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这2处灸通,全身湿气就都排空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被一波又一波的湿气裹挟的时候了。

对于本就脾虚湿重的人来说更是受罪,身体也会跟着闹幺蛾子。

湿气自查指南


如果你也常年用控油洗面奶,面膜,但还是难挡油光满面,满脸冒油。

如果你每天便便都黏马桶,甚至比较难冲下去,而且拉屎也有拉不完全,拉不尽的感觉。

如果你吃饭经常腹胀。

如果你白带比较多,下体气温很重,特别是春天和夏天,来大姨妈的时候气味浓郁,自己也很怕别人闻到。

如果你经常失眠多梦睡不好,身体容易困倦疲惫。

如果你其实骨架子不大,但是每天早晨起来都脸肿,早晨的小腿和晚上的小腿完全不一样,早晨很瘦,到下午腿就肿的穿袜子都有勒出的痕迹。

如果你经常特别容易饿,容易馋。

如果你经常没有胃口,完全不想吃饭,嘴巴里时常黏糊糊的,还有口气。

如果你出汗都黏糊糊的。

如果你的肚子大大的,很松软,身上的肉都不瓷实,软软肿肿的。

符合的症状越多,说明湿气越重。

不过这里有个金标准,那就是看舌苔.

不管你身体出现什么不一样的症状,只要舌苔厚腻就一定是有湿邪了。不过湿邪也不都一样,每天早上可以对着镜子看看:

寒湿:舌苔白而厚腻,舌头颜色淡白,舌体看起来胖大娇嫩,舌体两边有齿痕;

湿热:舌苔黄而厚腻,或舌体两边有齿痕,或舌头颜色偏红。

湿气真的是百病之源


当湿气泛滥的时候,会影响我们心、脾、肾三个重要脏器的阳气,出现功能下降:

心肺功能降低:心慌胸闷、咳嗽痰多、头晕、面色暗黑,在额、颊、鼻柱、唇周有黑斑点;
脾胃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好、腹胀、大便不成形、大便粘滞;

水液代谢能力不好:肾阳被抑制后,喝进去的水不能很好的气化分布,直接变成小便排出去,小便多,喝很多水也不解渴。

湿气是怎么跑到身上的呢?


同处一个环境,为什么有些人身体没湿气,湿气偏偏找上你呢?说起原因,估计很多人躺着也中招:

首先是缺乏运动,如果总是坐着,气不能得到运动和舒展,就容易滞,水+气滞,就生湿了。

而且大部分人,思虑过度,肝气郁结,五行中,肝木克脾土,肝气郁结不仅气滞,而且还抑制了脾的功能,所以更容易生湿。

在加上常年用空调,晒太阳少,伤害脾阳,自制了湿寒的环境。物质过剩,肥甘厚腻的食物取之不尽,压力大了容易吃太多,脾胃消化不了,都积累在身体里,化不成良好的气血,也化不出完整的大便排出体外。

祛湿想靠吃,可能会越吃越湿


古人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在线吐槽就是:祛湿很难啊,就跟拌到面团里的油脂,想想都挠头。所以祛湿要有耐心,要用对法子,而且要祛除生痰之源。

《证治汇补·痰证》里讲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所以除湿的根源在于健脾。光靠吃吃喝喝,难度系数还是太大。

毕竟吃喝还是要靠脾胃来运化,湿气重的人脾胃本身就弱,运化不过来反而会平添负担。很多整天喝红豆薏米水、荷叶茶祛湿的,最后反而舌头越喝越胖,便便越喝越溏。

这时不妨试试外治法,因为湿”属水,火可克水,因此针对湿气过重的情况,应该以火克之。在中医疗法中,艾灸与拔罐都与火有关,也是祛湿常用的两种疗法。

不过,我们首推艾灸,因为:

一则,身体虚弱者不宜拔罐,而艾灸人人皆宜,它能培补元气、补益气血、补肾固阳,十分适合身体虚弱之人;

二则,拔罐更适合拔出“外湿”,对脾虚引起的“内湿”效果不大,艾灸则不然,“外湿”“內湿”皆可祛除;

三则,拔罐无法健脾,而艾灸可以健脾,从根源上阻滞湿气生成,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灸通这2处,胜过100碗红豆薏米


01、艾灸承山穴

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湿气重的人按承山穴,酸胀痛感会非常明显。因湿重而常感困倦时,承山一按就能醒神了。艾灸承山几分钟,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表示膀胱经上的阳气被激发,正在排出湿气。

02、通脾经

暑多挟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脾主运湿,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这是一招不吃药而健脾祛湿的方法:

用手指从三阴交穴处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过程中去找最痛的点,把它推到不疼了,脾经就通畅了。

也可以直接拿艾条在这灸。灸的时候重灸阴陵泉,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是脾经经气注入的地方,脾经经气在这里最为盛大,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热利尿的作用,是人体上非常重要的健脾祛湿利水的要穴。

每天坚持做不仅健脾利湿,还能减肥美容(注:孕妇慎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艾灸除湿法
体内湿气只进不出,怎么办?艾灸对路是关键!
脾虚湿盛艾灸哪里,脾虚湿盛艾灸穴位分享,赶走脾虚、湿气重有奇效
疲惫乏力, 四肢沉重? 多半是水湿痰饮在搞破坏! 教你三招健脾化湿
祛湿成功,肤白貌美气色好,年轻5岁!4个正确祛湿方送你
养生的两个“祛湿口”,一个化湿、一个排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