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带孩子偷玩具: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父母
·  正  ·  文  ·  来  ·  啦  ·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十分寒心。
 
近日,在济南某儿童乐园,一家四口发现娃娃机门没锁,孩子就从中偷拿了一个娃娃。
 
家长非但没有指责他,反而在几分钟之后,联合“作案”。

 
从图中可见,家长利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孩子,孩子在一旁小心翼翼,头时不时往一边望去,侦察着商家的动态,趁不注意,马上抓住时机,偷拿了一个娃娃。
 
如此反复,孩子一共从娃娃机里拿走4个娃娃,而父母成为孩子偷窃最好的帮凶。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长本该予以制止,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错误,现在反而亲自掩护孩子偷玩具,这样的教育究竟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令人不寒而栗。
 
如今,熊孩子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但没有人生来即是熊孩子,熊孩子的诞生,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父母。
你的教养,就是孩子的教养
 
人类智慧学研究发现,七岁之前的孩子是一个全然的“感知器官”。
 
孩子的全身就像一个大眼睛,会对环绕他们周围的人形成印象,这些印象会一点一滴地被转化融入于他们的身、心、灵中。
 
因此,你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和表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倾向。
 
曾看过一个亲子教育广告,视频充分展现了孩子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能力。
 

父亲和孩子一起过马路,父亲把喝完的瓶子随手扔到地上,孩子也学着扔到地上;

 
妈妈一边开车一边大声辱骂他人,孩子在后座竖中指,也大声辱骂他人;

  
爸爸和妈妈吵架,对妈妈动用暴力,孩子也跟着对妈妈动用暴力。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美国黑人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是模仿大人的高修养,还是模仿大人的低素质,全取决于大人的样子。
 
106岁传奇妈妈王淑贞,正是用她自己的高修养,养出13个博士,其中最声名显赫的当属华人神探李昌钰。

  
李昌钰的二哥李昌铎,曾在台湾经营鱼池,不幸一名工人掉进鱼池溺水而亡。
 
有人说,这是工人不小心,无需负责,但王淑贞坚持要赔偿对方,最后只好将鱼池变卖。
 
正是王淑贞为人诚信,才教出为人诚实的李昌钰。
 
李昌钰在任职警察时,向警务处处长申请离职到国外留学,处长问他:“你出国念书之后,还要不要回来?”
 
李昌钰心里明白,长官想听到的是他定会回来的话,但他还是诚实以对,回答说:“如果这里需要我,我就回来,不需要我,我就不回来。”
 
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诚实,处长拍案通过了他的申请。
 
王淑贞的诚信,传递给了李昌钰,而视频中家长的暴力、辱骂也传递给了孩子。
 
显而易见,教养,是会遗传的。
 
所以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才这样说:父母是什么人,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
言传身教,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后汉书》有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意思是,身体力行,别人就会听从;只说不做,别人就会不听。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有两个孩子被发现偷东西,因为家长不同的做法,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一个12岁的男孩,学习成绩优异,是父亲的骄傲,但这孩子竟然在书店偷书,被老板当场抓到。
 
接到老板电话后,父亲急忙赶到书店,所有人都以为父亲会狠狠批评孩子一顿,但没想到,他只是十分诚恳地向书店老板道歉。
 
他说:“对不起,给您带来麻烦,我儿子一直很想要这本书,因为没有带够钱才会犯下这样的糊涂事,但他并不是坏孩子,您看,我出三倍价格买下这本书,可以吗?”
 
父亲掏钱买下书后,两人离开书店,沉默地走了一段路,但谁都没有开口说话,终于儿子忍不住了,向父亲道歉,并表示不会再有下一次,后来,儿子果然再没偷东西。
 
这位父亲用自己的言谈身教,教会孩子不再偷窃,但下面这位妈妈,却把孩子教成了真正的小偷。
 
在一家小超市里,小男孩因为嘴馋,偷了两根棒棒糖,被老板娘当场抓住,逼问出家长手机号后喊来了男孩妈妈。
 
妈妈赶过来后直接冲男孩甩了两个耳光,并当众骂他:“你这个小偷,还嫌自己不够丢人吗?偷东西是不对的,我没教过你吗?”
 
后来再见这位男孩,他已经退学了,整天跟着一帮小混混不务正业,成了真正的小偷。
 
妈妈曾劝他改邪归正,男孩却气愤地说:“你当初说我是小偷,我就当给你看。”
 
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做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后,他就会对自我产生这种印象管理,逐步让自我的形象和贴上的标签的形象一致,这就是男孩成为真正小偷的原因。
 
面对孩子偷东西,前者采用言传身教加以感化,孩子走回正道,而后者通过口头教育,孩子反而成为了真正的小偷。
 
不难发现,言传身教,是比口头教育更有效的方式。
 
毕竟,孩子不是言听计从的机器人,是活生生需要被感化的人。
 
多些言传身教,少些口头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最好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心理学家胡慎之认为,“育儿先育己”,父母也需要重新成长一次。
 
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又反过来推动父母成为更好的父母。
 
就像这个故事里的妈妈一样。
 
她是一名教师,但儿子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
 
身为老师的她,一度十分沮丧,她教会了别人家的孩子,却教不会自己家的孩子。
 
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多年来,她内心深处追求稳定,追求安逸的惰性,或许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儿子的学习状态。
 
于是,她和儿子进行了一番长谈:“儿子,妈妈和你做一个约定。未来三年,妈妈和你一起努力,你努力学习,考上你喜欢的大学,妈妈努力创业,争取有自己的工作室。
 
儿子愉快地同意约定,后来的三年,是她创业最艰辛的三年,对孩子的教导也有所缺失,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但她的怀疑,在她三年后终于拥有自己的工作室那天,烟消云散。
 
那天,成功考入美国某大学的儿子,前来参加她的工作室开业典礼,他骄傲地说:“我为妈妈感到自豪!她身上那股不服输的拼劲,是对我最好的激励和鞭策。”
 
这就是教育最好的样子,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如杨澜所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自我教育。
 
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征途,而是一家人的征途。
 
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
 
你的家庭重男轻女吗?

你的父母对你有过伤害吗?

你的成长中父母有过缺席吗?

你的原生家庭对你有什么影响呢?

你可能意识上在否定父母,内心却在认同他们;导致多年后,自己身上有父母的影子,或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像父母一样的伴侣……

本测试将概括你的原生家庭模式,并详细分析你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类型、你的心理分离程度。为你提供专属建议,让你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活出自己的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陪读妈妈》:原生家庭伤痛的难题,“交换”是一种另类的解答
教育孩子
孩子有这三大表现,说明已经被惯坏!趁早纠正,不然以后要吃大亏
中国的孩子,大多“毁”在家长偷懒上了!
“熊孩子”惹了多少祸?为什么被如此嫌弃,他们在替谁受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