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方位get关于尿酸的那些事儿

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对于痛风患者,怎样查尿尿酸及注意事项,看看小编给大家准备的文字。


为什么要查24小时尿尿酸?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人体嘌呤来源有两种,内源性——依赖自身合成或核酸降解(大约600mg/d),约占体内总尿酸量的80%;外源性——摄入的嘌呤饮食(大约100mg/d),约占体内总尿酸量的20%。


在生理状态下,体内尿酸池为1200mg,每天产生尿酸约750mg,排出约800~1000mg,其中30%从肠道和胆道排泄,70%经肾脏排泄。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血中尿酸全部从肾小球滤过,其中98%在近曲小管中段又被分泌到肾小球腔内,然后50%重吸收的尿酸在近曲小管中段又被分泌到肾小管腔内,在近曲小管直段又有40%~44%被重吸收,只有6%~10%尿酸排出。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凡是影响血清尿酸生成和排泄的因素均可导致血清尿酸水平增高。


尿酸在血液中的最高溶解度为420 μmol/L,超过此值,尿酸盐即易析出结晶而沉积于组织并引起炎性病变,例如沉积于关节,即引起大家熟知的痛风性关节炎,沉积在肾盂、输尿管或肾小管及肾间质,造成肾损害,引起肾结石。


区分尿酸排泄减少抑或尿酸生成增多,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分型和指导用药十分重要。


既往临床工作中大多以24小时尿尿酸定量法来加以区分,在摄取低嘌呤饮食5天后,若24小时尿尿酸排泄少于600mg(3.6mmol)则定义为尿酸排泄减少型,24小时尿尿酸排泄超过800mg(4.8mmol)定为尿酸产生过多型。也有学者建议采用尿酸排泄分数来分型。


按下式计算尿酸排泄分数(FEUA):


FEUA=(血肌酐X24小时尿尿酸)/(血尿酸X24小时尿肌酐)。


以百分数表示。


根据尿酸排泄分数结果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分为三型:排泄减少型( FEUA<7%)、混合型( 7%≤FEUA≤12%)及生成增多型( FEUA>12%)。该指标更能反映肾脏排泄尿酸的情况。


降尿酸药物一般可分为三种:排尿酸药(苯溴马隆)、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和尿酸分解药(普瑞凯希)。


前者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故其适合尿酸排泄减少型,而抑制尿酸生成药主要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减少尿酸的生物合成使血尿酸下降, 故尿酸生成增多型疗效更佳。


因此,根据24小时尿尿酸或FEUA的临床分型,排泄减少型以苯溴马隆,而生成增多型或混合型以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加以治疗,这样更有利于正确选择降尿酸药物能够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


可否用晨尿和随机尿代替24小时尿检测?

不能。


尿液生化指标的测定是临床常规检查,常用的标本类型有晨尿、随机尿和24h小时尿。


晨尿是浓缩尿,主要用于一些定性的检查,如细胞、管型、结晶及细菌的镜检;


随机尿收集容易,便于急诊检查,例如尿淀粉酶的检测;


24小时尿则主要用于一些指标的定量检测,最能反映患者一天的排泄情况。


在临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收集24小时尿液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患者不能准确理解尿液收集的时间,大便时造成尿液的丢失,收集尿液时患者外出(特别是门诊患者)等等均可以导致尿液收集偏多或者偏少,其误差可达15%~30%;依从性差的儿童及排尿困难的危重患者也难以准确收集到24小时尿液。


此外留尿以后还常存在尿液标本混匀不够的缺点。因此临床常有患者提出,为什么要检测24小时尿标本?


尿酸本身其排泄有显著的昼夜间的差异,而且还要受药物的影响。何秋蓉等研究结果提示,晨尿、随机尿的尿酸/尿肌酐比和尿酸/尿渗透压比与24小时尿尿酸结果不相关,使用晨尿、随机尿均不能真实反映患者尿酸排泄情况,因此尿酸的测定仍然需要采用24小时尿标本。


检测的注意事项

1. 首先应确定该病人是否有必要作此项检查,凡已有肾功能减退,或有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大量肾盂积水、尿潴留、排尿不畅等的痛风病人,尿尿酸测定均受影响,故无必要做此项检查。


2. 第一天早8点将膀胱排空,尿液弃去,此后将连续24小时的尿液收集到盛尿容器内,在结束收集尿液的第二天早8点将再次排空膀胱的尿液收集于容器内,充分混匀全部尿液,准确测量并记录总尿量(精确到毫升),取出50~100毫升送化验室检验,余尿弃去。


3. 留取24小时尿量应精确无误,留尿方法应正确,留尿之容器应放防腐剂。


4. 留尿前几天起,即应停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避免高嘌呤饮食。留尿前一天及留尿当天,避免剧烈活动、大量出汗等。


5. 留尿当日应适当饮水(尤其是在夏季),如有腹泻、呕吐等脱水情况,应改期再作检测。如有发热、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也应改期检查。


6. 留尿完成后,应及时送医院检查,不要搁置家中,在夏天尤应尽快送检,以免尿液久置后变质,影响检查结果。收集尿液的容器应完好无损,盖子应密封不漏,以免在送标本过程中尿液外溢。如只送部分尿液,则应事先将24小时尿量精确测量后记录在化验单上,然后再取200毫升左右尿液送检。


7. 如在留尿过程中尿液被其他物质混入、污染,则应重新留尿。


8. 最好同时化验24小时尿肌酐,并抽血化验血尿酸、血肌酐。


临床意义

1. 尿尿酸增多见于:①痛风;②组织大量破坏,核蛋白分解过度,如肺炎、子痫等,此时患者血、尿尿酸均增加,③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如Fanconi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此时患者血尿酸减少而尿尿酸增多;④核蛋白代谢增强,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淋巴瘤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 尿尿酸减少见于:①高糖,高脂肪饮食;②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


尿酸的七大误解

关于高尿酸和痛风,社会上有不少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必要跟大家一起来梳理和学习。

 

误解一:高尿酸等于痛风


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时可不要迷信于检验结果而耽误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误解二:高尿酸只会引起痛风

 

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诱发肾脏功能衰竭。

 

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误解三:尿酸正常就万事大吉


按照国际标准,尿酸的正常范围是:男性 < 420 μmol / L、女性 < 360 μmol / L。

 

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把尿酸控制在这样的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最新指南建议把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应降至 360 μmol/L 以下,合并肾尿酸结石者降至 300 μmol/L 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并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


误解四:尿酸高,不痛风就不治疗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统一意见:

 

不管一个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过了一定数值,就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

 

误解五:急性发作时不能降尿酸


长期以来的观点均认为,如果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加重炎症反应。

 

因此,痛风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药物几乎已成为痛风治疗中的金科玉律。

 

但是,2012 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并非禁忌。

 

紧接着,2013 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认可了这一观点,认为不需要等到痛风急性症状缓解两周后,而是可以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对于这一有悖常理的前卫观念,临床医生普遍还是倾向采取保守态度。毕竟,老观点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观点也还需要更多循证证据,它更大的临床意义在于,对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据此无需停止降尿酸治疗。


误解六:光靠饮食就能降尿酸


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 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 20% 来源于食物摄取。

 

所以,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数只能下降 10% ~ 20% 或 70~90 μmol / L)。

 

因此必须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不少患者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这属于典型的因噎废食。

 

误解七:降尿酸光靠药物就够了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在饮食上大快朵颐,大不了再多吃片药呗,这样的想法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在源头上减少嘌呤摄入、单靠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由于饮食无度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来源: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尿酸血症的分型:不是「经验判断」那么简单!
治痛风不可自行用药!先查尿酸再选药,背后原因有这些
痛风如何判断是尿酸生成多,还是排泄障碍呢?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临床诊疗攻略,一文梳理!
痛风规范化治疗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