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详解:Carbon Fiber碳纤维

在某些现代的跑车、汽车后市场升级品牌推出的车身套件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由碳纤维材质制成的相关产品或车辆部件。在小编印象中,碳纤维材质开始在车辆或者以零部件的形式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顶多就只有个十几二十年左右。但实际上碳纤维这一材质被发现并开始使用的时间,离我们非常久远,趁着这个机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碳纤维材质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

碳提炼技术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60年一位名为Joseph Wilson Swan(约瑟夫·威尔逊·斯旺)的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发明家,开始尝试使用碳化丝来制作灯泡,但因为当时的条件受限灯泡内没有足够的真空和供电,导致灯泡的寿命非常短。

图:Joseph Wilson Swan(约瑟夫·威尔逊·斯旺)是一名来自英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之一。

1879年,来自美国的知名发明家、商人Thomas Edison(托马斯·爱迪生),通过在高温下烘烤棉条、竹条使其碳化,并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碳丝灯丝,应用在第一批量产电加热的白炽灯泡上。一年后、也就是1880年,同样是来自美国的发明家Lewis Howard Latimer(刘易斯·霍华德·拉蒂默),开发出了一种更可靠的碳丝灯线,并应用在电加热灯泡上。

图:由碳丝充当灯丝的灯泡。

以上这些只是碳材料的早期应用,我们现今看到、认识到的碳纤维材质(Carbon Fiber),要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被制造出来。1958年,一位名为Roger Bacon(罗杰·培根)的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国家碳材质技术中心工作,通过将人造丝加工、加热直到碳化后得到碳纤维材质。但因为过程极其低效,所得到的碳纤维里碳成分仅有20%左右。直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产业振兴机构内的研究人员以聚丙烯晴(PAN)为原料,开发出了含碳量高达55%的碳纤维材质。

图:这位便是Roger Bacon(罗杰·培根),也是近现代碳纤维材料应用领域的教父级科研人物。

随着提炼、生产技术的越发娴熟,在1960年附近,原材料开发公司HI Thompson Fiberglas Co. 的开发人员 Richard Millington(理查德·米宁顿)以人造丝为原材料制造出了一种含碳量高达99%的纤维材质,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新开发出来的碳纤维材质已经拥有足够的强度(弹性和拉伸强度),并已经能用作具有高强度、低重量、耐高温的复合增强材料,也就是现今的CFRP(碳纤维增强)部件的碳纤维原料。

1963年,英国汉普郡的法恩伯勒皇家飞机制造厂的W. Watt、LN Phillips和W. Johnson开发了一种新型制作工艺,该工艺实现了碳纤维的高潜在强度,严格意义上说这便是CFRP的应用。该工艺迅速获得了英国国防部的专利,并由英国国家研究开发公司授权给三个公司进行量产,分别是Rolls-Royce(Rolls-Royce并不等于今天Rolls-Royce Motor)、Courtaulds(考陶兹)、Morganite。1968年,由Rolls-Royce公司生产的RB.80 Conway涡喷发动机率先开始使用碳纤维制成的风扇组件。

图:Rolls-Royce Aircraft和Rolls-Royce Motor很早以前就已经分家,并且之间毫无关联了。类似的关系还有SAAB和Scania,虽然两家共用一个品牌标志,但是实质上已经是完全两家公司。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日本的碳纤维制造工业在提取材料上获得了新进展,其通过石油加工中提起石油的副产物沥青,从而制成碳纤维原材料,这些碳纤维材质也有着高达85%的含碳量。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并推动国内碳纤维制造工业的发展,像是东丽、日本碳素、东邦丽阳、三菱等多家日本公司开始自行开发和生产碳纤维材料。

图:从纹理排布的角度上来看,碳纤维的编织纹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藤席真的很像.....

关于碳纤维的发展历史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下面就来介绍下所谓的碳纤维到底是个什么东东。目前较为常见的碳纤维基本上都是以碳纤维布的形式提供的,碳纤布上的碳纤维以丝束的形式编织在一起,而这些丝束则是由数千根连续的单根碳丝组成。另外再碳丝表面上还会再覆盖上一层有机涂层(聚环氧乙烷(PEO)或聚乙烯醇(PVA))作为保护。

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碳丝。

在应用场景上碳纤维布可以用作增强复合材料,所谓的增强复合材料便是通过在树脂、PP胶等载体上铺上碳纤维布,并通过高温烘烤塑性。使得这一增强部件拥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和硬度,但是这类型的碳纤维制品无法获得轻量化的优点,毕竟其底子是树脂、PP胶等材料,而这些制品原本的自重并轻不到哪里去。这种类型的碳纤维制品统称为CFRP又称湿式碳纤维

另一种相对罕见的碳纤维制品便是干式碳纤维,和湿碳不同,干碳的制作并不依赖树脂等基底材料,而是单纯的通过多层的碳纤布放入模具里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通过该工艺生产的成品名为Carbon-Carbon(碳-碳),也被称为干式碳纤维。相比起湿碳,干碳有着轻量化、更高硬度、高隔热性等优点,要说缺点吧,也有,那便是因为全靠碳纤布制成导致生产成本相当高、生产周期长等。因此一般来说,干碳普遍出现在几乎可以忽略成本的赛车运动或航空领域。

国内也有不少使用碳纤维材料制作车身空气动力套件的公司和品牌,但这里请作为消费者的打醒十二分精神:并不是用碳纤维材料制作就是及格的车用碳纤维产品了,车用碳纤维在制作上有严格的安全性规范,因为这类材料遭遇碰撞后会产生大量的片状碎块,会对路人、车辆乘员产生切割性危害。所以各国政府均对此类产品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民用车可不是赛车,撞了就撞了。以小编从业多年的经验看,目前国内大部分后市场厂家推出的碳纤维车身部件并不符合欧盟、美日等国的安全规范。

所以,在选购这类产品时,一定张大眼睛、要看靓丽表面的背面!没有网状底层材料覆盖的,一律都是不合规、不合法产品,一个万一撞了、碎片伤人了,那就有可能换来天价的索赔。

碳纤维制品因其高硬度、轻量化、高耐热性等优点而闻名,现今其应用范围也都十分之广,包括有汽车、航空、手套、衣着等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碳纤维以及碳纤维制品并不是些什么高科技产物,它之所以无法成为被广泛应有的材料,更多的原因是其材料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可塑性有限等问题,所以各位真没必要去太过美化、神化碳纤维以及相关制品。


/使

¥168 JKS R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碳纤维 Carbon Fiber
【重磅专题】韩国碳纤维的研发现状
建筑材料明星——碳纤维,真的那么好吗?
【市场观察】全文详细解读2021-2025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三):按照纤维类型
『技术』美国4M碳纤维公司采用等离子氧化技术生产碳纤维 4M碳纤维公司介绍
RICHARD MILLE表壳上的门道:细节之中见丘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