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上海租界的几种界石
原文地址:上海租界的几种界石作者:雷永春_mjn

作者:吴志伟

法租界公董局在菜市路(今顺昌路)设置租界界石
工部局道路界石
设置在今华山路处的道路界石
一八九三年美国租界界碑
1913年民国路界石
1914年法租界界石
1893年英美租界界石
公共租界界石
LOT1358租地界碑
1843年上海开埠后,在上海县城(今人民路中华路圈内)的北面,相继出现了英租界、美租界和法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并成了公共租界。20世纪40年代初期,外国租界先后消失。近百年租界时期结束了,但反映那时期的物品多少还留存了一些下来,其中有标示租界边界的界石、在租界内外外国人租地的界石和工部局道路界石等等。

租界边界的标志物租界界石

租界界石,就是在租界的边界所竖立的标志物。一块地域有四边,应该在四边竖立,但有些租界因为有大的江河作为天然的标志物,所以往往只在两边竖立。比如英、美租界,因为黄浦江和苏州河的关系,只在两边竖立界石。法租界的东面是黄浦江,北面有洋泾浜作为与英租界的分界,因此也只在南、西两面竖立界石。随着租界的扩张和洋泾浜填没等因素,租界界石通常在三面竖立。

租界界石,习称租界界碑或分界碑,一般都比较大。即使碑上文字称为“界石”,但质地通常是铁质的。1997年2月,某工程队在开挖延安中路成都路附近路面时,施工人员在地下发现两块均铸有中外文文字的铁碑,随即暂停施工并电告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派人查看后,将这两块铁碑运到了博物馆。一块是英美租界界石,另一块是法租界界石。

英美租界界石大半个人高,上面铸着中英两种文字,意思是相同的。中文文字写着:“此界石系由上海县宪委,英美租界会审委员会,会同城乡各绅董与代替各国领事美国副总领事、代替工部局董事管理工部局工务正副二员,公同合议定实。光绪十九年三月,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三年五月会立。”

这界石是1893年美租界扩张时所订立的。美租界设立于1848年,在1863年与英租界合并,称之为英美租界。1893年主要在虹口那里扩张,实际上是美租界的扩张,因此在北面竖立了铁质的40块界石。这种界碑比上面那种稍微小些,文字也不一样且比较简单。中文就“美国租界”“分界处”七个字,英文的意思是“上海虹口或美国租界边界”;在右下角有界碑的编号。1899年英美租界再次扩张,这次扩展的范围很大。新界界址东自杨树浦桥,至周家嘴止;西自龙华桥至静安寺,再从此到苏州河南岸的新闸;南自法租界八仙桥至静安寺;北自虹口租界第五界石起至上海县北境,即宝山与上海县的交界处。扩张后的租界中文名称改称为公共租界。目前看到这时期的界碑较高,约一人身高。铁质,底部略空,呈三角形。一面中文“公共租界石”,一面公共租界石的英文缩写(FSB,全称是“Boundary of Foreign Settlement”,意译是外国人居留地边界,但根据当时的规定,“Foreign Settlement”应翻译为公共租界。),另一面没有文字。

上面提到的法租界界石,大小与英美租界界石差不多,上面有中法两种文字,意思相同。中文文字是:“此界石系由法总领事甘,会同中华民国外交部特派江苏交涉员兼沪海道道尹杨,按照民国三年七月十四日所出告示内载明四址,限同定立。”法租界设立于1849年,曾多次扩张,这块界碑是1914年最后一次扩张时所立,编号为15。

目前所看到的法租界界石还有一种,那就是1913年法华民国路租界界石。20世纪初,上海县城的老城墙因为妨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求拆除老城墙的呼声很高。辛亥革命后,这个要求得到了执政者的同意,具体事宜由上海县政府和上海市政厅操办。在拆除城壕的同时,顺着城壕的位置铺建一条环城道路。1913年6月,城北铺路工程完成,新路称为民国路,因与法租界交界,又称法华民国路(今人民路)。为分清华界与法界,在旧时的界限处设立了铁质的界石,据记载共有24块。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有一块,长134厘米,宽132厘米。界石的右侧是中文,上面是“中华民国二年”“上海市政厅”“第捌号”;左侧是“CMF(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的法文缩写)”“1913年”“No.8”。

外国人租地后所立的地界界石

外国人要想租地,先与土地业主商谈,价格谈妥后,到领事馆登记。一般是哪个国家的人就到自己所属国家的领事馆去,但不限制,因此也有英国人到美国领事馆登记注册的,美国人到英国领事馆注册的事。由于当时英国人势力比较大,又有英租界的存在,所以到英国领事馆去登记的人非常多。英国领事馆将这些材料送到上海道台这里,经审核同意,在租地地契上加盖道台的章(即形成了人们习称的“道契”),土地租用(由于采用“永租”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土地买卖)就成立了。

为了防止土地纠纷的发生以及税收等因素,租主按规定对所租用的土地周边设立界石,这种界石就是租地界石,或称地界界石、租地界碑、租地地界碑。由于当时这种界碑竖立得很多,现在还有时会在某些未造新楼的地方发现,并且发现的界石绝大多数是“B.C.LOT”,后面还有3、4、5位阿拉伯数字。B.C.是British Consular的缩写,意思是“英国领事馆的”,LOT,是No. of Lot的简写,意即“地块编号”“地块号”;但早期常常简称“分”,后来简称“号”,现在一般翻译为“册地”。如不久前在平凉路发现的B.C.LOT13117石碑,意思就是英国领事馆(注册的)第13117号界石,简称“英册13117号界石”。

这种形式的碑是最常见的,有的碑内容多一些,如LOT1358:刻有年份(1881)、业主姓名的缩写(R.H.A)、外商洋行的中文名称(公平行),不过省略了“B.C.”。据《上海道契》记载,该界石的道契为英册1358分,地契号为1351号,由英商公平行阿丁特尔申领,发契时间为光绪七年八月初七(1881年9月29日)。阿丁特尔或又被译为亚丁达,曾任1878年、1879年届工部局董事。1881年时为公平洋行四大股东之一,虽然名列第三,不过该年第一股东伊伏生不在上海。从1882年英界纳税人会议记载来看,公平洋行不仅实力不凡,阿丁特尔也在那时实际管理着该洋行。由阿丁特尔代表公平行永租田地,并在这块碑上刻上他的姓名也就很自然了。

外国人租地并不局限在租界内,在租界外租地是很常见的事情。因此如果在租界外发现租地界碑,不能认为这些碑是从别处搬来的,相反,从这现象中可看出当时外国人在上海的不守规矩,从中可看出一些清朝官员的无能与无奈。

工部局筑路后所立的道路界石

自从租界开辟后,租界内的道路逐渐有私路和“公路”的区别。凡是工部局修建的,或私人修建后因无法管理而交给工部局的属于“公路”,其余的就属于私路。比如1869年8月31日,工部局工务委员会应某些租地人的请求,接管了虹口浜下游的一段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及该地界平面图上注明的几条交叉路。平面图显示了哪些是公路,哪些是私路,公路用颜色表示,私路不用颜色表示。

工部局得到私路是需要花费费用的,即使是无偿得到,也要在修建上花费一笔钱财。比如1879年12月4日,董事会会议上宣读了麦克莱恩先生的来信,他代表威尔斯房地产公司董事会以及第890号册地业主汉璧礼先生提出建议,准备向工部局出让一条新马路:从黄浦路(霍华德码头对面)通向百老汇路(差不多在天潼路对面),由工部局修筑及安装路灯、下水道等。经讨论,会议通过决议:董事会代表公众接受其捐献,并致以谢意。会议还考虑今后把这条马路作为天潼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成为工部局的道路及工部局所建造的“公”路,为了防止被侵占,工部局就在路边竖立工部局道路界石(M.C.R,即Municipal Council Road的缩写)。并在工部局的详图上标明竖立这些路石的确切地点,对这些道路的建造设立档案。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陈列着这种界石,石质,高约110厘米,宽近15厘米,厚约9.5厘米,上面刻着MCR三个英文字母。竖立这些路石的作用就在于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这条道路属于工部局的,也是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它的明显好处在于一旦被人侵占,就会很快被工部局所获悉,不会因为由于道路被蚕食时间过长而造成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许人们会感到奇怪,工部局作为公共租界的最高管理机构,难道它所竖立的路石会被人轻视,它的道路会被侵占?且不管是什么原因,工部局道路被侵占,马路界石被挪动的事确实发生过。

1875年5月,兆丰路(今高阳路)被公和祥码头侵占。当月31日,董事会会议决定写信给该码头管理人,请他们将工部局马路界石恢复原位,将侵占马路的栅栏后撤。并说该马路在当初虹口与本租界合并时是30英尺宽。工部局不能一言不发就把公众用了多年的土地放弃掉。当时事情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以后虽又发生过类似事件,但最终在依靠道路界石档案记录的情况下得以解决。

道路界石,不单单是工部局一方想竖立的。在一条道路上,路石间有着一定的间距,一些私人沿路造房,为避免今后可能产生的麻烦,也会向工部局要M.C.R路石,竖立在其所造房屋两端,和工部局道路分清界限。如1874年6月,工部局想拓宽直隶路(今石潭弄)和福建路(今福建中路)之间的宁波路,但被一个叫高易先生的房子挡住了。多次书信交谈没结果,董事们在6月9日开会时,索性将高易先生请来面谈。高易在会议上明确表示:如果董事会在他开始建造房屋前,就向他建议要拓宽马路,可能会让他交出一部分地产,达成一项协议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但董事会是在他建造了房屋并对该地产进行了布置后,才写信给他,因此他要求得到十足的补偿。他提出2000两数额的要求,就是要使谈判无法继续进行,因为他个人并不希望拓宽这条马路。董事白敦说,高易已设置了工部局马路石来作为他在建造房屋时的标志。最后,工部局补偿高易200两银子,作为把他在宁波路的房屋向后移动的补偿。

除了一大纪念馆陈列的这种样式外,我还曾在其他地方见过另外一种样式,比较小,30多厘米高,宽度略微比高度宽些,花岗岩质地。单面横着阴刻MCR,下端较小些,可以明显看出是插入到道路中的。

M.C.R这工部局马路界石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工部局道路边界的标志,在当时是使用得非常多的,但现在却是比较少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天地发现旧时界碑石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本市首现法租界租地界碑 位于太原路上街沿
【音乐人吧吧 : fifizhao 《杨树浦路发现“百岁租界界碑”》】
近代上海建筑之源——界碑石与道契|看看新闻Knews
马路:以中国省市名称命名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