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黛玉葬花:美是永生揽镜自照

再说黛玉葬花

今日更新,柏姑娘来讲讲《红楼梦》

~\(≧▽≦)/~

小时候看到《红楼梦》黛玉葬花一节,便记住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便同宝玉一般“不觉痴倒”,原来世间真有痴人,只道“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世间真有珍重,一句“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便胜过万语千言,《红楼梦》拈来一句,令人心神驰荡。

古人所谓“食色性也”,而这泥与水的譬喻却并不止于色性的怜香惜玉,苦涩的表白中更蕴含着一份知己相感的情意。这时我才知道,这世界上的珍重事还有比小小的爱憎更大的,一切都要从这里出来,人生才有归宿。

“黛玉葬花”的情节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与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在说宝黛之前,先来说说宝钗。

“黛玉葬花”中,关于宝钗的笔墨不多,却十分醒目。因前一夜晴雯未给黛玉开门,黛玉却错怪到宝玉身上,便“正眼也不看”,宝玉追随过来,碰巧遇见看鹤舞的宝钗和探春,探春与宝玉在一旁说了些体己话,不久宝钗出场:

“正说着,只见宝钗那边笑道:‘说完了,来罢。显见的是哥哥妹妹了,丢下别人,且说梯己去。我们听一句儿就使不得了?’说着,探春宝玉二人方笑着来了。”

宝钗的出场十分巧妙,就在探春正因赵姨娘的话而心中不快时,她的一句戏言及时转移了话题,避免了宝玉探春兄妹二人的尴尬。宝钗未必偷听了二人的对话,但以她的悟性,察言观色恐怕不是难事,她并无私欲,凡事以求一份“合适”,这是宝钗的人生哲学。

从全书来看,宝钗食“冷香丸”,而她本人亦在众芳国中散发一抹冷香。第四十回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宝钗的闺房中,只见一色玩器全无,桌上只有一个土定瓶,其中只有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宝钗的芜蘅院仿佛“雪洞一般”,在贾府中,她简直是最早体悟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人。

宝钗具有天然的悟性,第一百一十八回中,宝玉赶考,临走时候交待“后事”,众人满是依依惜别的伤感,唯独宝钗不觉听呆了,暗暗流泪,送行之人中只有宝钗听清了宝玉的不祥之言。

宝钗性情清冷,却也足够冷静清明,她不争,行事中处处践行着允执厥中之道,这是宝钗天然的悟,她几乎无悲无喜,因为洞悉命运,所以成为命运,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行酒抽花签,宝钗抽到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这绝非曹雪芹的随意之笔,她天然的悟,她的晶莹透彻,都不负这“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诗名。

当然,黛玉葬花一节的主角是黛玉,她的寄人篱下,她的多愁敏感,都在葬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先是黛玉因一场误会夜间失寐,次日起来迟了,闻说众姐妹做践花会,便“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这是寄人篱下的无奈。她的母亲贾敏早逝,她被送到贾府,不久后父亲林如海也染病身亡,失去双亲的她始终缺乏安全感,处处谨小慎微,唯有对宝玉,她表现出少有的“任性”。

因为一场误会,宝玉“打恭作揖”,黛玉却不正眼看他,直出院门,对宝玉,她是不设防的。宝玉又何尝不是一样?宝玉虽任性,却也不是意识全无。

这里有一个细节,宝玉追随黛玉,偶遇宝钗和探春,同探春说了些体己话,但却时时记挂着黛玉。因不见了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看见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便知“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着花儿来了。”此时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他只答一句“我就来”,等二人去远了再来收拾这地上的落花,恐是同黛玉一样怕他人笑他的“痴”罢。

此二痴人之间,从来不需要多少世俗的东西来维系,且看那前世的因缘:灵河岸边,三生石畔,那绛珠仙草感于神瑛侍者的语录之恩、知遇之情,乃脱去草木之形,随之下凡历劫,用一世的眼泪来还他。遂得见今生的遇合:贾宝玉、林黛玉二人惺惺相惜,却无疾而终。前世因缘,今生难求,但他们的爱情并不沉溺于美色与爱欲,宝玉和黛玉之间,更是一种知己相感的情意。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在山坡那边哭吟《葬花吟》。想来她手把花锄,落花愁杀葬花人,这世间花魂鸟魄,锦瑟风流,恐怕都要同这落花一般,飘零归入虚无。黛玉葬花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所谓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葬花人颜如舜华,却无法预料与把握自己的命运,而美丽必然衰落,这怎能让人不叹惋?

她葬的不只是花,还有自己,她预先给自己完成了一个美丽而悲凉的仪式。

在花冢的另一面,更有痴人恸倒在地,只怕怀中的花又落了满地。

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曹公笔无费言,宝玉不愧是黛玉的知己,给她的《葬花吟》作了最好的注脚。

关于葬花一节,余英时先生认为, 《红楼梦》描写了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他们是干净与肮脏的对立,他在自己的学术著作《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指出:

“我愿意郑重地指出,黛王葬花一节正是作者开宗明义地点明《红楼梦》中两个世界的分野。我说‘开宗明义’,因为‘葬花’是宝玉等入住以后,大观园中发生的第一件事故。黛玉的意思很明显,大观园里面是干净的但是出了园子就是脏的臭的了。把落花葬在园子里,让它们日久随土而化,这才能永远保持清洁。‘花’在这里自然就是园中女孩子们的象征,怎见得?有诗为证。黛玉《葬花词》说: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或许,这也正暗合庚辰本的批语:“《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大观园如同桃花源,是精神上的理想世界,这里的儿女保持着他们美丽的“女儿性”,可是任你质本清洁,也终要花落人亡,黛玉葬花,便是对命运与消逝无奈的叹惋,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而不绝。

这让我想起了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那些美人个个可入画,而男子的美亦是女性化的,红叶贺时,源氏公子与头中将演《青海波》,不久后在熏君与匂皇子身上得到“轮回”,这是他们关于美的挽留。纪伯伦说:“美是永生揽镜自照。”黛玉葬花,便是她对于人生的观照。

人可美如神,这是东方的哲学。浮士德说“真美呵,你停下来吧”,但是这种美终于消失了,这在西方本是一种绝望,而在《红楼梦》里,这种绝望的美便成了永恒,落花无情,红颜易老,此时相望不相闻。美终将消逝,但你就是永生,便成了镜子。

忽然想到了废名的诗《妆台》:

因为梦里梦见我是个镜子,

沉在海里他将也是个镜子。

一位女郎拾去

她将放上她的妆台。

因为此地是妆台,

不可有悲哀。

便是镜子,沉在水里,亦有“此地是妆台,不可有悲哀”之悲哀,何况红楼一梦,从繁华雍容到呈现凋敝之色,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再回头看这葬花的悲凉仪式,任是无情,恐怕也要久立花阴不忍归了罢。

柏姑娘和柏枝们

在这里,打开历史的另一扇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经典情节
《红楼梦》中的美好家居风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红楼梦》
红楼梦诗词鉴赏(中)
《红楼梦》简述50题
漫话红楼 | 《红楼梦》: 芒种日, 饯花期, 诸芳喜乐, 为何只有黛玉悲泣葬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