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注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总做不到(本文深度解析,较为难读,有阅读障碍者慎入)

                                        全文5500字,不能专注8分钟者建议放弃阅读

古典老师的《跃迁》有这样一个故事: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好朋友,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时,让他们俩玩了一个游戏——在手上写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词,两个人的答案竟然完全一致:Focus(专注)。

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挂着一个“史上最佳击球手”泰勒的海报(因为泰勒的理念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忽略其他区域,从而保持最好成绩),以此提醒自己“专注”是人生最重要的。


专注”如此重要,以至于我非常渴望知道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如何才能达到专注的境界,可惜《跃迁》只告诉了我“专注”重要,是一流高手的策略,是高手们的护城河,但却没有告诉我如何做到“专注”。

从看完这本书,到现在这么多年来,浑浑噩噩,我仍然没有学会专注:

今天觉得完成很重要,保持好节奏打卡,明天又觉得还是质量重要,做到自己能力的极致;
昨天觉得应该向《懂懂日记》学习,记录并分享自己的职场故事和心得;今天又觉得还是读书重要,要不断增加新知;
去年想着要专注一项技能,练到公司最高水平,结果抱怨没有环境中途放弃;今年又想专注一个业务做到极致,结果总结分析浮于表面无法深入。

具体做事的时候也是如此,
手里的书还没看完,就迫不及待地想买新书,看完就忘;
每天工作杂事很多,不得不做,被动并行处理,效率很低;
……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保持专注呢?
根据最近阅读《认知觉醒》《认知驱动》,结合自身阅历体验,我总结出三个原因:

第一,缺少人生战略目标;
第二,没有执行力,想做但总是拖延不做;
第三,内心杂念太多,不能百分之百投入。

怎么破?

1.制定自己的人生战略目标

首先,缺少人生战略目标。

要想有一个人生战略目标,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哲学家们说的人生“终极问题”。

刘擎老师在《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中提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了理性的强大,于是“上帝已死”,人们自我意识觉醒,个人更加自由,而自由就容易产生精神荒芜,在面临众多自由选择的时候,不知道究竟该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不知道人生的意义,自然也就无法判断,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战略力其实就是选择力。

这也是导致我们无法专注做事的根源,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做那件事。

怎么办?

哲学家给的答案是“纵身一跃”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
今天不讨论哲学问题,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其实,我们的人生目标,很大程度上都受自身见识的影响,而见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所以不同的人生阶段要解决的人生难题,或者要确定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思考不出,我这一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么不妨考虑下,我接下来三年、五年、七年的目标是什么?

《认知觉醒》提到“七年一辈子”,把七年当做人生的一个周期,在这个年中我要解决的人生问题是什么?我要练就哪一项技能?或者从事哪一项职业?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确定人生目标,就是担心自己的目标万一不是最好的怎么办?害怕选错,于是焦虑拖延,逃避人生目标这件大事,导致,每天做事都是被动地根据环境做应激反应。

把七年当做一个周期,就给人生一个试错的机会,不用害怕选错。
当然五年也可以,但时间不能太短,时间太短,容易让我们失去耐心,急于求成。

比如你想学一项技能,一年半载只是刚刚养成习惯,要超越身边的人,至少还需要三年五年的技能打磨和刻意练习。

把心理标尺拉长到五年、七年之后,我们的焦虑、浮躁都会消失,我们会觉得时间很充裕,不要着急。

就像李笑来说的“七年就是一辈子”,也是提醒自己七年之后,不能待在舒适区,需要继续寻找新的目标,但这七年内,专注一个人生目标

那么如何设定五年、七年的人生目标?

一个主要原则:设定“自驱型目标”。
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制定能够掌控、能滋养内心,让心态更加强大的目标,如果目标不受我们控制,就不可能让自己更加强大。

比如,不要以升职加薪为目标,这种目标影响因素很多,尤其是上级老板的意图,我们无法控制,我们把目标定在提升某一项职场技能,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精神内耗,专注到具体的事情上,不用每天刻意地迎合老板。

不要以追求某人的喜欢为目标,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喜欢还是讨厌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让我们在做事时候会倍感焦虑和压力,从而无法发挥出能力的极致,而是要定在挑战自我,个人成长,丰富自我阅历上面。

这个世界往往是“反的”,越是想要追求他人的认可,越是得不到,而当我们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开始专注于打磨自己的技能和心态的时候,反而更加有魅力。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提到,最好是把目标定在:培养一项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用的技能上。这个技能要能创造长期价值、要利他、可复制、能跨界,比如写作、演讲、编程、英语等。

尤其是写作,写深度长文就相当于做深度思考,写下来的过程就是让思考更加清晰的过程,思考得越清晰就越深入,比如,今天这篇关于专注的文章,写之前我内心还是模糊的,写着写着就清晰起来了。

寻找人生目标,除了理性分析,我们也不能忘记借助感性(潜意识)的力量,
毕竟潜意识的计算能力是理性的27万倍,很多时候潜意识能够抓捕到我们没有关注到的信息。

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你最想做什么事情,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什么事情让你废寝忘食,做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如果你已经财务自由了,最想做什么事?
你最喜欢、最崇拜的人是谁?

KEEP上有一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可能就是找到人生目标的感觉。

战略目标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在做具体事情上专注。

2.获取潜意识支持达到知行合一

首先,我们要理解潜意识的工作原理。

大脑的特性:天生懒惰、随大流、禁不住诱惑、厌恶损失,这种特性对应的就是我们潜意识行为。

比如,大脑天性懒惰。

这是因为,在进化中大脑是人体最消耗能量的器官,成年人的大脑大约重1.4kg(相当于体重的2%)。但从能耗方面,大脑竟消耗了一日所需能量的20%。除了大脑以外,其他人体器官均无须消耗如此之高的能量。正是大脑“高能耗”的特点才使其养成了“一切尽可能自动化处理”的习惯。
对于任何生物,最希望避免的就是“消耗能量的状态”,而专注地做一件事,尤其是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是极其消耗能量的事情。

如果我们靠咬牙靠坚持,只会带来潜意识更大的反弹。

几年前,我报名线上学英语,刚开始为了完成打卡,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四个多小时,效率特别低,每天都要跟潜意识做斗争,坚持了不到两个星期,中间因为一次没有完成打卡,就彻底放弃了。

理智上,我们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加自律,但潜意识急于求成,避难趋易。
理智上,我们想不断地挑战自己,但潜意识厌恶损失,不敢ALL in。
……

更可悲的是,大量实践证明潜意识的力量远大于理性的力量,我们理智拉着车想往前走时,潜意识可能有一万个人在后面向反方向拉。

怎么办?


必须,明白潜意识工作原理,并获取支持。

那么,潜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一部分是人性基因里的,比如懒惰,大脑的高能耗,对危险的恐惧等等,

还有一部分是后天环境和人生际遇形成的,比如一个女孩,刚开始谈恋爱,每次都很主动、很投入,但结果总是受到伤害,有个两三次之后,即便是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了,也不敢ALL  IN ,往往是看到对方向前走了三步,自己才走一步。

理智上想追求幸福,潜意识里是害怕受到伤害。

潜意识的形成起初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但它过于短视,在给我们穿上厚厚的铠甲,保护我们不受伤害的同时,失去了让我们自主改变和行动的能力。

怎么办?

两个字——训练。

怎么训练?

保持觉知,不断反思、刻意练习。

保持觉知,就是避免自动化处理各种事务,避免自己随着外界环境做应急反应。

比如,接打电话、跟人交流的时候,先沉默一两秒,想一想自己要说的话和语气;大脑中第一个蹦出来想说的话往往是潜意识想要表达的,要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想说的?能否达到沟通的目的?

做事的时候也一样,我们根据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情触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潜意识的反应,未必是理智想要的反应。

保持觉知的核心秘诀是慢下来,不着急,这样才有时间启动元认知,从上帝视角观察自己,我做出的行为是真实自我想要的吗?

潜意识里的东西,一旦被理智觉知到了,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如果没有觉知到,就仍然会随波逐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觉知能力的提升非常漫长,需要辅助每日反思,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是刻意为之,哪些事情觉知到了潜意识的想法和行为,没有跟随?

同时不断地提醒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今天做的哪些事情推进了我的目标,哪些事情我是主动去做的,哪些被动去做的?结合目标,明天的计划是什么?需要做哪些事情?如果遇到外部干扰、打断,我应该如何处理?

反思时要特别注意,多选择那些成功觉知潜意识、做出改变的案例,刚开始可能只有一两次,甚至一次都没有,这需要不断积累,刻意练习。

比如,演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紧张、大脑空白,导致无法专注内容本身,语无伦次

这就是因为我们之前有太多次这样的经历,加上人性基因的基础设定,我们每次公众表达都紧张焦虑,潜意识记住这个状态了,下次就还会展示这个状态,作为应激反应。

如何打破?

一点一点打破,先从小的成功经历开始积攒。

比如,先从小场合开始练起,小会议的发言,或者组织几个同事的会议、几个小客户的会议,有意地锻炼自己发言讲话的状态——沉稳冷静表达,不紧张,不着急,不跟别人争论,甚至很小的一个表达场景,都提前进行演练,模拟现场的演练,而不是在大脑里演练,自己要讲的内容,练得非常熟,甚至可以录音、录像自己反复看几次,调整细节,将讲话打磨得非常丝滑,从我们嘴里讲出来不用“嗯 啊,这个,那个”语气词,于是现场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就会非常沉稳。

当演讲与这种沉稳、冷静的状态在潜意识里形成强关联时,以后再遇到这种场景,潜意识调用的就是沉稳冷静的状态。

这种训练跟学开车一样,只不过有些改变需要21天,有些需要半年甚至更久。

这就是将人生目标付诸行动的过程,也是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

那么,有了目标,有了知行合一的方法,如何提升我们做事效率,长时间保持专注?

3.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身心合一,就是清空大脑一切杂念和胡思乱想,把所有的脑力都用到一件事情上。

杂念也是潜意识里的东西,大脑每时每刻都会蹦出各种各样的杂念,导致我们做事的时候不能100%地使用我们的注意力。

这些杂念要么是对过去的懊悔,要么是对未来的担忧。

比如,演讲的时候大脑里可能会想,上次演讲失败了,这次可不能再出丑了,或者今天对面坐的有我们的领导,我要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别影响对自己的考评等等。

读书的时候,刚开始还认认真真一字一字地读,但看了十来页之后,就有点焦躁,一看后面还有那么多页,什么时候能看完啊?还有好几本书等着呢?于是越焦躁越想快点往后翻,越快越看不懂,越看不懂越不想看。
……
我们的思想,一部分被过去牵扰,一部分对未来担忧,用在当下的火力可能不到30%,做不到火力全开,如何提高效率?

所以,我们除了知行合一,还要身心合一。

四个字: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不是躺平,而是一旦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

做第一步的时候不要考虑以前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做好,过去我们无力改变;
同样第一步没有走好,不要去想第二步第三步,如果第一步豆腐渣,往后误差越来越大,永远不可能把事情做成功,我们只有把第一步基础打夯实了,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才不会后悔,往后才会越来越轻松。

那么,如何处理好哪些来自过去和未来的干扰?

面对过去,定时总结复盘,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懊悔和追求完美的情绪。
面对未来,提前制定计划,将对未来所有的担忧列入行程中,增加掌控感。

如果在做事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在当下,就立刻停下来,深呼吸排除对过去那个时空的思念,如果是突然想起来未来还有什么事没有做,就尽快用笔或者电脑记下来,排到行程里,从大脑中清除。

我们要相信时间只有当下,我们必须沉下去,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眼前的这件事才是真实的。

什么是自信?

自信就是我相信我这个人,只要能够沉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不受外界影响,心在当下就能够达到身心合一,内心一片空明,从而发挥出我在这件事情上的天赋极限。

自信力其实就是专注力,就是身心合一的能力。



总结

无论是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是知行合一、身心合一,这三个过程都非常艰难,都需要我们反复试错,复盘修正。

这三个过程甚至没有先后,有可能我们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某件事情当中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无论怎么做,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提升我们的认知,我们认识不到潜意识,认识不到当下的力量时,改变往往无从谈起。

本文中,对专注力的培养还有保持好睡眠、多运动、冥想以及少用手机等方式,但我觉得这都是“”,技巧的层面,真正的“道”,也就是战略层面没有解决,技巧只能是无本之木。

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展开,比如如何做计划,做一件事情如何全身心投入,都需要我们自己对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全局性了解,知道如何拆解计划,细化执行步骤,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拆解的越清晰,执行就越专注,而如何拆解一件事,细化到每个动作或者步骤,这需要长时间学习、以及经验和阅历的积累。

比如,手里拿到一个新项目如何开展?只有项目管理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项目特点分析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这个识别和分析往往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

其次,在目标的选择上,有些人就是年纪轻轻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实现了很高的人生价值,不排除家庭环境,以及个人运气的因素。但,作为一名35岁以上的中年,不能跟年轻人比,或者不能跟他人比,如果要对比,会发现很多人起步都比我们快,怎么办?要因为这焦虑吗?没有必要,我们要更加关注自己,跟过去的自己比,从自身出发,依靠文中提到的策略,不断提升认知,规划自己的人生。

本文写作前后花费将近10个小时,还不包括阅读和查资料时间,这种深度思考的过程是对脑力的一种训练,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战略目标,锻炼写深度文章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他的三观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笔记
动力催眠,捅破 ''知易行难'' 窗户纸的一种方式
人生五件套,开启改变自我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做好3点,才会拥有认知,拥有幸福的人生
如何演好职场妈妈的人生角色 | 为手作人讲书 《活出精彩》第四章共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