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园建筑偏见地图大总结

东部庭院区

东部是留园建筑主要分布的地方,用明暗连廊贯穿始终。形成室内外,建筑和庭院的融合贯通,有一部分建筑命名比较白话,小蚂哥就不一一展开说了,比如鹤所就是放养仙鹤的处所;石林小屋前后有大量假山置石,揖峰轩前有太湖置石,冠云楼和待云庵都是围绕冠云峰来命名的。其余的建筑可以好好说道说道:

【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是留园中的楠木厅,也被称作江南第一厅。据说抗战时楠木殿沦为了马棚,饥饿的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于是这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五峰仙馆基址为原徐氏后乐堂,经刘恕扩建改名传经堂,盛氏得园后又改名五峰仙馆,小蚂哥倒是觉得叫五峰仙馆更加有气势。

“五峰”源于诗仙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白话意思为: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小蚂哥在之前留园的文章中就说过,五峰仙馆的设计绝对是顶尖的,妥妥开门见山。

和我们日常见到的古建昏暗的不同,五峰仙馆的门可以全部打开变为一个个的柱子,建筑又和左右的廊道融合在一起,室内外的空间在此地完全融合,非常高明,而面对五峰仙馆的,当然就是“五老峰”啦。

在晴天真的有些庐山的雄壮景象。

这五老峰确实有着不同的来历。五老峰在上古时期曾住着五位天尊。他们分别是青灵始老天尊,丹灵真老天尊,黄灵元老天尊,浩灵素老天尊,一灵玄老天尊。五位天尊分别代表了五行金木水火土,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这五位经常出现在做法道士带的头冠上,就是这样的

他们和扑克牌的花牌一样早已变成了一种象征。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后人用来核准人生所处的境界层次,所以朋友们想象一下吧,如果你每天住在这里,看这假山,你眼中究竟是假山还是庐山,还是别的什么呢?

【鹤所】

鹤所是放养仙鹤的处所。这个建筑名字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建筑本身却很有意思,整个建筑其实就是廊子的一部分,只不过做成了建筑的样式,但其实四通八达,没有封闭的墙,所以如果真在这里养仙鹤还真有可能。

【还我读书处】

“还我读书处”的斋名取意于晋代陶渊明《读山海经》之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之句。意思是: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古代人大多都不能衣食无忧,在读书考取功名的同时还要耕田养家,看似这两者不能兼得,但中国的知识分子出乎意料的兼容的很好,形成了耕读文化。

所谓耕读文化,就是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耕读传家是一种特别优秀的精神,读书希冀未来,耕田面对现实,只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改变未来,所以很多知识分子,虽然没有通过科举入仕,也写了很多农书,总结了中国的农业文化。所以还我读书处印有很深的古典文化的烙印,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不过耕完地读书,听起来怪怪的,我可没有开车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取自宋代范成大的“佳晴有新课”诗句,喜雨取自《春秋梁谷传》中“喜雨者,有志于民也”句意,快雪取自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妙合而成“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用来表达四时的景物无论是天晴雨雪都值得观赏。

这种赏天象的景点在园林中并不多见,想象一下坐在亭子看着龙卷风的感觉~nice

在古典园林中原创命名的屈指可数,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佳晴喜雨快雪,使自然有了感情,在这里无论是晴日遮阴,还是赏雪听雨都别有一番滋味。

【林泉耆硕之馆】

又是一个原创的建筑名称,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

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这种双面厅解决了空间的封闭和割裂,一面面向开敞的冠云峰庭院,一面面对一个小平台,这应该是旧时搭台唱戏的地方,这样一来,一面林泉,一面耆硕,就能解释得通了。

东面的建筑我们分析完毕,偏见地图也出炉了:

北部田园区

【又一村】

取意自陆游《游西山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

白话翻译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现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这种绝处逢生是人生的大智慧,留园最初的园主徐泰时就是在政治生涯岌岌可危时,及时退出,这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绝美园林。

人们刚从建筑密集的东部园区走出,眼前就看到这个“又一村”,暗示经过月洞门会有不一样的景象,山村的意向都是平静安详的,简单质朴的,也让人们从心里上做好了从奢入简的准备。

【小桃坞】

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当然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苏州桃花坞内的江南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酷爱桃花,以至于在他的居所种满桃花,并命名为桃花庵,他的那首《桃花庵歌》估计只要是看过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都会说上两句。

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呢?

据说留园在起初这是一片乡野风光,和豪华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被改造成的盆景园,虽说各具风味,但和最初的设计已经相距甚远。

想象一下如果是下图的话是不是更有意境,更贴合小桃坞的名称呢?

至此,我们得出了北部的偏见地图:

走过北部的田园景观,我们来到留园的最后一站,西部的山林景观,这里有挖湖取土堆成的山林土坡。配合着树丛竹林,真有些自然山林的感觉,回想半小时之前你还在东部的建筑回廊中畅游,现在却身处山林深处,这种奇妙的体验也只有留园有了。

西部山林区

和北部差不多,西部着重表现自然,建筑当然也不多,不过仅有的三个廊亭名字却极为讲究,我们一起来看:

从北面一上山就能看见一个六角亭,名为至乐亭。

【至乐亭】

取自《阴符经》“至乐性愚,至静性廉。”意思是:快乐达到极致的人,就会产生多余的骄奢淫逸品性;心性达到清静无为状态的人,就会产生廉洁不贪的心念。

但亭子的命名并没有这么思辨的深意,而只是借用王羲之喜爱种果树的嗜好,在亭子周边遍种果树,说这就是一种极致的乐趣。在翻阅资料,小蚂哥发掘盛康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应该就是借古比今。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

所以这就是偏见地图中的果园亭。

【舒啸亭】

顺着竹林小路向深处走去,树影间有一六角小亭,名为“舒啸亭”。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原意是陶渊明看透官场,想归隐山林,所以写道: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

舒啸简单来说就是在山中林间大喊,是最原始释放压力的方式。利用丹田发力,来引起肺的共振,由嗓子发出来的声音,可以传播很远,越啸越爽,浑身畅快淋漓,通俗点讲:跟狼嚎一样或大猩猩的吼声!玩舒啸最有名的要数竹林七贤和诸葛亮了,古籍中记载诸葛亮经常“抱膝长啸于山林”。

这是一种魏晋之风,那时提倡人要潇洒漂亮的活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得很飒。

所以在偏见地图中这个舒啸亭就是放声长啸的地方,所以你在这的正确姿势大概是这样的:

【活泼泼地】

穿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颇有些桃花源的感觉,眼前的建筑名为:活泼泼地

这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取自于唐朝禅师“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意思是天真无邪,心地清净平等。

另一种说法取自于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意思是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很显然活泼泼地应该取意于这个说法。到这里已经一派自然风光,鸟飞,鱼游,好不活泼。

鸢鱼古书上说是(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外形与鹰略同。也有风筝的意思。那大家知道鸱长什么样子么?

就是这样

咳咳跑题了,活泼泼地显然是提示人们已经回到自然,和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所以偏见地图中,这里就是野生动物园啊。

至此西部的偏见地图依然出炉

好了,我们终于把留园建筑的偏见地图拼齐了,让我们把这四块合在一起看一下:

那么我们知道了这些有什么用呢?我觉得至少有三点:

1.一个有文化名字可以点出景观空间的目的

2.命名多来源于名言名句

3.相对含蓄的命名可以给园林增添象外之象。

最后通过这些建筑给我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要多读书,不然再好的景物呈现在你面前,你只会说:就这?

好啦,这期的景观笔记就到这里吧,下期我们聊个岭南园林,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A拾遗 | 长留天地间!留园技术详解手册
古典园林之留园
老外绘“世界偏见地图” 超有才
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六)东部景区
留园景点赏析
【园林史话】留园的“旧影”与“新貌”集萃(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