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和为11”的研究分析

免责声明:

1)本文属学术交流的范畴,交流如何发掘个股,在自媒体免费公开分享。

2)为了方便交流,本文引入本人实盘案例,即本人实盘有买入案例中阐述的个股并且准备中长线围捕。

3)各位客官应多看看本文的选股思路和分析方法,而不是跟风买票,我希望是授人以渔而不是鱼。

4)本文案例所阐述个股任何人都不能买,硬是不听劝那我便砸给你,赔了钱别来怨我。

我曾于9月26日15:15时在微博里面描述“和为11”的特征:

【关键词】好些人要我说出这票,那我就先说几个关键词:深市股,和为11,两融标的,中报业绩及三季报业绩预告增长,严重超跌(股价创5年新低,回到2012的低位,并且是复权图形态之下)。国庆节后再来详细解码。——蓝色字体部分为微博原文完全引用。

当天已有网友在评论区猜了是和为11便是远光软件(002063),其实这很好猜,因为符合上述特征的只有唯一候选标的。

文章有点长,为方便阅读先在前文放一个浓缩简练版:
1)基本面尚可,背靠几大电力公司,公司业务有保障。
2)估值水平较低,在软件行业里面肯定是低的。
3)成长性尚可,一直以来业绩都较为稳定,这种稳定在当前股价处于绝对低位时应解读成利好。
4)股价有优势,前期严重超跌,股价已回到2012年的低位,近期有底部抬头启头迹象。
5)已拿到非公开增发的批文,走的是老的融资政策,即增发价是在增发议案便已确定了的,增发价13.12元,而当前股价才11.5元,当下要实施这个增发有困难,有效期权剩下3个月余,为了实现增发募资,上市公司正在积极想办法,比如9月份迎来5批次43家机构117人次的调研,我想上市公司的这种努力会有所成效。

正文

我视远光软件(002063)为第4季度核心个股,下面便来详细阐述看好此票的逻辑和理由:

1、基本面分析,主营为电力行业软件,十几年来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这主要是缘于有三个电力公司是此票的重要股东,其中一家还派了一人进驻上市公司董事会,也即参与了上市公司的管理,有这三家电力公司的股东背景使得上市公司专注于电力行业,我认为需要辩证看待这种专注,负面解读是这种专注会制约上市公司成长性,正面解读是上市公司的业务有保障,背靠大树好乘凉,业绩会较为稳定,特别是当前这票股价处于绝对低位区域,这个时候有了业绩稳定的预期可以给予投资者更大信心,减少市场对上市公司不确定性的担忧。

2、估值水平分析,市净率3.69倍,净态市盈率52.76倍,动态市盈率46.64倍,这个估值水平在软件行业肯定是较低的,此票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

3、业绩成长性分析,2016年业绩增长8.37%,今年中报业绩增长2.4%,三季报业绩预告增长25%(预告增长10%至40%,取中间值),这票业绩成长性应证了上述第1点中阐述的业绩稳定。

4、股价处于绝对的低位,并且是指复权图形态下的低位,当前这票价格类比于2012年的低位,相当于大盘在2100点创业板指在800点,当前价格相对于2015年的高点跌掉75%(要是拿今年的最低点跟2015年的最高点比较便跌掉80%多),这个跌幅是非常巨大的,当然不是说谁跌的多谁就有吸引力,还得结合它的基本面、估值水平、成长性来一起综合分析考察,像全通教育这种跌掉近90%的票我便肯定不会参与,因为这票基本面太烂,也看不到成长性,2014、2015年完全是瞎炒上去的,当前的深度调整是它的价值回归必由之路,还有很多跌幅超过75 %的票便不再举例。

远光软件能够吸引到我关注,上面1、2、3、4点只是基础,下面第5点才是关键。

5、此票8月15日公告8月14日收到证监会核准的非公开增发批文,8月14日这天便成了此票的分水岭。——远光软件的非公开增发走的是老政策,因为在再融资新政推出之前,这票的增发议案已经获得证监会受理。

①8月14日涨停,股票开始有盘出底部迹象。

②9月份以来频繁迎来机构调研,自9月8日至28日短短21天内迎来5批次43家机构117人次的调研(9月8日的调研是兴业证券电话调研,只统计了1机构1人,但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5人,接待规格较高,出席电话调研的兴业证券肯定不至是1人),这调研频率也太高了点吧,A股历史上好像还没见过如此疯狂的调研,考察这票以往获得机构调研的记录:7月5日11家机构11人,6月21日6家机构6人,5月18日14家机构14人,5月17日7家机色7人,3月7日2家机构2人,这些数据说明,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总共获得10批次的机构调研,然后9月份的调研便占了一半,并且出席调研的机构家数和人次远超之前的调研,这里还有一个数据,9月份的5批次调研,上市公司派出的接待人员全都在4人以上,而之前调研的接待人员全都只有2人,这说明上市公司对9月份的5批次调研重视程度远超之前的调研。

③上市公司8月14日收到的证监会核准的非公开增发批文,这个批文的核准日期是7月13日,有效期6个月(从核准日算起),只剩下3个股余的期限了,时间上有紧迫性。非公开增发的增发价为13.12元,而当前股价11.50元,市价低于增发价,想要实施这个增发有难度。

经过上面两点(时间仅剩下3个月余+市价低于增发价)的分析,第②点中的疑问便迎刃而解,为何疯了一样邀请机构来调研?因为上市公司想成功实施非公开增发呀,然而时间上又较为紧迫且市价低于增发价使得增发有难度,只好是疯狂邀请机构来调研进而拉人来买票把股价做上去,从而成功实现增发募资。当然我们也要考虑调研成效,也即有多少家调研机构能出手买票,我认为这会有一个概率,10家调研机构或许能成功1家,10%的概率值不算高,即使9月份的5批次调研没啥成效,10月份还可以继续邀请机构来调研呀,甚至不排除上市公司通过其它私密渠道参与市值管理。

④有朋友问到我,增发价高于股票市价能增发成功吗?

从增发的历史数据来看,增发价高于市价通常出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增发议案中已经确定了增发对象,早就签好了参与增发的协议自然不能因为后市股价波动而把协议作废,这里我举两个例子:其一 ,吸收大股东资产的非公开增发,2016年江山化工非公开增发包括两个增发事项,其一是向大股东非公开增发,当时实施此项增发时增发价就高于市价,但配套融资向社会机构投资者的增发,市价便高于增发议案中的增发价底限。其二,向战略投资者非公开增发,好几年前阿里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增发便出现了增发价远高于当时市价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是增发议案里面已经明确了增发对象,其实在议案确立之初增发价也肯定是有优势的,只是行情有不确定性,后市股价下跌跌破了增发价。
现实情况中,非公开增发议案中没有确定增发对象的这种情况更为普通,这便需要上市公司拿到批文之后再寻找机构来参与,这种情况鲜有出现在实施增发当时增发价高于市价的情况,个别极端情况通常是出现在大环境较为恶劣的行情里面,逻辑是这样子的,假设T0日为增发日,不可能是T0日才确定增发对象,可能是T-30之前就确定了,然而30日之后股价下跌,跌破增发价,这个时候已经签订参与非公开增发协议,想放弃参与已不可能,所以才导致了实施增发日当时增发价高于市价,在我印象中这种情况不会超过百分之一的概率,绝大多数的非公开增发其增发价都是低于市价。

此处第④点主要是说明增发价高于股票市价的增发成功的案例极少,远光软件又属于非公开增发议案中没有确定增发对象的那种,想在增发价高于股票市价的情况下实施增发是有巨大困难的,只能是让股价涨起去涨过增发价才好来实施非公开增发。

⑤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我只想阐述一个逻辑:非公开增发募资这等大好事谁不想要呀,远光软件好不容易拿到非公开增的批文自然不想浪费掉这次募资的机会,想要成功实施非公开增发的条件之一是增发价低于市价,这样才可能吸引到机构参与非公开增发,否则人家还不如直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何必要高价参与非公开增发还要锁定一年,当前远光软件股价低于非公开增发价,远光软件高管比我们普通投资者都还着急股价上涨,他们会去想办法的。

远光软件高管们的美好愿望——通过频繁邀请机构调研等动作想拉来机构买票从而实现股价涨过增发价进而成功实施非公开增发——能否实现?我想他们总比我们普通投资者的能量大吧,我有理由相信他们,退一步说,即使我不相信他们转而去买别的票,难道别的票的逻辑就能站住脚吗?必然也是面临各种不确定性。

⑥至于增发价会不会调低?首先,增发价是股东大会上投票审议通过并且经证监会审批通过,这是增发议案的核心条款之一,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是小朋友过家家,不是你随便就能调整的。其次,上市公司疯了一样邀请机构调研,这种努力已预示他们不想调低增发价。再次,若真的要调低增发价那得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再融资新政之后我不知道是否还需要其它审议流程),即使按正规流程调低了增发价,随后股价还可能再度跌破调低之后的增发价,并且给上市公司的时间不多,经不起反复折腾。最后,调低增发价本身就是示人以弱的姿态,结果可能是更吸引不到增发对象参与,与其考虑调低增发价,倒不如多花心思想想如何把股价做上去,股票市价高于增发价便不存在此问题困绕了,调低增发价是歪门邪道,把股票市价做上去高于增发价才是康庄大道。综合分析下来,我认为调低增发价的可能性极小。

⑦至于远光软件在成功实施非公开增发之后股价会不会走下坡路(最近一年有很多票把非公开增发机构套牢),这点不需要现在的我去过多考虑, 2、3个月之后的事谁知道呢,我现在主要是考虑上市公司如何才能成功实施这个非公开增发。

阿呆__刘  写于10月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再融资漫谈:已被市场遗忘的公开增发能否重现江湖?
定增频现爽约 机构挥泪出血找过桥资金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背后的资本运作
股票非公开增发是利好还是利空?
调研千股、上调百股目标价 机构找出了A股这些潜力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