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大金山水盆景别有韵味

▲黄大金修剪盆景

清心曲 来自中国盆景 00:00 06:57

▲《江山如此多娇》新疆彩玉石 180㎝x80㎝

静静的做自己,让世界了解你
——黄大金个人艺术简介

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音乐爱好者,年少时就显示出文体方面的天赋,小学五年级登台独奏乐器,初中时被选送南京市少年足球队。1980年考入南京市玄武区小红花艺术团器乐培训班。1985年参加第一届“中国盆景展”并荣获优秀奖。1987年和郑志林、朱永康在南京郑和公园举办三青年山水盆景展。1990年荣获“中国龙年杯根艺展”一等奖。同年由盆景美学理论家陈象川介绍,与中国画大家董欣宾老师结缘,后与之交往十多年,面聆承教,受益匪浅。

九十年代初下海经商,盆景爱好一度搁浅。2004年在芮新华会长和朋友们的鼓动下一起去参观第六届“中国盆景展”,于是又重新走进盆景世界。经过多年不懈努力,2012年作品荣获第8届“中国盆景展金奖”,2013年世界盆景大会暨亚太盆景赏石大会“中华瑰宝奖”。从此更加注重对盆景艺术深层次的研究,并敢于打破传统模式,另辟蹊径,把音乐的旋律和写意文人画风融汇到山水和树石盆景创作中,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艺术特点

作品中具有灵、秀、活的特性和禅意,让人感受到优美、典雅的儒家文化和高古淡泊的境界。格调高逸、气象弘大、境界幽微。静静的品味,能从中感悟到深邃的意境,美好的人生。

作品相继问世后,得到了著名盆景批评家李新的关注,多次撰文评述,为之鼓与呼。由此也得到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总编的认可,将其作品《平湖秋月》刊登在2018年第九期“中国山水盆景专辑”的封面,自此,引发了更多关注与好评。

正如李新老师评述的那样:黄老兄的作品有如尘封多年、开放之前的张家界一般,并不会因外界知晓的多寡而增损其光彩。他甚至断言:黄大金先生的作品必将传世,泽被后来人。

书画家徐赟老师说,大金松柏、根艺、山水、水旱皆擅,是非常难得的全能型盆景家。他禀赋过人、造型功底深厚,在根艺人物造型上追求清雅朦胧形神兼备,在山水盆景里采用留白的虚幻造景,充满江南水气和生命活力,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个人风貌,以到达气韵生动的高境界。请看创作《富春一角》的真实故事和部分作品。

朋友们:你们好!先请看创作《富春一角》的真实故事。

当我完成了这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安排的作品时,实在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的心情。在这里我向朋友们讲述这一真实的故事。

2019年济南一位盆景人张延信老师,发来蒋勋美学《富春山居图》的繁华与落寞(现场讲解视频),看了以后爱不释手,几乎每天睡觉前都要听一遍才能入梦。日思夜想久矣,梦中都设想创作一盆像富春山居图式的山水盆景大作。然而当我着手筹备这项工作时,却感到能力有限,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所以一直按兵未动。

2019年4月17日故事发生了,我在睡梦中似乎听到黄公望老先生对我说:“黄大金,画界朋友都说你把写意文人画风融汇到盆景创作里已达到较高的境界,並以全新的盆景理念和崭新的个人面貌在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里独树一帜,你说是深得老祖宗我的基因遗传,那你为什么不能用山水盆景形式,把《富春山居图》展现出来呢?作为你,一位苦心钻研盆景艺术几十年、算得上是当代优秀的盆景家,又曾幸蒙国画大家,当代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董欣宾老师以及史学家,东南文化副总编郑奇老师的亲授,我相信你一定能用盆景形式将富春山居图展现出来”。“回老祖宗,我才疏学浅,实在没有您这样的才华,您在80多岁高龄,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创作这件传世经典《富春山居图》。我若能用山水盆景来展现您作品的一小段,也算没辜负您老人家托梦之期许,我亦心足矣。”

隔天我在奇石展销会上,购得整箱石料回来时,由于石料太重,怕有损坏不慎从地铁电梯上翻滚下来,头部和四肢全部负伤,血流满面,送医院检查,大难不死,只是脚部有一处骨折,其余全是表皮受伤。我心里在想一定是老祖宗黄公望在保佑我,这更坚定了我做好作品的信心。

休息了一个多月后,我拄着双拐忍着巨痛完成了老人家作品中的一小段。请书画家徐赟老师题写景名《富春一角》。

此景石材为九龙壁玉石,规格宽240㎝深80㎝

清晨,太阳的光芒从江的那边漫射过来,纯净而柔和。生机盎然的富春江上金光闪闪,犹如世外仙境一般,让人分不清是仙境还是现实。

该作品让人领略到一种强烈的美感,湧动着作者澎湃的激情。作者在制作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寄托。高昂的情绪,愉快的心情,又有老祖宗在梦中指导,使这件作品产生了神韵之妙,意境之美。称得上是作者创作历史上又一里程碑。

感谢大家过目,请多提宝贵意见!

在这场特殊疫情渐渐远离我们时,人们也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里向朋友们讲述我的处女作《儿时印象·春》的创作过程。2018年当我在微信里看到张延信老师的水旱盆景《泊舟远眺》作品时眼睛一亮,这么简单的两株松树与一些石料,就把元四家之一――倪瓒平远开阔、清绝无尘的画风表现出来了。他那留白的造境构图与我的创作理念比较接近。仔细揣摩过后,不禁喃喃自语:树冠若能疏朗一些,主树的走势应向左倾斜,下面的竹子向左就不宜太多了,主树右边再增添两三枝竹,人物缩小点,配景再精细一点。我想这件作品就更加完美了。此时我有了创作的冲动,想尝试一下创作一盆与一般的水旱盆景不同的作品。在寻找到4块彩玉石后,我用娴熟的切割技术将其切成10多块布景石料,选取家里仅有一盆稚嫩的对节白蜡和一株小六月雪等组成一景。盆长70㎝×35㎝。

▲图一,拍照后总感觉春意不浓。

▲图二,是今年春天在原作上添加一株垂丝海棠,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和浓浓的春意。

此作品画面清新,优雅。河水茫茫、群山绵延。我在树下踮脚眺望故乡那静静的小河,欣赏着“丹霞地貌”的大山在暖阳照射下,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和“中国红”山色映天下醉人心扉的景象。不禁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感谢张延信老师别具一格的作品,使我对水旱盆景的创作有了新的理解。

下面请欣赏水旱盆景系列“四季景”: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清风缕缕拂面来》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疫情后期因宅家时间太久,实在耐不住寂寞,便叫儿子开车到前辈叶兴祥老师盆景园去看看。见面后言谈甚欢,临别时他送两盆迎春花给我。回来后整型时碰掉不少花朵,有点可惜。创作时便以此花为主题,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将山水盆景上一棵不经意的迎春小树用上,二者遥相呼应,取得了意外的效果。

此作品以意境取胜。远山有飘渺之意,朦胧之美。江面在雾气中显得旷远辽阔。近处树姿优美,色彩清新。远处的垂丝海棠和迎春花,偃仰生姿,秀丽宜人,垂挂的枝条像少女的秀发婆娑而下。峭险秀丽的山崖下有一小船半藏半露,不知船家是在垂钓还是在凝视水面的花瓣?

作品清新淡雅,自然天成;仔细端详,别有一番韵味。

▲《宁静的初夏》大化石、对节白蜡、小玉竹,盆110㎝×60㎝,作品采用偏重式,以一种动静结合,主次呼应把峭壁悬崖,人间幽居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水面浩淼,群山绵延。在骄阳照射下,折射出变化万千、引人迷醉的红晕。令人看得目瞪口呆。在故乡山奇水秀的美景里和知己一起在静静的喝茶,听瀑,让时光在杯中慢慢的流走。

▲《暮林秋色》老鸦柿、荀子、六月雪、新疆泥石等,110㎝×60㎝,此作以真山真水为创作源泉。

黄昏时分,斜阳余晖返照山光水色,交织成一幅飘动着的画面,瑰丽无比。作者将饱满的真情实感和娴熟的切割技艺相结合,表现秀美的山川在夕阳照射下,那如梦如幻的色彩与纹理,犹如上帝赐予家乡的最好礼物。

作品画面,意境纵深,表现秋林的繁密,更觉秋林之秀美。正可谓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雪听禅》灵壁石、双子柏,盆长110㎝x60㎝,作品采用连体式。雪后的大山,亭台楼榭皆有雪色、山峰被白雪覆盖,一片苍茫。此作品淡雅脱俗,峻峭清新的明秀雅逸。在家乡古柏树下看落雪听禅,邀三两发小,品着小酒,聊天淡心,回忆往事,确实如景致。

下面请欣赏部分盆景作品:

▲《家在画屏中》千层石110㎝x60

▲《神山一隅》新疆泥石200㎝x80㎝

▲《魂牵梦绕江南情》新疆泥石90㎝×35㎝

▲《高峡出平湖》贵州青石150㎝x60㎝

▲《渔舟唱晚》南京雨花卵石150㎝x60㎝

▲《湖山春晓》九龙壁玉石150㎝x60㎝

▲《纯净的家园》大花石90㎝x35㎝

▲《江山一色三千里》灵壁石150㎝x60㎝

▲《江山揽胜》新疆红泥石90㎝×30㎝

▲《人间仙境在金陵》新疆彩玉150㎝×60㎝

▲《春风含笑》竹子

▲《金陵秀色》新疆黄泥石,150㎝×60㎝

▲《冬日暖阳》140㎝x60㎝

▲《佛光塔影》180㎝x80

▲《故乡一段情》150㎝x60㎝

▲《滚滚长江东逝水》160㎝x50㎝

▲《梦中山水》180㎝x80㎝

▲《秋水无痕玉镜清,不知深树住几人》160㎝x60㎝

▲《一片净土》30㎝×15㎝,是用几块戈壁石切割做一小景,送给孙女的新年礼物。愿她长大后始终保留着心中的那一片净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恬淡静谧之中的不断超越——水旱盆景制作感悟
山水及水旱盆景作品欣赏
中国盆景的无冕之王——郑志林 (之二)
黄公望的山水画作
元 黄公望山水画作欣赏
山水知音,水旱盆景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