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语学习,应该是有挑战但不痛苦的过程

作者 :

victoria,美国学士、香港硕士、德国博士

我以前非常讨厌英语,英语是我最讨厌的一门学科没有之一。在高中以前,我发自内心地认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学得好英语。从小学四年级有英语这门课开始,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在其他科目成绩的三分之二甚至仅仅是一半左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用英文以荣誉学生的成绩在美国完成了本科、硕士的学习,并在赴德国攻读博士之际学习德语,同时计划在德语学得差不多以后再学习一下意大利语或者法语。学习外语从以前的噩梦,变为一种调剂生活的兴趣。

改变的起点是家里一个长辈时不时就撺掇我爸早点送我去美国,他早年在斯坦福完成博士学业后定居美国,一直觉着我的性格更适合在美国生活。我非常抗拒,告诉他我缺乏学习英语的天赋,注定讲不好英语。叔叔的回答是:语言都是相通的,擅长一门语言的人没有理由不擅长另外一门语言,如果你的中文水平出类拔萃,那么没有道理英文水平就一无是处。如果你的英文现在讲不好,那么原因不是你没有天赋,而是学习的方法不对。

在这番对话后的几年里,我还是留在中国读书学习英语。十五六年前的中国,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尽管有不少语言学校,但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依旧属于应试教育,旨在扼杀学生对于英语的热情和人类对语言天生的敏感性。

被家里釜底抽薪打包扔到美国读高中以后,我渡过了非常痛苦的第一年。所谓有了语言环境英文就一定能学好这种话就是无稽之谈,纯属扯淡,如果没有在一年内改变学习方法,我的英文不会有任何进步。在美国生活的8年间,结合家中长辈、教授导师和自己的一些经验,我断断续续地总结了不少语言学习的心得。去年搬到德国后,我又开始在邻居一位退休哲学教授的帮助下学习德语,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和修改了一些学习外语的体会,希望能够给想自己学好英语、子女学好英语或者多学一门外语的人一点帮助和参考。

学习语言的不同阶段所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我分阶段来介绍。

一、了解语言

当我们决定学习一门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外语时,第一项准备工作不应该是背单词、学语法之类,而是先了解这门语言,对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当我决定学习德语时,我没有着急学字母,背单词,而是先找了一堆关于德国和德国人的纪录片,大致了解德意志民族的历史状况。一个国家的语言必然受它的历史所影响,其语言中处处反映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诸多特质。

以美式英语和德语为例做个简单粗浅的对比。

美国文化以大众和通俗为基调,纪律性较低,不喜欢繁复的东西,因此美式英语的语法性其实并不强,随意性较大,喜欢用简单的单词来指代复杂的事情,一个单词指向多重含义的情况很多,且大多是常用的、简单的单词。因此,在学习美式英文时,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到语法中,反而要注意表达的学习,不是学习单词,而是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更好的理解同一个单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德国的文化核心是纪律与规则,循规蹈矩,在秩序内的就是好的。这种文化体现在德语中就是语法的复杂性。德语是一门语法必须认真学习的语言,如果语法学不好,说的话根本不能被人准确理解,哪怕单词都记住了也不行。相应的,德语的单词看起来长,其实都是简单的意义组合,比如晚餐,就是把晚上abend和吃essen这两个词连起来,晚餐就是abendessen。所以,德语的重点一开始要略偏向语法,词汇所需花费的时间没有那么多。

通过大致了解目标学习语种的文化背景,可以在前期帮助确认学习的重点,更可以在后期加速语感的形成。

同时,在观看大量目标外语的音频资料中,熟悉这门语言的发音特点和韵律规则。

我决定学德语后,除了看很多德语纪录片,还开始大量听德语的音乐剧歌曲(音乐剧歌曲要求演员歌手的单词发音准确到位,所以拿来学习是很不错的。但是不要盲目跟着流行歌曲找感觉,因为说不好歌手是不是美国周杰伦或者法国“”),电影音频和一些新闻广播。那时候我连德语字母都没背下来,一个字也听不懂。听的目的是首先熟悉德语的发声特点,其次是找到德语的韵律感。

每一种语言都有他特殊的发声特色和韵律,感知、熟悉并习得是后期学习地道发音和培养语感的基础。最有意思的是,对一门语言发音特色和韵律感知的最佳时间必须是听不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始终不知道英语和中文的发音特色与韵律感是什么,但我对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发音特色和韵律反倒十分熟悉。哪怕听不懂,我能准确区分出这几类很多人听起来没区别的语言。

当我盲听了一个多月德语并开始正式学习德语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的评价就是我学习单词发音很快,哪怕不认识的长单词也能自然而然地找到轻重音把它读的很标准。德语的发音方式和英文、中文的发音方式完全不同,非常别扭,辅音非常多,喉音非常多,我身边同期一起学习德语的中国朋友有不少在学习单词发音的一开始就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发音永远不到位,读单词的重音非常奇怪,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记忆单词的轻重音。

当我背会了德语字母表,并记住了德语字母所有发音规则以后,我就参加了社区的合唱团,每周一次跟着社区的中老年人们一起唱歌,虽然我根本不知道唱的是什么玩意,但我的德语发音的确越来越准确。现在,哪怕读一段我根本不理解的文字,也能天然地找到每句话抑扬顿挫的轻重音点。

总结来说,一门外语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找到语言的发音特点和韵律节奏,为培养语感打基础。语感这种玄而又玄但便利有用的东西在一开始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慢慢培养起来。在这段时间内,会做很多看上去好像没有用的事情,但就是这些不能立竿见影的准备工作,能够在学习语言的后期带来大量的便利。

二、入门学习

经历过1-2个月的外语洗礼,哪怕一个单词也不会,也能在听到这种语言的第一时间认出这种语言了,或多或少意识中已经有了对这门外语韵律的了解。

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我始终认为应该从发音学起,尤其是印欧语系,在理解单词的意思之前先学会怎么拼读单词,首先做到哪怕不知道一个词是什么意思,也能准确的读出来。学会读单词,就等于学会了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会对单词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复杂,需要学习音标。其实,即使不会音标,在大致了解了英语字母的常见发音方式以后,基本能读的八九不离十,只有一部分元音的发音可能容易出错,比如e.a.i等。而其他较为常见的印欧语系则更简单,如德语、意大利语等,发音规则非常规律的,连音标都不用学,学会每个字母的发音规则和个别特殊的字母组合发音就可以了,哪怕不知道单词是什么意思,读出来是完全没问题的。

会拼读单词以后,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要花费太多精力在记忆单词的拼写上。

如果你学习的外语不是汉语、日语、韩语这些象形文字,而是印欧语系中的某一种字母语言,那么不要在一开始就让记单词拼写来毁掉学习一门语言的快乐。

欧洲语言大多属于印欧语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希腊语、甚至是拉丁语等,这类语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你记住了单词的读音,基本就能把单词拼个八九不离十。

我的博士导师平时讲五种语言,除母语德语外,还讲英文、中文、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在学习这几门外语的过程中,他的体会是,英文、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从听说到读写的过渡非常自然,听的多了自然会说,听说熟练了就能读,读得多了就能写。但中文完全不是这样的,从听说到读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就算会听会说,但真不一定能读会写。很多人大概已经记不得自己小时候痛苦学写字的经历了,有孩子的人大概已经从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事上找回了当年自己从听说到读写痛苦的升级过程。

既然印欧语系的语言并不具有中文这样的读写门槛,那么何必逼着自己早早开始痛苦的记拼写呢?我学习德语的前半年几乎没有刻意记过任何单词,但还是记住了一些单词的拼写,大部分单词听到了也能拼个八九不离十,只要记住读音就可以了。

在学习外语的最开始,以听为主,不用着急说,更不用着急读写。

我有个小侄子,一岁多,不会说话,只会「啊啊啊」,但是他能听懂大人的话。我自学德语一年后,能够听懂的也远远多于能够表达的。在学习一门新外语的开始不用急着说,尤其不要急着试图流利完整的表达,不要因为不能完整表达就灰心丧气,其实这很正常。先专注于听,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言输入,尤其在初级和中级阶段。至于如何选择听力学习的材料,文章将在下个部分详细论述,因为会听是印欧语系学习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选择的听力材料其实不多,就是最简单的日常对话即可。

学习外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避免语意的简单翻译,也就是说,不要在学习语言的初期把学到的外语词汇、句子翻译成中文来记忆。要建立外语的直接反应能力,像学习母语时一样,将词汇与实物相对应,而不是母语的词汇。

在我英语很不好的时候,只要听到我曾经背过的单词,中文总能脱口而出。而现在,我必须听完一整个句子才能翻译成对应的汉语,甚至有些时候需要反应一会才能用中文复述英文的语意。也许是因为我中文有点退步,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过去我能第一时间将英文单词的中文意思说出来,是因为这个单词对于我来说就是中文的一个反射,我背熟了一个中文所对应的英文单词,如此而已。如今我需要时间去反应,是因为当我接收一句英文时,是这句话本身所描述的事实,我需要用中文重新描述这个事实,反应时间加长。当我简单的将英文记成中文的对应词汇时,我使用的语言逻辑系统只有一个,那就是中文。而现在,当我做中英文互译的时候,是在同时运作两套语言逻辑系统——中文和英文。

很多人英文说的不地道,就是因为在学习英语时始终和中文词汇一一对应,在用英文说话时,还是在想中文是怎么说这句话,然后用背过的英文单词一一对应。这样讲英文的人,不是不能被别人理解,而是很怪异,而且学习过程事倍功半。还有很多人做听力练习的时候觉着外国人说话快,其实不是他们说话快,而是因为你一边听一边在脑子里做英文单词的点对点中文翻译,自然跟不上。

因此,最重要的,从一开始就不要对单词做简单的中文翻译,而是直接用事实记忆外语单词和句子。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怎么学中文吗?看图识字。这是大部分幼儿学习名词的基本方法。成年人当然不需要拿着识字卡反复记忆,只需要一点大脑内部的转换。举例来说,当你在学习apple这个单词的时候,脑子里不要想苹果这个汉语词,而是想象一个苹果。当你在学习一些动词的时候,尝试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边想英文,不要去想这个动作对应的中文是什么。当你记忆where are you going这句话时不要想“你要去哪里“这几个字,而是想象一个画面:家里人要出门,你不知道他们要求哪儿,问上一句,where are you going? 尽量在记忆时于脑内形成一个相关的画面,而不是单纯的去想哪几个中文词语句子。

以每天学习1-2个小时为标准,入门学习阶段可以持续1-2个月。在这个阶段以学习最最基础的词汇、短语、短句为主,约等于小孩子刚刚识字的时期。在学习词汇、短语、短句的时候,不要纠结语法,不要记忆词汇的词性、拼写、用法等问题,只要记音就可以了,能记住大约500个词汇的发音基本就完成了入门阶段的学习,这500个词汇往往是使用率最高的一些简单词汇,比如英文里的hello,name,is,are,you,he,she等等。

三、中期的学习

在熟悉了大约500个词汇的发音以后,就进入中期的学习阶段。除了一部分需要用英语生活工作的人以外,大部分中国人学到英语中级水平就差不多够了,因此,大部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处在这个学习阶段的时间最长。

在这个阶段,入门学习的一些原则依旧有效:包括尽可能避免使用中文翻译所学的语言,以及不要在拼写方面过于纠结,通过学会读单词来记忆单词。

同入门阶段相比,中长期学习方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句子开始比词汇更重要。在掌握了一些较为基础的简单名词、动词以后,学习外语的最小记忆单位不再是单词,而是句子。记住句子,比记住单词更重要。即使学习的目的是单词,这些单词也应在句子中记忆,尤其是形容词、副词等较为抽象的词汇,以及一些包含意义较为复杂的动词。除了那些指向非常明确的名词与部分简单动词以外,抽象的感性的描述性的词汇只有在句子中学习才能准确理解,并学会如何贴切地使用。

背字典是永远不能让人学会一门语言的,但背文章可以。在这个阶段,可以从背简单的对话开始,逐渐加长到背短课文,背长课文。学习德语的一年时间内,我几乎没有翻过课本的单词表,只在记忆国家名、学科科目、和一些生活用品名称的时候单独背过单词,其他的时间我全部用来跟着课本音频读或者背各种对话。

在国内,我那个年代的初高中英语基本强调单词为主,英语晨读就是反复背单词,听写也是背单词,背课文的作业反而比较少,英语课本附赠的磁带更是从无用武之地。到美国以后,我能感受到英语最明显的提高是在背了一整本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之后。当时我背新概念三是家里那位在美国的叔叔推荐,他早年刚到美国的时候就靠背新三来提高英语水平,后来通过闲聊得知,我的硕导也这么做过,他也认为他的英语水平有明显提高是从背新三开始。

当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背新三,这里的重点的是,过了入门阶段后,外语语言的学习是句子,是文章,而不是单词。就算新概念三中的每一个单词都掌握了,只要没有好好记忆过其中的句子,依旧讲不好英语。

除了记忆和学习单词以外,通过学习背诵完整的句子才能理解一种语言的思维逻辑,尤其是印欧语系的语言,理解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极为重要。换言之,对句子熟悉,才能真正学会外语语法。中国人觉着英语语法复杂,是因为汉语语法太简单,如果接触过印欧语系的其他语言,就会知道英语大概是语法最简单的印欧语系语言,而中文的语法比英语还简单。西方人说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是因为中文读写难,难在象形文字的记忆上,而不是语法上。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那些西方来的中文学习者在听说上入门还是很快的,能够在学习3个月左右时用中文进行一些对话,只要词汇没有用错,句子的语法就不会有太多错误。这种情况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也许还算可能,换成德语或者法语试试?由于印欧语系语言的句子构成模式和汉语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中国人学习时,必须以句子为最小单位来记忆,而不是单词。只记单词然后用汉语构句方式来说英语这类语言,结果就是各种很难被外语母语者理解的中式英语、中式德语、中式法语……

语法还是要好好学习的。

中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育,从过度强调语法到极度排斥语法,其实都是不对的。学语法很重要,但学习语法的目的还是为了学习句子,通过了解句子的组织规则,去理解一门语言的逻辑方式。

比如时态,所有印欧语系内的语言都有时态,时态是句子构成最基本的部分。这一点在中文中是不怎么体现的,中文一般在句子里加入明确的时间表述成分来帮助确认句子发生的时候。而印欧语系则不然,这一大类语言中对于时间的表述都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现。如果不学习语法,汉语使用者是没办法理解这一点的。再比如名词的单复数和部分印欧语系语言中的词语性别问题,这些都是中文里不存在的语法规则,只能通过学习语法来理解。

当然,不学习语法一样可以学会外语,只不过要比会语法的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记忆大量的句子,才能逐渐摸索到句子构成的规则。抵制语法最常见的理由是:我们学汉语也没学过语法,但一样说的好好的。但是,仔细分析这句话背后包含的学习过程,我们说汉语的确没有学习语法,但是我们花了多久时间才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我们几岁才能用简单的完整句子写小作文?我们多大才能够熟练使用复杂的长句?而且这个前提还是,除了睡觉,我们的父母老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教我们说中文。

因此,成年人和青少年学习语法是必须的。三五岁的小孩子没必要学语法是因为幼儿并没有复杂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讲了他们也听不懂,只能通过大量句子的灌输,日积月累地培养潜意识下的语言习惯。作为有逻辑能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请学好语法,对于句子的理解和掌握会事半功倍。

语法要学,但并不是说过去的语法教学方式就是对的。语法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背诵规则,不是说要学完成时态,就记住have done结构就好了。学习语法是一种工具,通过学习语法来理解句子的构成模式,理解语言的思维习惯。因此,学习语法时一定不要单纯的记忆语法规则,而是把语法放在句子里,通过记忆句子来记忆语法,通过了解语法来解构句子,最终还是回到句子本身。

学习语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住语法规则没有用,知道怎么用句子来表达语法才是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每接触新的语法点,就大量集中的阅读背诵涉及这个语法点的句子和文章,通过大量句子的积累来熟悉这个语法,而不是通过国内那种选择题来巩固。国内的语法选择题只加强了学生对于这个语法规则本身的记忆力,学生或许牢牢记住了完成时的句子里动词要变成过去分词,但当他开口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时,恐怕还是会在想表达已经完成某事的时候用already加动词的一般现在时。

在语言学习的中期阶段,听仍然比读更重要,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听上。十几年前解放军306医院和香港大学的一项合作课题里就详细阐述过字母语系使用者和象形文字使用者的语言障碍区不是大脑的同一个位置。字母语言使用者的主要语言功能区在后脑的威尔尼克区,而中文则主要使用前脑的布鲁卡区。中文的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相连,因此中文强调依靠“运动”记忆,如多看、多写。而字母类语言的大脑功能区则接近听力区,因此营造语音环境更利于印欧语系语言的学习。

在不同阶段,一定要注意听力难度的选择,最理想的状况是对于大致内容有了解,其中绝大多数的词汇是熟悉的,只有一小部分不了解。当听完这段材料以后,你能大致了解内容是什么,主体基本明白,只有一些小的细节不理解,这就是合适的学习资料。

举例来说,如果要拿复仇者联盟4做为听力材料,那么这个基础应该是你对漫威系列的所有电影都有了解,对里面的大部分名词很熟悉,也熟悉几个主要角色的常用口头禅,看完整部电影,虽然有一些对话没有听懂,但故事看懂了,每个人说每句话时的情绪和要表达的内容基本都能猜到,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听力材料。

无论是美国、加拿大还是英国,都有非常多的电视节目,找一个符合你兴趣的长期跟踪,觉着英语基础实在不好的可以从幼儿节目,少儿节目看起。喜欢看电视剧的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英文水平的电视电影,甚至是动画片。迪士尼的很多动画电视剧和动画电影都很适合英文初学者来看。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可以咨询身边的外国人。2019年了,找个老外问问他老家有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应该不会太难。

这套听力训练的经验是我的硕导总结的,简单来说就是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致能听懂、只有少部分听不懂的内容去听,反复听,不要一句话没听懂就马上找原文,反复听十次以上,没听懂就降速再听十次,依旧听不懂再找原文学习,听不懂的部分就是这篇听力材料中需要学习的部分。看过原文后,再反复听之前没听懂的部分,确认能听明白为止。

再次强调,英语不好的人去英语国家生活也不一定就能提高英语水平。以大量赴美留学读本科的学生为例,就我的观察来说,托福成绩在80左右或者雅思在6.5左右的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读本科后,只要没有不学无术,英文都会有很大提高。至于那些被父母用钱送出国门,英语水平实在堪忧的学生,即使人在国外,只要没有专门再花时间学英语的,英语水平变化不会太大。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在背完新概念三之前,美国高中里纯粹的英语环境只是让我崩溃了而已,并没有让我的英文有多大长进。理科课程的日子好过一点,但凡涉及文学、历史类的课程,我的内心都是崩溃的,一节课大概能听懂百分之五。两个多月后,这类课程我大概能从听懂百分之五进步到听懂百分之五点三。这两个月的纯英语环境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迫于生活和学业压力别无选择,只能铁了心把新概念三背完了,同时恶补各种美国文化历史知识。后来,当我能够听懂课程内容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后,我的英文水平基本能随着年级的提高稳定增长。

并不是任何纯语言环境都能够提高语言水平,就同寻找合适的听力训练材料一样,只有当语言环境的理解难度基本和已有语言能力基本持平又略高一点的时候,纯粹的语言环境才能显著提高语言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英语能力明明只有美国初中生的水平,把他扔到美国大学里指望他的英语能自动提高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他送进美国的初中,让他和当地的初中生一起学习,说不定效果会更好一点。

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个人不推荐英语水平初级和中级的时候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材料混着听。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表达习惯非常不一样,常用句和词都有差异。我个人认为美式英语比英式英语简单一些,美式英语表达习惯更直白,没有英式英语里大量存在的隐喻习惯。虽然都是英语,但其实两种风格的英语在语言逻辑上是有所差异的,混着学,往往两种都学的不到位。比较推荐的方法是先学习一种,对一种英语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去学习另外一种。这种差异比较像大陆汉语和台湾汉语的区别,不仅是个别词发音不一样、整体语音语调不一样的问题,很多表达习惯和句式都不一样。想象一下一个老外一句大陆中文一句台湾中文的讲汉语,对于英国人或者美国人来说,一句英音一句美音就是这个效果。

四、专精学习

当一个人的英文水平已经达到中级水平,想要继续提高到高级甚至是专业水平,那么很多英文学习的方式都要进行调整。如何衡量英语是否达到中级水平?用词汇量来评价,大约要熟练掌握3000-4000个单词。用考试来衡量,大约是托福40分左右,雅思5分左右的水平,甚至更低一点。到这个时候,应该能够大体看懂一些比较通俗的报纸和新闻,经济学人和纽约时报这类自然看起来还很难,但twitter上面各路明星或者特朗普发的一些搞笑推文就能看的很开心了。到这个水平以后,再要提高英文,一些学习方法就要有所改变。

首先是单词,有些单词到了该背就得背的时候。就像汉语中的一些成语以及一些不常用的高级词汇,除了老老实实去背,也没有别的办法。好在,这类词不算特别多。一般的美国人词汇量在1万5到3万之间,完成了高等教育的美国人词汇量大约在23000到35000之间。有传言说美国高中生平均词汇量是4-5万那是纯属瞎扯,美国著名作家们的词汇量应该在4-5万之间。

就以美国普通人的词汇量最底线作为我们英文水平高级的标准,从中级三四千的词汇量到高级一万五的词汇量中,大约有10000多词汇不是常用词汇,指望通过平时多听就能记熟的可能性不大了。这一万词汇,该背就背吧。

10000词汇看起来多,实际上有了之前5000左右词汇的基础,要记忆他们并不是很难。三四千的词汇量基本能够支持外文字典的阅读,就算有不认识的词,不能靠图片或者行动等记忆,也可以靠查原文字典来学习。加之印欧字母语系内的各大语种都有词根词尾和具有固定含义的音节等元素,这10000词背起来也不一定就多难。

到了这一阶段,新词汇的主要输入来源逐渐从听变为读,读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用中文水平来横向对比中级英语和高级英语的区别。哪怕作为汉语母语者,每个人的汉语水平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在秋天看了江边落日,有的人只能说牛逼,有的人就能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你还是中级英文水平,你就能当个用英文说牛逼的人;等达到高级英文水平,就可以用英文来表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文水平高的人是如何学会那些不常用但是优美的辞藻的?多看书,多背诵。任何一种语言都一样,到了学习修辞和高级词汇的时候,只能多读名著多背诵,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其实,到了这个阶段,无论是多读书还是偶尔背几个新单词都不是很难的事情了。英语的进阶学习同汉语的进阶学习没什么区别了,不过是我们初中高中语文课上做的事情而已。

最后,说一点其他的,对于学习外语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学好一门外语这件事。最理想的态度是把语言学习当成了解一种文化的途径。基于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感兴趣,来学习一门语言。

中国大部分英语学习者达不到这种理想状态,多是迫于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而不是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文化有什么兴趣。抱着这种心态非常降低学习的效率,使得英语学习往往不具有持续性。语言学习本身是枯燥的,有意思的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当你对这些文化没兴趣的时候,语言学习的过程就只剩下枯燥和乏味的机械重复。

美国的高中、大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他们要求学生学一门外语,但学什么由他们自己选择。美国女孩子学法语的很多,因为觉着法国人很浪漫;西班牙语也很受欢迎,尤其在加州地区,因为很多加州人祖上都是说西语的,加州曾经也是墨西哥的领土,很多人想了解加州和自己民族的过去。总而言之,大部分美国学生选择学习一门外语时,多是基于兴趣。

那么没有选择的中国人怎么办?

从实用主义出发,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说好英语,那就从小带他熟悉英美文化,从小引导他们对英语国家的兴趣;如果你是成年人,那么尝试着培养自己对于英语国家的兴趣,无论是电影、体育还是音乐,从喜欢的方面入手,培养自己对英语国家的好奇心。如果你始终对英语国家没有任何了解的欲望,而又不得不学习英语,那恐怕是为了升职加薪。既然如此,那就在觉着英语无聊的时候畅想下美好的未来吧。

END

扫一扫,加我的私微

升值出品,必属精品

我的文章,都是深思熟虑很久,经过2-3天的创作完成的,我的创作习惯,有时候还要在纸质的笔记本上先打一遍草稿,我知道这样做在这个时代有些原始,但我必须对得起我的文字和订阅者。偶尔头条我们也有一两篇其他作者约稿,作者都是世界顶级名校的硕博,你看到的都是他们二三十年的积累阅历。

很多读者看的时候还没有养成点转发和点在看的习惯,希望大家多点点,因为这里的文字值得让更多人看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世界语看中国外语教育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原创 英语语法到底学还是不学?
我的外语学习历程(如何学会十门外语)
终于发现如何从零基础学习德语呢
本周问答(第四期)-听语言学研究生解读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