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

山东省东阿县第四中学   许学卫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正逐渐被美术教师所接受。但现行美术教材如何适应现代中学生,如何贴近生活实际,如何使教师能操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仅就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纵观去年暑假新课程远程研修和这次骨干教师培训,一个共同的质疑声音就是现行美术教材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对于现行美术教材使用起来感觉力不从心,相反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和呼声却异常的高涨。再结合近几年的美术优质课评选,从县级优质课一直到省优质课评选,听来听去还是那几节课,似乎没有其他课可讲。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加大毋庸置疑,教材、教参的丰富性与合理性毋庸置疑。例如:初中美术欣赏课,人教版七八年级美术采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美术图片来丰富教材内容,其中不乏建筑、雕刻、绘画等等,题材广泛、种类丰富,囊括中外典型作品,教参又利用七八页的篇幅来专业性的介绍这些作品。而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学习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能听懂或者自己读懂这些作品吗?更有甚者一副高中教材外国美术作品教参用二十几页的篇幅来介绍。可是我们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孩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经意间会问“老师,浮世绘是什麽意思?”如果讲深了学生只会茫然不知所云,严重挫伤学生的浓厚兴趣;讲浅了又会把欣赏课上成“故事会”,影响教学效果。再加上农村中学的教育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单靠教师自己掏腰包,根本不能满足现行教材教具和学具的课堂需要。总之,新课程教材在所选料和教材内容设置上总感觉离我们很远,我们有很多古今的为大家所熟悉的民族的好东西却没有被选进去。

因此教师再也不能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整合教材、取舍教材、适当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除了文本的教材、教师用书这种资源以外,更多的有价值、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贴近学生的课程资源是来源于教师、学生及他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与实践。尤其是我们农村美术教师,更不能因为教学设施的落后和教学资源的缺乏而妄自菲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掌握开发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地域性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的能力。

二、校本课程资源的地域性

所谓校本课程资源地域性,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校所处地域的资源条件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并以地域资源优势作为主要开发线索,从而形成的一种校本课程开发思路。校本课程资源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它是建立在本土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地方教学条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以剪纸为例,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剪窗花的习俗,每逢结婚或喜庆佳节,女孩或女人们都会剪一些红红的窗花或吉祥图案来庆贺。那麽,在民间会剪纸与会绣花就成为女性聪明灵巧的象征。另外,剪纸的内容因地而异各具特色,如北方的鲤鱼、蝙蝠、莲蓬、鸳鸯、蝴蝶、龙凤、福娃、如意以及十二生肖等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它根植于民间,通过口耳相传,可谓妇孺皆知,喜闻乐见,简单到一个苹果,复杂到亭台楼阁,莫不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把剪纸引入课堂,拓展于课下,学生在谈笑间手起剪落纸花纷飞,他们不是在学习剪纸而是在创造生活。又何愁学生没有兴趣?因此各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地处农村的学校的自然资源、民俗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资源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资源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三、校本资源课程可操作性

(一)校本资源课程可操作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校本课程的校本性、校本课程的实际性和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

校本课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这是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根本特征。首先,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即为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突出校本课程的特性,才能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校本课程的实际性,是指校本课程的选题不能盲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活出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对实践中的问题加以思考,并反过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是指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具有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作为育人蓝图和育人媒体的学校课程应适当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然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只提供学生极有限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校本课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由于各校所处的地域资源条件差别很大,因而各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具体活动方式均须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这样,才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种种特别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

以硬笔书法为例,我校针对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时书写较差的实际情况,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在美术课堂上开展硬笔书法教育,后来又推广到语文课、课外活动和全体师生。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钢笔字帖、田字格、校黑板报和教学楼前后的水泥地面等,由学校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定期举行粉笔钢笔书法比赛和教师基本功比赛,学校还专门选购了一批字帖供师生们选用,学校还开辟了书法专栏,定期表彰和展出师生的书法作品。如今硬笔书法(包括汉语和英语书法)和剪纸一样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两大特色,我校师生的书法和剪纸作品在县书画作品展览中多次获奖。

四、校本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即将开始,校本资源课程的的开发将逐步走向成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资源课程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作用和校本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课程开发者要注意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的文化内涵,注意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过滤整合和提取地方资源,通过对地方资源的加工和创造,不断提高其质量,使之从“天然”资源的状态提升为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校本资源课程,要避免把校本课程上成简单的“社会实践课”或“艺术品加工课”。如剪纸制作课,要注意在图案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线描造型能力,适当让学生学习雕刻的阴刻阳刻知识和绘画中的构图和留白以及色彩知识;在剪纸欣赏课上,要注意从民俗文化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等。这样的课才能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升华。

总之,在我们广阔的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否有敏锐的视觉和大胆创新的教学思想。多年的探索实践让我们看到,合理利用农村环境和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促进农村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能力培养大有益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遇到过诸多的困惑和困难。但我们坚信这些困难会逐步被克服,只要坚持大胆探索研究,我们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堂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农村美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书目:1.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2.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3.《教师之友》2002 11期;

4.校本教育网www.xbjy.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双减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的实践与示范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我为校本美术教材写的前言(老校芳园)
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评价表
如何编写校本教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