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7大养生术 不生病的生活 从这几招做起(组图)

作者:张靖珊

(本文经中西医双执照叶信甫医师审稿)

一般人提到的“养生”,其实就是根据生命原有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这也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预防医学”概念。只不过,相对于西方医学注重“形体运动健身”的概念,传统中医对养生的观点,主要以“强化身心”以及“预防疾病”为主轴,亦即,所谓的“上医治未病”,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倾向,再配合外界环境变化,从“形、精、气、神”等不同的层次,给予调整或修正,最终达到身心平和境界。

7大中医养生法

小动作预防疾病

中国古代养生家们,根据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衍生出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不同的养生活动。以下,介绍几种最流行的中医养生的方法:

1.经络养生:

中医认为,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就像道路一般,联系各脏腑与头身四肢的关系,运载着人体内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只有在经络通畅的时候,气血才能够川流不息地运行于全身。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因此,历来的古代养生家们都认为,疏通经络就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其中,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等3个重要穴位。其中,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以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于五脏六腑虚弱,特别是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最为有效。

2.药膳养生:

这里面的“药物”,主要是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就是中医所谓“药食同源”的概念。藉由纯天然的食性植物药进行加工,达到调理人体偏盛或不足的情形,让身体趋向健康的境界。中医学讲求饮食养生,根据食物的性质和功能,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达到保健强身、益寿抗病的目的。中医学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四气─温、凉、寒、热;五味─甘、咸、辛、酸、苦),适量的摄取食物,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与脏腑功能。所以,如果一般人平日能均衡地进食各类型食物,在身体平衡出现状况时,选择适当的食物调补阴阳,就可改善身体素质。此外,更要减少不良的暴饮暴食习惯,饮食不节也是现代人容易罹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中医养生方法中的“饮食”,特别强调一定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3.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也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或是太阳下山就睡觉、太阳升起就起床。一般人如果能顺应这样的规律作息,就容易达到健康的境界,这也就是“顺时养生法”的主要精神。例如,之前日本动物研究就曾发现,当生理时钟错乱时,就会影响身体荷尔蒙的分泌,引发多种疾病,甚至让血压飙升,最终将严重危害心血管功能。而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营气流经中医的胆、肝系统,此时身体如果能完全得到休息,就能修复肝功能、恢复体力和思考能力。此外,古代中医也认为,如果人体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都能与四时相适应,就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4.静神养生:

这里面包括了精神心理、情趣爱好,以及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更融合了传统中医、宗教和民俗文化等相关内容。中医所谓心藏神的“神”,指的是人体高级中枢神经的机能活动,主宰了整个人的生命状态。一旦人们能够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就能够达到“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的境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相反的,如果违背了这样的目标,则“大怒”会伤肝、“过喜”则伤心、“忧思”会伤脾、“过悲”则伤肺、“惊恐”易伤肾,进一步将诱发种种身心疾病。

5.修身养生:

里面包括了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的调养。中医向来就认为,情绪过度起伏,尤其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养生最重要的一步,就要先从“养心”开始做起。例如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曾说过:“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黄帝内经》也曾提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想要追求健康、长寿的人,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不计较、不怨恨、少生气,如此一来,身体才可能趋向健康。

6.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的气有“化生”精血、“防御”病邪、“推动”机体功能、“固摄”脏腑津液、“营养”全身组织、以及“温煦”产生热量等作用。而当人体内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之下,将会导致人体气血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所以,古人通常会透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调养人体元气,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标。

7.进补养生:

除了传统中医在气血津液严重衰弱不足时会使用滋补药物,来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外,从“医食同源”的角度出发,饮食与各种药材的适当搭配,不但可祛病、防病,更有合理进补及强身的功效。一般来说,进补养生也会同时考虑“顺应四时”,例如冬天进行“温补”、夏天“凉补”。

4大原则在家简单养生

虽然中医养生有以上各种方法,但简单来说,都不脱“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形神皆养”、“动静结合”,以及“审因施养”4大原则与精神。

1.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简单来说,就是顺其自然,以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在养生过程中,特别要符合自然规律、养成规律的生活好习惯,而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并且要“饮食有节、各取所需”,尽量吃当季与当地的食物。

2.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也就是说,除了身体健康,也同时要注重心理健康,做到“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3.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只不过,中医养生也同样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并且强调要依据不同季节、年龄与时间,从事适合及适量的运动而非劳动。

4.审因施养:

中医所强调的养生方法,从来就不拘一法或一式,都是依照“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与方式来进行养生活动。而除了以上不同方式之外,中医养生也同样注重要“因人、因地、因时”不同,使用不同的养生方法,以符合“审因施养”与“辨证施养”的原则。近年随着民众对自身健康重视度的提升,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应运而生。但根据许多中医师实际观察来看,绝大多数民众都是采取“人云亦云”角度,看待这些养生资讯。

其实在这些各式各样的中医养生方法中,也需要依体质及不同“证”状而有不同的差异。如果选择不正确,这些养生方法也可能会造成身体负担甚至反效果。所以,建议民众在听取资讯的同时,也应询问适合的养生学者或正统中医师的意见,进而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

责任编辑:宋云         来源:财讯趋势特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不生病?从这几招做起!
养生专家:每个人都可以百病不生
中医养生三部曲——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
冬季艾灸,正是闭藏扶阳好时机,你错过了吗?
药补养生的原则
脉脉无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