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图洛书,解密《伤寒论》的组方逻辑
userphoto

2023.12.23 广西

关注

《伤寒论》

《伤寒论》,其实是一部由本草汤液结合易道象数而写成的医学巨著。什么?你不信?你觉得中医就是一门模糊的、没有逻辑的、只靠经验的医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的奥秘,揭开《伤寒论》的神秘面纱,让你看看中医是如何用河图洛书这样的古代数学工具,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严谨的、精妙的组方逻辑。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是一门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象数为工具,以治病为目的的医学。什么是阴阳五行?什么是象数?阴阳五行,就是中医用来描述万物的属性和变化的一种理论。阴阳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比如上下、内外、寒热、动静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区分。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和运动形式。阴阳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关系,这就构成了中医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象数,就是中医用来表达阴阳五行的一种符号系统。象,就是指事物的形象、现象、特征,比如舌象、脉象、证象等等。数,就是指事物的数量、度量、规律,比如阴阳五行、四时五行、五运六气、干支河洛等等。象数之间,有对应、相合、相生、相克、相变的关系,这就构成了中医的语言和逻辑。

河图洛书

那么,河图洛书又是什么呢?

河图,又称河图经,是传说中伏羲氏在黄河边发现的一张图,上面有十个圆圈,每个圆圈里有一些黑白相间的点,代表了天地阴阳的变化。洛书,又称洛书经,是传说中伏羲氏在洛河边发现的一张书,上面有九个方格,每个方格里有一个数字,代表了天地阴阳的数理。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也是中医的基石。它们包含了阴阳五行的奥义,也是中医组方的秘诀。

那么,河图洛书是如何解密《伤寒论》的组方逻辑的呢?这就要从《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说起了。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也是中医的奠基人。他编著了《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医学经典。张仲景在写《伤寒论》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他是怎么组方的呢?

张仲景在设法立方的时候,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可以用阴阳五行和象数来解释的。是由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侵入人体,引起阴阳失调,气血瘀滞,脏腑功能紊乱,经络阻塞,形神受损的一种病证。外感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机,都可以用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六经,是中医用来描述人体的六个层次,也是外感病的六个阶段。六经之间,有传变、相合、相乘、相反、相制的关系,这就构成了疾病的病理过程。张仲景根据开阖枢的理论,把外感病分为三阳三阴,每个阶段又分为初、中、后三期,共有十八个病候,每个病候又有不同的症状、脉象、治法、方剂。这就是《伤寒论》的基本框架。

张仲景在组方的时候,是基于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方剂的组成、用量、作用,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可以用阴阳五行和象数来指导的。他认为,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药物是由天地阴阳之气化生的,药物有五味、五色、五性、五气、五行等属性,也有升降浮沉、散收开闭、温凉辛苦等作用,这些都可以用象数来表示。方剂的组成,是根据药物的属性和作用,按照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关系,来配合的。方剂的用量,是根据药物的强弱、病情的轻重,按照象数的比例,来确定的。方剂的作用,是根据药物的功能,按照象数的变化,来实现的。这就是张仲景的组方逻辑。

河图洛书是一种用象数来表示阴阳五行的一种工具,可以用来分析方剂的结构、功能、变化。河图洛书是一种用圆圈和方格来表示阴阳五行的工具。河图的十个圆圈,代表了天地阴阳的十种状态,也就是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洛书的九个方格,代表了天地阴阳的九种数理,也就是九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河图洛书之间,有对应、相合、相生、相克、相变的关系,这就构成了河图洛书的运算法则。用河图洛书来分析方剂,就是把方剂的药物按照五行的属性,分别对应到河图的圆圈和洛书的方格上,然后根据河图洛书的运算法则,来计算方剂的结构、功能、变化。

桂枝汤

举个例子吧,《伤寒论》中的一个经典方剂——桂枝汤。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方。太阳病,是外感病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轻的一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颈项强、等症状。桂枝汤的组成,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各三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桂枝汤的作用,是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解除太阳病的症状。

首先,我们要把桂枝汤的药物按照五行的属性,分别对应到河图的圆圈和洛书的方格上。桂枝,是辛温,属于火,对应到河图的第三个圆圈,也就是丙,对应到洛书的第九个方格,也就是九。芍药,是酸寒,属于木,对应到河图的第一和第二个圆圈,也就是甲和乙,对应到洛书的第四和第三个方格,也就是四和三。甘草,是甘平,属于土,对应到河图的第五个圆圈,也就是戊,对应到洛书的第五个方格,也就是五。生姜,是辛温,属于火,对应到河图的第四个圆圈,也就是丁,对应到洛书的第七个方格,也就是七。大枣,是甘温,属于土,对应到河图的第六个圆圈,也就是己,对应到洛书的第二个方格,也就是二。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桂枝汤的河图洛书表达式。

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河图洛书的运算法则,来计算桂枝汤的结构、功能、变化。河图洛书的运算法则,有四种,分别是:相合、相生、相克、相变。相合,就是河图的圆圈和洛书的方格相对应,表示阴阳的平衡。

相生,就是河图的圆圈和洛书的方格按照五行的相生顺序排列,表示阴阳的增长。相克,就是河图的圆圈和洛书的方格按照五行的相克顺序排列,表示阴阳的减损。相变,就是河图的圆圈和洛书的方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表示阴阳的转化。我们用这四种运算法则,来分析桂枝汤的河图洛书表达式,就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

桂枝汤的结构:桂枝汤的河图洛书表达式,有两个相合的部分,分别是甘草(戊五)和大枣(己二),这表示桂枝汤的基础是土,也就是中气。桂枝汤的河图洛书表达式,有两个相生的部分,分别是桂枝(丙九)生芍药(甲四)和芍药(乙三)生生姜(丁七),这表示桂枝汤的主要作用是火生木,也就是温阳化气。桂枝汤的河图洛书表达式,有一个相变的部分,就是桂枝(丙九)和生姜(丁七)的位置互换,这表示桂枝汤的变化是火变火,也就是温阳发汗。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桂枝汤的结构是以土为基,以火为主,以木为辅,以火为变,是一个温阳化气、发汗解表的方剂。

桂枝汤的功能:桂枝汤的功能,是根据桂枝汤的结构,按照象数的变化,来实现的。桂枝汤的功能,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发汗,是桂枝汤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桂枝和生姜的辛温之气,温通阳气,驱散寒邪,使汗孔开放,汗出而解。解表,是桂枝汤的辅助功能,是通过桂枝和生姜的辛散之性,散发表邪,解除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调和,是桂枝汤的基础功能,是通过甘草和大枣的甘平之味,补益中气,调和诸药,防止发汗过度,伤及正气。营卫,是桂枝汤的特殊功能,是通过芍药的酸寒之性,收敛营血,和调营卫,防止邪气入里,伤及脏腑。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桂枝汤的功能是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有效的系统,是一个符合阴阳五行和象数的方剂。

桂枝汤的变化:桂枝汤的变化,是根据桂枝汤的功能,按照河图洛书的相变法则,来实现的。桂枝汤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变方、变法。变方,就是根据病情的变化,对桂枝汤的药物进行增减、代换、调整的方法,比如加减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等等。变法,就是根据病情的变化,对桂枝汤的用法进行改变、调整、变通的方法,比如煎汤、煎丸、煎散、煎膏等等。桂枝汤的变方和变法,都是基于河图洛书的相变法则,也就是桂枝(丙九)和生姜(丁七)的位置互换,来进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桂枝汤的变化是一个灵活的、多样的、适应的过程,是一个符合阴阳五行和象数的方剂。

用河图洛书这样的古代数学工具,把中医的阴阳五行和象数的理论,运用到了方剂的组成、用量、作用、变化上,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严谨的、精妙的组方逻辑。这种组方逻辑,不仅适用于《伤寒论》中的方剂,也适用于其他的方剂,甚至可以用来创新方剂。这种组方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中医的方剂,也有助于我们欣赏和发扬中医的智慧。这种组方逻辑,不仅是中医的精髓,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医易汇通》

如果你对易道中医的组方逻辑感兴趣,想要深入学习,那么我推荐你报名《医易汇通》课程。和赵五味老师一起学习中华古文明,特别是与中医、天文等相关的历代秘传技法。

《医易汇通》课程,是一门集医学、本草、方剂、天文、历法、易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可以帮助你打开中医的新视野,提高中医的新境界,掌握中医的新技能。《医易汇通》课程,是一门让你受益终生的课程,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快联系客服咨询领取吧!

老师介绍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为线上直播课,

每周一次,快联系客服咨询领取


《医易汇通》课程期待你们的加入,让我们一起探索《易经》与中医学的奥秘,分享《易经》与中医学的智慧,享受《易经》与中医学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文献剂量有别 主治各异
附子“通行十二经”议
自学《伤寒论》|化知识为医术的过程
中药配伍:方剂的组成,不仅仅是性味归经,还要注意阴阳动静
马新童团队: 图解经方初探
伤寒杂病论慢慢讲(岭南经方书院内部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