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为学譬如熬肉,先猛火煮后慢火温

读书要讲究方法,既不能读死书,也不能死读书。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思维方式都不同,所以适合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将别人的读书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和自己的兄弟一同探讨了读书的方法。在书信中,曾国藩把书分为经书和史书两类,并认为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只有用适当的方法去读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他看来,读经书以研究探寻其中的道理为主要内容,考据名物则是必要的。读经书最终目的是要有耐心,要做到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天不通,明天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直到弄懂为止。

至于读史的方法,曾国藩认为最妙的就是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每看一处,就设想自己是事件中的当事人,正在与周围的人应酬谈笑。不必人人都能记得,只要记住一个人,就好像和他在一起一样;不必事事都能记得,只记住一件事,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这件事一样。经书,重在探求思考其中的道理;史书,重在反思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曾国藩虽有自己的一套7读书方法,但同时也会研究别人的读书经验,以此来取长补短。他在另一封家书中就提到了朱子曾说过读书方法,说:"朱子说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我生的功夫,全没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见识是从悟境得到,偶尔用功也不过优游玩乐罢了。好比没有煮熟的汤,马上用温火温,越温越不热。"

这里所说的"猛火煮"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读最多的书,各个类别的书都要涉猎,在某一个时期内把精力都花在摄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上,讲求的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而所说的"慢火炖",就是要在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开始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像小火才能将食物的味道都煮出来一样,看书过后,一定要仔细回味,慢慢琢磨,因为有时一个道理往往要领悟很久才能感受真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当时曾国藩几乎掌管着整个六部,除了户部之外,他担任过礼、吏、兵、邢、工五部的侍郎。在为官期间,他对照自己所任各部的工作特点,专心潜读《通典》和《资治通鉴》,由此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场风习、山川形势、民生疾苦等各个方面。

曾国藩由内阁学士升为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时,遍览道光之前的历史文献。他深处危机四起的时局之中,又眼见政风日渐颓靡,遂参照史籍上先后上了几道针砭时务的奏疏,这体现了他明道经世的抱负。

曾国藩供职京师期间,正是中国内乱外患交迫之时。曾国藩所关心的,在外患有"英夷",在内有太平天国,在灾情则有黄河决口。所以,他这时所读之书就侧重于经世致用之学,特别是舆地之学。

闲暇的时候,曾国藩就有所选择地阅读大量古代史籍,尽量把现实的问题考究详尽。所以他一旦当权,便能把平时读书得来的学问,自由地应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去。后来太平天国声势大盛,曾国藩以一书生出而致用,一般人都引以为异。但我们只要了解了解他十多年的京官生活,十多年京师名流之间的交往互教,十多年间坚持不懈地攻读经世致用之道,了解他如何关切时务,如何虚心研究,便可知道曾国藩的成功绝不是侥幸得来的了。

在战火纷飞、百务缠身的岁月里,曾国藩特别喜爱研究王船山的著作。在他的影响下,湘军中许多重要人物都积极地研读船山的著作,形成了自上而下倡导船山之学、研读船山之书的浓郁风气。后来王夫之的名声越传越广,影响越来越大,也与曾国藩大力倡导"王学"有着极大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也越来越深入,各个门类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知识的门类越来越多,对人才的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新知识多了,读书的方法也就多了。曾国藩提倡的读书之术在如今看来也许有些并不实用,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他的读书方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启发和思考。因为他那种终身不弃的读书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更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贝壳小岛
曾国藩:治学如烹肉,治学如掘井
曾国藩的读书十二规
想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推荐一个方法:猛火煮慢火温
治学之道 | 读书获实效的关键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