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症三十余年诊治脾胃病经验
中医名家祁文强 2019-10-27 18:50:00

我临证近四十年,治疗病证脾胃病十居八九,深感“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之深意。脾胃病以胃脘疼痛、脘痞腹胀、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等症为主要表现。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情志不畅是脾胃病的主要病因。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气机失常为基本病机。以脾胃虚弱、肝胃失和、脾胃湿热三证最为多见,临证亦多以此三证辨证论治。脾胃病属于本虚标实病,本为脾虚,实为胃滞。其用药应平和,剂量应轻,拟方以寒不抑阳,温不伤阴,润不滋腻,补不碍脾为原则,力求刚柔相济,升降和调。健脾以助运为上,故在健脾药中常加少量砂仁、苏梗以醒脾;益胃以通为补,故于滋阴药中加少许陈皮、枳壳、广木香以开胃;疏肝不忘和胃,故常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理气先防伤阴,故柴胡、乌药等理气药用量宜轻。久病必瘀,常以丹参、郁金、香附、川芎以和络;善后调理多以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助运,除湿化痰,以资巩固。

1.健脾胃香砂六君为主方

《金匮要略》“四季脾旺不受邪”,治脾当以扶正固本为主。脾胃病大多病程迁延反复,其发病之本为中焦虚弱,其标是湿阻、气滞、血瘀。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来治疗脾胃气虚之证;胃纳欠佳食则腹胀者,虽属胃气亏虚,却不可单用健脾之药,宜佐砂仁、陈皮、苏梗、焦三仙醒脾开胃。中气下陷伴见腹胀呕吐者,多为脾胃升降失调所致,其本于脾虚气陷,治之不可单用升提之药,也不可降气太过,应在补中益气汤升补脾气的同时,配以半夏、陈皮、苏梗等和胃降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日久,胃壁失养,镜下可见粘膜变薄及腺体萎缩,此脾胃亏虚是本,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化裁,且参、芪用量宜大。

2.调气机柴胡疏肝散加减

明代医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中说“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脾胃同居中焦,脾升胃降赖以肝的疏泄条达,故有“欲和胃必先疏肝”之说。人体气机的升降开合,传输在脾,调理在肝,当肝之疏泄功能失调,势必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镜下见胃蠕动减慢甚至消失,有大量粘液,症见胃脘饱胀,虽情绪波动而变化,多为肝胃不和所致;胃窦粘膜充血明显,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潮红,伴有散在糜烂或出血点,症见胃脘嘈杂或胀痛,伴吞酸、口苦或胆汁返流者,则为肝火犯胃。上述二者的病机关键均为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治疗重点在于调畅气机,多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反酸嗳气者,加乌贝散或左金丸和胃制酸;气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清肝泻火。女性患者因其自身特有的性格特点常致肝气不舒,故肝胃不和者多见,其治疗常以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疏肝解郁,调和肝脾,达畅气机。

3.化痰湿二陈三仁首当先

现代人多食肥甘厚味,并善佐辛辣调味,故痰湿致病者四季皆有,临证中以胃脘胀痛、渴不欲饮、反酸、舌苔厚腻等痰湿表现者较为多见,湿性黏滞,痰湿胶结,迁延反复,缠绵难愈,临证多以二陈汤合三仁治之。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健脾燥湿之基础方,临证辨证为痰湿致病者均可用此方。三仁乃薏苡仁、炙杏仁、白蔻仁,乃三仁汤化裁而来,临证用之效佳。治湿者当以温药和之,湿在中焦易阻滞气机,宜用化湿运脾之平以燥湿理气,故用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湿。肺主一生之气,并主通调水道,肺气宣化,则湿邪自化,杏仁宣通上焦肺气,兼有提壶盖开胸除满之意;白蔻仁性温可化寒湿,气香能醒脾胃,使中焦湿化气行,则上下焦之气方可交通,停聚之湿方可随气而散。临证中酌加枳壳、木香等健运中焦之品,焦三仙、鸡内金等消食导滞之药,共奏健脾化湿和胃之功。

总之,脾胃病“三分药七分养”,无论哪种类型的胃病,服药的同时都要注意饮食及情志调理,平素生活起居要规律,饮食要定时定量,常七分饱,多食松软易消化食物,少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平。心态要平和,心胸要开阔,保持情绪乐观,才能药到病除,防止反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前期(脾瘅)应从脾虚热郁论治
杏林问道 | 为何脾胃药中用升麻?
健脾益气与和胃降气相结合治疗胃痞
每日一穴中脘(脾胃病症要穴)定位:在上腹...
名老中医话胃炎(十四):疏肝健脾亦和胃
脾胃不和,中焦不运证——和胃理脾汤由《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