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厉王的另一面——为改革不顾一切

我们民族的历史,被承认的开端,是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年,国人暴动。

自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克朝歌,周王朝据天下久矣,南征北伐,四海诚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居镐京,天下之中。

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天下大势,久安必乱。

周懿王崩,其叔孝王夺位。孝王死后,诸侯及大臣立懿王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中央与地方,似乎早已没有了封神榜时代的和谐,矛盾已然尖锐。——尾大不掉。

《竹书纪年》(古本)用一贯平淡无奇的语言,记载了一件毛骨悚然的事。

“(周夷王)三年,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堂堂齐国之君,在天下诸侯面前,被新君活活烹杀。

夷王要中兴。内争外战,强平天下。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夷王晚年病重,天下亦不可收拾。

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史记·楚世家》

一句话概括:天下大乱,楚国另立,倒逼周室。

在这个时刻,太子姬胡即位登基,是为周厉王。

后人由于国人暴动,对于周厉王的评价是极低的。但是有些时候,除了后人的评价,我们也应该听听历史的评价。

“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史记·楚世家》

之前还嚣张作乱不服周的楚王居然认怂跪了!神转折。这不是暴虐,这是一个真正天子的威严。一个眼神,足灭一国。

跋扈的楚蛮,为何突然服帖了呢?周夷王之时,还是“王室微”,为何太子即位之后,竟然令楚王“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呢?实力,是当时唯一可以有效沟通的语言。

周厉王做了什么?

很多事已不可考。周厉王作为历代钦定的“暴君”,也不会有太多的记叙,更多的,是他“暴虐”的论断。

但是,从一些只言片语中,我们也可以推想一些事。

《史记·周本纪》在记载周厉王时,就提到了大夫芮良夫对厉王的劝谏。

周厉王要重用荣公,这个荣公是个怎样的人,也是一片空白,但是芮良夫的劝谏,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窥视猜想的窗口。

他说,那个荣公,只是个会占财利,而不懂大灾祸的人。天下的财富,天地间的万物谁都应得到一份,哪能让一个人独占呢?独占就会触怒很多人,却又不知防备大祸难。财富应该普施,也正因为这样,先王才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您却去学独占财利,这怎么行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人称为是强盗;您如果也这样做,那归服您的人就少啦。荣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要败亡了。

虽然芮良夫在批评周厉王与荣公,但我却因此而更加明白为何“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了。

我不知道大家读明白没有。芮良夫的话耳熟吗?太耳熟了。

“国家为什么要收税呢?国家凭什么独占那些钱呢?这不是抢劫吗?国库里那么多钱,却去买美国国债,干嘛不平分给老百姓呢?宁可忍受美元贬值,也要借给美国人,却不肯分给老百姓,真是宁予友邦,不给家奴!”

很类似吧?

周厉王任用荣公,改革了税制与经济,使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开始富足。但是,这样做,却“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

芮良夫说荣公引诱厉王贪利,我不禁想到《明实录》中所记载的一次君臣对话,万历皇帝对首辅申时行委屈的诉苦。因为有大臣上奏批评万历“贪污”,收受奸臣银子,万历实在是委屈到了极点。

“他说朕贪财,因受张鲸贿赂,所以用他。昨年李沂也这等说。朕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之财皆朕之财,朕若贪张鲸之财,何不抄没了他?”——《明实录·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九·万历十八年正月甲辰朔》

是啊,朕要是贪财,干嘛不抄家?

所以,我个人看来,至少在这点上,是很明白的了。周厉王没有任用世袭的贵族子弟,而是任用人材改革税制与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战争。

个人看来,厉王初年,由于周夷王晚期王室式微,外敌入侵与国家内乱是不可避免的。而既然如此,那么想坐稳这个王位,军备建设是不可避免的。

当年周孝王在位时,他曾做过一件事。周孝王六年(公元前886年),王封非子于秦邑,是为秦嬴。而非子之所以被封,是因为之前西戎进献了一百匹马,而非子养马有道,使得周王朝的马匹数量与质量有了成倍提高,立下大功。

到了周厉王的时代,马匹数量与质量,自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周厉王使中央实力走向强大的保障。

随着楚王认怂,自去其王,周厉王到达了人生的顶峰。

给我三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周天下!厉王似乎实现了孝王、夷王想做而未成之事。

一代雄主。。。。。。?

谁不服,打到服。一个实现了周朝中兴的强人,必然不是那样温和的人。他南征北战时,或许可以如此,但是,他在治理国家时,却犯下了大错。

周厉王是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的人,而且获得了成功。所以,对于别人的意见与建议,他未必听的进。而强力的改革,必然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改革必然也有一些缺陷,使人会有一些怨言。

“(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史记·周本纪》

一个大有作为的独裁者。他大有作为,他依旧是个独裁者。智利的皮诺切特,他振兴了智利经济,保障了智利的国家发展,但是,他的脚下,一步步都是鲜血。很多的军政府都是这样。治理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有时的确很有一套,但是,与之伴随的,却不是自由与欢乐。

召公说,老百姓有很多怨言啊!厉王怒了。他并没有想着去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而是直接解决了提出问题的老百姓。

简单、粗暴、高效。

他找了一个卫国的巫师,去监视各种诽谤朝政的人,抓一个杀一个。可以想见的是,这其中必然还会有不少诬告,公报私仇等等烂事。没人再敢公开批评厉王,连诸侯也不敢来朝了。

厉王三十四年,执行变得更加严格。我们大家都知道,不论是什么样的政令,层层执行下来,都会走样,甚至面目全非。

当初,王安石变法,其中一条,便是推行“青苗法”。什么是“青苗法”?实际上就是政府提供给农民的农业贷款。当年岁不好,或是有了变故,农民青黄不接,甚至买不起种子时,政府就可以为农民提供贷款买种子,等秋天收获时,再归还本息。这样,既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也可以促进社会粮食生产,也减少了人民的饥饿,王安石的设想是很好的。

但是等实际执行起来呢?地方官为了政绩,争相强制推行,甚至搞摊派,弄出了贷款指标,逼农民贷款,有人不服便搬出中央的政令来压人。结果呢?朝廷背了骂名,百姓加重了负担,执行者却吃利息变得碰满钵满。

厉王的政策执行到最后,能走样成什么样子,我是不敢想象的。反正最后,就是人们在街上,连招呼也不敢打,生怕招来杀身之祸,只敢默默的对视一下。

周厉王很得意,对召公说,你看,问题解决了。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召公洋洋洒洒说那么多,最后就是三个字,王不听。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历史这东西,有时还真是没点新意啊。

当年没听芮良夫,今日不听召公,虽然都是不听,但是不可同日而语。

三年后,公元前841年,爆发。

“厉王出奔于彘。”

国人暴动,厉王只能逃亡。太子静没能逃脱,被藏在召公家里,暴动的国人便包围了召公家,要交出太子。这些国人,可是说是没有大局观的,没有看到厉王为了复兴大周所做的努力,只看到个人的得失。

召公无奈的感叹:“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

昔日大王没有听我,但我今日也不能对不起大王啊。。。。。。

于是,召公用自己的儿子换了太子,被杀了,太子因此得救。

因太子年幼,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史称“共和元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确切的纪元。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在了彘,太子静就此登基,是为周宣王。

“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

在召公、周公二相的继续辅佐下,周王朝终于走向了中兴。

哎呀,周王朝终于走向了中兴,真不容易啊!当然,历史不会那么轻易的让你感觉好过的。

周宣王之子便是周幽王,西周到此为止了。所以什么中兴不中兴的,也就那么回事了。到了东周,实际实力只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最后还分裂成了两个——西周国与东周国。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国,七年后,秦灭东周国,至此,世间已无周天子。

文中的“国人暴动”中的“国人”,实际上并非今日理解的“国人”。西周时期,周王直接统治地区和各诸侯国都有国、野。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为国,郊以外称为野。居住在国中的是国人,其余则是野人。国与野各方面制度均有所不同。

可以说,我们的历史,起源于“共和”,兜兜转转几千年,最终还是应当归于“共和”。

你说,周厉王算个昏君吗?未必。那么,他算是明君吗?不是。那么他是什么呢?他只是一个复杂的人,如同历史上其他的每一个人一样,一言难尽。

那么我喜欢他么?

我或许不会像历朝历代的史书文章那样一个劲的黑他骂他,我只是觉得“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如果只是把他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坏人,那么读历史也没什么意义。

一句话总结吧:我也许没多少恨他,但绝对不会爱他。

周厉王是个强人,也算是有作为,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下场呢?

或许有的人会说,还不是因为国人瞎闹,当年要是有战车,一切ok

我对此,只想借用孟子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过难定”昙花一现的中兴之主
西周的诸王之五:暴戾的厉王
每天一个历史故事——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和宣王中兴
苟延残喘得西周王朝为什么会走向衰败?
是“烽火戏诸侯”造成的西周灭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