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北京高考语文微写作|我有10个理由认定颜回是好学生的标本


2018年第五十八期(总第232期)



今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微写作三选一中的第③个题目是这样的:


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如果没有读过《论语》,或者只是很粗略地读过,这个题就很难回答。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如果对于《论语》很熟悉,这个题就是一道完完全全的送分题,把这10分拿到可以说易如反掌,手到擒来。

 

即使单就颜回(即颜渊)一人而言,也可以有相当多的角度切入。但毕竟2018高考已经过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单纯为了给学生一个应试的指导,更多是以颜回为标本,谈谈一个好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进一步而言,不仅是谈一个好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说好学生只是就孔子和颜回的师生关系而言,事实上,颜回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追慕。

 


1


【《论语》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第六》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第十一》

 

【我的评述】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但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是谁?毫无疑问是颜回。在《论语》中有两个人曾问孔子同一个问题——“弟子孰为好学”,一位是鲁国权臣季康子,另外一位是鲁国国君鲁哀公。


相对而言,对季康子的回答比较简略,对鲁哀公的回答比较详尽。但关于“弟子孰为好学”的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有颜回者好学”,接下来的“不幸短命死矣”表达对得意门生英年早逝(颜回卒年仅41岁)的深深痛惜。而“今也则亡”,说今天再也没有像颜回这样的好学之人了,则是极言颜回之好学,甚至达到后无来者的程度。

 

《论语》中谈为学,都是在谈学做人的问题,而不是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读书为学或者学知识的问题。在回答鲁哀公时,孔子对为什么说颜回是好学之人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是因为他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优秀品格。

 

应当说,“迁怒”和“贰过”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性的弱点,而要能做到“不迁怒”,不把问题和责任推卸给别人,“不贰过”,不在同一个地方栽跟斗,就需要一个人具备特别强大的自我反省的能力,唯有如此,这个人才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要具备强大的自我反省的能力。

 


2


【《论语》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第二》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我的评述】


孔子整日和颜回讲学,但颜回没有提出任何不同意见。于是孔子觉得他好像很愚笨,但是等到颜回退下来,私底下听他议论时,“亦足以发”,所谓“发”就是“发现”“发挥”之“发”,也就是颜回也能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而这种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够有所发挥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呢?在另外一段师生对话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当孔子让子贡说说他和颜渊相比谁更强一些的时候,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之所以不敢和颜回相比,是因为他自己只能“闻一知二”,而颜回则能“闻一知十”。对子贡的这个判断,孔子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无论是子贡,还是颜回,都做到了孔子说的“举一反三”,只不过颜回不但能够举一反三,而且大大超过了这个水平。世间的知识技能道理等何止千千万万,我们不可能采用穷尽的办法去学习,穷尽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而要学会迁移,要能够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超强的迁移能力。

 


3


【《论语》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论语·子罕第九》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第九》

 

【我的评述】


所谓“三月”,是指时间之久,颜回能够在用心于仁德这件事情上持续发力,从不间断,而反观他的那些同学,无非就是“日月至焉”,也就是偶尔为之罢了。


也正因为颜回对于仁不断追求,他才会“语之而不惰”,能够听老师说话,始终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在颜回离世之后,孔子感叹说,“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老师看到了颜回不断精进,而没有看到颜回停下来。真可谓是“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定程度上来说,超世之才为“立大事”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坚忍不拔之志”才是“立大事”的最重要保障。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应该有恒心,目标始终如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4


【《论语》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我的评述】


在孔子要颜渊季路各自谈谈他们的志向时,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善”就是夸耀自己,而“施劳”就是张大功劳。《易经》有云:“劳而不伐”,虽然有功劳,但却能够保持谦逊的品质,不矜夸炫耀自己。


“无伐善,无施劳”体现了颜渊的谦虚,老师说过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颜渊都牢牢记在心里,并落实在行动中了。

 

【好学生特质】


满招损,谦受益。一个好学生,一定要有特别谦虚的品格。

 


5


【《论语》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第十一》

 

【我的评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极言物质条件之简陋甚至艰苦,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艰苦,但是颜渊却不以为意,真正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因为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有他自己的“乐”之所在,是真正的安贫乐道。所以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

 

孔子自己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评价颜回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虽然颜回经常处于衣食无着的状态,但他的学问和道德却没得挑,近乎于完人。


在这一点上,颜回和他的老师有高度的精神共鸣。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过于着意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必然会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所缺失。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而不会只把眼睛盯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上。

 


6


【《论语》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第十一》

 

【我的评述】


本章看似孔子对颜回有批评之意,因为他说“回也非助我者也”,给颜回当老师,达不到教学相长之效果,颜回对老师的话不仅仅是“不违”,而且是“于吾言无所不说”,对老师所讲的道理没有不感到喜悦的。

 

从“不违”到“无所不说”,在我看来,又上了一个台阶。颜回天资聪颖,能够默识心通,和老师形成共鸣,所以无所疑问。同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愉悦地学习,和从学习中获得愉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互动。颜回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乐之”者。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满足于停留在“知之”的水平,还要争取达到“好之”甚至是“乐之”的层次。

 


7


【《论语》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我的评述】


“颜渊问仁”这一章最值得一讲,有太多的关于一个好学生应该具备的特质值得一说。

 

先看“颜渊问仁”,字面意思无非就是颜渊问老师关于仁德的问题。但如果有一定的阅读背景,就知道“仁”是孔子关于人的最重要界定,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从“颜渊问仁”中可以看出颜渊提出问题的能力,他能提出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甚至于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如果说“颜渊问仁”这只是一个孤例,不足以证明以上这个结论。那还可以关注《论语》全书,全书中记载颜渊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有两次,一次是问“仁”,另外一次是问“为邦”,所谓“为邦”就是治理国家,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话看似易懂,但又都蕴含了极深刻的道理。颜渊“请问其目”,他要追问更为详细的条目,这一追问极为关键,促使老师把问题解说得更为明确,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当老师说完这些细目之后,颜渊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当然再次体现了颜渊自谦的特质,但“请事斯语矣”中的“事”在理解上就更为关键,这个“事”告诉我们,颜渊不满于一般意义上的听明白,而是要把相应的道理落实在行动中,也就是践行。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应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在关键节点有追问的能力,能够有很强的行动力。

 


8


【《论语》原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第九》

 

【我的评述】


这一章是在讲颜渊对孔子之道的崇拜之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之道是如此之高深微妙,不易探究。但颜渊能够很好地把握两点,一个是孔子的教学特点,另外一个是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的教学特点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在《论语》的相当多章节中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但夫子虽然对每一个学生都循循然善诱人,但只有颜渊体会到了,并且能够极为准确地总结出夫子教学这一特点。而一旦把握了老师的教学特点,必然会在学习中更容易做到有的放矢。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只有广泛地博览典籍,同时又能够用礼仪约束,才不会做出离经叛道之事。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还在“文”与“礼”,“知识”与“品德”,“育分”与“育人”之间徘徊不定,甚至更倾向于前者而忽视后者,其中的或隐或显的危害正在成为毒瘤,侵蚀着我们的这个社会的肌体。

 

颜渊能够准确地把握老师的教育理念,感受到老师是“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所以他在学习上才有“欲罢不能”之感。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老师的教学特点和教育理念。

 


9


【《论语》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第七》

 

【我的评述】


这一章很有趣味,孔子在表扬颜渊时,被子路听到,子路很不服气,问老师“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路满以为这次胜券在握,带兵打仗这样的事老师一定会带着他,而不会带着颜渊。但没想到老师说徒手和老虎搏斗,徒步渡过大河,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到死了都不知道后悔的人,我不会和他共事,一定要临事时有戒惧之心,并且能够很好谋划,最终获得成功的人,我才会选择和他在一起。

 

这是在批评子路有勇无谋,但也在另外一面,反衬了孔子对表扬颜渊的表扬。

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我就干起来,不用我就藏起来。这样的一种态度和能力,只有我和你才具备吧。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是随遇而安,但绝不是逆来顺受,更不是有勇无谋。


能够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必然有一种大智慧在,有对天命的深入理解在。


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谓“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所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在关于天命的理解上,孔子和颜渊有高度的一致性。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要有强大信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绝不会有患得患失之感。

 


10


【《论语》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第十一》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第十一》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第十一》

 

【我的评述】


孔子在匡地被囚禁时,颜渊和他走散了。后来,再次见到,孔子对颜渊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老师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可是,颜渊英年早逝,终于先老师一步离开了。孔子对于颜渊的离世大悲痛,这是对晚年的孔子的最大的打击。他“哭之恸”,大呼“天丧予!”“天丧予!”“是老天要了我的命啊!”“是老天要了我的命啊!”

 

当其他弟子劝说孔子不要过度悲伤,以免伤身的时候,孔子说:“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我为谁悲痛呢?”

 

孔子和颜渊,最为难能可贵的师生关系,最为令人艳羡的师生之间的缘分,就这样画上了一个不算完满的句号。

 

【好学生特质】


一个好学生,用他的每一个具体而微的行为,用他最独特的品质,让老师记住了他,让师生相遇成为一种难得的缘分。

 


【结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的好学生颜回是如此之优秀,是好学生中的好学生。

 

斯人已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还好孔子给我们激励还在,书诸竹帛,传诸久远,我们可以带着这些激励远行。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不需要依靠别人,而必须依靠自己。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德距离我很远吗?当我向仁德的方向努力的时候,仁德就到我身边来了。向正确的方向迈开的每一小步,都值得鼓励。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要想成为仁德之人,必然要先付出,然后才可能有收获,这个付出的过程就是收获仁德的过程。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首先付出劳动,然后才能够有所收获,这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

 

颜回同学在前,他对老师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让我们沿着颜回的道路,在读《论语》时,也“请事斯语”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名句及教案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五分钟论语课》
《论语》公冶长第五
省察志仁无穷已——《论语》悟读【96】
#每日学论语#4.6【2016-9-17】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15-3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