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温病
温病的定义不确切,很多谈温病的人把温病和伤寒当做两个对等的治疗体系来讲的,实际上,这个一出手就错了。


很多人是这么理解温病的,就是受了寒就叫伤寒病,然后受了温热之邪就叫做温病。其实,受了伤寒以后可以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以寒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在《伤寒论》里面对温病的表述已经有了,就是白虎汤和白虎汤类的。


看温病的书会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它没有理论的支持,也没有辩证的支持,多数都是用症状来说事,或者用药来治,这个应该是从元代一个叫刘和坚的人开始的,后来因为温病的原因,发展了两个辩证方法,一个是胃气营血辩证,一个是三焦辩证,就是用来代替伤寒六经辩证。这种辩证实际上就把人和天地的联系隔绝了,就是说所用的参照系越来越小,参照系越小就代表层次越来越低。


温病使用药物的种类特别多,而且基本上有了温病以后大多数医家的医案都是以病例为主,写书开始写病例,而不象伤寒它是按体系来写,这个是以后医家的一个特点,很多人写书出书都是写病例。为什么写病例而没有分析,就是因为最基础的内经和伤寒的六经辩证没有搞明白。对一个医家来说,会了六经辩证就好像你得到了一个钥匙,就是对所有成功的病案你是不会在意的,那是应该的。但是对失败的病案却是有价值的,失败的病案代表着你的辩证是错的或者不正确的,这种东西才有价值。

                                   






开方吃药还得施治辨证



“三豆饮”很多妈妈都知道,“三豆饮”可以治温病也可以治手足口病,这是可以的。但是错在它层次不分明,对于特别轻的特别小的孩子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大的孩子这个力量就明显太弱了。


如果发烧也喝“三豆饮”,就是说病重药轻,同样没有作用。但是三豆饮还有一些类似的这种经验方为什么特别流行,就是因为失去了辩证的医家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成功的案例。这种成功的案例被写出来以后在学习当中又被反复应用被反复实验,总会有一些人是成功的,而且这种方子不告诉你理由就告诉你这个药可以这样用,所以流传的比较广,但是这种东西流传的越广,中医的源头和脉络就越容易被遮蔽。


水痘大多数在小孩子快速生长的时候比如说在10岁到14岁这个期间容易出,这是体内过去的浮邪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自己身体快速生长正气足的时间,正邪抵抗往外排的表现,这种排可以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胡希恕讲《温病条辩》拾遗有感
中医究竟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伤寒论六经辩证系统
伤寒论六经与六经辩证
伤寒论六经辩证导论
很有意思地比喻伤寒六经辩证[笑哭][笑哭][笑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