ 果马 ”亦称“ 果騮 ”,因其矮小,汉代岭南人常骑乘穿梭于果树之下采摘果子,久而久之“ 果下马 ”之名就叫开了。唐朝李贺 《马诗》云:“吾闻果下马,羈策任蛮儿”。果下马毛褐色,高约三尺,长三尺七寸,体重只有一百多斤,但可拉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斤重的货物。它性勤劳,不惜力、健行且善走滑坡,适合多雨的南方驾驶。有人说,“果下马”进化成保矮马,可称得上动物进化史上的罕见现象。

09

甘孜马

甘孜马(Ganzi horse)原为藏马的一个类群, 因产区旧属西康,又称西康马或康马,藏语为“博打”,属乘驮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 色达、白玉、德格、理塘、甘孜等县,广泛分布于甘孜全州其他各县。历史上曾被引入邻近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现主要分布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当地称为麦洼马。

甘孜马原来产地的民族主要为羌族,后来藏族由西藏东移,人口陆续增加,成了当地的主要民族,并带人西藏地区的藏马,这对甘孜马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体质结实、干燥,或略显粗糙,体格中等。头中等大小,多直头。颈较长,多斜颈,头颈、颈肩结合良好,对高原、山地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耐严寒、耐粗饲,在牧区大雪纷飞、大地封冻的情况下,仍全群放牧,并能刨雪觅食;耐劳苦,善行陡峭山路,持久力强。远销外地,适应性良好。

理塘县的甘孜马比赛

10

建昌马

建昌马(Jianchang horse)属乘驮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其中盐源、木里、会东、昭觉、金阳、冕宁、普格、西昌、布拖、越西等县市为中心产区,州内其余各县以及雅安市汉源、石棉县,攀枝花市盐边、米易县等地也有分布。

建昌马以其产区曾名建昌、素以产良马著称而得名。唐宋时代所称的“蜀马”,即包括建昌马,俗称“川马”。建昌马因善于登山,故又有“山马”之称。

布拖县火把节上的建昌马

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各县市的赛马活动更为广见,如火把节等每年的重大节日上都能见到各种赛马活动。获奖的公马会成为种公马,这对保持建昌马的优良特性、扩大马群数量,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贵州马

贵州马(Guizhou horse)亦称黔马,属驮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贵州省的西部和中部,其中以毕节、六盘水等贵州西部地区为集中产地。广泛分布于贵州省其他地区,其中以边远山区为多。

贵州高原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古以来人民生活、生产需要的物资均靠马帮驮载运输,随同公路建设马车运输还曾一度数量急增,近10多年机械化程度加快后,才明显减缓发展。贵州苗、回、彝、布依、水族人民喜好养“耍马”,选购外貌优美、体格较大的马,配以精美的辔头、鞍具,平时用以赶集串寨,于一年一度的端阳节“耍花山”、九月重阳前后“过端”,均要举行赛马活动,有平地赛跑、冲坡、赛走马、比走法及比耐力等多种形式,以庆丰收,从而加强了马的心肺功能、肌腱的锻炼。因此,贵州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民族习俗的选择,促进了贵州马这一山地古老品种的形成和发展。

12

大理马

大理马(Dali horse)也称滇马,古称越赕驹,原属云南马的一个类群,属驮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系东缘地区,中心产区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鹤庆县、剑川县、大理市,大理州境内的洱源、宾川、漾濞、巍山、云龙等市县山区也有分布。

大理马体格较小,结构紧凑,清秀俊美,行动灵敏,性情温驯。体质类型在坝区多为细致型,山区、半山区多为干燥型。直头,额宽中等,耳薄、短而立,眼稍小而有神。颈多为水平颈、颈长中等、稍薄,头颈及颈肩背结合良好。

大理马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条件下,为满足当地群众驮载货物、骑乘代步需要,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小型山地驮乘兼用型地方马种。1946年原嵩明军马场在鹤庆县设马匹配种站,曾引人蒙古马改良本地大理马。1954年原丽江军马场在鹤庆、剑川两县设立3个人工授精改良点,为适应当时国防建设与农业生产的需要,先后引进阿拉伯马、卡巴金马、伊犁马、蒙古马、河曲马、小型阿尔登马等品种公马与本地大理马杂交改良。至2008年改良地区的杂交改良马已达80%以上,大理马受外来品种影响颇大。

13

腾冲马

腾冲马(Tengchong horse)原属于云南马的一个类群,属驮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产于云南省西部边陲的保山市腾冲县。中心产区在腾冲县北片明光乡的自治、麻栗、沙河,界头乡的大塘、西山、水箐、周家坡,滇滩镇的联族、云峰、西营,猴桥镇的轮马、胆扎、永兴等边远村寨。

腾冲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马的需求量很大,马的交易活动比较发达,促进了马的繁殖、选育工作。经过长期选育,逐渐形成了适应长途驮运、体大坚实的马种。此外,特定的游牧饲养和群牧繁殖方式也直接影响了腾冲马品种的形成。

来源:腾冲融媒

腾冲市气候温润多样,森林草地资源丰富,是“腾冲马”的原产地和主要聚集区,据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第一阶段数据显示,2021年末,腾冲市存栏“腾冲马”268匹,其中能繁母马117匹、种公马15匹。主要分布于腾冲市明光镇自治社区、松园社区和滇滩镇联族社区等边远山区,界头、西源、腾越等乡镇(街道)有零星饲养。为维持生物多样性、推动种业振兴,在省市各级专家的指导下,腾冲市积极推进“腾冲马”抢救性保护工作,对全市“腾冲马”区域分布、群体构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广泛调查,开展基础数据登记、系统性采样测定、保种选育等工作。(来源:腾冲融媒)

 来源:腾冲融媒

14

文山马

文山马(Wenshan horse)原归属于百色马中的小型马类群,属山地驮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布于全州八县,就数量而言以富宁、麻栗坡、丘北、马关、广南县较多。

文山马体质干燥结实。头稍重,直头,颚凹宽广,耳小前竖。颈长中等,斜颈或稍呈水平。鬐甲适中。肋拱圆,背腰平直,腹稍大,尻略斜。肩短而立,肌腱、关节发育良好,骨量充实,蹄质坚实,前肢肢势正常,后肢多曲飞,部分呈外弧。鬃、鬣、尾毛较多。毛色以骝毛为主,其他有青毛、栗毛、黑毛等。

有史以来,文山马分布广泛,特别是过渡型马种的存在时间,大致衔接了史前的早期文明。文山马是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文山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湿热的常绿阔叶林黄土地带,这决定了文山马主要的特征特性。

15

乌蒙马

乌蒙马(Wumeng horse)原属于云南马的一个类群,属山地驮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云南省昭通市的镇雄县、彝良县、永善县、昭阳区等全部11个县区,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两省接壤的乌蒙山系一带海拔1200~3000m的山区,在此高度范围以外虽有分布,但数量相对较少。

乌蒙马属山地小型马,体格相对较小,结构匀称,可分轻型和重型两类。

乌蒙马起源甚早、素质优良,早在1000多年前乌蒙地区养马业已十分发达。昭通地区为多民族聚居地,马匹为产区人民必需的生产资料。彝、苗族人民尤喜养马。苗族人民每年端午节的“耍花山”赛马活动一直沿袭至今,赛马会上,比速度、比走法,骑者舒适平稳。乌蒙马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长期的选择培育形成。

16

永宁马

永宁马(Yongning)曾用名永宁藏马,属驮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中心产区为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蒗县,永宁乡数量最多。

永宁马体质结实,肌肉丰满,骨骼粗壮,结构匀称。唐宋之后,直至明清,云南、西藏地区为西藏所辖,藏族及纳西族杂居一区,加强了云南、西藏地区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形成重要的牲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交易,藏马进入宁蒗永宁地区,在特殊的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当地各民族人民长期选育形成了这一地方品种。永宁马与金沙江以北的古代野马祖先及古代西藏良种马均有血缘关系,但又有别于今日的西藏马和川西甘孜马,长期以来都在宁蒗县永宁等地自群繁育,很少受外来品种马的影响,遗传性能稳定,且有一定数量。

17

云南矮马

云南矮马(Yunnan Pony)属山地驮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产区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湾塘乡和白河乡,屏边县其他乡镇及毗邻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富宁和马关等县也有分布。

云南矮马体型矮小紧凑。头部清秀、轮廓清晰、为直头,额宽,鼻孔大,眼大有神,耳薄、短而立。颈粗短,颈肩结合良好。背腰短而平,腹部大小适中、充实良好。

云南矮马形成和饲养历史相当悠久。产区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山区,矮马一直是人们驮挽及骑乘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在苗族群众每年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等重大节日中,“赛马会”往往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云南矮马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在相对封闭的山区,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形成的,并适应当地炎热、湿热的气候和陡峭山地、以驮运骑乘为主的地方品种。

18

中甸马

中甸马(Zhongdian horse)原属于藏马的一个类群,属高原驮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的建塘镇、小中甸镇、格咱乡、洁吉乡四地海拔3 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和坝区。在香格里拉县的东旺乡、三坝乡、五境乡,德钦县的升平镇、佛山乡、羊拉乡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高寒山区有零星分布。

中甸马主产于海拔3200m以上的高寒地区,为高原小型山地马的一个古老品种。汉代以前中甸就已经养马。由于产区交通不便,当地群众习惯用马驮、挽、乘。每年端午节藏民举行赛马集会,进行赛马与马上技巧比赛,这种传统集会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一直沿袭至今。当地牧地广阔、水草丰盛,在此特殊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经过藏族劳动人民长期精心培育,形成了兼用型的中甸马。近20年来,中甸马产区与邻近地区交往频繁,中甸马与丽江马、甘孜马、西藏马杂交,受到一定程度的外血影响。

19

西藏马

西藏马(Tibetan horse)原属于藏马的一个最主要类群,是我国青藏高原高海拔地理环境中特有的马种,属乘驮挽兼用型地方品种。

西藏养马历史悠久,繁育良马至少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西藏良马源源不绝地输入四川、陕西一带,为开发内陆农业生产做出贡献。1949年以前,西藏马多集中在寺院,就地进行闭锁选育。藏族人民长期按一定目标选育、牧养下,形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地方品种。西藏马曾被认为是西南马的一部分,1980年经普查后,才被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品种。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西藏自治区曾先后由国内其他地区引人顿河马、阿尔登马、卡巴金马、伊犁马、三河马、河曲马、巴里坤马、大通马等,在一些国营农牧场和配种站饲养繁殖,并与西藏马杂交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后代。近20年来基本未引入外血。

20

宁强马

宁强马(Ningqiang horse)属山地驮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境内,中心产区在秦岭南坡嘉陵江流域的曾家河、巨亭、苍社、太阳岭、巩家河、燕子砭、安乐河、青木川等乡镇的狭长地带,在南郑县亦有少量分布。

宁强马是春秋战国以前古羌人从青海进入宁强时遗留下来的马种,以体质结实、耐艰苦、体形轻小、适应山地自然条件等特征闻名。汉代的宁强马就已经比较著名。清嘉庆时,黄坝驿、柏林驿、宽川驿三个驿站,每站养原额马四十三匹,马夫二十一名。1949年以前,国民政府曾在宁强设军马采运所,常年圈存马200匹以上。由于军事、交通运输及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当地养马业的发展,几千年来,古羌人带来的青海马,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宁强马这一地方品种。宁强马一直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系统选育,主要是随机就近配种。

宁强马是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马种,属于濒临绝迹的珍稀矮马品种。2003年当地成立了陕西省宁强马原种场,该场后发展成为国家级宁强马保种场(编号C6104002)。

21

岔口驿马

岔口驿马(Chakouyihorse)为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一个古老品种,以善走对侧步而闻名,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中心产区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岔口驿、石门、打柴沟、松山、抓喜秀龙等乡镇,在永登、古浪、武威、山丹、肃南等县的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岔口驿马体质结实,体形多呈正方形。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长中等、尖而立,鼻孔大,颜面部较干燥,颌凹、宽度适宜。

自古以来,岔口驿马的中心产区正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岔口驿也是历史上走马的重要集散地,岔口驿马因此得名。因出生即会走对侧步,俗称“胎里走”,其遗传能非常稳定。1957年9月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指示,组织岔口驿马调查队,深入产地调查,肯定了岔口驿马为独立的地方品种。

为保护发展岔口驿马产业,天祝县着力培育壮大“特别特”马产业。在抓好保种选育工作的同时,谋划建设天祝县传统民族体育场和岔口驿马体能检测中心,打造集岔口驿马保种选育、赛马赛事、休闲骑乘、马匹交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马产业培育和马文化传播基地。

22

大通马

大通马(Datong horse)因产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大通河流域而得名,曾用名浩门马,属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祁连山南麓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环青海湖地区、湟水流域以及邻近甘肃地区也有分布,中心产区在大通河流域的门源、祁连两县。

大通马起源于原始的高寒山地草原马。先后受蒙古马、藏马、哈萨克马、河曲马等的影响,血统比较复杂。更主要的是大通马长期繁衍在水草丰美的高寒山地草原环境中,形成了较独特的品种特性,遗传性能稳定,且具有一定数量,是蒙古马系中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1958年组成大通马调查队,对大通马进行全面调查,认为大通马品种特点明显,可以定为独立的地方品种。

大通马有乘挽和挽乘两种类型。乘挽型头部较干燥,四肢略长,管部较干燥,距毛少,体质结实,有较好的速力,门源、祁连产的大通马多属此类;挽乘型头部较粗重,四肢略短,管部多粗糙,距毛较多,蹄小而圆,体质多粗糙松弛,适宜挽用,海晏、刚察、仙米所产的大通马多属此类。

23

河曲马

河曲马(Hequ horse)旧称南番马,1954年由原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正式定名,属于挽乘兼用型品种。原产于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处的黄河第一弯曲部,中心产区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阿坝县和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的夏河、碌曲,四川的红原、松潘、壤塘,青海的久治、泽库、同仁、同德等县均有分布。

河曲马体质结实干燥或显粗糙,体型匀称,结构良好。公马有悍威,母马性温驯。头较大,多直头及轻微的兔头或半兔头,耳长而尖,眼中等大,鼻孔大,颌凹较宽。毛色以黑毛、骝毛、青毛为主,栗毛次之,其他毛色较少,部分马头和四肢下部有白章。

河曲马历史是古老的,《诗经》中颂秦马强壮,据《中国养马史》认为,古“秦马”即今日河曲马。河曲马在唐、宋时被称为“吐蕃马”或“吐谷浑马”。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 混有波斯马、大宛马等外来基因,但受蒙古马影响最大, 由于千百年来产区交通闭塞, 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 在独特的生态条件下,形成了与产区外马种有显著差异的优秀地方品种。 

中华民族大赛马·若尔盖县黄河河曲马安多赛马大会

24

柴达木马

柴达木马(Chaidamu horse)主产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境内,中心产区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中东部的都兰县、乌兰县、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的沼泽地区,盆地西部也有少量分布。

摄影:何启金

体格中等,体躯粗壮,四肢稍短,中躯偏长,骨量较好,结构较协调,体质多粗糙、湿润。头短粗、略显小,多直头,少数马呈楔头,盆地东部马较西部马头干燥。眼中等大,耳小翼厚,下颌嚼肌欠发达,颌凹稍小,口吻部小而圆。颈短略薄,多水平颈。

摄影:何启金

柴达木马起源于古代时当地的原始草原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蒙古马影响极大,近代部分地区有新疆马血液渗人,在柴达木盆地及沼泽草场的气候和环境影响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特点的柴达木马。1958年以后,该地区曾引进阿尔登马、顿河马、卡巴金马、奥尔洛夫马等国外种公马,较广泛地与当地马杂交, 影响较深;还曾少量引进过伊犁马、大通马、河曲马。杂交工作至20世纪70年代停止,也再未进行选育。如今,在农业发达地区和交通沿线马匹多已混杂。

25

玉树马

玉树马(Yushu horse)当地又称高原马、格吉马、格吉花马,原属于藏马的一个类群,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中心产区在澜沧江支流一 解曲、扎曲、子曲和通天河流域一带,包括杂多、囊谦、玉树和称多四县,治多和曲麻莱两县也有分布。

玉树马体格较小、偏轻,体躯略窄,骨量轻,外貌较清秀,结构较匀称。公马体躯显短,母马体躯长度中等。体质类型以紧凑型和粗糙型为主。性情较温驯,悍威一般。头稍重,尚干燥,多直头。

玉树马起源于当地高寒山地草原马,由于该地区地处偏僻,社会经济基本闭锁,故受外来马种的影响极小。但随着民族往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吐蕃和蒙古族强盛以后,外地良马有可能引入玉树,对玉树马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玉树马是在当地特殊生态环境中,长期繁衍形成的一个古老马种,有可能部分马渗入少量的外血。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扶持和发展当地农牧业生产,产区从青海省海北、海西等地调进成批马匹,多和玉树马杂交,至20世纪80年代基本停止。

26

巴里坤马

巴里坤马(Balikun horse)是一种来自中国的轻型马品种,用于骑马、轻挽马和驮运工作。 主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各农牧乡场,在伊吾县和哈密市部分农牧乡场也有分布。

巴里坤马头较粗重,耳朵小、耳尖大,鼻孔大,眼明亮有神,下颚发达,颈粗壮,颈肩结合良好。

巴里坤马为蒙古马和哈萨克马经长期自然混血形成的地方品种,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耐粗饲、善走山路,适用于乘、驮、挽多种用途,并有一定的产乳和产肉性能。近年来受社会发展、生态变化的影响,品种数量、品质均下降;此外还受到外来品种杂交的威胁。今后应加强本品种保护,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品种选育,可向骑乘型与乳肉兼用型方向进行分型选育。同时应加强饲养和放牧管理,开展草原和饲料基地的建设,以保证马匹正常的生长发育。

27

哈萨克马

哈萨克马(Kazakh horse)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以西和阿尔泰山脉西段一带,中心产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直属县市,塔城地区五县两市、塔额盆地、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也有分布。该马产区是我国重要的产马区之一。

据考证,乌孙马即今哈萨克马的前身。过数百年的培育和风土驯化。今日的哈萨克马,已形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品种特征和特性的,有别于蒙古马和其它中亚马种的地方品种。哈萨克马与伊犁马分布于同一地区,当地习惯上称近代改良过的马为伊犁改良马(现已定名为伊犁马),而称未经改良、体尺较小的土种马为哈萨克马。

摄影:秦杰

28

柯尔克孜马

柯尔克孜马(Kyrgyz Horse)因柯尔克孜族而得名,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中心产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县一市的广大牧区以及周边地区均有分布。

柯尔克孜马体质干燥结实,有悍威。

摄影:秦杰

柯尔克孜马是一个古老原始的地方品种。与柯尔克孜民族的悠久历史相伴发展,与柯尔克孜民族的文化、生产和生活习惯以及所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29

焉耆马

焉耆马(Yanqi)属乘挽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的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博湖县,其中以和静、和硕两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产区附近地区。

焉耆马按地域和类型可分为山地型和静马和平原型和硕马。

摄影:秦杰

焉耆马是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掺入少量中亚地区古代马种的血液。近百十年来,苏联种马对焉耆马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在民族马文化促进下,经群众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良种。


培育马种(13个)


培育品种,亦称“育成品种”。其生产性能较专门化,遗传性稳定,并有高度的种用价值,能对其他低产品种起改良作用。为了保持品种的特性和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要求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和严格的选种、选配。

01

三河马

三河马(Sanhe horse)因原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三河(根河、得尔布尔河、哈乌尔河)而得名,是我国历经百余年培育的乘挽兼用型品种。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麓的额尔古纳市地区和哈尔滨至满州里洲铁路沿线一带,中心产区在额尔古纳市的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所属的农牧场,原核心场以三河马场、大雁马场为主,陈巴尔虎旗有少量分布。

三河马体质结实干燥,结构匀称,外貌俊美,肌肉结实丰满,气质属平衡稳定型,富有悍威,性情温驯。

三河马的形成已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以前,三河马曾以“海拉尔马”名扬上海、香港等地。1955年农业部组织了调查队,对三河马进行全面调查,发现三河马存在轻、中、重三种体型,各型特征明显,确定三河马是我国的个优良品种,并提出本品种选育的育种方针。1986 年经农业部验收合格,宣布新品种育成。之后,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社会需求的转变,所有制变化,三河马纯繁场转产、核心群解体,种马全部散落流失。

02

金州马

金州马(Jinzhou horse)是在辽宁省南部农区培育的乘挽兼用型马种。中心产区为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市金州区,分布于大连市所属各区县,辽宁省的其他市、县也曾有少量分布。

金州马是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利用多个著名品种杂交改良当地蒙古马而形成的,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育种史。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多品种杂交和三十多年的自群繁,形成和巩固了金州马的匀称体型、轻快步伐和结实体质等特点,并具有耐粗饲特性,遗传性稳定。1982年经省级鉴定,确定金州马为乘挽兼用型新品种。

03

铁岭挽马

铁岭挽马(Tieling horse) ,1958年由农业部正式命名,为挽乘兼用型的培育品种。铁岭挽马产于辽宁省铁岭县铁岭种畜场,曾分布于辽宁省其他各县市。现在铁岭市经济开发区的刺沟铁岭挽马保种场进行集中保种。

铁岭挽马体质结实干燥,体形匀称优美,类型基本一致,性情温驯,悍威中等。头中等大、多直头,眼大,耳立,额宽,咬肌发达。颈略长于头,颈峰微隆,颈形优美。

04

吉林马

吉林马(Jilin horse)是我国培育的挽乘兼用型品种。主要产于吉林省长春、四平和白城三市。分布于长春市的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榆树市,四平市的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白城市的镇赉县以及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吉林市的舒兰市、蛟河市等。

原吉林马产区主要是蒙古马,由于体格较小,满足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从1950年开始,以本地马为基础,先后主要用阿尔登马、顿河马公马与本地母马杂交,产生大批轻、重型一代杂种马。在此基础上进行轮交和级进杂交,产生了大批轻、重轮交和重型级进二代杂种马,体格增大,役用性能显著提高,为培育吉林马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和吉林农业大学作技术指导,主要在白城国营及乡镇的牧场,组成吉林马育种协作组,制定了统一的育种方案。

从1962年开始,在二代杂种的群体中,选择体尺符合育种指标、理想型的公、母马,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繁育方法进行横交。同时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淘汰,扩大理想型类群。1978年通过省级鉴定验收,宣布育成吉林马。

05

关中马

关中马(Guanzhong horse)曾用名关中挽马,1982年10月正式命名为“关中马”,是我国在陕西关中地区育成的乘挽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是我国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育成的挽乘兼用型品种。产于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即宝鸡、渭南、咸阳三个市的陇县、眉县、凤翔、陈仓、临渭区、合阳、大荔、乾县、长武等县区及西安市郊县,在安康市有少量分布。其中,以陇县关山牧场的320匹基础母马较为优良,宝鸡市农牧良种场关中马场的保种马群质量最佳。

关中马的体型较小,身高一般在1.3-1.5米之间,体重在300-400公斤之间。关中马的身材短小,但是结构紧凑,肌肉发达,这使得它们在奔跑时具有出色的爆发力和耐力。

关中马从杂交育成后进入自群繁育到国家指定为保种核心群就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从被指定为保种核心群到现在,又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06

渤海马

渤海马( Bohai horse)是我国挽乘兼用的培育品种培育时期主产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和潍坊市沿渤海各县,以广饶、寿光和垦利三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产区周围各县,并被引入到外省。现以东营市的利津县明集乡、垦利县胜坨镇、东营区龙居镇和蓬莱大辛店镇为主产区。

渤海马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性情温驯,富灵活性。

1983年山东省马匹育种协作组进行首批良种登记,共登记合格马匹3257匹,同年11月国家有关部门和全国七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在济南军区军马场召开渤海马鉴定会,经国家马匹育种委员会鉴定通过,正式命名为渤海马。

07

山丹马

山丹马(Shandan horse )为原兰州军区军马场(现名甘肃中牧山丹马场)培育的军马品种,属乘挽驮兼用型培育品种,分为驮挽和驮乘两个类型。

山丹马的培育,以当地原有品种马为基础母马,20世纪50年代初与顿河公马进行杂交,60年代根据总后勤部提出的关于军马生产的“五条标准”进行回交,70年代实行横交,80年代开始自群繁育,历经30多年,以有目的、有计划的育成杂交方法培育而成。1984年7月,经鉴定验收,确定为适应我国军需民用的以驮为主的军马新品种,并定名 为“山丹马”。

1985年7月12日,“山丹马”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10月8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一个军马新品种,“山丹马”被写进《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多种养马学专著。

08

伊吾马

伊吾马 (Yiwu horse)曾命名为新巴里坤马,属以驮为主、驮挽乘兼用型培育品种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草原东半部的原伊吾军马场。主要分布在伊吾军马场以及巴里坤和伊吾县的部分乡场。

伊吾马是以哈萨克马为基础,导入部分伊犁马血液培育形成,即采用国内马种间互交育成。既保持了哈萨克马耐粗饲、适应性快的特性,较多地保留了我国地方马种的优良特点。

摄影:秦杰

摄影:秦杰

1984年7月10-25日原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在伊吾马场召开品种鉴定验收会,确认培育的马已具备了各项品质要求,宣布品种育成,由原农牧渔业部正式命名为“伊吾马”。1985年“伊吾马的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09

锡林郭勒马

锡林郭勒马(Xilingol horse)因产于锡林郭勒草原而得名,1987年由内蒙古自治区验收命名,属乘挽兼用型培育品种。产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中心产区为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和正蓝旗黑城子种畜场(原五一种畜场 ),其他旗县数量很少。

锡林郭勒马是以当地蒙古马为母本,以苏高血马、卡巴金马和顿河马为父本,采用育成杂交经30多年培育形成。

1987年6月18日经专家组验收通过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内政函[1987]83号《关于锡林郭勒马品种验收命名的决定》文件命名为“锡林郭勒马”。

为了适应市场对骑乘用马的需求,白音锡勒牧场从1995年开始引入纯血马与一部分锡林郭勒马母马杂交,现已产生一定数量的级进杂交二代,体型轻化,速力明显提高。

10

科尔沁马

科尔沁马(Kerqin horse)因产于科尔沁草原而得名,属乘挽兼用型培育品种。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草原,中心产区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和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区、奈曼旗等其他旗县也有少量分布,原高林屯种畜场是核心培育场。

科尔沁马属于乘挽兼用型马,由于在育种过程中引人重型马血液,因此少数马表现偏重。

通辽市养马历史悠久,而自1950年开始,以本地马为基础,用三河马、顿河马、苏高血马、奥尔洛夫马、卡巴金马、阿尔登马、苏重挽马等品种公马,采取级进杂交和复杂杂交方式进行改良。为了保持本地马适应性强、耐粗饲的优良特性,除三河马可级进到三代外,其他品种杂交未超过二代,杂交两次仍达不到育种指标的,选用理想型遗传性能稳定的公马选配横交提高。杂交一代母马体尺符合育种指标也可横交繁育,最终逐步培育出乘挽兼用型科尔沁马新品种。

11

张北马

张北马(Zhangbei horse) 因产于河北省张家口以北地区而得名,是我国培育的挽乘兼用型品种。产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北、康保、尚义、沽源四县,中心产区为张北县。

张北原产蒙古马,为了改进当地蒙古马的体型、体力不足,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自1951年开始引入苏高血马种公马与当地蒙古马母马进行杂交,为我国最早推行马匹改良的地区之一。至1958年全县母马改良配种率达到62%,杂交后代被省农林厅命名为“张北马”。1958年命名后,发现其有体型偏轻、骨量较小的缺点,遂引人苏维埃重挽马和俄罗斯重挽马进行加重,获得成功。1964年修订了“张北马”育种方案,正式开始用苏维埃重挽马、俄罗斯重挽马等重型公马对高蒙一代、二代母马进行改造杂交,得到了兼用而偏挽用的理想型。1972年按照张家口地区下达的“张北马定型育种方案”进行自群繁育(横交固定),从中选择符合育种要求、遗传性能稳定的后代定名为“张北马”。

12

新丽江马

新丽江马(New Lijiang horse)为驮挽兼用型培育品种原主产于云南省丽江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2003年分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现主产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市古城区的七河、金山、束河等乡镇均有分布。

新丽江马产地的本地马属山地驮乘品种,善于爬山越岭,吃苦耐劳、耐粗饲、繁殖力高,能活应复杂的山区自然条件,但体型小、役力弱。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53年开始先后引人阿拉伯蒙古杂种马、阿拉伯马、阿半血马、卡巴金马、河曲马、伊犁马和小型阿尔登马等品种进行杂交,形成群体特点基本一致、 遗传性能稳定的新丽江马。

13

伊犁马

伊犁马 ( Yili horse) 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产区在昭苏县、尼勒克县、特克斯县、新源县及巩留县等。分布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其他各县及其邻近地区。伊犁昭苏种马场、昭苏马场为伊犁马的核心育种场。

伊犁马是我国优秀的培育马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发展潜质,1985年通过技术鉴定,确认为一个新品种,并正式命名为伊犁马。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市场对专门化乘用马的急需,在国家、新疆自治区科技、农业等部门支持下,先后引进新吉尔吉斯、英纯血、阿拉伯等优质种公马对伊犁马进行改良提升,采用“三位一体”等定向选育技术,使伊犁马体型结构、运动能力、生产性能均有了大幅提升,现已将伊犁马由乘挽兼用型用途选育成为专门乘用型用途(伊犁马NY/T2831-2015),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乘用马品种,填补了国内乘用马品种的空白。

现阶段,在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自治区重大专项的项目支持下,在伊犁马原有的遗传基础之上,结合市场需求,分门别类,有计划地进行专门化品种(系)培育工作。


引入马种(16个)


与地方马种和培育品种相比,引入品种一般分布不具有地域性。

01

纯血马 

纯血马 ( Thoroughbred)为典的乘用型马,原产于英国,是世界上短距离速度最快的马种,其分布遍布世界各地。主要用于商业赛马和杂交改良本地马种及培育温血马等。我国曾将纯血马按产地分别称为英纯血马、苏纯血马等。

纯血马育成于英国。从查尔斯二世时期开始,为发展骑乘赛马,不断从东方输入优秀的种马用于繁殖和改良,始终以速度作为品种选育的最主要目标。最初引进3匹著名的公马,即贝阿里·土耳其(Byerley Turk,1689)、达雷·阿拉伯(DarleArabian,1704 )、哥德芬·阿拉伯(Godolphin Arabian,1728)。这3匹公马的后裔基本囊括赛场上冠军,其他公马的后裔逐渐被淘汰。因此,这3匹公马成为纯血马的三大祖先,其后代形成了三大主要品系和若干支系。1770年以后不再引入外血,一直保持本品种选育,因此,纯血马为高度亲缘繁育的种群。纯血马是世界上800m以上短距离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登记管理最为严格的马种。

中国纯血马登记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马匹护照

“纯血马”一词最早出现在1821年的《纯血马登记册》第二卷,该卷包含了英国和爱尔兰所有纯血马的系谱。20世纪70年代至今,只有在国际纯血马登记委员会或设在各大洲的分支机构登记认可的纯血马,才能被确认。中国纯血马登记管理委员会是国际纯血马登记管理委员会认证的68家登记会之一,并经农业部批准,全面负责中国境内马匹登记管理、国际交易的唯一官方机构。纯血马登记时,必须根据其父母进行亲子鉴定,这是一种封闭式的登记形式,即其父母必须是已经注册登记的纯血马。

02

阿哈-捷金马 

阿哈一捷金马 (Akhal-Teke) 简称阿哈马,我国民间又称“汗血马”。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Akhal) 绿洲,由当地长期居住的、以农业为主的捷金(Teke)部落经数千年培育形成。

阿哈捷金马(汗血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它的形象被绘制在该国国徽中央,早在2000多年前,就穿越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中国人民将之誉为“天马”,已经成为中土友谊的使者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见证。据我国马种历史考证,张塞通西域时,曾在西域发现大宛马及苜蓿如《史记·大宛传》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种麦,有浦陶酒,多善马。”证明阿哈马就是在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时代输入我国的大宛马,直到唐代仍有大宛马进贡。

阿哈马除原产国土库曼斯坦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分布。目前总数仅3500匹左右。

03

顿河马

顿河马(Don)原产于前苏联顿河流域,分为乘用型和乘挽兼用型两种类型。主要分布于顿河及伏尔加河中下游流域,且扩大至中亚地区。20世纪初即开始引人我国。 

顿河马原是顿河哥萨克马,最初起源于蒙古马和诺盖马。因此,顿河马与蒙古马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在17世纪时,当地的哥萨克人经常遭受外来民族的侵袭,为抵御外族的袭击,哥萨克人开始培育优秀的骑兵用马。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他们从外地带回了波斯、土耳其和高加索等马种,与当地马长期混杂繁殖。通过选种、训练,培育出了较好的骑兵用马。19世纪后开始有计划地采用阿拉伯马、奥尔洛夫马进行杂交改良培育,使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卓越的骑兵用马品种。1949年苏联出版了第一卷顿河马登记册,至今俄罗斯仍在进行本品种的登记业务。

04

卡巴金马 

卡巴金马(Kabarda)原产于前苏联北高加索地区,是一种步伐稳健、机敏、耐力好的山地马,属乘挽兼用型品种。

卡巴金马是高加索地区的马种,高加索地区目前是俄罗斯Kabardino-Balkaria地区的一部分。从历史上讲,该品种至少已有400年的历史,这些马以其耐力和易于适应恶劣环境而著称。该品种自16世纪以来由高加索北部的山区部落人民繁殖而成,由草原马种繁育而得,主要是卡拉巴赫马,阿拉伯马和土库曼马几种马在几个世纪以来的恶劣条件下生存能力的选择性繁殖的产物主要的繁殖中心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的Malkinski育种场,以及Stavropol领土的Malokarachaevski育种场和Krasny Partizan集体农场的育种场。

在1918-1922年的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因高加索处于战争状态,卡巴金马损失严重,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即着手恢复并增强卡巴金马的繁育场,经过系统选育其品种质量明显提高。1935年苏联出版了第一卷卡巴金马的登记册。

05

奥尔洛夫快步马 

奥尔洛夫快步马 (Orlov trotter)简称奥尔洛夫马,原产于前苏联,是世界著名的快步马品种,属轻挽兼用型马种。

著名的育马者阿列克谢·奥尔洛夫伯爵(Count Alexei Orlov,1737-1807)在他的赫仁诺夫种马场(Khrenovskoy Stud Farm)培育出奥尔洛夫快步马。这种马是倾向于为竞赛而培育的,它们也可以作为驾车挽马,还可以用于改善农业用马。

1927年前苏联出版了第一卷《奥尔洛夫马登记册》,至今俄罗斯仍在进行本品种的登记业务。现已形成12个品系、16个品族,但总体体型并不一致。

国际保护奥尔洛夫快步马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Orlov Trotter)在1997年成立。目前,俄罗斯境内共有12家国营马场以及乌克兰境内的3家国营马场在繁育纯种奥尔洛夫快步马。

06

阿尔登马 

阿尔登马(Ardennes)原产于比利时东南与法国毗邻的阿尔登山区,为挽用型品种。

摄影:王威

比利时的重挽马过去分大小两个品种:大型为布拉邦逊,小型即阿尔登。后因国际市场要求大型重挽马,阿尔登被布拉邦逊吸收杂交,统称为比利时重挽马。在19世纪中期,阿尔登马曾输入俄国,主要繁育在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和乌拉尔等地。在纯种繁育的同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俄罗斯阿尔登马,1952年正式命名为俄罗斯重挽马。1950年开始我国从苏联引入该马种。

摄影:王威

该品种登记制度自1929年就已存在。如今,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有各自独立的血统登记,尽管三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杂交。英国阿登马协会成立于20世纪末,目的是保护和提升英国的阿登马,但至今英国政府并不允许该协会以任何形式颁发纯血统证书或护照。

07

阿拉伯马 

阿拉伯马(Arabian horse)为热血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品种,以阿拉伯地区育成而得名,属于乘用型品种。

阿拉伯马的育成,经历了五个阶段: 创始——育种——从皇室到民间保种——由产地流入世界——由地方马种到现代马种,约经1300多年。

阿拉伯马有独特的骨骼比例,其他品种的马一般由18根肋骨、6根腰骨、18根尾椎骨构成,即“18-6-18”的比例,而阿拉伯马是“17-5-16”的结构,这种比例大体相当于马类身材的“黄金分割”。一般马有24节脊椎骨,而阿拉伯马只有23节。

「高迪」Gaudi J(BE)

阿拉伯马最早有5个品系:凯海兰(Kachlan)、撒格拉威(Seglawi)、阿拜央(Abeya)、哈姆丹尼(Hamdani)和哈德拜 (Hadban)。由于阿拉伯马品质优异以及在马匹改良中的作用巨大,许多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波兰等国,于几个世纪前就建立了阿拉伯种马场。经过几个世纪的育种,阿拉伯马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受欢迎的马种。

08

新吉尔吉斯马

新吉尔吉斯马(New Kirgiz horse )主产于吉尔吉斯共和国奥什地区,属乘驮挽兼用型品种。

在原吉尔吉斯马品种的基础上,先后引进纯血马和顿河马等品种公马,在群牧条件下经多年杂交改良,育成了新吉尔吉斯马品种。按体型可分为基本型、重型和骑乘型。基本型马品种数量最多,体质结实干燥,肌肉发育良好;重型马体格强大,骨骼发育良好,体质结实,适于役用与肉、乳生产;骑乘型马不很高,较为粗重,带有原吉尔吉斯马的外形特征。1989年开始引入我国。

09

温血马

温血马 ( Warmblood)是世界现代马术运动用马主要品种的统称,广泛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由于温血马品种的“重性能、宽血统、统一赛”的选育方针,具有世界性的育种、登记、测试和赛事则,其品种间血统交融、登记互认、性能趋于一致,表现了既现代又特殊的品种利用模式。

中国年青马大赛

温血马起源、育成于欧洲,一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品种杂交育成,其中一定含有热血马(纯血马或/和阿拉伯马)的血统,气质类型多属上悍,性情温和、气质稳定,以参加马术运动为主要目标经长期专门化培育形成。

荷斯坦马主产于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州 (Schleswing-Holstein)的埃尔姆斯霍恩(EImshorn)地区,北临丹麦,曾长期隶属于丹麦。现代荷斯坦马平均体高163 ~ 173cm,弹跳能力非常优秀,是跳跃障碍的最著名品种之一,也擅长盛装舞步和马车赛。对德国的汉诺威马、奥登堡马、威斯特法伦马 ( Westfalen)、梅克伦马( Mecklenburg) 等温血马品种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荷兰温血马主产于荷兰的海尔德兰省和格罗宁根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适应马术运动开展的需要通过本地马与纯血马、欧洲多品种温血马杂交,经专门化培育的温血马品种,育种时间较短,但已成为世界著名马术用马品种。1958年开始正式建立品种登记册。平均体高165 cm,是盛装舞步、跳跃障碍的著名品种,也擅长马车赛。

丹麦温血马主产于丹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培育的马术运动用马,形成历史较短。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品种登记册。在育成过程中受纯血马影响较大,平均体高168cm,以擅长盛装舞步而闻名。

汉诺威马主产于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州下萨克森 (Low Saxony)地区,旧属汉诺威王国。1888年开始正式建立品种登记册。现代汉诺威马平均体高160 -168cm,气质平衡稳定,动作协调流畅,弹跳力强,是盛装舞步跳跃障碍和三项赛的著名品种。对德国的巴伐利亚温血马(Bavarian Warmblood)、威斯特法伦马、梅克伦堡马、勃兰登堡马(Brandenburg)等温血马品种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奥登堡马主产于德国的汉诺威州下萨克森(Low saxony)地区的西北部,旧属奥登堡大公国。现代奥登堡马平均体高162-172m,体型在德国几个温血马品种中相对较大且稍偏重,步法柔顺流畅,以跳跃障碍、盛装舞步性能优越而闻名,血统要求较不严格,重在性能测试。

10

设特兰马 

设特兰马(shetland pony)起源于英国苏格兰东北部设特兰岛,并以此命名。

设特兰矮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耐粗饲,冬天被毛长有两层以御寒冷。1890年,设特兰马协会成立,开始重视设特兰矮马的选育和提高工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任设特兰马登记会名誉会长。

设特兰马头小额宽,眼大耳小且直立,鼻孔开张良好,背短,腰部富于肌肉,后肢宽而强。四肢短而结实,尤其是管部短。蹄圆而型美,蹄质结实。被毛厚密,冬天长有两层。鬃尾长毛丰茂。

11

夸特马 

夸特马(Quarter Horse)是在美国培育的马种,以擅长短距离冲刺而著称,“四

夸特马的历史始于17世纪,北美英国移民将他们从爱尔兰、苏格兰带来的公马与美洲的当地母马进行杂交培育后代。而那些进口的马都以速度快和体格小而紧凑著称。在这一过程中,还引入了其它马种如英国纯血马的血统,一般认为,它们在夸特马的早期培育中起了关键作用。

2019“双雄地产”ZWU世界杯马术绕桶冠军赛

夸特马前肢有力,胸深而宽,后肢两侧肌肉丰满,后躯肌肉发达。不仅起跑时速度快,善于急转弯,而且头脑冷静、稳健。适合于绕杆、截牛、驱牛、绕桶等西部马术赛事。夸特马也被用于英式马术项目,驾车和许多其他马术活动。

12

法国速步马  

法国速步马(French Trotter)是一种源自法国诺曼底的马品种。19世纪由诺曼马培育并注入了一些英国纯种马和诺福克特罗特马血统。

法国速步马肩隆通常很圆,背部宽而结实,肌肉发达。四肢协调,强壮有力,关节好,骨硬、密,蹄很结实,保持了按照标准培育的小跑步态(对角线两拍),而不是在一条线上为了速度的竞速步态(横向两拍)。

法国速步马协会(SETF),成立于1864年10月,是法国速步马赛事的总领导机构,受法国农业部、经济财政部和内政部的监督,致力于推动法国速步马赛事发展和速步马马种保护,是享誉世界的速步马赛事组织机构。登记册建立于1906年。目前已有来自28个国家的马业组织与法国速步马协会签约,共同推广速步马赛事。中国马业协会自亚洲的唯一成员()。

13

弗里斯兰马

弗里斯兰马(friesian)是原始欧洲森林马的后代,主要是在丹麦北部海岸的弗里斯兰培育的。曾经载着德国和弗利斯武士参加十字军东征,用作全能战马。

弗里斯兰马也是荷兰本土唯一的单一血统纯种马种,为了改善和监督弗里斯兰马种,荷兰在1879年成立了全球唯一对弗里斯兰马进行血统登记和管理的权威机构——皇家弗里斯兰马登记协会(KFPS)。

14

贝尔修伦马

贝尔修伦马(Percheron)是一种起源于法国西部的于讷河谷的马品种,于讷河发源自佩尔旺谢雷附近,该品种的名字便来源于此。

 在各国之间,贝尔修伦马的大小是不同的。在法国,贝尔修伦马体高在155-185厘米,体重从1100磅-2600磅(500-1200公斤)。美国的贝尔修伦马一般在168-180厘米之间,高度范围在152-193厘米。美国佩尔什马平均体重为1,900磅(860公斤),此马最重体重约为2600磅(1200公斤)。在英国佩尔什马168厘米,贝尔修伦马可接受的最矮高度为165厘米,而马的重量则在2000 - 2200磅(910 - 1000公斤)或者1800 - 2000磅(820-910公斤)。此马毛色通常是灰色或黑色,美国注册中心也允许注册杂色, 红棕色和栗色的马注册。在法国和英国只有灰色或黑色的贝尔修伦马才可以注册。许多马的头和腿上都有白色的斑纹,登记处认为过多的白色是不可注册的。 

15

美国标准马 

美国标准马(American Standardbred Horse以其马车赛能力而闻名采用快步或顺边走的方式来比赛。标准马是在北美开发的,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其血统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格兰。

一匹名叫信使(Messenger)的纯血马于1788年被带到美国,被认为是该品种的基础。所有美国标准种马都是信使的曾孙汉布尔顿10号(Hambletonian 10)的后裔。许多其他品种被引入该系列,每个品种都贡献了他们理想的赛马特性。这些品种包括纯种马、摩根马、加拿大快步马和其他一些现已灭绝的走马和颠马品种。

标准马的品种注册机构由全国快步马育种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rotting Horse Breeders)于1879年在美国成立。之所以使用该名称,是因为育种的“标准”要求,即能在一定时间内快步或顺边跑完一英里。每一匹标准马都必须能够在2分半之内完成一英里。今天,许多标准马都比这个原始标准更快,甚至有几匹能在1分钟50秒之内顺边跑完一英里,而快步马只比顺边马慢几秒钟。

16

夏尔马

夏尔马(Shire horse)是世界上知名的挽用马,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马种之一。是英国早期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这种马极限可以拉动5吨的重物。

体形特征:成年肩高1米83-1米95,自然站立头顶高度2.4-2.6米,成年体重900公斤左右。肩高最高吉尼斯记录的一匹叫“雷达”的马保持的为2米02,体重最大记录是一匹叫“杜克”的夏尔马保持的1.219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类盛宴——带你认清马类家族成员
最全的马品种汇总,多到你数不过来「二」
重型挽马知多少?盘点十种世界级“大家伙”
世界十大受欢迎马种,你最喜欢哪一种?
马---蒙古民族的心灵图腾
世界上最贵的马品种前十名,纯血马售价4亿,汗血宝马排第六|蒙古马|种马|三河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