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我从小读着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囊括了金庸的所有作品(除短篇小说《越女剑》外),这屈指可数的14部小说既凝聚了金大侠毕生的心血,也寄托着我心中绚丽多姿的江湖梦。周围的人都对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江湖敬而远之,而我却对那奇幻莫测的武林和许多义薄云天的英雄情有独钟。在我看来,武林中虽然充斥着一些败类和邪恶的小人在江湖上尔虞我诈、恩将仇报,但更多的则是那些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侠士肝胆相照、济弱扶贫,维护武林正义和公道。我仰慕的正是他们所作所为中显露出来的侠义精神以及其肝胆相照、豪气干云的人格魅力。作为当今拥有最多读者的华人作家,金庸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讲述的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在中国,“侠义精神”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把“侠”与“儒”相提并论,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否定了侠的合法性。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时期的局限、社会秩序的混乱,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侠”从当初简单的为了“义”而行侠,逐步提升到为了“道”而仗义,这一转变和提升,昭示着“侠”的思想境界的提升。[1]“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为了“道”而不惜牺牲的精神,不仅仅成为“侠”的精神,也成为一切为正义而奋斗的人们的理想境界。这才是真正的“侠义精神”:为了正义无所畏惧的精神。“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子·五蠹》中“侠以武犯禁”之说最早概括侠的武技能量和反正统取向;《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却不以为然,相反十分看重侠士的“义”,他曾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游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2]并作《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相反一个人若是大奸大恶,那他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金庸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金庸的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侠客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3]他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其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等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小说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在金庸的观念中,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做出了什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是金庸小说最富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4]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5]一涉及义,金庸总是写得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在《韦小宝这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6]“义”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厄,不畏强暴,这种形态的“义”主要由侠士拯救受难平民与弱者来体现。金庸在北京大学第二次讲演中说:“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7]这里,侠的定义便与“义”完全重叠为一,成为人们常说的“侠肝义胆”或“侠士精神”。值得注意的是,金庸小说所写的“义”,并不是无原则的哥儿们义气,而是与“正义”相联系,或者以“正义”为基础的。[8]这是金庸小说区别于旧武侠小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单纯的无原则的义气有负面作用,有时会被黑社会势力利用,成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工具。金庸小说不是这样,它强调事情的正义性,甚至有条件地肯定英雄豪杰中大义灭亲的精神。《神雕侠侣》中那个急切想报杀父之仇的杨过,当了解到父亲杨康为敌作伥的可耻行径时,立刻知错就改,放弃了刺杀郭靖的打算。旧派武侠小说总是突出无原则的江湖义气,一味强调所谓“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这也正是金庸小说在思想上高明的地方。

正是从“正义”二字出发,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便有机地、完全地联系到一起了。正义是侠义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前文说过“侠”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义”也正是以这一切为前提的。所以金庸在小说中赋予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以全新的内涵,使其升华到人性精神光辉的高度,也使这样的侠义精神拥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加上金庸的妙笔生花,读来不觉枯燥,反而觉得真挚感人。更为可贵的是,金庸在一系列小说中,还赋予“义”以新的内涵。他把“义”提到了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这一新的高度。[9]《倚天屠龙记》中,当赵敏问张无忌:“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手下个个对你这般死心塌地?”张无忌回答说:“我们是为国为民、为仁侠、为义气,范右使和我素不相识,可是一见如故,肝胆相照,只是不枉了兄弟间这个‘义’字。”[10]金庸笔下最杰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义,自觉地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最高的人生价值观,也是金庸对侠义精神的一种新的提升。武侠与慕侠习俗是一个历史的存在。深厚持久的慕侠习俗和文学传统,使得武侠成为中国人的心灵幻梦。侠,总是给人以温暖、勇气和希望。侠的倡扬个性、反正统本性,其主持公理正义的果决独断,是对统治者及社会恶势力的蔑视、挑战和抗争。[11]侠士们以自己的品行张扬着早期游侠侠肝义胆和古道热肠的精神,得到了百姓的赞扬和拥戴,由此侠士也就成为现实中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身手好、人品好的一类人的泛称美誉。近几年来,金庸的小说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人物。作“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这样一个研究当然是出于兴趣,但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自然是看不到的,但是仗义相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也少了。在物欲横流,世风浮躁的今天,我们如何把当年英雄武士的侠义精神和侠文化中好的部分保留、继承并发扬光大,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优化社会风气?我想这是值得深思并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注释:[1]参考《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P42—48第二章第三节《道义之侠》韩云波 著,重庆出版社,2005年4月[2]引文出自《史记·游侠列传》,司马迁 著[3][7]《金庸谈武侠小说》(录音),林翠芬 记录整理载于香港《明报月刊》1995年1月号[4][5][8][9]《金庸小说论稿(增订版)》P18—26《豪气干云铸侠魂——说金庸笔下的“义”》严家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6]金庸《韦小宝这家伙》,载《明报月刊》1981年10月号[10]《倚天屠龙记》P1121,金庸 著,香港明河社,1992年11月[11]《武侠文化通论·序》,王立 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qq群号292472797欢迎加入欢迎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庸小说:我虽然是武侠小说,但我充分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精神
侠文化
纵横思悟看“侠义”——“侠之大者”群文思辨阅读教学实践
文人侠客梦 追怀金庸先生
永不停息翻拍的经典:射雕
金庸之后,武侠写作可能在中短篇方向打开新的境界(邱华栋 x 徐皓峰 x 石一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