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纯干货 | 火神派名家吴佩衡详解大陷胸汤证治

中医学苑

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提要:大陷胸汤证。

解释:本条是太阳表证未经误下,邪热内郁协水饮而成结胸之证。伤寒六日,六经主气已周,七日仍复太阳,客邪不从表解而传于里,邪热郁遏,协原停之水饮,互结于胸膈之间,而成结胸热实较重之证,虽不因误下,而邪热与水饮亦结实于胸中。脉沉主里,脉紧属邪实主痛,故水与热结实胸下而作痛,按之如石硬者,非他药所能攻下,必以大陷胸汤于水热互结之处而攻下,使无形之邪热与有形之水饮一并廓清矣。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提要:汗下后结胸与阳明腑实的辨证。

词解:

①日晡:即下午申酉二时,是阳明主气之时。

②小有潮热:申酉二时热度较高,有如潮水势。

解释:太阳病重发汗不解,是因病人胸部素有停饮,医见汗之不愈,又复下之,以致表邪内陷,与停饮互结于心下。由于汗下不当致亡其津液,津液虚,则胃肠热实而燥结。津液亡于下,故不大便五六日;津液亡于上,故舌干燥而渴饮;阳旺于申酉二时,故日晡小有潮热;水热既互结于心下,而胃肠又见燥结,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甚,手不可近触。此虽与阳明腑证病因和病证相同,但本证则以水热结胸为主,胃肠燥结为次,因日晡只有小潮热,且无谵语,可见其阳明燥结不甚,故不用大承气汤专下燥结,而应以大陷胸汤主之,使胸膈之水与热得消,而肠胃之燥结亦解矣。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提要:大柴胡汤证与大陷胸汤证的辨别。

词解:

①往来寒热:寒来则热往,热来则寒往,即忽而发热恶热,忽而热退又恶寒。

解释:本条分两段解释。

第一段:伤寒十余日,绝无不服药之理,或因汗下不得其法,致表邪内传,热结在里,复见往来寒热,是病邪传入阳明涉及少阳兼病。虽有里实,亦不能单纯攻下,应以大柴胡汤一面和解少阳之邪,一面通下肠胃之热结。大柴胡汤方,详少阳病章。

第二段:伤寒十余日,表邪内传,热结在里,协原停之水饮互结于胸胁,外虽不发高热,而内热熏蒸,故但头微汗出,余处无汗,致水饮不得外泄,停留而不行,故以大陷胸汤逐其停饮而泻邪热。

按语:本条症状不够充足。第一段:热结在里,如邪入阳明化燥,必兼见渴饮、大便难,才能与大柴胡汤以解少阳阳明之邪。第二段:凡用大陷胸汤,必须查实太阳表热内陷,挟停饮互结于胸胁,而见舌燥渴饮、胸胁硬满而痛、大便不利、脉沉紧等,方才为对证;如无表热内陷,只有水饮内停,证见胸胁满痛,舌苔白滑,不渴饮,虽大便不利,又为寒实水饮结胸,大陷胸汤绝不可轻试。当视其体质较健者,轻则用甘遂半夏汤,重则可与十枣汤,逐水下行;其体质较弱者,又当以大建中汤或四逆汤加桂枝、茯苓、猪苓温中扶阳,化气行水。

再按:单纯阳明肠结燥结之证,内无停饮,亦绝不可用大陷胸汤,因此方中甘遂泻水,更使真阴涸竭故也。临床时,务须辨证施治为要!甘遂半夏汤和大建中汤,见《金匮要略》。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提要:柴胡、陷胸、泻心等汤证治。

词解:

①蒸蒸而振:蒸蒸是形容其发热较甚,振是恶寒甚而振战,蒸蒸而振,是正邪相争,正胜邪负,其邪溃退之象。

解释:本条小柴胡证、大陷胸与痞证各不相同,必须鉴别。现分三段解释如下。

第一段:太阳伤寒五六日,为少阴厥阴主气之期,因其人体质较健,适病邪当未传入三阴,而传留于少阳,故呕而发热及口苦、咽干而目眩,寒热往来或胸胁苦满等证已具,应以小柴胡汤和解,使病邪枢转外出从太阳肤表得微汗而解。医者不识六经辨证,而以他药误下之,犹幸抗力较强,病邪尚未内陷,而柴胡证仍在,故不为逆,仍可以小柴胡治之。服后正气得药力相助,遂起而抗邪,正邪相争,正胜邪负,则客邪溃退,得少阳之枢转而达于表,故见蒸蒸发热较甚,客邪由肤表将出而未出,致恶寒甚而振战,继复发热,汗出而解。

第二段: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被误下后,邪热内陷,协心包之热和原停蓄之湿痰水饮互结于心下,故心下满而硬痛,此为水热结胸之证。但必兼见舌干口燥、渴喜冷饮、大便不利、小便短赤、精神不甚衰等证,才宜用大陷胸汤,如仅“心下满而硬痛”一证,则证据不够充分,大陷胸汤必须慎用。

第三段:若误下后,心下但满而不硬痛者,是误下伤中宫之阳,致少阳之邪热内陷,协心包之火聚结胸中,因无湿痰水饮,故为无形之气痞。此际小柴胡汤已不适用,而宜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并进以清心包之热而不寒中。

吴佩衡(1888-1971年),名钟权,四川人,1921年至云南行医,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当代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

在60余年的临床生涯中,吴老擅用《伤寒论》扶阳抑阴的四逆诸方(包括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附子汤、真武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方在内),皆可谓是医法圆通,得心应手。仅就《医药简述·医案选辑》中所载的伤寒阴极似阳病势垂危治愈案、伤寒少阴寒化证起死验案及半产血崩欲脱案而言,已充分显示了吴老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以“回阳”为治疗之本,而收起死回生的效验。

吴佩衡十分重视培养中医中药人才,桃李满云南。他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门徒和学生。一家三代从医人员有20余人。他在中医药专科学校主持中医病理学及《伤寒论》的讲授,培养学生140多名,为云南中医办学开了先例。解放后,他仍继续从事中医保健和医学教育事业,虽年过花甲,除坚持临床诊疗外,还从事中医教学。

在《伤寒论》的施教过程中,吴老特别强调阳气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首要作用。他认为阳气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并依据《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阴阳互根的基本理论,提出在疾病后期,出现阳虚或阴阳俱虚的情况时,须以“回阳”为第一要义。在三阴病的虚证、寒证中,往往以阳气的盛衰存亡来决定病势的进退及预后的判断。“阳回即生,阳亡则死”这是吴老在辨证施治中始终强调的问题。

《伤寒论讲义》是吴佩衡先生遵照当时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审中医教材要求,结合自己多年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和临证体悟编著而成。本书从《伤寒论》398条中精选了263条最能反映仲景学术思想的条文进行逐条论述,完整涵盖了《伤寒论》的 112 首方剂,对其中难理解的 133 条条文加以评按,并补充了一些条文缺少的治法方药。,从体例和内容可见作者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和指导临床。

本书以1965年吴佩衡先生油印本《伤寒论讲义》为底本,重新整理而成。自1965年以来,该书未再版。

本书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

概论包含:

1.《伤寒论》之源流及其书名之意义。

2.《伤寒》六经与《热论》六经。先生经分析认为《伤寒论》六经以《素问·热论》六经为基础,但较其更为完善。

3.《伤寒论》六经分证及其作用。此处先生引郑钦安关于“伤寒六经提纲病情”的论述,指出明确六经病情,把握纲领对于掌握辨证论治的规律及临床诊疗大有裨益。

4.六经与八纲之关系。指出临证以八纲和六经分证,极具指导意义。

5.六经与五行、六气之关系。强调六气及五行生克对理解六经的重要性。

6.六经与八法之关系,认为八法已囊括在六经治法之中。

7.传经与直中。

8.合病与并病。

各论分七章: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和差后劳复病。

吴佩衡先生在阐释条文提及和有证无方补用方剂中,提到最多的方剂为四逆汤、白通汤(含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麻辛附子汤,善用回阳救逆之法,具有明显的火神派特色。当然,先生临证注重六经八纲,标本兼顾,绝不是一味地扶阳。本书切合临床实际,是研习《伤寒论》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云南四大名医之首

讲解《伤寒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六经辩证歌诀】
【国医】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十九天?
郝万山讲伤寒论文字版——第70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 六经病
[伤寒论]六经病总结
【转帖】《伤寒论》六经“口渴”浅谈
《伤寒论》六经方证病机辨治心悟(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