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衄(鼻出血)效验良方
userphoto

2024.03.24 广西

关注

  鼻衄即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急诊科等多个科室的急症、重症。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鼻衄患者以小儿和老年人为多,尤其小儿患者,因其对治疗配合差,疼痛承受能力低,西医常用的鼻腔填塞或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缺陷。属中医血证范畴,临床上主要有虚实两端,实乃实火、风热,虛乃阴虛、气虚。

  方一 镇衄三两三

  【主治】:用于治疗除阳虚以外的各种衄证,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肌衄(血小板减少)、精衄(精索炎症)、胸衄、乳衄等。

  【方药】:生地30g,桑白皮30g,白茅根30g,党参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可随症加药味。

  【编按】:临床上用镇衄三两三,每服一副,可提高血小板数量,一般七副,衄血可止。若阳虚者可用甘草干姜汤(甘草6g,炮干姜15g),五副即可,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镇衄三两三”是全国著名老中医高济民主任医师于1964年,在汨罗为了治急性血吸虫病导致顽固性鼻衄,中西药皆疗效不佳时,创制了此验方。临床应用治疗各种衄血,疗效卓著。摘自 《高齐民先生经方临床经验集》

  方二 凉血止衄汤

  【主治】:小儿鼻出血

  【方药】:槐米12g,川牛膝12g,黄芩18g,白茅根30g,茜草30g,仙鹤草30g,生地12g,丹皮12g。

  【加减】:肺经风热者加桑叶、连翘、薄荷等疏风清热;胃热炽盛者加石膏、芒硝等清胃泻火;肝火上逆者加龙胆草、黄连、芦荟清肝泻火;心火亢盛者加栀子、莲子心清心泻火;虚火上炎者加旱莲草、阿胶滋补肝肾;气不摄血者黄芪、阿胶气血双补。

  【用法】:上述中药水煎取200ml,日一剂,分早晚温服。3~6岁患儿给予1/3量, 6~9岁患儿给予1/2量, 9~14岁给予2/3量。

  【编按】:小儿鼻衄患者多以火热为主,在临床治疗上多以清热凉血止衄为治疗原则。自拟凉血止衄汤以槐米、茜草凉血止血,据临床观察鼻衄患者,多伴有大便干燥或秘结,排便不畅等症状,槐米功能清热凉血,尤善清泻大肠之热,用于治疗鼻衄与贾春芒教授降气通便法治疗鼻衄有异曲同工之妙;茜草还能活血行血,止血不留瘀。川牛膝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鼻为上窍,鼻衄多为火热上炎所致,川牛膝引火下行,则鼻衄自止。白茅根凉血止血而能清热,尤善清肺胃之热,对于鼻衄患者,辨证证型属肺胃热盛者十之八九,所以白茅根是治疗鼻衄的良药。黄芩、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止血,小儿往往生理性的阴液不足,生地不仅能清血分之热尚可养阴生津,所以生地用于治疗小儿之鼻衄事半功倍。仙鹤草功善收敛,配合生地黄、牡丹皮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该方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滋阴、引血下行,用于治疗鼻衄患儿可谓面面俱到。火热除、阴液足,则血液循经而行,血不外溢则鼻衄自止。应用本方治疗小儿鼻出血56例,经过治疗痊愈51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陈祥静,张雄.自拟凉血止衄汤治疗小儿鼻衄56例[J].现代中医药,2018,38(03):53-56]

  方三 白虎止衄汤

  【主治】:鼻出血,症见点滴渗出,血色鲜红,伴鼻塞、咳嗽或有发热,舌质红,脉数。

  【方药】:生石膏100g(先煎20min),粳米30g(先煎),知母15g,炒黄苓15g,炒栀子10g,桑白皮15g,地骨皮30g,丹皮15g,生地20g,白芨30g,藕节30g,侧柏叶20g,炒荆芥10g,枳实20g,甘草10g。

  【用法】:每日1剂,头煎用冷水浸泡30min后煎,3煎共取汁约450mL,混合后分3次于饭后1小时温服,连服7天为1个疗程。

  【编按】:鼻衄中,属肺经热盛者,临床极为常见,导师自拟白虎止衄汤治疗,疗效满意,方中白虎汤为清肺实火之圣方;炒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炒栀子清三焦之火;生地、白芨、丹皮、藕节、侧柏叶凉血止血;炒荆芥散血中之伏火;枳实降气调中;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药证相符,故疗效彰显。应用本方治疗鼻出血82例,其中治愈7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8%。[徐金柱,付良,范德斌.范德斌教授经验方白虎止衄汤治疗鼻衄8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07):28-29]

  方四 鼻衄汤

  【主治】:鼻出血,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淡红、伴鼻塞、五心烦热、或无伴随症状、舌红、脉细数。

  【方药】:玄参30g,生地30g,麦冬30g,茜草10g,槐米10g,白茅根15g,侧柏叶炭10g,断血流10g,焦地榆9g,焦芥穗6g,大薊15g,小蓟15g,生甘草6g。

  【用法】:上方剂量为成人用量,随年龄、体重调整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

  【编按】:本方重用玄参、生地、麦冬以滋阴兼凉血止血之功共为君药;茜草、槐米、白茅根、断血流、焦地榆、侧柏叶炭、大蓟、小蓟均可凉血止血共为臣药;焦芥穗止血解表有“血中风药”之称,可引药直达病所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其中茜草又称“血见愁”兼有活血化瘀瘀之不去血不归经又可使血止而不滞。玄参、断血流、大蓟、小蓟兼有清热解毒之功,全方共奏滋阴凉血止血解毒,阴虚火热解除,血自归经阴阳调和故不再复发。所以,中医治疗反复性鼻衄远期效果良好,从而降低了鼻衄复发率。应用本方治疗鼻出血60例,经过治疗痊愈5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赵锋刚,朱海路.鼻衄汤治疗反复性鼻衄60例[J].现代中医药,2015,35(04):31-32]

  方五 犀角地黄汤加减

  【主治】:鼻出血,症见头晕、口干、烦躁不安、舌红、苔黄少津,脉数等症。

  【方药】:犀角(锉末冲服或镑片先煎) 6g,生地20g,白茅根15g,藕节15g,侧柏叶12g,黄芩9g,白芍15g,牛膝9g,甘草10g。方中所用犀角如缺可用水牛角30g代替,功效略逊,宜大。

  【用法】:上方加水600ml,浸泡30min,文火慢煎25min取汁300ml,分3次饭后微凉服,1剂/d,儿童剂量酌减。

  【编按】:犀角地黄汤源于《千金要方》多用于治疗热伤血络,热扰心营,蓄血留淤之症,笔者在临床诊疗中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化裁治疗鼻衄,每每能药到病除,疗效满意。用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配大剂量生地以养阴清热凉血,芍药养阴柔肝以防肝阳亢盛,黄芩清火以除肺胃之热,白茅根、藕节、侧柏叶,以清热凉血止血,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临床若遇阳热之鼻衄,多用此方而获良效,然本方所治之鼻衄,以肺胃有热为主,若因其他外因所致者,则当别论。应用本方治疗鼻出血120例,其中治愈90例,好转2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占97.5%。[张德成,胡芬霞.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鼻衄血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01):102-103]

  方六 清热止衄汤

  【主治】:鼻出血

   【方药】:黄芩、生地黄各10~20g, 生石膏、赭石各30~90g(均打碎先煎),白茅根30~60g,牡丹皮、牛膝、仙鹤草各10~30g,生大黄3~5g(后下),生甘草5g。

  【加减】:肺热炽盛者加桑白皮、栀子;肝胃火盛者加龙胆草、知母;出血过多者加茜草、大蓟、小蓟、旱莲草。

     【用法】:日1剂,水煎服,日3次。用药3剂为1疗程。若出血量大势急,用药棉蘸取云南白药或副肾素塞鼻;口服安络血5~10mg,日2~3次,以急止其出血。服药期间应忌烟、酒及辣椒等辛热刺激性食物;防止烈日曝晒。

  【编按】:本组145例,经服药1疗程后,除有8例因嗜食烟酒辛辣食物后复发,再服本方药仍有效,其余137例鼻衄均痊愈。总有效率100%。一般服药1~2疗程即愈,最短1疗程,最长3疗程。方中黄芩、生石膏清泄肺热;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和血;赭石、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以降炎上之火;生大黄通腑泻热;白茅根、仙鹤草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各药配伍,使热清火降,而鼻衄自止。[赵志刚.清热止衄汤治疗鼻衄14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06):390]

  方七 断红宁血汤

  【主治】:鼻出血

  【方药】:侧柏叶、旱莲草、白茅根各20g,生地、丹皮、知母、黄芩、藕节各15g,栀子、牛膝各12g,大黄、甘草各10g (小儿用量根据年龄酌减)。

  【用法】:1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加减】:出血大不止,首先用纱布蘸云南白药塞鼻,同时服用云南白药每次1~2g,1日3次;口渴加花粉、石斛;便溏易生军为酒军;鼻衄日久去栀、芩、大黄,加当归、黄芪、阿胶;脾胃虚弱去栀、芩、大黄,加太子参、怀药;出血量大,面色晄白,宜益气固脱,重加人参、黄芪。

  【编按】:方中生地、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大黄、黄芩清热泻火,破滞行瘀;侧柏叶、茅根、藕节、旱莲草凉血止血;玄参、知母滋阴降火润燥;牛膝活血行瘀,导热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而止上炎之血;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破滞行瘀、滋阴润燥之功效。本方选药平易,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疗程期短,能及时解决患者痛苦,颇有研讨、推广价值。应用本方治疗鼻出血185例,经过3~5天的治疗后,痊愈167例,占90.72%,好转18例占9.28%,总有效率100%。[黄紫堂.自拟断红宁血汤治疗鼻衄185例[J].四川中医,2004,(04):87]

  方八

  【主治】:鼻出血

  【方药】:三棱15~30g,岗稔15~30g ,瘦肉15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频发性鼻衄有奇效,3剂即可见效,且复发率小。[范曼琪,范嘉伟,汪悦东.治疗频发性鼻衄验方[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08):97]

  方九 民间验方

  鼻衄俗称鼻出血,通常为单侧,双侧鼻出血少见。紧急情况下,可以选择一种民间常用的方法治疗鼻衄:用细线缠绕两手中指。运用此法时中病即止,细线缠绕程度应以适度充血为度, 1小时内无效,应采用其他方法治疗。中指为心包经循行的部位,有清热止血的功效。[郭波波,许辉,马亮,常进奇,李濛濛.治疗鼻衄民间验方[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9):3]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桂生教授治血液病: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李乐园医案(二)
治咯血秘方
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方验方
鼻出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