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州纵横:20岁到50岁的职业生涯应该怎么走?
userphoto

2022.06.03 北京

关注

人们往往懂得太多,做得太少。往往告诉别人怎么做太多,自己却做得太少。

01 发现

前麦肯锡日本公司总经理大前研一先生曾提出过一个叫做“魔之十五年”的概念,大体意思是说一个人过去十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支撑未来五到六年的使用。

但是大前研一先生在提出该理论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就是信息爆炸。而且随着网络的升级,智能手机的升级和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变得越发地爆炸。

据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以前积累的,可以支撑五到六年使用的知识和经验,可能3年左右就要更新一次,个别领域可能更快。

这将倒逼职场人不得不进行快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同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设计和规划。

02 规划

人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个阶段所采取的策略,都将大幅影响下个阶段的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因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到步步为赢呢?

20几岁,请拒绝“一个指令,一个动作”。

优秀的经理人在职业生涯早期就会崭露头角。

比如: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12岁就开始做学徒,25岁的时候创立了松下电器。SONY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大学毕业后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即后来的SONY公司。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杰出经理人的成功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因素一:特质。特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以及运用自身能力的能力。

比如,有的人善于在交谈和工作中“察言观色”,这可能是他的“洞察力”特质比较突出的缘故。有的人经常习惯性的“半途而废”,则可能是在某方面缺乏“成就动机”特质的缘故。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特质”这一概念,并不是想要告诉你“特质”是天生的,可以为自己的躺平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

相反,实践证明“特质”是可以被发现和培养的。

比如像苏炳添和韦东奕这样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天才”。不得不承认他们具备的某些特质比较优异,但如果后期不经过系统刻苦的训练,很可能也终将“泯然众人矣”。

所以,天生具有某些特质的人,同样需要经过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真正的“天才”。但是对于具有相同特质类型,但是表现不突出的人,经过同样的培养和训练至少可以达到平均水平,即便如此也可以碾压很多人了。

因素二:思维。思维方式不同,导致讲话和做事的方式不同。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员工吐槽自己的老板是资本家,无情的压榨自己,甚至加班不给加班费。

抛开法律层面,试问有几个打工人没有在上班期间取过私人快递,浏览过购物网站,接打过私人电话,甚至已经开始上班了还在工位上吃早餐...

老板是否因为我们“摸过鱼”,将原本发给我们的8小时工资,做相应扣减呢?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不讨论谁对谁错,只是想说明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很多事情的结果不同。对于那些杰出经理人而言,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把自己当做打工人”或者“不想永远做打工人”。

对于这样思维的人,他们会在无形中发展自己的某些特质。也就是说思维方式和特质可以相互影响。具有卓越思维方式的人,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就是典型的普通人。对于士兵而言,他的资质不突出,甚至是比较差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自己,即使被发配到草原五班,依旧坚持军事训练。最终成为了一名具有优秀军事素养的职业军人。

对于走出大学不久的毕业生而言,由于职场经验不足经常出现两种现象。一个是冒进,一个是保守。相比较而言,保守的要比冒进的多很多。

但是如果一味的保守操作“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的行为方式进行下去,最终很可能失去宝贵的独立思考能力。

所以要经常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想要达到的真实目标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

30几岁,请全力以赴,远离“魔之15年”

30几岁的职场人,不仅累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体力、精神、能力等各方面也都处于巅峰状态。

为达到理想目标,往往可以一天20小时以上全心投入工作。因此,这也是接手管理职务的最佳时机。30几岁,可能是最适合职场人全力以赴,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阶段。

此时需要做好以下3点准备。

准备一:角色转型。成为管理者后,一个很重要的转换是工作价值观的转换。此时需要从“通过个人完成任务”的工作价值观迅速转变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工作价值观。

准备二:持续学习。进入职场10年后,是职场人学习能力最强的黄金时期,面对所有该学习的事物,应做到不只是学会,更要达到精通的程度。

准备三:换道准备。虽然此时已经工作了10年左右,但真正的职业生涯才刚刚起步,今后的改变空间非常富裕。所以,此时要保有转换跑道的可能性同时为之做好相应准备。

对于职业发展而言,这一阶段有两个最大的陷阱。

一个是陷入魔之15年。认为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而忽视了继续学习。

另一个是丧失目标和上进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原因是20几岁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

40几岁时,请多观察前辈,定出“工作外的人生目标”

40几岁时,需要正确面对一个残酷而又必须接受的现实。那就是“升迁”和“原地踏步”已成定局,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这种差距导致了有些人会春风得意,干劲十足,而有些人则毫无战意、满腹牢骚。

如何避免成为后者的方式之一是在20几岁或30几岁时,确定你身边的“复盘标杆”。

标杆人选的确定需要具备以下3个基础条件。

条件一:比你年长10岁左右;

条件二:令你及很多同事都“服气”;

条件三:你能够经常观察到他的言行。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长期观察他(或她)的职业生涯轨迹。

如:他在公司内部最得意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春风得意的?目前担任什么职务?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大家如何评论他等。

这样做的原因是你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等外在因素极为接近。可以大大减少“复盘”时的干扰因素,降低“复盘”难度。

在进行观察和复盘时,要将“标杆”身上发生的得失和经验教训据为己有。因为“标杆”的现在,可能就是你的将来。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复盘标杆”这件事任何时候都不晚。与其望洋兴叹,不如立刻行动。

不管怎样,进入40几岁的另一个建议是找到工作之外的另一个人生目标并开始努力实践。

50几岁时,请勇敢按下重启键

到了50几岁,基本上可以看见职业生涯的终局并预测自己所能到达的最终高度了。

在退休之前的5~10年之间,职场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总盘点。

这个行动隐藏着两层意义。分别为:回顾过去努力的成绩和审视未来30年想要的生活。

人生过得幸不幸福,才是这辈子是否成功的判断基准。

到了这个阶段,一切都要从结果出发进行逆向思考,什么样的事情令你幸福?此生有什么重要目标还没达到?

一旦发现有些目标不做会留下遗憾时,不妨勇敢地按下重启键。

03 总结

总体来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目标冲刺期,即20~40岁左右的区间段。退休准备期,即40~60岁左右的区间段。

目标冲刺期(20~40岁)。拒绝“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的工作习惯,凡事多思考,尽量避免自我设限。

同时,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培养出不可取代的专业能力。这是获得晋升的基本条件。

退休准备期(40~60岁)

给自己列个清单,写出“上了年纪后最想做的10件事”。其中,要包括5件室内活动,这样即使体力衰退,也能持续维持!

盘点职业生涯中最核心的一样才华,持续加强它。万一突然遭到调职或裁员,到下一家公司也能快速建立个人价值。

挑选适当时机,将自己长年累积的实战经验传承给后起之秀,逐步为公司培养新生代人才。

作者:冯雷老师,九州纵横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九州纵横)创始合伙人,总经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作5年,从年薪10W到年薪100W:会赚钱的人,都懂规划
做好会计职业规划的四点建议 转
想要通过工作有所成就,必须坚持做到的事!(职场必知篇9)
畅享未来,职场自由——南阳职业规划师服务
面试:职场经历这样介绍更有效(转)
一个程序员的职业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