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有骄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榴园写生实录



2017年10月的枣庄,天气格外晴朗,一个月的时间,几乎一直是好天气,少风少雨,总有骄阳。

枣庄峄城植有万亩石榴园,有冠世榴园的美誉。这是连续第四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花鸟写生课程在这里展开。同学们以古树山花、农家风物为主要写生对象,进行为期三周的写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写生基地设在台儿庄古城。写生基地为这次写生画课程提供了一流的的后勤保障,使师生们能够专心的投入到写生教学当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写生课愈发地显现出它的独特之处,有别于本科教学,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本科院校,既有专业的美术学院,也有综合类大学的美术专业。同学们现有的研究方向也各不相同,各自的专业导师也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这样的一门写生课,呈现出非常多元包容的特点。基础不同,发展的方向也不同,由此而生发出的写生教学,必然会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因材施教,因不同的研究方向施教,是我们作为带队老师应首先考虑的。我们的目标也是要给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们,提供一个普遍认同的、基础性的帮助,使同学们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得到积极的有益的辅导。

连续四年的榴园写生教学,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老师和同学们在这几周的课程中,都有了更多艺术上的思考。大家都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我们又进入了新一年的学习和工作。枣庄的骄阳在记忆中,热情依旧,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在充满阳光的艺术道路上,我们继续前行。

阴澍雨 姜满






课徒教学非常丰富,时间和地点灵活多样。在山间、在园林中、在住处,发现问题,及时地讲解与示范,这使得教学非常深入,同学们也很快进入状态。







同学们充满活力与热情,抓紧所有时间,专注地投入到写生创作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生课既是教学实践,也是社会实践。与榴园主人热情地相处,与来自于其他教学单位的师生的交往,都带给同学们更多课堂以外的生活体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学课程成为品牌,吸引了来自于其他学校的同学、书画爱好者慕名前来,与师生们一同写生交流。榴园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激发同学们的内心感受,观察自然的生命样式,去表现灵性,观照自我。







阴澍雨,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每年枣庄榴园的写生课,是我教学实践的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在编辑工作之余,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我每年的工作也把教学、研究与创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当代的中国画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态势,它已经成为当代学科建设当中的有机的一环,具备与当代学术相统一的规范。同时它又具备作为传统技法沿袭的个性特点。师徒传授仍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当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国画教学,它必然是已有教学范式的延续,又是当代学院教学的组成部分。它的特性与共性并存,并且在不断的细化。我也由于参与到中国画教学当中,慢慢地展开更多的思考。


阴澍雨作品






姜满,祖籍山东省平度市,现居北京。200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现任教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特聘画家,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绘画作品曾在北京、杭州、青岛、青州等地展览,并多次刊登于《中国画画刊》《美术报》等杂志。2017年陶瓷作品《幽》在英国剑桥展览展出。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到了每年最佳的写生季节,我怀着激动又兴奋的心情,踏进了熟悉的枣庄石榴园,这是我第三年来了。再次与雄浑苍劲的百年石榴树亲密接触,我思绪万千,今年我该如何用不同的笔墨来表现相同的物象呢?经过几天的摸索,最终找到了区别于往年的笔墨语言,真正做到了常画常新。今年我更钟情于漫山遍野颇为野逸的原生态榴林,老干斑驳沧桑,新枝坚硬挺拔,叶子层层叠叠,果实点缀其中,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对比,表达着一种大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坚韧精神,我为此而折服钦佩!为此而痴迷于运用笔墨结构抒发自我情怀!真希望每年我都能和石榴树有一次物我两忘的对话,期待着……


姜满作品






邓见君,1990年出生于湖南娄底。 201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16级国画在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德芳老师,并师从刘万鸣先生学习花鸟画创作。


  此次榴园写生不同于我以往的写生,同样是对景写生,直接以笔墨的形式表现,对于习惯用铅笔写生的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仅是物像的笔墨转换,更要注意画面的构图,形式,章法,这需要反复的揣摩与大量的练习。另外,以往的实践积累对写生也非常重要,否则面对物象再有灵感,也是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将物之形态情态表现得恰到好处。此次写生感悟颇多,画境即心境,徐渭的肆意放达,八大的荒傲孤冷,倪云林疏简散淡,陈老莲的荒诞高古,性灵的释放,这便是写意之精神所在!然人生的境遇,是自我最难解答的哲学命题,看淡悲欢,方能“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邓见君作品






宋晨,201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刘新华先生。


  深秋时节的枣庄,有着别样的风情,到处充满着自然朴素之美。在石榴园,盆景园与农家院中写生的我们,寻找着自己眼中的美景。姿态各异的石榴树,色彩炽烈的牛心柿子,农家小院的山楂树、鸡冠花、小土狗,有着慢节奏的的惬意感,这里的一切无不为我们的写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边画边思考,将自然物像经过加工提炼,不断探索和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为数不多的写生的日子里,老师的的悉心指导使我们进步,艺术感悟的分享激发我们去思考,石榴园主的热情相助和同学之间的情谊使我们感动,短短数天,不虚此行。


宋晨作品






周逊,1991年生于福建。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1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刘万鸣先生,攻读中国花鸟画创作研究方向硕士学位。


  秋,是思绪的静美。亦是心境的清欢。树梢上的果子,熟了;枝头上的花儿,谢了;绿叶,变黄了。这样的季节,抚平盼望,触于沉思。于秋风中,轻拾一地阑珊,体味淡淡幽情。

  在指尖、笔下,描绘的不仅是客观的物象。更多的,是情。是一颗熟裂的石榴果子,里面满载着颗颗晶莹的“珍珠”。或是,李叔用满是茧的双手,剥开的“粉水晶”。亦或是,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嫖,以及一颗坚硬闪亮内核的体悟。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一片黄了的银杏叶,一颗红透了的小山楂,都能拈花一笑。“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生活中的点滴,时刻都在发生,且在于是否善观察。“师心造化”,然“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也。


周逊作品






刘艺菲,现居北京,201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3年结业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林若熹教授。


枣庄的天,一碧如洗,清淡而又静谧,

枣庄的花果,香飘千里,用缤纷的色彩诠释着季节之美,

枣庄的老乡,亲切如故,相知无言胜过千言万语。

枣庄,用母亲般的胸怀,

接纳了我——

让我在这最华丽的季节

留下金色的记忆。

在这里,我成长颇丰,任由画笔信马田繮,

在这里,我收获满满,悄然绽放出一朵明媚,

在这里,我品味感受,氤氲着素念静雅。

要离开了,

剥离这时光流逝的裂痕。

秋水天长,枣庄之行……必将带给我诗和远方。


刘艺菲作品






刘巍,四川什邡人,2016年起至今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林若熹先生,从事花鸟画创作研究,2013年作品《金秋》刊登于《中国小学教育》杂志,2014年作品《春韵》获全国高校书画作品展银奖,2016年作品《绿荫》入展中国艺术研究院金秋扇面展,2017年作品《倾艳高红》入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初心映雪作品展,作品《溪畔》参加清韵楠溪──林若熹教授师生作品展。


  十月的枣庄石榴园秋高气爽,丰硕的果子把枝头都压弯了腰,这不仅是果农收获的季节,同样也是我们艺术研究院2016级花鸟画专业同学们获益良多的一月。此次是我第一次直接使用毛笔对景写生,在阴澍雨老师悉心指导之下,我从刚开始的生疏,到后来逐渐熟悉用笔墨去塑造对象。在面对缤纷多彩的大自然面前,用最纯粹、精炼、朴实的一种艺术语言去表现,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画笔墨造型的魅力所在。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认为本次写生课程最大意义在于给我们一次直接面对大自然的机会,一方面我们能了解到植物基本的生理结构,把握好造型,另一方面更重要是通过对植物的熟悉之后,学会用自己心灵去感触客观对象,发现生命之美。不管是苍古的石榴树,还是丰硕的山楂树,或者哪怕是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在本质意义上都是平等的生命体,都值得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用画笔去表现。


刘巍作品






陈斌,1984年1月生于山东诸城。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得学士学位。2016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师从汤立老师学习中国大写意花鸟画。2017年受聘于“三乐国际游学项目”的老师,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主讲中国文人画。


  首先感谢学校和领导对绘画实践类教学的重视,为写生课程内容和接待场地进行了细心安排,感谢写生带队的阴老师和姜老师辛勤付出。这些都是我们专业取得进步的关键条件,我们每天都心存感恩,倍加珍惜写生中的每一天,用好的作品来回馈老师培养之恩情。

  我们初到枣庄就喜欢上了那满园的红彤彤的硕果,极眼望去像是无数的红灯挂在树稍,微风拂过万盏闪耀,当我开始拿起毛笔表现它的时候,我犹豫了起来了,是写眼前“竹”还是写胸中“竹”?这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对绘画的表现方式问题,因为在面对复杂的自然景物时欧,人很容易成为大自然的搬运工,镜面式抄写物像,阻碍了情感的表现,中国画讲意象,我觉得意象不是抽象,它是原有的客观对像的自我们内心加工和自我表现的结果,所以我选择了爽快淋漓大刀阔斧的去直抒胸臆,游蛇走龙的石榴躯干是浑厚苍茫的,小的石榴枝干是爽快挺直的,叶子是明朗细密的,果实是鲜艳饱满的,百年的老石榴树生长构成打开大合,聚势而上,充满了生命的节奏和韵律,是足够适合大美写意画的笔墨语言,雄强宏大,气息古拙,这是我对石榴树的内心感受,所以我在画的时候多取势,用笔苍茫的去写它的生命状态。

  我觉得这次写生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观看景物的视角,让观看方式更加直接和纯真,摆脱掉了物利的需求,只从艺术表达的方式去处理客观物像,这给我们对以后描绘自然表达自我增多了宝贵的经验。

  再次感谢阴老师和姜老师辛勤的传道受业,还有我们这个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班级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很喜欢你们。


陈斌作品






卢洪英,河北黄骅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刘万鸣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沧州工笔画学会理事。河北省黄骅市书画院副院长。


  第一次来到枣庄。那满园灼灼耀眼的榴光,老乡的热情照应,再加上两位老师备至的关怀。使我这次短短的枣庄之旅变成了记忆的永恒!

  百年的老树扭动着枝干遒劲地向上生长着,岁月的斑駁写在身上,枝头上。小灯笼般的石榴璀璨耀眼。开口的、抿嘴的,在风中摇曳着像在欢迎着远方的来客,“羡他开口处,笑落尽珠玑”想南田画中提拔应是也如见到如此情景吧。

  老乡家园中不仅是石榴。黄橙橙的柿子红红的山楂也恰在此时熟的正好,让人目不暇接。老乡是个极有情调的人,他们家还种植着各色的花卉、蔬菜、水果,以及各样的盆景。从园子里走了一圈下来可入画的东西真的很多。此时同学们大纸小纸的铺了一地。他们用画笔尽情描绘着心中的那份甜美。才画了一会儿,便见阴老师在园中认真的辅导每位同学。阴老师是一个极其负责的老师,貌平和,言不多,他评起画却是滔滔不绝的,见有人画不好时就拿起笔来课徒一下,边讲边示范。听说姜老师带了一波人上山去了,两位分工合作的好,短短十几天大家受益良多进步很大。

  午间,我们大约是不回去休息的。老乡家早就准备好了丰富的午餐。这次老乡家的阿姨专门为我们做了红萝卜卷。热腾腾的红萝卜卷味清香可口。还有拌的各色凉菜。大多都是他们家自己生产的,大家吃的很满足。朴实厚道的老乡总是先催着我们吃,等我们吃饱了,他们才开始吃。这盛情啊,真像多年的亲戚才见面一样。他们家的大白狗闹闹也在一旁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吃完饭大家又开始了,拿起画笔,好像画的不只是石榴,还有老乡家的亲情热情,老师的恩情。来这里画画的人不仅是我们,还有周边的很多画家,大家在一起画画也成了好朋友。阴老师待人好,总会给大家都要改一改说一说。

  第二天,我便跟着姜老师和另一波同学搭伴上了山。山上的石榴树可真多呀,什么奇形怪状的都有。听老师说这里石榴树上百年有很多。我转了一圈,就选择了鹊桥处的一棵很大很奇崛的石榴树画起来。天色将晚,姜老师电话招呼我们下山去吃饭了。就这样在山上感受了一下下,下山了。这个地方我还没有完全看完。没有看够。我还会回来的......

  回京时间到了,临行前老乡硬是塞给个石榴,还送我们到了车站,亲切的如家人一样温暖。在回来的几日,我一直在画这几个石榴,一直没有舍的吃。甜美也在画里面。


卢洪英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家张津诚 谈中国画教育中的审美缺失
展览预告之一丨自主空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
中正乃天地大道——孟庆占老师的绘画与教学
​唐多令·枣庄万亩石榴园
水墨丹青冰雪缘(林彩霞)
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赵春秋冰雪画网络教学第一届毕业作品展及毕业典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