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博山西】一篇文章让你读懂山西古建筑!



山西文化浑厚无比,苍茫无迹。探之愈深,愈觉深不见底。随便拎起一个线头,便可以无休无止地伸展开去。即以古建为例。“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已成共识。70%以上的地上文物在山西,是晋人共同的骄傲。但是,要让你认真来数说一番呢?怕很多人会像小编一般“唉呀,这个老家做过,这个也做过”……都成了“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所以,当小编看到马上要让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简直如获至宝。作者是山西古建专家柴泽俊先生,当年永乐宫迁址,完成了“神仙也无法做到的”壁画安全转移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经过他的条分缕析举纲张目,山西古建这块儿,大家马上就可以明镜儿似的,出去“显摆”是尽够了。


原文来自微平台《山西古建筑集团》和感悟山西的新浪博客,多谢多谢。为方便大家阅读,老家重新进行了编排。

好。开始吧!



1
引子· 山西古建大要



【1】木结构,三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形制和风格。它的基本构造是以木结构为其骨骼(一些砖石建筑亦多仿木结构建造),由三个部分组成:


下面为砖砌或石砌的台基(早期建筑亦有夯土筑基者),

中间是屋身,用砖、木等材料筑成,上装置门窗,

上部是两坡或四坡的瓦顶。


由这样几座建筑环列成一个或几个庭院,形成建筑群组。无论皇宫、衙署、民居、寺庙等多是如此。

多座庭院连续布列,留以通道供人和车马行驶,形成街道和村庄,四周加筑高墙,形成村堡和城池。


【2】为了舒适,也为了美。

人们和建筑朝夕相处,要求建筑美是人的审美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建筑的发展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建筑科学与建筑艺术的统一。

台基凸起,以防潮和醒目;

屋檐翼出,以遮避风雨和阳光直射;

翼角翘起,打破平直僵硬的格局;

屋顶装饰琉璃脊兽,门窗加以雕饰,以增强建筑之壮丽;

内外涂以油饰彩绘,以防腐蚀并增色韵。

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建筑艺术美。


【2】山西的“牛气”。

现存的古代建筑,以山西最夥,达九千余座。

其中宋金的有106座。

占全国的70%以上。弥足珍贵。

故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2
木构建筑

【1】古代建筑是保存在地面以上的庞大实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早期建筑多已不存,研究我国早期建筑业的成就,只能从遗址、古塔、墓葬和雕刻绘画中探索。


【2】唐代木构建筑全国有实物四座,都在山西

(前段老家做过一期同样内容,标题有疵《全国尚存四座唐代建筑,全在山西》,确切应为“四座木构建筑”。特此致歉。但内容无误。大家点击文末蓝色字体“阅读原文”可见。)


唐代木构建筑保留至今者已是凤毛麟角。就目前所知,全国较完整的唐建实物四座,都在山西。

五台南禅寺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平顺天台庵佛殿。


外观式样和开间各不相同。

南禅寺大殿,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建,规模不大,单檐歇山,梁架结构简炼,屋顶举折平缓,技法古老而纯熟,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会昌灭法”前的佛寺殿堂。

广仁王庙正殿,唐太和五年(831)建,五开间歇山式,平面长方形,斗拱简洁疏朗,梁架规整严谨。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建,广七间深八椽,单檐庑殿顶,规模雄伟,出檐深远,斗拱肥硕朴实,梁架轮廓秀美,板门抱框亦皆原物,是我国唐代建筑中的代表作。

天台庵佛殿,小三间九脊顶,柱、额、斗拱、梁架全部还是唐构,手法苍古,用材规格不一,反映了唐代我国偏僻山庄的建筑科学和艺术成就。


【2】五代建筑三座,都是有建造纪年的实物。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后唐同光三年(952)建,

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后晋天福五年(940)建,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962)建。


五代十国为时暂短,又是战乱时期,建筑实物能够保留到今天者为数甚少,山西恰好保存了这个时期的三座木构建筑,而且分别是后唐、后晋、北汉三个朝代所建,因此弥足珍贵。


【3】宋、辽、金时期,山西保存下来的木构建筑有99座

这些建筑的形式,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单檐、重檐、楼阁、桥梁、古塔等。

有些建筑的原有总体布局(大同善化寺、晋祠中轴线、晋城青莲寺、平顺龙门寺等)保存得还比较完整,这对于认识我国建筑业在宋金时期的发展状况和艺术成就,也都是极可宝贵的实物例证。


高平崇明寺中殿,宋开宝四年(971)建,斗拱硕大,檐出颇长,殿顶举折平缓,唐风犹存。

高平游仙寺前殿,宋淳化元年(990)建,外形庄重稳健,结构简炼合理,斗拱五铺作,耍头如下昂,为后世下昂形耍头之先躯

太原晋祠圣母殿,宋天圣年间(1023—1031)建,七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深两间,柱上木雕盘龙八条,为我国宋代建筑中之代表作。

晋祠鱼沼飞梁,与圣母殿同时建造,平面为十字形板桥,东西平坦,南北下斜如翼,结架以梁枋斗拱连至四岸,既可供游人凭栏赏景,又可作为圣母殿前隙地和平台,造形之奇异,尚属孤例

应县木塔,辽清宁二年(1056)建,六檐五级,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分层立柱,逐层叠架,明层布列塑像,暗层内加固支撑,塔总高67.31米,内外两周柱子上皆用斗拱传递荷载,极顶塔刹完好无损,是我国最高的木结构古建筑,也是世界上高层木构建筑中的杰作。

华严寺大雄宝殿,辽清宁八年(1062)建,金天眷三年(1140)照原样重修,九开间四阿顶,台基高大,月台广阔,殿宇雄伟壮丽,构架牢固有力,是我国辽金木构建筑中最大的殿宇。

佛光寺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1137)建,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仅用金柱四根,空间异常广阔,屋顶荷载全部由前后槽大额枋承托,堪称当时革新之作。


【4】山西现存元代木构建筑,已知者数百座。

其总体布局、单体形制、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都较早期有显著变化。


芮城永乐宫,是我国元代著名的道教宫观建筑,

四座殿堂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不设廊庑和配殿,筑宫墙两道内外环峙,三清殿最大位居前端,纯阳、重阳两殿布列在后,三殿之间以高耸的甬道和月台相联,不类寺庙规制,有若宫庭格局。

龙虎殿(原宫门),五间庑殿式,形体庄重,用材经济合理,六页大板门装置于中柱之上,呈现出宫宇中幽静深邃的气氛。

三清殿乃宫中主体,七间四阿顶,台基高凸,月台分层叠置,殿宇庞大瑰丽,斗拱规整严谨,琉璃脊兽精致,天花藻开纤美,内外彩绘与泥塑间作使用,为它处所无。


又如洪洞广胜寺,是山西元代建筑中极富民间手法的代表性作品,除飞虹塔和大雄宝殿外,七座殿堂都是元代遗构,

外形有回廊、雨搭、单檐、重檐、歇山、悬山、庑殿等多种;

结构上有减柱移柱造。有大爬梁传递荷载,有井架结构,也有前后额枋承重者,殿顶脊饰吻曾齐备,造形釉色皆佳;

梁枋用材多是原始材料剥皮后即使用,虽是“明栿”殿宇,却沿用唐宋时期“草栿”做法,呈现出不拘一格的自由美感。


【5】山西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更多,计有八千多座

它们遍布城镇山村,其中较有特色者,

代县边靖楼,城垣之上高楼耸峙,七间三层四滴水、雄壮之势,“威震三关”。

解州关帝庙,是我国关庙之首,武庙之冠,规模宏大,楼阁耸峙,牌坊七座,殿宇六重,廓庑环于四周,古桔花卉相映成趣,春秋楼上的挑梁悬柱,更为我国大型建筑中所罕见。

至于北岳恒山和佛教圣地五台山,更是寺庙林立,殿塔楼坊满布,或规模完整,或气势壮观,或挺拔峻秀,或结构奇特,或建造奇巧,或雕饰精细,或装饰富丽,或彩画浓郁,风格变化多样,各俱特色,都是富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作品。


3
壁画


山西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多是佛教寺院和道教庙观。寺庙多有壁画。据调查所知,山西现存寺观璧画二万多平方米,其中各个时代较好的作品约七千余平方米,数量之巨,画艺之精,都仅逊于敦煌莫高窟。


寺观壁画的保存决定于古建筑的命运。


随着建筑的幸存,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和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内残存唐、五代壁画86平方米余,这是我国唐至五代寺观壁画的仅存之作

东大殿栱眼壁上画题为“西方三圣”、文殊、普贤和诸菩萨众,内槽背面当心三间画坐佛两列,明间佛座背面为降魔图,有天王、天女、神官、鬼怪、神龙、猴妖等,形象生动,笔法苍劲简洁。

弥陀殿壁画,有《维摩经变》、《西方净土变》,人物造形丰满,衣着富丽,虽系五代之作,唐风犹存。


应县木塔壁画画题为坐佛、天王供养人等;

灵丘觉山寺舍利塔内除佛、弟子外,多为明王像,神情姿态各异,设色以朱红、石黄和青绿为主,笔力刚健,色泽浓郁。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壁画,是寺观殿堂之中仅存的原作。画师郭发,画题有说法图和经变故事。画面上楼台殿阁布列,各种人物穿插其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俗生活。人物传神,界画工整,五彩设色,并使用沥粉堆金的技法,取得了富丽朴实的艺术效果。


金代壁画,以朔县崇福寺和繁峙岩山寺最具代表性,计有420多平方米。

崇福寺为说法图、千手千眼观音像和菩萨、飞天像等。构图疏朗,线条有力,色调以朱红、石绿为重,庄严宏伟、气势夺人,是承袭唐宋流绪的一处巨作。

岩山寺画题为释迦牟尼传记和经变故事,宫殿楼阁壮丽,人物情节引人,画师王逵乃御前承应,集卷轴画之工艺而用于粉壁,画艺高超,敷彩精妙,青绿山水相映,云雾树石衬托,宫庭设施和社会上各种人物形形色色的活动维妙维肖,堪称一代精品。


山西元代寺观壁画已知者1700余平方米,分置于芮城永乐宫、稷山青龙寺、兴化寺、洪洞广胜寺水神庙等八座寺庙之中。


永乐宫规模最大,满布于四座大殿墙壁上,内容为《朝元图》和吕洞宾、王重阳神化事迹。青龙寺除佛传、明王和供养人外,西南两壁绘水陆一堂,人物情态自如,衣着雍容华美,笔法色彩与永乐宫三清殿如出一师之手。

兴华寺壁画早年被盗,至海岸截留约百平方米,内容为七佛图,现存故宫博物院。

广胜寺水神庙为风俗神画和社会生活画,其中戏剧表演情景为前所未有,大大丰富了我国绘画史和戏曲史的内容。


明清寺观之中壁画尤多,普查统计近二万平方米。其中皎皎者,

如新绛稷益庙中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穑图,

汾阳后土庙圣母出行步辇图,

浑源永安寺水陆画等都很有特点。


至清代,寺观壁画虽然仍在延续造作,但总的说来,画艺和色韵已急剧衰退,远不能与唐宋时期相提并论了。




我国壁画艺术源远流长。上古时期,即已出现岩画。

春秋战国时期,庙堂之中已有壁画。

两汉宫庭庙宇中壁画已成章法。墓室壁画更曾盛极一世。

然而寺观壁画的发展,还是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之后,壁画至唐代达到高峰,著名画家吴道子等人都从事壁画的绘制。


宋金以后宗教开始衰退,寺观壁画不再像唐代那样隆盛。文人水墨画盛行,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师被称为“画匠”、“工匠”。历史上一些文人学土赏水墨不赏重彩,重山水不重人物,珍卷轴而歧视壁画,尊文人而卑工匠,致使许多壁画作者淹没已久,不为后世所闻。山西的寺观壁画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宋、金、元乃至明代的许多优秀作品,多有确切年代可考和画师姓名,这无疑大大丰富了我国绘画史的篇章。


4
彩塑


彩塑,是指彩色泥质塑像而言。


它的制作方法,先用木结为骨架,缚以谷草,再用粘土塑成偶像,外表敷彩贴金即成。


山西随着寺观建筑的保存,自唐以来的许多彩塑亦保留下来,初步统计一万二千余尊


唐、五代塑像99尊

保存在五台南禅寺、佛光寺、晋城古青莲寺和平遥镇国寺中。

有佛、菩萨、金刚、弟子及侍者等等,塑像肌肉丰满,身式微曲,衣饰简洁,神态自如,表现出唐代佛教盛期的风韵。

唐武宗“会昌灭法”,佛寺皆毁,塑像亦多不存,上述南禅寺和古青莲寺彩塑却是“灭法”前的作品,尤为难得。


宋、辽、金时期,彩塑遗存渐多。

大同华严寺薄迦教藏殿,满布佛、胁侍、弟子、金刚、童子及供养菩萨塑像,丰盈健美,眉目传神,是我国辽塑中的代表作。

晋祠圣母殿宫女、

晋城二仙庙仙姑、

长子法兴寺十二圆觉菩萨、

崇庆寺罗汉等宋代作品,

或俊秀潇洒、或肌体圆润,姿态生动,神情自如。


元代彩塑已知者四百多尊,

分布于晋城玉皇庙、

洪洞广胜寺、

五台广济寺、

新绛白胎寺、

福盛寺等二十多座寺庙之中。


其中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塑像最引人神往。

东西南北各七宿,以男女老幼和文武群吏之势分别布列,风格生动,人物传神,塑工精纯,色泽淡雅,虽是宗教偶像,极富人间抒情的活力。


在明代彩塑中,

太原崇善寺洪武间“三大士”像,高大魁梧,神态端庄,尚承金元丰润风格。

平遥双林寺嘉靖间塑造的佛、菩萨、罗汉、天王、金刚、阎君、护法、供养人等1560余尊群像,分布于十座殿堂之中,塑工之精妙,数量之众,令人叹止。


来源:老家山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十大最美古代建筑
【古建之旅】—太原汾阳平遥文水
去一次山西,我被中式审美暴击了
山西五台佛光寺经幢(唐三通·国保)
【短视频】再去古壁画中旅行16 佛陀的母亲为何生下他就去世了?
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