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蕉联合国 | 聊聊我们在国外和骗子打交道的经历

#香蕉联合国(United Bananas)圆桌会议:0时差一小时——来自八个国家13个城市的年轻人,围坐一桌聊聊他们眼中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时刻在爆发的新问题和老故事。

大家好,嘤嘤又来了。香蕉联合国(United Bananas)今年第一次和各位见面,新年新气象,我们决定聊点不开心的事情让大家开心一下。我们都知道国内诈骗现象层出不穷,然而外国的人民也不见得特别淳朴——层出不穷的街头诈骗、电信诈骗、上门诈骗也是叫人防不胜防。各国的小伙伴们都是怎么跟骗子过招,又是怎么栽了跟头呢?

坐标:巴黎 划重点:街头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

街头诈骗:巴黎最常见的街道行骗手段是慈善签名。针对外来的游客,骗子们都集中在游客较多的香街以及老佛爷百货门口。骗徒多是吉普赛女人和小孩,他们总是几个人一伙拿着一张单子,拦住过路的游客说服她们在单子上签名。而在你签名的同时,身上的财物就会被趁机偷走,更有甚者直接会一群人围过来抢劫。

电话留言诈骗:法国电话号码都有留言的功能,诈骗者就利用这一点发短信。大致内容为“您有一条未读留言,如需读取请点击以下网址——”若是点进了网站可能会被要求输入手机号码、密码之类的个人信息,从而被盗取钱财或密码等重要信息。

快递诈骗短信:和电话留言的套路一样,法国很多快递公司不送货上门,需要你去附近的站点自己提取包裹。诈骗者会发短信告知您有包裹未取,然后让你进入网站获取详细信息。结果同样是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

——十元| 一个每天在巴黎斯坦起早贪黑的时尚小学徒

坐标:洛杉矶 划重点:衣冠楚楚的骗子

当时我正在圣塔莫尼卡海滩那边的步行街逛街,突然有一个西装革履面带笑容的黑人小哥走过来,他用流利的英语问我:“你有听过教会儿童慈善救助组织吗?”我疑惑地摇摇头。然后他给我看手中的宣传资料,有儿童照片,有新闻报道,有志愿者照片,他跟我介绍说这是世界各地教会共同建立的慈善机构,专门救助在非洲需要帮助的儿童,他们代表教会到外面募捐,所得的钱都会换成物资寄到那边的教堂分给当地儿童。

我看他谈吐流利逻辑清晰,那套西装确实很合身,鞋子也很干净,眼神也很真诚,于是我相信了。我拿出钱包:“我平时都刷卡不怎么带现金,现在只有十块了,那我先捐个十美金吧。”但是他拿出Pos机,微笑着说:“我们捐款最低20美金哦,没有现金没关系,可以刷卡。”心凉了半截,哦呼,是骗子。

——小灰灰| 我是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的小灰灰

坐标:多伦多 划重点:来自尼日利亚皇家银行的短信

国外的骗局都相对容易识破,在北美还有一个从广为流传的骗局而演变出来的笑话,那就是传说中的Nigarian Prince(尼日利亚王子)骗局。

其实这个跟国内早些年所流传的,帮助清朝皇亲国戚寻找流失于民间的大笔财产的骗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个尼日利亚王子跟上了时代的脚步,通过邮件行骗。

这类邮件的落款一般是某个皇亲贵族或集团公司,希望通过一个国外的私人账户把大量的金钱转出尼日利亚,并支付大量的报酬,但是为了证明私人账户的拥有权和合法性等等,需要你先向这个尼日利亚的银行账户打钱。为什么说这个已经演变成一个笑话了呢,因为不难看出,这些把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是太小儿科了,有一点判断力或常识的人都不会上当的。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笑话——【尼日利亚皇家银行】“太子殿下,我已经给所有我能找到的人发邮件了,但是没有人愿意帮您转移您的钱。”

——殷宇佳Carol | 明叫英语佳却立志做中文好的翻译官

坐标:欧洲 划重点:街头魔术骗局

2012年,我去欧洲旅游了一圈。在那儿,我亲眼目睹了一个曾在魔术书里读过一个骗局。

一个表演者在桌子上放三个杯子,一个球。他会在你的面前把球放在一个杯子底下,然后开始把杯子在桌子上挪来挪去。之后你下一个赌注,猜对了你就会赢得你下的赌注。

这个游戏虽然看到很简单不过其实是有手法的。我从来没见过所以我很好奇的凑了个热闹。果然,骗子的手比我眼快,即使我看的出来他的手法,我也跟不上球。在这里,我还观察到两个帮手。一个假装在哪里玩,而且每次都赢所以让你感觉这游戏很简单。还有一个人在哪里各种说这游戏多简单。

到这里,站在一旁的第三个帮凶就会趁你专注游戏的时候,偷走你的包。

——蓝遂| 一个拒绝走传统路线的无知少年

坐标:蒙特利尔 划重点:一人分饰多角的粗劣骗局

在美加,骗子有多猖狂众所周知,所有骗子的智慧加起来估计可以堪比美国CIA了。

那是大二刚开学,那时我刚刚从学校宿舍搬到新家,并盘算着把其中一个卧室租出去,于是我将告示扔在了校园住房网上。不到一周就有人给我回信儿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编写这封邮件的人英语水平并不高。邮件中她自称是欧洲某国人,本科专业是护理学,目前在南美当志愿者,10月份会来麦吉尔大学读研,对我的公寓很感兴趣,希望能和我合住。邮件里又附加了一张女孩儿的照片:大眼睛,金头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友善的洋娃娃。看到她和我读的学科相似,长相又这么甜美,我立即给她回了封邮件确认细节。

结果一等就是一个月,在我又发出第二封邮件之后她回话了。回覆里大致就说她一直没回答是因为她妈妈车祸入院了,但是她还是想要过来读书。让我把银行信息给她她回头给我转钱。突然我感觉这事儿不靠谱,撇除她突然失踪一个月不说,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她就要给我转钱,天上没有这种掉馅饼的事。这次我没有回答。大概两三天后她又催促我给她银行信息,殊不知上赶着不是买卖,她越心急就越代表这事有鬼。

正当我准备将此事作罢另找室友时,我又收到另一封邮件,来自另一个邮箱地址,却同样操着生疏的英语,内容却又大同小异:她也是来自欧洲某国家,本科学的却是法律,目前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打算这学期来读Law School。这封邮件我越读越触目惊心。可令我最大跌眼镜的是邮件最后还是附加了一张照片,虽然不是同一张照片,可是和上一封邮件的女孩是同一人。我不晓得骗子是不是故意自曝身份,也不知道这种低级的行骗手段到底骗过多少人。但是因为早先我已经把家里住址发过给她,爸妈果断地给我家装上了防盗报警系统。虽然这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但难免在我心里还是镀上了一层阴影。

——张烨

坐标:纽约 划重点:世风日下,强买强卖

某次在纽约时代广场,我和朋友遇到三个芝麻街(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卡通扮相的外国人,他们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起拍照留念。合影完毕,这三个壮汉把我们围住不让我们离开并伸出手口里喊着“20美金拿来”。我和朋友惊呆了,说自己没有这么多钱而且之前也没说合照要钱。但他们很有经验地说打开你的钱包,让我们看看。其中一个人还说这是规矩而且这个价格已经给你们便宜了。

这个时候我机智了一回,拿出了自己的零钱包(里面只有2刀美金)让他们看,然后把钱掏出来塞到了其中一个人手里,拉着我朋友转头就跑。当时广场人流匆匆,估计谁也没注意到这个小角落的闹剧。之后,但凡有这些行为艺术家靠近我都会多加留意,毕竟面具背后人心难测。

——橙子咕噜酱| 急需记忆面包和深夜食堂的传媒狗

坐标:加拿大 划重点:防不胜防的连环陷阱

骗局的话我还是有话聊的。

我刚到加拿大那段时间,总会接到各种广告电话。某次收到一封信,表示我获得参加某个国际象棋比赛的资格,需要我将相关的个人信息在网站上完善。我点进网站一看,发现是政府的税收网站,再详细根据提示信息,找到个人信息的填写界面,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政府的税收网站,而是个空壳,无法关闭只能重启,网页浏览历史已经被对方窃取了。过了些日子,他们又给我邮了封信,显示我已注册成功,而且购入一辆二手车,我被吓到了,马上打电话询问。

这下我发现是真的被骗了,电话另外一头,一个印度大哥操着他奇异的口音问我要不要参加,交个报名费就可以去哪儿哪儿比赛。我委婉的回绝了他,并拉黑了他。后来我才知道,是我登陆视频页面的时候点击暂停,便会默认查看那个广告,并授权查看我的记录。

歪果仁的电信诈骗,主要靠科技,不靠白活。

——昌黎

坐标:伦敦 划重点:伎俩低端,说你是骗子都抬举了你

国内国外骗局的套路其实差别不大,毕竟人心相似。

对于那些说你中奖了的诈骗邮件以及说你最近卷入一单罪案调查之类的电话诈骗,基本上国内外的大部分群众都已经惯熟到对这些骗局置若罔闻的程度。国外比较多而国内不多见的大概是街头骗局,甚至只是一个穿着随意的年轻人在路上拦下你,说他坐车睡着坐过站了,身上没有钱,想向你要钱坐回家。对于这种想骗钱都不愿意动点脑子的人,说他是骗子都抬举了他。

另外一种,我根本说不好是不是骗局。圣诞月的傍晚,我在人来人往的牛津街被一个衣着并不那么得体的老太太拦下。老太太拦下我后对我一顿夸,夸我多么美看起来多么善良,简直是仙子下凡。然后突然话锋一转,问我愿不愿意帮助无家可归的老年人。我也曾在街头捐赠过给英国癌症基金,但是当时那位义工整齐的制服和齐全的说明介绍印刷品显然和这位老太太不一样。出于直觉,我并不是很想掏钱,于是借口说我没有现金。老太太不依不饶地追问,一点点都没有吗?五镑?十镑?于是我把口袋里几枚硬币掏出来给了她,加起来也有三四镑。但是她似乎并不满足,几个回合下来,我实在推脱不过,只得再给了她五镑纸币。

最后她给了我一颗月白色的小石子——跟上小学的时候在校门口文具店里两毛钱一颗的那种差不多,对我说,啊,这是一颗许愿石,你许个愿吧,上帝保佑你。我拿着这颗价值近百元人民币的“许愿石”哭笑不得。

好吧,我许个愿,愿有手有脚的人们,都好好找份工作。邪门歪道走得多了,上帝可保佑不了你。

——土豆太尉| 一个在英国学心理学的佛教徒

坐标:香港 划重点:都是恐惧心理坏了事

骗局这种东西,从小看的“警讯”里就有各种各样的介绍。

在很多年前,受害者多是空巢老人,例如“祈福党”和“宝药党”。他们一心为家人着想,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为骗子们贡献出了巨大的钱财。现在受害者却不乏出现在年轻团体当中,甚至,Master也赫然在列。一开学,学校就接二连三地发出一些内陆学生受骗的案例email。所有受骗者都是通过接到骗子电话,骗子往往冒认是内陆执法人员,声称受害者内陆某某地方涉及刑事案件,需要同学提供自己的身份证资料,银行理财户口和信息,展示出虚假的逮捕令。再利用受害人的恐惧犯罪的心理要求他们开一个新的银行户,把钱转到新账号里,还威逼他们不得和别人联系。很多同学一夜之间被骗高达十几万,案件引起了各大港校的关注。当然被骗的大部分都是内陆学生,利用他们在香港无亲无故的条件去骗取他们的钱财。     

实在是,世风日下。

——美猫子| 一只初来乍到在香港修读音乐学专业的猫

几位小伙伴分享了“各有各精彩”的骗局,你呢?在评论里跟我们聊聊你曾经和骗子打交道的经历吧!

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青年”;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青年制氧机(ID:qingnianzhiyangji) 

责任编辑:胡艺瑛 PSY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络上的安全
骗子如何欺骗你的心智
尼日利亚警方查抄了4300万美元,然而网友们却因为一个似曾相识的梗嗨了起来...
英国男子狂涮网络骗子
网络信息安全 VS 敲诈勒索骗局
必看的十大经典金融骗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