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择偶标准之我见
 不小心落入“女性独身一族”,每个人都有自己偶然的原因,但是环顾社会却可以概括出几项共性,也就是导致大龄独身的一些主要的原因。而这些原因的透视,既有利于充分认识单身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也有助于女性对自己生活轨迹的把握和调整。  1.“高标准”错过机遇  江雯可以说是当今追星族的老大姐,38岁的江雯至今没有“赶走”20年前闯入芳心的偶像,像一尊不怕风吹雨打的雕塑一般屹立在内心世界。  “其实,我早就知道不可能,一直也没有拿他当做自己的老公来想象。 ”说起偶像与择偶的关系,江雯是理智的。但是她承认,那尊雕塑却潜移默化地为自己构筑了一道“防线”--在自己的择偶标准上不断地发挥着“标尺”的作用。  “我知道那只不过是连单相思都算不上的一种少女时期的偶像崇拜,虽然他不是明星,不是成功者,也不是大众情人式的帅哥,只不过是我暗恋的才华横溢的老师,但是我也知道他建立了家庭,有自己很不错的妻子,我从来没有想过嫁给他。他很遥远,成了一个抽象的彼岸。”  --这番话,没有表明江雯的清醒,恰恰表明了她的自误。因为,偶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她对现实中周围男性的要求。如果那位老师真的和她有过一段彼此“亲密接触”的恋情然后分手,留下的也许只是美好的回忆。但是,“距离就是美”发挥了作用,她心目中打造的不是具体的、仅对一个人发挥作用的怀旧对象,却是无形的、对周围更多男人发挥作用的标准。而那个标准,却包含着心理想象中的夸张因素,少女眼睛中那特有的“美化功能”、特定环境氛围所发挥的“包装”功能,都使标准像难以逾越的标杆一样,使以后出现的男性成了注定无法成为“跳高冠军”的“失败者”。  江雯绝不是个别的,如果充分交流,她一定会在同性中找到许多“知音”。在择偶上“高标准、严要求”是许多女性的心态,本来纯属正常。但是,一旦这种“标准”不是用于具体衡量男性,而是导致内向地自我封闭,就会成为一种“模具”,用这种模具去框、去套、去改造、去打磨自己的另一半,那就或者成为一种严厉的“淘汰机制”,或者成为一种“驱散机制”。  反过来,这种“高标准”在男人那里可以找到充分的佐证。赵某某提起自己当年将老婆追到手,不无得意地说:“要不是我看透了她,也确实看上她,早就吓跑几个来回了!”原来,赵某某个头偏矮,当年谈对象都是因为这一条吹了好几个。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让他琢磨出一点道理,决心冲破女人的“防线”。最后认识的女友上下班距离不远却要倒三次公共汽车,当他靠一台破自行车接送女友上班下班足足一年半以后,终于打动芳心。“后来你猜怎么着?老婆说了,早知道你这么优秀,我早嫁给你了!嘿,你说说,我的优秀品质愣是结婚以后逐步发光的,结婚以前我哪有机会呀?我就那么接她送她,她同意的时候还说"便宜你了",整个一个下嫁的感觉。”  再看一个男人的例子:乔伟利说,他和老婆结婚之前,自己一直像是个“劳改犯”,结婚以后老婆多次表示:早知道你这样,我才不嫁给你呢!乔伟利认为,如果不是处处观察恋人的一举一动,处处小心谨慎地进行“伪装”,早让女友炒了!  赵和乔两位男性的“反馈信息”都说明了“达标”的难度,虽然他们最终都是“达标”的成功者,但是也有许多男性,甚至优秀的男性不会、不懂、不屑、来不及、没功夫实施“达标工程”。  2.惧怕婚姻的躲避心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本来一句文学色彩很浓的、含有夸张手法的语言,被许多女性误以为“科学真理”,惧怕婚姻的潜意识淹没了渴望爱情的绿洲。虚构的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和身边发生的婚姻悲剧相互作用,印证着“真理”的普遍性。捆绑夫妻、家庭暴力、离异痛苦、矛盾纠葛……好像就在自己的前面,是陷阱,是深渊,短暂的幸福将要付出一生悲惨的代价,甜言蜜语背后是青春年华的逝水东流……  这不是偶然的、极端的想法,不是个别女性因懦弱而独享的专利,其实在相当多的女性心理上都有这样阳光不透的阴云。“我怕极了黑夜,怕极了孤独。我很想有个人在旁边给我安慰,给我排遣寂寞,让我孤寂的灵魂能找到一个安稳的家……"婚外恋""包二奶"公然在一幕幕上演,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其中寻求到了欢乐。这种糜烂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地影响了一些人和事。爱情不再神圣,不再让人那么向往了。看着身边的朋友为了爱情或喜或悲,看着有的朋友像走马灯似的换着新的男(女)朋友,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感觉很刺激呢?!……爱情其实是很圣洁的,现在变的浑浊不堪,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也许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许我已经很落后了。我真的有点惧怕爱情,惧怕婚姻。”--这是一位女性在网络上吐露的心声。  “我总是认为一辈子跟一个男人在一起,是极端恐怖的事情,因为人在每个阶段合适的人会不同。这个时刻我可能和他合拍,但是十年后呢?如果不和拍,我还要忍受和他在一起吗?如果结婚的话,等于是枷锁,不结婚,拥有现在,不去想以后,抓住现在的快乐不好吗?非要把自己钉死。我曾经想过,自己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我会去不同的城市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如果结婚了,我怎么去旅行呢?如果两个人感情很好,彼此可是对方的行李,那就可以结伴同行,如果某一天没感觉了,分开也是好朋友,离婚麻烦。”--这又是一位女青年在心理咨询时的内心表白。  对社会的、对男人的、对婚姻的惧怕中,包含着失去信任、失去安全感的恐惧;包含着对付出和责任的过分自珍;也包含着对代价与风险的非理性预感。这并不奇怪,信任危机不仅仅在“公域”空间撕裂着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在“私域”空间拆毁着姻缘亲情的心态土壤。  婚姻,在女性畏惧心理的镜片之后,法律意义上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或“固化”功能  被扭曲成一种“捆绑功能”,而男人或丈夫被织进了可怕的绳索。婚姻不再是两心相伴的美好旅行,而是可怕的带着枷板的痛苦发配。当女性因惧怕而躲闪着,让出与婚姻之间的距离时,情人或同居关系便像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一样乘虚而入,这位公子没有举着“今后”,而是带着“现在拥有”的多情诱惑;没有握着法律,而是手捧“给你自由”的迷人花束;没有牵着离婚的麻烦,而是向你弯腰鞠躬时送一句“随时可以分手”的宽心慰藉。是啊,拥有了,却没有失去什么;眩晕了,却没有陷入什么;得到了,却没有承诺什么,尽情了,却用不着顾及什么。还用多想吗?投入他的怀抱就是了——这种现实生活抛出的媚眼,足以击退对婚姻理性审视的目光。  其实,当一个女人放弃理性的时候,她的情感世界像一个游弋于荒郊野岭的孤零零的女鬼。你“拥有”了吗?  权利和义务,从来都是相互对应的。当你享受权利而没有承担义务的时候,权利早已丧失了必要的支撑,翩翩公子没有给你添“麻烦”,但也没有义务对你相濡以沫,没有必要在你困惑、疾患、痛苦、挫折的时候与你风雨同舟。肌肤之亲甚至甜蜜的旅行,无法取代心灵震撼和撞击,就连婚姻中两口子吵架激出的泪水也有一种你永远无法企及的刻骨铭心的幸福。夫妻之间那相互走进心灵、融入血液的恨爱交加、披肝沥胆;那每添置一件新衣、添置一件家具时因共同创造、共同承担而带来的真实分享;那姻缘和血缘相互交融而绽放的生命之花;那迎接婴儿、哺育新生命时共同栽培的挚爱亲情;那夕阳之下斑白华发之间的相互搀扶、相依为命;那病榻之前赛过一切良药的轻轻呼唤,甚至灵柩之前撕肝裂胆、穿透一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长啸痛哭……你“拥有”了吗?你“拥有”什么了?  3.面对男性世界的潜在自卑  然而,社会从来不可能提供永恒的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在变革社会的气象万千中,躲避和惧怕毕竟与某种程度的自卑相关联。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眼望去,清高骄傲的女人很多,深入了解,自卑的女人更多”。--不能说没有道理。  女性的“自傲”与自卑之间十分容易转换。自傲也许更多是对自己“条件”优势的审视,是对自己魅力和性感的自信,但是面对婚姻的女性自卑,是对自己责任能力的心虚,是对婚姻生活中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缺乏思想准备,是“女性是弱者”信条在潜意识中的隐含强化。甚至,有许多女性自傲外表下面,掩藏着自卑,自傲本身就是披在自卑的躯体上一件洁白的白大褂儿。于是,婚姻似乎就成为一架让自己失去任何主动权,听任命运摆布的“被动装置”;婚姻似乎就是一台打碎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搅拌机”,一旦搅拌进去就消失了自己。  4.虚荣的受害者  至少有相当一部分错失者,是在为自己的虚荣人格付出代价。关于虚荣,本书另有章节评述。这里想指出虚荣是一些女性为婚姻自造的门槛。  口述:那个我呆了三年的南方城市里,我碰到了剑,他对我的意义如同上帝。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对我那么迷恋,那么纵容,又那么无私,他在我面前表现了所有美好的品质,但得到的只是伤害。这个世界上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  起初我们是同事,也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聊聊天。那段日子刚离开谢欣,我夜不成寐,无心工作,终于面临辞职,需要搬出公司宿舍。剑很绅士,帮我找到一个不错的房子,看我经济困难,代我付了房租,又陪我找工作。我看他是好人家的男孩,就老是讲流产啊,交坏男朋友的事想吓退他,他只是代我伤心,反而更认真地照顾我。我知道他喜欢我,但他并不能吸引我。我真的很坏,以寂寞为借口从不拒绝他的帮助。他无私地奉献着,我呢,心情好就找他聊聊,心情不好就翻脸不认人。  我们之间非常纯洁,甚至在他所有的朋友都认为我们是情侣时,我们连手都没有拉过。在那个城市的第一个春节是在剑的房间过的,他也不是本地人。我们买了小食品庆祝,还喝了酒,叮叮当当地碰杯。过了午夜,剑说,在这里睡吧,太晚了。我答应了,如果说我当时压根儿就不在乎发生什么,还不如说相信什么也不会发生,因为剑是个真正的绅士。我睡在他的床上,他睡在沙发上,一夜无梦,我睡得很甜。天透亮的时候我的被子掉到地上,我知道可是懒得起来捡,朦朦胧胧中觉得剑为我盖好被子,还听他嘟囔了一句“这睡相可不好”之类,就又睡着了,一直到天大亮,一睁眼,剑已经买来了早点。  剑待我胜过我的父兄,他给病中的我喂饭,我走累了肯背我,我出差的时候遥控另一个城市的朋友照顾我,甚至赶千里去看我,在一切时候回应我的需求,我生活困难就拿出大把的钱,尽管他也没多少钱。一直4年啊,不管我们是不是在一个城市里,他从没放弃过我。他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  我不能解释自己怎么就不能喜欢他,他学历高,工作好,长得也不错,关键是他的诚心足以让铁树开花,可是碰上了我的硬心肠。他本来就有诗人的气质,我们认识得越久他就越忧郁。那段时间他的事业几番起伏,没有太多起色,虽然他从没怪过我,但我难辞其咎。  我根本不值得他这么珍惜,我接受他所有的付出,从没有过丁点儿回报。在我和他的关系上,我相信他经受剧痛,而我呢,因为自私、虚荣还有其他的恶劣品质,眼睁睁地看他受折磨,不肯提出决裂。  我们认识的第4年,他试图拉我的手,我一把甩开了,然后说:“你让我失望!”这是一句未经大脑的话,我根本没资格说这话,但这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我把他当做什么,当做是从不索取的神了,这对他太不公平了。4年间,我和比他差得太远的恶劣男人上床,我挥霍他勤苦赚来的钱,稍不如意就开口抱怨,一有委屈烦恼就找他倾诉,他要我陪他说会儿话我会嫌烦,我真的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吗?他多少次暗示父母催他早点结婚,我只是置之惘然。  我不再和剑见面了,我最后留给他的伤害是责骂,责骂他事业没有起色,责骂他情感不自立,不知道他能不能体会我的良苦用心。他真的曾经是上天赐予我的神,是我暗淡生命中璀璨的人性光芒,但我也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给他造成的伤害。这一生我无法偿还这份情感债,更没有理由用任何一个字为自己辩解,只希望负人之后的灵魂愧疚感是一种惩罚,能带给剑少许安慰,并祈祷他能早日找到幸福的归宿。也许我们有再见面的机会,我能当面表达我的谢意。  今年是我的而立之年,比起18岁,比起23岁,这是个让人心安的年龄。我一直抱怨家庭带来的不愉快,其实也不能忽略我从中潜移默化得到的收获,父母认真工作的身影已为今天的我所有,工作成为我生命的重中之重,工作场所才是今生搏杀的战场。无论世人如何评说,我都为此感到骄傲。目前我的工作已走上正轨,我毫不怀疑会迎接到丰硕成果的那一天。  左右权衡,做单身女人是我最适合的生活方式……美好的情感是我的人生之侣,它们都不必受婚姻和孩子的维系。  无论文章作者怎样“平心静气”地选择独身,她的忏悔中隐含着品尝代价的无奈。她意识到对剑的拒绝中含有虚荣,尽管她没有从“我最后留给他的伤害是责骂,责骂他事业没有起色,责骂他情感不自立,不知道他能不能体会我的良苦用心”中表述自己心态中虚荣的成分。  男人的身高、男人的容貌、男人的事业、男人的金钱、男人的地位、男人对自己的殷勤或服从、男人对自己“形象”需求满足程度……当这些纳入女人的要求时,有几分是出于情感的需要、甚至欲望的需要?有几分是旁顾着别人的眼光、女友的评价?又有几分是关照着自己的“形象工程”?“我只在乎自己的感觉!”我在采访中遇到一位虚荣人格倾向十分明显的女士,她的话我压根儿不相信。虚荣,已经折射在、内化在“自己的感觉”中,她的“感觉机制”中已经深深地埋藏了使自己难以自知的虚荣。这是一位身材高挑、气质不凡的女性,离异之后长期独身。只是在偏离虚荣的话题,涉及离异原因时偶尔露出“他真的让我没脸见人”“我的老公不能比别人差太远吧”。她透露了老公对自己很好,工作也踏实,但周围的太太们多数都开上“别克”“本田”之类时,老公却费尽力气仅仅实现了一辆“夏利”。  5.“理想彼岸”的守望者  如果说多数独身女人是由于种种原因错过,或至今也在等待或寻找,那么有少部分(但数量在增加)女人是“自觉地”选择独身。她们是对于婚姻生活与独身生活进行过“比较研究”的、有一定“自我选择”意识的女性,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切身体验或恋爱经历,不是“生活教会了我”,而是经过审视或思考而“学会了生活”的、颇具时代色彩的一族。她们对社会上信任流失感触更深切,对男性的弱点看得更清楚,对自己需要什么想得更明白,而自己的独立性更强,更多地具备了“不需要”、不依赖男人的独立的能力和资格。对于她们来说,大概可以称得上“独身主义”的信奉者。  就像一位供职于外企的白领女郎所说的:“靠不上男人,靠自己吧,可是越独立,你就越发现男人不能容忍你。女人怎么会不期待有人爱呢,可是你看得越清楚,你就越知道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当“不能嫁”的男人从反面引证着自己“只能嫁给”的某种男人“模式”的时候,符合模式的男人早已所剩无几。据说社会学家测算过,一个30岁的女研究生,如果按传统标准择偶,她的选择面只有0.2%--当然,所谓传统标准,无非是年龄要比自己大、学历要比自己高、收入要比自己多,也许还有不是二婚、身高不低于自己。而传统标准基本上都属于“外在”标准,女研究生自然会注重“内在”标准,那就会包括情感丰富、理解力强、关心体贴、事业有成,如果再加上“特定”标准,就会包括性格与自己合得来,爱好不能太单调、情趣不能太俗气、有责任心、举止文明最好潇洒、有思想内涵、谈吐有内容……不知不觉地,已经差不多接近完人了。社会学家对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的“三高”大龄女给出这样的忠告:对男方外表多些宽容,求爱方式上多点主动,择偶条件上多点灵活。并且煞费苦心地做出测算:按“三不计较”(年龄大小不计较,学历高低不计较,婚丧离异不计较)择偶,选择面能有20%。  理想的“模式”不仅是指对方的“条件”,而且是指对方求爱的方式,一位名叫王行娟的女士谈到相识俱乐部“有花无果”和“雷声不小,雨点太少”的现象时,认为现代男人过于急功近利,“来周末俱乐部的人目的性都很强,恨不得抓一个马上就结婚,可是往往有些人都7年会员了,还什么都没找到。为什么?感情是需要培养的。”另一位女士说:“现在的男人好现实,约会一两次就想跟你发展成为恋人,而我却认为,两个人相处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彼此分享大家喜欢的东西,是需要时间慢慢了解的,但他们大部分都没想过在这方面花时间。”  也许男人的确急功近利,而如果让男人说,就会听到相反的感受:“生活节奏这么快,竞争压力这么大,哪有功夫卿卿我我。女人的心思不好猜,可实在又没功夫去猜,都是大龄,也得考虑时不我待,考虑机会成本吧?”也有男人说:“我知道沟通重要啊,可是恋爱就不是沟通吗?拍拖不就是沟通吗?再说你沟通得再好,结了婚完全不一样,结婚前的沟通有必要打持久战吗?结婚以后难道就不沟通了?结婚前想沟通百分百,结婚后放心大胆往前走的婚姻其实才最不可靠,自以为聪明的女人可真傻!”  知识丰富、头脑清醒的女人,尤其不容易靠一见钟情便碰撞出火花,即使有了火花,也很难在湿淋淋的柴堆上燃起火焰,而对方的缺陷更难逃过她们的眼睛,时间短了,温度不够,时间长了,准有令芳心失望的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很多单身女性都抱着“宁可让父母担心一阵子,也别让自己担心一辈子”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形成“既然已经挑了这么久,反正也耽误了,所以才要好好挑”的心态。在这种“宁缺毋滥”的冷静之中不断滋生着苛刻、挑剔和消极,陷入越来越难以自拔的怪圈。  以上还不算“独身主义”的最高水平,更有甚者,是内心竖立起界碑一般的明确的独立意识,早已发表了论著一般的“独立宣言”。比如这样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独白:  “婚姻,仅仅是躯体的窠臼吗?那也是我整个灵魂、整个精神世界的港湾。我反正已经在生命的漂泊中感到疲累,不能再让不速之客登录满是创伤的心灵的客船,不能维系在一根破损欲裂的缆绳。我的躯体可以经受日晒雨淋,但我的情感不能栖息在破漏的屋檐。我不能,不能用无价的自由,换取残缺的爱情,不能让洁白的情愫出于污泥后再沐荒谬的红尘……我选择独身,我就还是原来的我,完整的我,自由的我,高贵的我。如果我问任何一束伸到面前的鲜花,你的背后、你的秋季和冬季,永远是芬芳和艳丽吗?我相信,没有任何一枚花瓣可以做出承诺的回答……”  这样的宣言,足以让俗骨凡胎的男人望而却步,足以让最怜香惜玉的男人也自惭形秽。  有人说自觉选择单身的女人是“精神上首先富起来的第二性贵族”,有人说独身主义是一种“高级灰色”,是卓尔不群的理想主义者。有学者认为,信奉独身主义者是经济学中“交换理论”的实践者,比如有人说:“婚姻是一种选择,同时又是一种放弃。即放弃固有、个性甚至是自由。许多人对主动选择单身生活的人们抱有好奇,猜想他们是在算一笔婚姻的经济账后才做决定的。因为经济社会使一切都物化、量化,一些精明的人觉得结婚不划算,所以保持单身状态。”--这段话的作者并不是独身主义的赞赏者,但的确道出了一种心态和世态中的现象。  可是,对于大龄女,尤其是对于高学历、高知大龄女,已经很难仅仅靠“怀春”的“激情燃烧”,靠一见钟情式的“火花碰撞”,靠“被爱情撞了一下腰”的“一触即发”。也许,她们并没有因为告别了“妙龄女郎”而芳容退减,但的确在“成熟的魅力”中,被理性和阅历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燃点”。  瓦西列夫在名著《情爱论》中说:“爱情作为必然范围内的自由意志的表现,是情感的高度、大胆倾泻。”哥德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毛姆说:“爱情是一片大海,不管她能否游过去,反正,她勇敢地跳进了这片大海。”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始终和童年的情形相仿:轻率、冒失、放荡;逞着性子哭哭笑笑。”卢梭说:“只有情感才是真实的,是情感在促使我们去追求使我们产生爱情的真正的美。”  坦诚地说一句:性爱需要激情,当“高级灰色”自以为“成熟”的时候,很可能被一种托邦心态偷偷挪动了点燃激情的奶酪。那带有必然性的自由意志、大胆而率真的真性情,还是不要丢失了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独身主义者,最权威的婚姻情感专家无量子这样说
揭开“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纱
关于独身的5个尖锐提问
简·奥斯汀:决定亲密程度的不是时间,是性情
大龄未婚女性的心理分析
Celibacy{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