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证不治病3.12

一般每次的喝药量,以不伤胃为标准。可什么是不伤胃,大部分病人就不懂了,还是要问喝多少才能不伤胃?喝多少才不伤胃,如同问吃多少不伤胃一样,吃饭总没有规定标准吧,但知道吃多少,为什么喝药就不懂了呢?中药不同于饮食,但类似于饮食,一般中药伤胃与否,主要看胃中的感觉,胃胀了、胃痛了,影响到正常饮食了,就是伤胃了,就应该减少药量,或者停药,等胃好了,再继续服药。一般说来,为了不伤胃,可以喝少些,觉得药量不够,谨慎逐步增加,不能一开始就大量猛喝,总之,要以自我感觉为依据。从中药性味分析,一般寒冷药物、滋腻补益药,容易伤胃,量亦偏小;从病机分析,脾胃虚弱、中焦痞满的病人,消化能力较差,药量不能大。喝中药,切不可像吃西药那样,非常机械僵化地按标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感应调整服药量和次数,标准规范在自己实际的生命感应上。

《素问·至真要大论》:“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中药量的标准,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适”字,即与就诊病人的实际生命状况相一致,证候病机相一致。药喝多了胃胀,药喝冷了胃痛,都是伤胃的表现,这和吃饭是一样的道理,差不多就不要再吃了,吃多了、吃得不合适,大米饭、馒头也伤胃。中药煎服以个体的生命状况为标准,不以理论为规范,不能要求医生把每次药量、每剂药服多久都做出规定,这就违背了辨证论治的“适”的原则。

胃气有强弱,饭量有大小,“适”标准就在自己的脾胃,在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有个江西农村患肾小球硬化的病人,反反复复地问究竟要喝多少毫升才不伤胃,一剂药究竟该服几天?我反问病人,每顿你吃多少饭、喝多少汤,没有称、没有量,就不知道怎么吃、怎么喝了吗?人们不懂什么是适可而止了,按照一剂药一天这样的硬性标准,胃胀了、胃痛了,却不知道是服用方法出了问题。

《素问·至真要大论》用一个“适”来规范的临床药量。“适”就是就诊病人的生命之适,在不同病人是不同的,如同吃饭喝汤,“适”在自我的生命感应性,随胃气强弱而定,随证候病机而定,也许峻剂缓服,一剂药要服好几天,也许少量频服,一天好几剂。

生命之应很复杂,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固有和随机的协调,只讲共性、讲固有,没有个性、没有随机,很容易发生生命的偏差。生命之应是因应协调的、是随机变化的,也是个体差异的。“随证治之”的生命理性,就是随不同的生命之应状况,视病情缓急、视脾胃盛衰,决定服药次数和服药量。中药不是化学合成的药物,不是分子式的药物,和我们日常的饭菜本质上是同一的,都具有自然完整性,都与天地气交相联系;中医的治疗目标在“证”,“证”在活生生的人也是自然完整性的,也与天地气交相联系,熬中药、服中药不能按西医的逻辑,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要求一剂两煎混合分两次,一天服完。

一剂服几天的硬性标准,不是生命理性的,看起来有标准可依,实际上却丧失了生命真实性。临床能够规定一剂药服几天吗?不能。药味有多少,剂量有大小,加水各不同,机械地按照一剂服几天的标准,恰恰违背了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实际。在科技文化主导下,我们太推崇标准规范了,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有标准,每天走多少路、多少步有标准,没有了标准恐怕连吃饭、走路都成问题。

怀孕没有标准,生产没有标准,高矮胖瘦没有标准,性格没有标准,自然气候变化没有标准,文化环境没有标准,每个人的感应性和反应性调节同样没有标准。人不是统一设计、统一生产,从流水线上走下来的人,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为什么就那么强调整齐划一的标准呢?

标准的语义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指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从这一含义出发,中医学可供同类事物核对的标准,是天地气交、气化的动态规律,是多维相关的生命联系,是禀赋性格的个体特征。日月运行、天地气交形成的气化标准,是因应协调性的生命依据。中医的标准,落实在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气通天”,落实在“四气调神”的顺应自然,落实在实事求是的“随证治之”。天地为规范,自然为准绳,生命为实在,这就是中医学规范标准的真正内涵。科技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只知道直观性看得见、拿得出的标准,只知道一成不变千人统一的西医标准,就不理解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实际为依据的中医标准。

“随证治之”规范标准的核心,在证候病机的吻合性,检验标准的方法是疗效反观。和理论标准规范相比较,“随证治之”是以临床真实的生命为根据,做出论治决策,标准在就诊病人的生命之应,规范在就诊病人的病机性质,包含了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差异,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自然差异,把处方用药的标准,细化为现实生命客观的证候病机的一致性。现实临床,不同的人,胃气有强弱、病情有轻重,服用量有大小多少,“随证治之”随就随在这样的生命客观。不管男女老幼,不顾胃气强弱,不顾病情轻重,用理论统一规定中药煎服,眼中还有活生生的人吗?

世界进入了由科技文化、商业文化主导的社会之中,我们一生下来就在科技文化、商业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思维被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格式化”了,不明白中医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不懂得中医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理论。科技文化主宰了自然,商业文化主宰了生命,人文精神越来越淡薄了,把人当人的“随证治之”,连中药煎服都陷入了认知困惑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放教授谈:中医临证如何把握中药剂量?
生命的乐章-脉象+解剖医学的西医与生命医学的中医+中药有毒原因在医生+独立才能主自+自主才...
吃中药剂量有讲究,中医是怎样确定用药剂量的?
中药用量确定方法初探
中医问难
中药煎服药以人为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