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别人说“随便”的情况下,点出一桌令大家都满意的菜?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挑食的人,直到后来进入大学食堂,我才明白,其实是我妈太了解我的口味了。

我老婆也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挑食的人,按照上面的逻辑,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家里的菜都是她买的。

无论是复杂到一个大项目,还是简单到做一顿菜,都有一个流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把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步,先给出几种可行的方案,第二步,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这就是用“建议权和决定权”分离的方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老妈和老婆烧什么菜,这是她们的建议权,我挑自已喜欢的菜吃,那是决定权,如果可供选择的菜都是自己喜欢的,那决定权就非常容易;但如果相反,这个决定权实际上就被废掉了。


这是吃菜,点菜也是如此。

最简单的是一个人到饭店吃饭,服务员递上菜单,这是饭店提供的建议权,就是说我们不能点菜单之外的菜。你按照自己的口味一道道挑下去,就是在行使自己的决定权。

麻烦的是请别人吃饭,当你问他们吃什么时,十有八九会得到一个“随便”的答案。


下面回到今天的正题上来——如何在别人说“随便”的情况下,点出一桌令大家都满意的菜来?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别人说“随便”是真的随便什么菜都可以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在商务宴请和朋友聚会两种典型的场合下,不同的人说“随便”,意思又大不一样。

首先看商务宴请,通常这种场合下都会有一个最大的领导,也就是“主方”。领导说“随便点吧”,意思通常是指:我不要建议权,但我要决定权。我不会在点菜这件小事上费脑子,但是“外交无小事”,我最后还是要把控一下的。(其实还有一种情况,请女朋友吃饭,但可以归并到为领导点餐一类,要不怎么简写成LD呢)


你看,之所以你问别人吃什么,别人会说“随便”,是因为你把本该自己做的事,让给了别人,当然会吃个叫“随便”的软钉子。

领导的权威永远建立在决定权的基础之上,意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你要真的“随便”点了,领导不一定会说什么,但一定会在心里的小本本上盖上一个“办事越权”的戳。

决定不是那么好作的,如果下属只是点完整个菜单,让领导最后过个目,这其实是给领导出了难题,那么多菜,你让领导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呢?这不是逼着领导“瞎指挥”吗。于是领导的小本本上又会盖上一个“办事马虎”的戳。

还有一种看似聪明的职场老油子的做法,让服务员报本店的名菜,然后一个个地问领导意见,这叫“逐项审批”。这个方法也非常扯蛋,领导在饭局上最重要的任务是跟主宾聊天,这样做会让他觉得你没能力,小本本上又会盖上一个“办事低效”的戳。


正确的做法是,点菜的人事先了解主宾和领导的喜好,给出几个主菜的建议,最好能附上建议理由,以方便领导最后毫不费力地挑上两个。其他的菜,就自已做主了。

这”毫不费力“四个字,意味着把纷繁复杂的背景,简化到最清晰、最准确的几个选项,这才是行使”建议权“的最高境界。

从领导的角度上看,领导的权力说大也大,他有最终决定权,说小也小,他没有拟方案的权力。当然,也可以直接授意下属,但好的领导通常不会这么做,这既有损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也坏了规矩。

在一个理想的工作状态中,建议权与决定权呈现微妙的制衡关系,一个好的领导不能越俎代庖,强行介入下属的建议权,但又要将自己的思路体现在下属的建议中。

而下属呢?既要理解领导想要什么,又要有自己的判断,做出专业的方案来,以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

话说回来,能把一桌菜点好,光懂点领导心理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还是你对菜品的理解。就像工作上,就算你能把握领导的意思,但能不能把这个意思实现漂亮了,还是要靠专业能力。



前面说了商务宴请,第二种朋友聚会的情况,又大不相同。朋友说“随便”,那是真的可以随便一下了吗?

也不行。朋友们说“随便”,是因为决定权属于大家,而非任何一个人。只是这个意思太复杂,说出口就变成了“随便”。

有一种朋友聚会的点菜方式,每个人点两道菜,最后拼成一桌,表面上看每个人的意见都照顾到了,但实际上,中餐是一个系统,讲究主次搭配、菜色丰富、口味平衡,而人人做主的结果就是一桌大杂烩。

 

所以群体决策的事件,建议权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人,通常是请客的人,如果是AA制或公款吃喝,那也需要指定一个人。

光有人行使建议权也不行,常见的情况是,点菜人报一个菜,大家都没意见,结果菜一上桌,大家意见都来了。

这就叫“从众心理”,明明自己不喜欢,但你不说,我也不说。只要有人抱怨了,自己也就跟着抱怨两句。

另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如果群体中有一两个比较自我的人,那么最后点出来的菜就会严重偏向某一种口味。这在心理学上也有个说法,叫“群体极化”。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比如说点菜者报了一道偏酸甜的菜,通常酸甜是小众口味,但总有人喜欢,偏偏这个人又特别爱发表意见:”不错不错“。接下来,对口味没有偏好的人,就会附和。此时,剩下那些排斥酸甜口味的人会想,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我就不反对的吧。这种局面又会给点菜者一个错误的暗示——大家都喜欢酸甜口味的菜。

表现上是尊敬大家的口味,但最后就点出一桌“群体极化”的酸甜菜,大多数人都不满意。


职场中典型的群体决策场景是头脑风暴会,心理学家有一个对“群体讨论对结果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主持人没有明显意见的情况下,只要有人坚持表达出强烈的观点,讨论结果总会偏向更冒险的方案。

如果说商务宴请中,是领导发挥主导作用,点菜者制衡,那么朋友聚会就应该是点菜者主导,群众制衡:在坚持大众口味的基础上,只对部分菜品征求大家的意见。

比如中餐中,咸是最大众的口味,辣其次,酸甜是小众口味,提出备选菜品就要遵循大众优先的原则。

此外,用主菜和酒品控制预算和档次,用其他菜式丰富饭局,杜绝浪费;在风格上坚持多样化,平衡大家的需求;在传创新菜式和统菜式上保持三七开的比例,等等,这些都是点菜者控制的点。

群体决策意味着风险分散,意味着没有责任人,此时,“赌一把”和”随大流“的心态就容易同时浮出水面,大多数人则在群体中失去方向感,所以,发挥建议者(主持人)的主导作用,才是群体决策成功的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点出一桌大家都满意的菜:


一、商务宴请的基本技巧

1、商务宴请也分老客户和初认识的客户,前者考虑的重点是菜肴高端,后者考虑的重点是场地高端。

2、点菜需要同时考虑宾、主两方的需要,如果有好几个领导和主宾,必须事先搞靖楚每一个人的口味、风格、食材,然后看如何把这些需求组合在几道主菜中,甚至有时候要提前跟大厨沟通好。

3、每一家单位都有请客的惯例,包括餐厅、预算、出席人甚至主菜和酒水,事先打听好,不要坏了规矩。

4、一定要问对方有何忌口,比如主菜中有荤腥、大凉大热、野味等等禁忌食品,对方可能不好意思说,所以一定要就某一道菜可能的忌口明确地问对方。

二、如何在预算范围内提升档次

1、一桌菜的档次体现在主菜上,建议主菜预算:一般宴请占20%以上,商务宴请占30%以。千万不要把钱像撒胡椒面一样分散到每一个菜上,这样钱花了,领导也看不出档次。

2、最容易超预算是酒水,事先一定要打个提前量,了解大家的需求,是否偏好高档酒,是否有酒量特别好的?如果有,这个预算就要提高了。

3、主菜以外的其他菜都是丰富菜式、平衡预算、满足非主宾的出席人的需求的。

三、适用于所有的场合的点餐原则

1、味道平衡:咸味道至少占50%,辣味30%左右,酸甜等其他的小众口味10左右(以江浙地区为例,其他地区会有不同),要有一两道辅菜与主菜的口味互补。

2、食材平衡:鱼虾蟹至少有一道,红肉类至少有两种(猪肉加其他),蔬菜至少要有三种以上,最好有一道时令菜,同一种食材尽量不要出现两次,如果重复必须是完全不同的烧法。

3、风格突出:50%菜属于同一菜系,满足主宾的喜好,另外50%的菜风格要尽可能丰富,满足大众的口味。传统菜至少要占七成,创新菜不要超过三成。

4、做法丰富:煎炸蒸炒煮,烧焖烤焗烩,最怕的就是一堆炒菜烧菜,再好的食材也变低档了。

 转载自: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遇到大家都“随便”的情况,你最后会选择吃什么呢?

下方留言告诉小叔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饭局攻心术――看人下菜有讲究
请客户吃饭如何点菜?
哪些道理你看到后,人生就不一样?(清单一)
敬酒喝酒礼仪
为什么说“点菜水平决定社交水平”?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沙拉应该怎么做了! | 印象笔记网页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