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文姜的传说

相传远在南北朝时期北周(公元557-581也称后周或宇文周),隋朝前期,博山八陡有一个女子,姓颜名文姜。嫁到神头凤凰山下一户人家,没过多久丈夫便病死了。婆婆小姑就说是文姜克死了亲夫,整天不给好脸色看,整天让她干最多最重的活,这辈子也不能回娘家。

那时候博山城缺水,吃水要到百里以外的石马去挑。婆婆小姑给文姜做了一对尖底儿的水桶,让文姜去挑水,一路上不能歇息。有一回文姜挑水回来,走到凤凰岭上,有一个老头儿赶着驴迎面走来借水喝。文姜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答应把水给他喝,只是桶底尖没法落地。老头儿一听就拿鞭子往地上抽了两下子,地上就出现了两个小坑,刚好能把桶放上。文姜放好了桶,便请老头儿来喝前一桶水,后一桶水驴来喝。(因为婆婆嫌后面一桶水里有文姜走路带起的尘土,只喝前一桶。)没想到满满的两桶水都喝了个底朝天,文姜本想回石马再去取水,老头儿见她心地善良,便把鞭子送给了她,并且告诉她说:把这鞭子放水缸里,没水的时候拉一拉,水自然就满了,以后也就不用天天挑水了。文姜谢过老头儿,老头儿却已经不见了人。原来这老头儿本是太上老君李耳,早听说颜山城文姜女的故事,这天特地前来帮忙。
文姜得了鞭子,日后便省去了步行百里挑水的苦差事。但婆婆和小姑就奇怪了:整天不见她去挑水,怎么也整天有水吃?一天,俩人就指使文姜回娘家一趟。文姜七年没回娘家啦,满怀感激的就去了。可心里却总是不安宁,要出什么事儿似的,匆匆回家看了父母就又匆匆回来了。那时小姑与婆婆二人已经到了厨房,小姑发现了水缸里的鞭子,看那鞭子那么脏就要往外拿。一拿不要紧,发了大水了,一下子把她俩冲到门口,文姜正好赶来,左手拉住小姑,右手拉住婆婆,一下子就坐到了水缸口上。大水变成了小溪,三人变成了石像。后人根据这一传说,将凤凰山下这一泉源称作"灵泉",在泉上又建起了一座颜文姜孝感灵泉庙,并将河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河泉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被人们奉为神明。世代祭祀。一年一度农历四月二十八"颜奶奶庙会",香客毕至,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白打春暄社,红妆暗卜钱","灯火祠夜堂,依然问寝年"。安致远《谒灵泉颜文姜祠》就是对此盛事的写照。
博山区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华夏孝乡”。博山孝文化历史久远,颜文姜“忍辱负重、孝敬公婆、舍身堵泉、坐化为神”的故事在博山及周边地区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宋神宗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元代又封其为“卫国夫人”。博山先民为纪念颜文姜,把她尊为“颜神”,把她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
颜文姜的故事代代流传,她的精神也在影响着后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后人不要忘记中国的光荣传统,把“孝”的精神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河发水河,名字是怎么来的?
《绿水青山带笑颜》讲述博山里的故事
晋、陕、豫三省行记(1)
“小姑没钱买房是可怜,但与我无关”,婆婆:那你趁早滚回娘家吧
善良媳妇挑水感动神仙,赐神鞭一提就满水,为救乡亲舍身压住洪水
《孔雀东南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