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寻找科研突破口
科研心得
如何寻找科研突破口
2013-11-18 23:53来源:科学网作者:孙 学军字体大小:
科学研究大部分属于逐渐进步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考虑,科研出现暂时的反复和困境十分正常,但总有一些人善于在困境中发现突破口,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领头者。那么,寻找科研突破口有没有好的建议和训练模式,自然执行编辑Nick Campbell最近在武汉大学的报告中,给大家提供了建议。如果把在《自然》杂志上作为成功的一个借鉴标准,Campbell首先给出了该杂志接受论文的一般标准,也给出了从事这类研究的三条建议。标准是明确的,关于三条建议,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个人理解是首先把自己变成行家。这显然也是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常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事高水平研究必须成为自己领域的内行,如何成为内行就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和积累。可以作到这个目的最关键的是大量阅读和思考。必须读专著、读经典文献、随时把握新动向。如何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这简直是属于专业领域基础教育范畴。至少要对自己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反复阅读,特别是经典教材,要对自己领域的来龙去脉,历史上解决本领域学术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仍存在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具体障碍等要了如指掌。
其次、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个人理解是设法让加入高手俱乐部。历史上多少诺贝尔获得者都存在学术谱系,例如今年的诺贝尔获得者的老师就有获得诺贝尔的情况。能争取进入高水平团队,不仅可以获得高水平的系统培训,也是建立学术人脉最重要最稳定的基础。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尽量建立自己的学术关系网络,对了解新的学术动向和内部核心动态十分关键。虽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你已经是内行,也必须经常进行切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后、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这也十分关键,即使你已经是这个领域的内行,也在高水平团队工作,但仍没有名气,没有取得足够多的成就。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能实现国际上突出的学术贡献,就要争取机会和高手过招。如何建立和国际名家的交流渠道。对一个不知名的新手,达到这样的目的似乎很难,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你可以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和这些人讨论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这些人索取文献请教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明确提出一些质疑,真正的学者都乐于高水平的学术探讨。不需要多少次,如果你真的可以提出好的问题指出存在的不足,相信很快就可以受到对方的尊重。
其实这些建议也存在这样一层意思,要发表高水平论文,寻找突破口,需要有雄厚的个人势力、优秀的平台和团队、广泛高端的学术人脉关系。能力足够强、技术足够新、人缘足够好,这距离成功当然足够快。这显然是实用主义可一贯采用的路线图。
《自然》执行编辑揭秘选稿标准
11 月 14 日,《自然》杂志执行编辑 Nick Campbell 一行来到武汉大学,揭秘论文筛选标准。该校校长李晓红、副校长舒红兵会见客人。
Campbell 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表,直观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科研成果产出量、《自然》杂志发表量上的出色表现。他预言,按现在的发展趋势,中国科研成果产出量将在 8 年内超过美国。
Campbell 表示,谋求进一步发展,中国学者需要加深对核心刊物的了解,掌握技巧,运用知识和技术冲击顶级刊物。”
随后,Campbell 来到图书馆总馆报告厅和师生面对面,探讨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
什么样的论文能够入选《自然》杂志?Campbell 指出,要做到:
1.  数据充分支撑结论;
2.  新鲜的论题和角度;
3.  能够吸引同领域读者的广泛兴趣;
4.  获得了重大的科研进步;
5.  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6.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他建议师生从三方面寻找突破口。
1.  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核心标准、技术和方法,紧跟科技更新的步伐;
2.  加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多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
3.  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对话,建立直接联系。
有学生讲述自己发表论文的“辛酸史”,Campbell 微笑而坚定地劝诫,“永远不要放弃。”
“发明创造孕育于多次的失败和坚持中。”Campbell 开导学生并保证,即使被《自然》杂志拒绝,也一定会让投稿人从评审专家反馈的审定意见中受到启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ltmetric.com
学术动态|身处学术医学时代 如何平衡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David A. Katzka
一篇论文N个作者,这些署名学问你造么?
《自然》的编辑理念是什么?| 走近《自然》
《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学术圈的生存指南
“双非”高校首篇Nature!37岁一作花3个月写完初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