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点穴
点穴疗法
编辑
点穴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医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用手进行点,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的气血畅通,促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 的一种方法。因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所以叫做“点穴疗法”。
中文名
点穴疗法
特    点
不用药物,又不用工具
对    象
体表穴位
目    的
治疗疾病
目录
1 简介
2 平揉法
3 压放法
▪ 压放法的标准
▪ 压放法的补泻
▪ 压放法的作用
▪ 压放法的应用
4 皮肤点打法
5 经结循按法
6 五行联用法
7 其他辅助方法
8 注意事项
简介
编辑
点穴的手法分为平揉法、压放法、皮肤点打法、经络循按法、五行联用法等五种基本手法。此外,还有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四肢摇运法等及其他辅助手法。
平揉法
编辑
平揉法是指平而揉之之意。所谓平,即不许偏斜,保持适当的水平。“揉”是按着摩的动作,是“按劲”和“摩劲”两者互相结合的动作。按劲是重手按住肌肉不动,摩劲是轻手摩着皮肤不停;不动为静属阴,不停为动履阳。而揉是“按”、“摩”结合的发挥,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
平揉法的具体操作是:术者的中指端点在患者的穴位上,继从拇指端抵中指内侧第一指关节,再以食指与无名指紧压中指第一指关节的外侧,以作辅助中指之势,便于中指的操作。然后,用中指端在穴位上,作圆卷形的平揉,含有按、摩两者之意。因而,揉的指端面,应陷入穴位皮肤之下,这样揉动,就可以不离开皮肤。平揉1个圆圈为l次,一般以50-100次为标准。而次数的增减,应随着病情来决定。
平揉法的揉转,虽然是在穴位上操作,但由于连续平揉的刺激,在穴位组织中,也引起酸麻或酸困等感觉,能使穴位组织发生变化,引起生理上的机能调节,而发生抵抗疾病的作用。同时,在揉的动作上,不论速度的快慢,都会直接地促进血液的循环。根据血液循环在人体组织的生理关系,这一手法,在整个点穴中是非常重要的。
手法的轻重,要根据病人体质的肥瘦、病情的新久而定。体质瘦弱和病情长者,用轻手法;体质肥壮和新病者,用重手法。但有时肥壮者也有用轻手法,瘦弱者也有用重手法。这样的变化方法,是根据疾病的特殊情况而灵活决定的。
左右平揉的标准
向左手揉,或是向右平揉,是以患者的位置来决定左右的。揉患者的左侧或右侧穴位时,不论是阳经的穴,或是阴经的穴,从右往左向上揉转,为之向左平揉。反之,从左往右向上揉转。为之向右平揉。
左右平揉与补泻
左与向有平揉的补泻方法,可加强其调节阴阳之不足。这是根据十四经,在人体循行起止关系,及左阳右阴升降问题,结合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迎随补泻。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揉左侧穴位时,向左平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随着轻揉转为之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之泻。揉右侧穴位时,向右平揉,即从左往石揉;向上随着轻揉转为之补,向下迎着轻揉转为之泻。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揉左侧穴位时,向右乎揉,即从左往右揉;向上迎着轻揉转为之泻,向下随着经揉转为之补。揉右侧穴位时,向左手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迎着轻揉转为之泻,向下随着轻揉转为之补。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揉左侧穴位时,向右手揉,即从左往右揉;向上迎着轻揉转为之泻,向下随着经揉转为之补。揉右侧穴位时,向左平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迎着轻揉转为之泻,向下随着轻揉转为之补。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揉左侧穴位时,向左平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随着轻揉转为之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之泻。揉右侧穴位时,向右平揉,即从左往右揉;向上随着轻揉转为之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之泻。
督脉经从尾骨上走头部,向左平揉,即从右往左揉;向上随着经揉转为之补,向下迎着经揉转为之泻。
任脉经从小腹中线向上走:向右平揉,从左往右平揉;向上随着轻揉转为之补,向下迎着轻揉转为之泻。
平揉补泻,是以男性为例。如果对女性用平揉补泻时,左右相反。即男性向左平揉为补,女性则向右平揉为补;男性向右平揉为泻,女性则向左平揉为泻。
手揉法的作用
平揉在穴位上所起的作用,是使经络的本属得到调整,改变了气血在经脉中的循行现状,使人体生理机能产生一种新的变化,影响到本经有关表里脏腑等各方面。总的来说,平揉是调节阴阳不平衡现象,能补虚,能泻实,可升,可降,消积,除满,具有推陈致新等作用,为点穴中的主要手法。
平揉法的应用
在临床上,不论用补法,或是用泻法,或是平补平泻法,必须配合手法的轻重,揉转速度的快慢,并结合病势的轻重缓急、患者体质的强弱胖瘦以及男女老少等不同关系,随机掌握,临症应变。
平揉法在临床应用上
平揉法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一般疾病都可选用。在手法配合上,常与压放法配合使用,与其他手法也可配合。在操作上,单手中指可以揉,双手中指也可以揉;向左平揉也可,向右平揉也可,以术者手顺为是。如果对于某一种病不见效或收效不大时,即可选用平揉补泻方法。
压放法
编辑
压放法是在穴位上进行的一种手法,“压”是向下压位;“放”是往上放开,互相对立,又互相结合的动作。
在平揉法操作完毕时,仍以中指端在原穴位上,向着穴位的深部下压,使指端在穴位的皮肤水平之下,压下即放,放后再压,一压一放为1次,一般以50-100次为标准。其次数的增减,仍须结合病情来决定。
压放法的标准
压和放,在压后放开和放开再压的距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着适当的快慢速度。如果快慢不匀,就会失去压和放的协调性。压在深处,劲在穴位的里层;放开与皮肤相平,劲在穴位的表层。但在这个原则下,由于病情的不同,还可把压放过程缩短。但不得把指端离开皮肤。压是用中指端压,不要用指甲压。用指甲压就成为切了。也不要用指头肚压,用指头肚压就成为按了。压下、放开的两种过程,要保持着穴位的中心,使动的劲和穴位中心成垂直线,不然,就减弱了本手法应起的作用。
压放法的补泻
压放法对于补泻的关键,主要是掌握压下的动作。但必须按照十四经的循行关系,以便做到“迎”和“随”,达到“补”和“泻”的手段。
手三阳经的气血,由手走头,运用补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上;运用泻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下。手三阴经的气血,由胸走手,运用补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下;运用泻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上。足三阳经的气血,由头走足,运用补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下;运用泻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上。足三阴经的气血,由足走腹,运用补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卜;运用泻法时,压劲在穴位中微往下。此外,压劲保持在穴位中心,就属于平补平泻法。
压放法的作用
压是压迫穴位的组织,使他收缩、抑制,趋向于静止状态。放是把压迫的穴位放开,使它扩张、兴奋,趋向于活动状态。
压下去的深浅,以放来控制,所以压放结合,以放制压。压深,在体内为营分;压浅,在体内为卫分。因而,压放有调节营、卫、气、血的功能。压是压止一切病势的活动性,具有收敛、止逆、止吐、止汗、止血、止痛之效。放是维持其压后所起的作用,不至由压而引起不良现象。
压放法的应用
压放法在临床应用上和平揉法一样的重要。在操作上也须结合患者体质的强弱、胖瘦,保持适当的轻、重手法。按照病情的轻重,及得病时期的久暂,掌握压与放的速度。压的深或浅,与压的轻或重有关系。而压的轻、或是压的重,又与经穴的部位有关系。因此,压放在应用上,要连系到各方面,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皮肤点打法
编辑
皮肤点打法,仍是以中指端进行操作,先把中指提起,离开皮肤约一、二寸远,再将中指端对准穴位中心,向下点打。在点打的时候,要把劲提位,似有弹性。这样,点打的指力,点在皮肤表层,不致使打的重要不平衡。一打一提为1次。点打的次数,仍以100次为标准。而点打的轻重,同样要依据病情来决定。至于点打的速度,一般点打都是快手法。因为快了能够产生热,这就相当于艾灸的作用了。
皮肤点打法的作用
皮肤点打法,是在患者的体表穴位上进行点打,可以引起局部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使穴位周围发生微红微热。这种微红微热现象持续时间不久,就逐渐消散,这就是毛细血管的收缩过程。由于局部皮肤毛细血管经过点打后的扩张转为收缩,很显然给穴位外层组织,增加了力量,代偿了循环,对生理机能起到强壮性作用。
点打过的穴皮肤微红微热,和艾灸后的微红微热相似。艾灸热为外部供给热,点打热则是本身引起的热。而艾灸热多燥,禁忌症较多;点打热少燥,禁忌证也较少。
此外,点打法有促进机能吸收水分的作用。例如,治疗小儿腹泻中的点打法,一经治疗,即可使一天腹泻20多次,减为10次以下。又如,点打法对于大便干燥的患者,反而引起大便秘结。这证明点打法能够促进肠机能对水分的吸收。从临床实践中证明,皮肤点打法是具有止泻、祛风、止痒等作用。
皮肤点打法的应用
皮肤点打法能够强壮机能,对于虚弱症极为有效。如小儿麻痹症,每个穴位都不可缺少点打法。失血症用隐白穴,也必须有点打法才能发挥止血的作用。
皮肤点打法的重点,主要在皮肤的表层,因而,对一般风寒感冒等病症,效验颇佳。对皮肤瘙痒,收效更为显著。
总之,皮肤点打法常与前两种手法配合并用。但对一般皮肤病和荨麻疹等可以单独使用。对湿疹需要配合平揉手法。热性病少用,便秘者禁忌。
经结循按法
编辑
循按法是以中指或拇指,在点过的经穴和它的经络线上或揉、或压、或点,往返的进行为之循按。例如,合谷为大肠经穴,为了加强本经的作用,就在会谷穴至肩髃穴之间,选择数穴,往返的揉、或压、或点。另外,有经络循推补泻以及循按辅助手法,搓捻、压按、摩擦等法,以便临床酌情配合选用。
经络循按法的补泻
循按法的补泻,是按照经络的循行经路进行循按手法。行循按补法的操作,顺着经络去的方向多,逆着经络来的方向少,一般是2与1之比。例如,手阳明大肠经合合谷穴至肩髃穴之间,或揉、或压、或点作2次,肩髃穴至合谷穴则作1次。或由合谷穴循按至肩髃穴,再由肩髃穴至曲池穴,这也是2与1之比。
行循按泻法,则与上述补法相反,即由肩髃穴至合谷穴作2次,由合谷穴至肩髃穴则作1次。或是由肩髃穴至合谷大,再由合谷穴至曲池穴。
循按法的平补平泻法,来去相等,往返操作。
经络循按法的作用
循按法由于在经络的范围内操作,可直接促进气血的循环。同时,由于补泻的不同,还可改变气血在经络中的来去状况。这样,就更能发挥前面几种手法的补泻作用。
循按在配合上,则是辅助性质。如单用循按,则亦有通经络、活气血、止疼痛、治麻木等之效验。因为循按中,有兴奋手法,也有抑制手法。由于手法轻、重、快、慢的木同,还可使用平揉、压放两种手法的性能有所改变。如手法操作慢而重,就能把兴奋性的作用,变为抑制性。反之,手法操作快而轻,也可把抑制性作用,变成兴奋性。这是因为兴奋的对立面是抑制,兴奋减弱了就会变为抑制的。
经络循按法的应用
循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依据经络分布和循行的关系,一般用于风湿性疼痛和麻痹性机能障碍。在操作的次数与部位方面,须根据患者的病情范围,进行局部性循按,或全身性循按,以5-8次或更多一些的适宜。手法的配合,须结合病情来选择,并不是把全部循按法都用上。
循按法的轻、重、快、慢,也须根据患者病势轻重及新久,并结合体质强弱和胖瘦,灵活掌握,自可达到循按预期之效。
五行联用法
编辑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互关系,即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按五脏之五行所属(肝与胆属木,心与小肠属火,脾与胃属土,肺与大肠属金,肾与膀胱属水),五脏所主(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肺主气,脾主肌肉)等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与内部五脏部位是一致的。心、肺在上,与气血在肢体浅层相一致;肝、肾在下,与筋骨在肢体深层相一致;脾、胃在中,与肌肉在气血筋骨之间相一致。五行联用法,就是按照上述的理论,分为如下。
五行联用法的名称
(l)骨压放;(2)筋振颤;(3)肌肉左右揉;(4)血脉摩推;(5)皮肤点打。
因为这五种手法是配合五个俞穴,即井、俞、经、合连续操作。所以,称为五行联用法。
五行联用法操作次序
根据气血、筋骨、肌肉等不同深浅组成的相互整体关系,并结合手足阴阳经脉循行的方向,把这一手法分别先后次序进行操作。由于手的阴阳经脉循行趋势,是从上往下的,手法的次序是:点打、摩推、压放、振颤、左右平揉。足的阳经和阳经循行趋势,是从下往上的手法的次序是:压放、振颤、点打、摩推、左右手揉。任脉和督脉循行,都是从下往上的,手法次序与足经相同。
五行联用法的具体操作和理论
(1)点打。点打的操作是与穴位的皮肤接触,属于肺,肺为金主气。手法的过程是:一手中指在所选的主穴进行点打;另一手中指切压住配穴经脉范围内的金穴不动,为配合主穴增强点打的作用,有似肺脉之短涩的点打,一般为100次。
(2)摩推。摩推的操作是与穴位的血脉接触,属于心,心为火。手法过程是:一手的手掌或拇指本节的侧面,在所选主穴部位,顺着经脉往返摩推为一次;另一手切压住配穴本经的火穴不动,为配合主穴增强摩推的作用。摩推的范围超过穴位,有似心脉浮大而散,每穴共摩推100次。
(3)骨压放。压放的操作是按触到骨的部分(假如是腹部,临时酌情压放,重压感到好,则重压;重压难受,则减轻压力),属于肾,肾为水。手法过程是:一手中指在主穴向下深压,达到骨的部分,然后缓缓地微放到筋的部分。一压一放为1次。手法慢而且重,所以一般只压放5-7次即可。压放的力量在深部,动作且缓,有似肾脉沉而软。在压放的同时,另一手的中指切压住本经的水穴(扶突),如配穴,以增强压放的作用。
(4)振颤。本手法是与筋的部分接触,属于肝,肝为木。手法的过程是:一手中指在主穴作振颤,先作摇振7-9次,每次摇振一二下,稍停,再作前法,继而作振颤70-90次。摇振或振颤,都要含有弹动性,有似肝脉之弦长。在振颤的同时,另一手的中指切压住本经的木穴,为配穴,以增强主大的振颤作用。
(5)左右手揉。左右手揉的操作是与肌肉接触,属于脾,脾为土。手法的过程是:一手的中指在主穴作正揉、倒揉各100次,不轻不重的揉而且要匀,有似脾腺之和缓,对慢性胃肠炎较好。如果对风湿性疾病或神经痛,可作稍轻揉和稍重揉。稍轻揉,即肌肉连血脉,这是阴济阳;稍重揉,即肌肉连筋骨,这是阴济阳。稍重揉,即肌肉连筋骨,这是阳济阴。
能止痛,能促进机能的恢复。
4.井、俞、经、合:十二经脉是联系着五脏六腑的,各脏腑则是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又互相联系的。每一条经脉都有井、俞、经、合等五个俞穴。它们的分布是:手的阴经和阳经,是从手到肘排列着;足的阴经和阳经,是从足到膝排列着。这五个俞穴的排列与分布,显示了一经脏气与其四经脏气的互相联系。阴、阳经脉的井、俞、经、合,在部位上是一致的,如按五行则有区别。所以,手足的阳经,井为金;手足的阴经,井为木。阳井金,从手到肘、从足到膝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阴井木,从手到肘、从足到膝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阳井金与阴井水的排列:和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起止是一致的。按肺属金,气血循行出于手太阴肺。按肝属木,气血循行最后一经为足厥阴肝。这就是井、俞、经、合在每一经,以五行排列的主要理论根据。
其他辅助方法
编辑
点穴疗法中的辅助手法,是为了帮助以上几种手法不足的一种局部性手法。分为头部、背部、腹部、四肢、穴位等各个方面。兹就其性能和方法,分别叙述如下:
l. 头部推运法
头部推运时,先令患者坐端正,术者以两手按在患者两鬓部,再以两手拇指由患者的眉心交替上推24数,继由眉棱骨上方,分向两鬓旁推,经两耳上际达头部枕骨下风池穴处。上推时两指尖朝上,推2次;旁推至两鬓处,两指尖相对朝里、向上推至两头角经头维穴向后,推2次。再在发际中线,两拇指侧面相合,指尖朝上,或指尖着于皮肤,一齐上压,随压随移位置,直到百会穴处,压2次。以上推运方法,可以往返推运数次。手力轻、重、快、慢,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此法对于头痛、头昏、气上逆、呕吐等症有效。
背部循压法
本法是用拇指在患者的胸椎两侧,即足太阳经的第一侧线、第二侧线,向上而下,先右后左,上轻而下重的循压。这样就是抑制和诱导作用,对于呃逆、呕吐等上冲性症状,最为相宜,为一般内脏疾患的辅助手法。每线可循压8-9次。在压完两侧的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后,并宜循压脊柱中线。循压两侧足太阳经时,由上约与第一胸椎平,向下约至第七胸椎以下。
振颤法
振颤法:为腹部振颤、穴位振颤,及肩、膝关节等部振颤。
(l)腹部振颤。用手掌按在患者的腹部,如中脘、神阙、关元穴等处。按着稍停,微作振颤,有止痛作用。振颤几分钟即可。
(2)穴位振颤。用中指点在穴位上,重压穴位的深处,略停,作摇振动作,对风湿性关节痛,或神经痛,有止痛作用。
(3)肩、膝关节振颤。用两掌心合按在肩关节,或膝关节的两侧,按上几分钟以后,两手就可同时摇动振颤。此法虽然是局部手法,确有止痛、活血之效。
四肢摇运法
四肢摇运法,如用于上肢,有二种手法。一种是以一手托患者之肘,一手持其手腕,使患者作伸肘和屈肘动作,往返数次;另一种手法是以一手按着患者肩关节,拇指在臑俞穴处,中指压在云门穴处,即拇指在肩关节后,中指在肩关节前,一手持腕,使患者上举,继而放下,转向后背,或缓慢地作环绕状运动,继续作8-9次即可。
如用于下肢,以一手按于膝盖部,拇指在外侧,食、中等指在内侧;另一手持患者的足掌,使下肢作屈回和伸直的动作,并可作外转伸屈和内转伸屈等动作。次数各以8-9次为适宜。四肢摇运法,主要是对运动机能障碍症,用之有效。
压穴法
压穴法是利用两手或一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同时压着适应症的2个或3个穴位。头部多用此法。在压着穴位时,指端需作揉压和振颤动作数分钟。
(l)前头痛压穴法。以拇指压着两攒竹穴,两食指压着头维穴,两中指压着太阳穴或丝竹空穴。
(2)偏头痛压穴法。以拇指压着太阳穴或丝竹空穴,食指压着头维穴,中指压着率谷穴。
(3)后头痛压穴法。两拇指齐压风府穴,两食指压着风池穴,两中指压着完骨穴。
切穴法
不论是经穴或是奇穴、阿是穴,都可用切穴法。具体切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等指甲,在穴位上切。切穴和压穴不同,一定要注意切穴的部位。如果用力重,容易切破皮肤。除头面手足等处的穴位外,一般最好隔着衣服切。切穴手法的轻重,应根据患者的自觉情况而定。此法,有止痛之效。如切十二井穴与人中穴,对于急救及醒脑有良好的作用。
抖振法
抖振法分为局部抖振法和全身抖振两种。通过抖振,活动了机体组织,能达到舒经络、活血脉的目的。可用于运动机能障碍病症。
抖振法用于手指、上肢、下肢及足趾等部。如做手指和足趾抖振时,术者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手指前端或足趾端,上下的摇动抖振,使被抖振的关节发生振动活动,连续抖振数次即可。
作上肢抖振时,术者用两手紧握患者的手腕关节部,即两手拇指相靠在患者手背例的腕关节,其余手指相合在掌侧的腕关节,然后用力抖振,使整个臂部和肩关节受到抖振,连续抖5-10次左右。
作下肢抖振时,术者一手托着患者的足跟,拇指在内踝下照海穴处,其余四指在外踝下,使食指适当在申脉穴处;另一手握着足掌,拇指在足掌下涌泉穴处,其余四指在足背上,使食指适当在太冲穴处。然后,握足掌的手用力摇振,托足跟的手用力固定,这样就能使整个下肢发生抖振活动,连续抖振5-10次。
切摇法
本法的操作,是在手与足的每一条经络的金穴和木穴部位。根据全身气血循环所出肺金和所入为肝木的理论,每一经的金穴和木穴,是气血循环的关键所在。手法是:一个手指切住穴位,作环状的摇;另一个手指压住穴位揉,以摇指环绕一圈为1次,共做100次左右。本法具有通关节、活气血的作用。本手法可与其他手法配合,适用于落枕、扭伤等病。
捏穴法
本法主要用于肌肉能捏的部位,操作是用拇指和食指,把穴位上的皮肉捏住提起再放松为1次。一般为100次。本法有宣通活血作用,可用于慢性病症。
推颈项法
用一个拇指或两个拇指交换推,从风府穴推到大椎穴为1次,共推18次;再从风池穴推到肩井穴,也推18次。
压颈动脉弹人迎法
让患者坐在一个方凳上,医者在患者身后,用右手四个手指压在患者的颈动脉处,从上向下移着振颤,有如提抖口袋似的,使物从口袋内向下沉,这样往返操作3次;继而用中指在人迎穴处颤弹3次。这个方法连续做3回。然后,左手四个手指在患者左侧颈部,照右侧也做3回。
抚背法
两手中指重压肩并穴,继压臑俞穴,压穴的同时并作振颤动作;继而以拇指从胛背边沿向下抚推到膈关穴处;然后,由膈俞、膈关穴处,两手掌向下抚推到肾俞、志室等穴处,当即变拳着力在这两侧的志室穴处,压住振颤3-5次,为抚背法1次。此法,可做3-4次。
压脊法
两拇指相并,用指端从大椎穴向下,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压,压到阳关穴处为1次。此法可压2-4次,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另一压脊法:用两拇指在患者病例的腰椎边沿压,如腰椎间盘脱出症,脱出大部分在腰三、四椎部位,压时即在腰三、四椎上下往返分压十数次。
按住分绷法
此法专用于腰椎间盘脱出症,医者一手掌按在五腰椎以下病侧部位,另一手掌按在第2腰椎以上病侧部位,两手掌用力按住,同时向上下分绷为1次。此法,可做50-100次。
举摔法
此法专用于腰椎间盘脱出症。让患者蹲下,并使患者两手向上抱头成固定姿势;医者从患者后边,用两臂从腋下伸向前方,两手由前向上相搭于患者的颈椎部;这时医者全身力量与姿态保持固定,继而起身挺立,患者亦随着医者上举,在这挺立上举的时刻,一定事先告患者保持蹲地姿势,这样就能使患者两脚离地;医者即时由上举,变为下摔,举摔过程可连续做1-2次。在这上举下摔的过程中,患者的腰椎部位,就形成牵引过程。患者的抱头固定与医者举摔的用力固定,目的是防止患者须根发生扭闪。
注意事项
编辑
1.患者精神极度紧张或极度疲劳的时候,应休息30分钟。这样,就可缓解紧张,恢复疲劳,有利于点穴的疗效。
2.在患者饭后和饭前,不能用重手法。否则,容易使患者趋于疲劳。饭后点穴,须相隔30分钟。
3.患者过饥过饱,不点穴,否则有害。
4.患者在惊恐、愤怒时,禁忌点穴。
5. 凡是远路而来的患者,须休息15分钟,再给点穴。遇到急救,可以灵活运用。
词条标签:
疗法 , 医学
点穴术
编辑 讨论
一般所说的点穴术即为中医针灸及点穴疗法,源自华夏中医。虽然近代传奇文学以及影视资料上对此过分夸张,给其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但其却为中医的常用手段之一。
拜读了贵刊连续刊载的张晶先生有关点穴术数文后颇有感触,深为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技法传承有人而深感欣慰。余曾随恩师陈盛甫教授习学此艺,苦修多年虽无大成但稍有心得。后随恩师郝文圣老先生习中医针灸及点穴疗法,对针灸、点穴等获益匪浅。今余不揣浅陋,将自己所学所悟所练部分技法整理成文,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
中文名
点穴术
性    质
中医针灸及点穴疗法
出    处
华夏中医
作    用
中医的常用手段之一
目录
1 秘传口诀
2 实战技法
▪ 点打枕骨穴
▪ 点打哑门穴
▪ 点打风池穴
▪ 点打神阙穴
▪ 点打膻中穴
▪ 点打断喉穴
▪ 点打中脘穴
▪ 点打中极穴
▪ 点打水分穴
秘传口诀
编辑
十二时辰点穴秘诀
人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时遇穴如伤损,一切不治命要休;
子时走在心窝穴,丑时需向涌泉求;
对口是寅山根卯,辰封天平巳风头;
午时却与中脘会,左右命宫分在未;
凤尾属申封门酉,丹肾俱为戌时位;
六宫直等亥时来,不教汝搏斯为贵。
擒拿二十四穴歌
二十四穴法,妙在拿要把。
一法打太阳,拳到倒地下;
二通天突穴,锁喉致昏哑;
三击天柱处,七窍溅血花;
四打廉泉穴,绝气一命休;
五法打肩井,体身可化零;
六法拿臂臑,卸胛体瘫倒;
七法踢三里,胫骨两节断;
八法拿曲池,脱肘失牵连;
九法拿曲泽,胳膊两节断;
十法拿少海,上肢可全残;
十一拿阳池,五指尽断然;
十二拿阳谷,手掌失协调;
十三破期门,肠翻漏粪便;
十四击章门,裂肝血渗染;
十五弹血海,暴客面朝天;
十六拿筑宾,胫骨三节断;
十七拿公孙,歹徒失根源;
十八拿委中,敌人跪下喊;
十九弹涌泉,送他三丈远;
二十寻风底,击中叫惨然;
二十一脉腕,拿擒能致残;
二十二巨骨,能擒英雄汉;
二十三凤尾,能开铁门拴;
二十四精促,虎将亦闭眼。
致命三十六穴歌
致命穴位三十六,代代武僧铭心间;
悉知穴位在何处,点中穴位致命休;
得真技者尚武德,除暴安良美名留;
少林点穴招法妙,三十六处神鬼愁;
三十六穴点法妙,不可随意传人间;
少林致命穴法源,六六三十六处点。
一是头额前中线,二是两眉正中间,
三是眉外两太阳,四是枕骨脑后边,
五是脑后两边穴,六是耳后厥阴言,
七是华盖心口上,八是黑虎偷心眼,
九是巨厥心口处,十是水分脐上缘,
十一脐下气海穴,十二关元下腹间,
十三下腹四寸处,亦名中极断阴泉,
十四左乳上寸六,亦名左鹰窗命关,
十五右乳上寸六,右鹰窗穴位当然,
十六左乳下寸六,左乳根穴连命尖,
十七右乳下寸六,右乳根穴牵命连,
十八十九两期门。乳下寸门旁寸然,
二十脐下左幽门,巨厥之旁五分算,
二十一是右幽门,若能点中断肺源,
二十二即左商曲,亦名血门主命关,
二十三即右商曲,点中五月丧黄泉,
二十四为血囊穴,二十五即气囊点,
二十六是左腹结,二十七是右腹结,
二十八为命门穴,十四腰椎下中间,
二十九即肾腧穴,命门两旁一寸半,
三十志室穴属肾,点中三日归西天,
三十一是气海腧,三二鹤口刻心间,
三三阴囊后海底,三四足底是涌泉,
三五左右乳下处,又名一计害三贤,
三十六亦肺底穴,点伤绝气闭双眼,
三十六穴切记牢,点打不可半丝偏,
此为少林真绝技,切莫轻易向外传。
上述所记载三十六穴,拳谱虽言致命三十六穴,其实有点言过其实。从中医针灸学上知此三十六穴均为人体要害部位,受击后不一定都能致人死地,但在实战中若被击中都十分有效,有些穴位甚至可使人致残致死。故拳谱秘诀有:少林点穴三十六,武僧名将此为首,悉知要穴在何位,精通穴位可通神。紧要关头点一穴,转败为胜快心头,切记要穴莫乱点,万不得已才出手。
点打二十六穴歌
少林点穴三百余,二十六穴点法奇,
指下点上取百会,指左点右太阳穴,
闪身绕后打风府,明中暗打精明鬼,
扣打左右偷击上,乘机疾打眉中齐,
金鸡锁喉抢天突,偷转身后要灵疾,
点打承浆摘颈凸,击上反下下关击,
点打人中鼻中花,膻中一穴敌绝气,
指上打中取巨厥,腹痛欲破吐红液,
更寻中脘挖口袋,致他永久吞呛食,
挡上打下寻中极,铁拳妙打气海池,
闪躲错身寻命门,乘机绕道破胁际,
章门连肝通血池,一拳内流血腔淤,
迎风辨势寻合谷,眼疾手快拿后溪,
疾拳破肘点曲池,肩头三上寻肩 ,
指上打下靠足踢,点打膝膑他倒地,
此法可破阳陵泉,致他腿膝永残废,
闪身飞步转他后,尾宫一穴狗吃屎,
锐目细辩来飞脚,狠拿照海他失利,
拿住昆仑送丈远,致他一腿失战斗,
拧撇致他上身伏,扣打盆骨尿洒地,
更有一招用法奇,骑马铁桩双肘起,
左右横冲攻脐中,霎时血喷喊凄泣,
二十六穴莫轻用,仅防歹徒妄侵时,
知穴没功白点穴,反被乱用受人欺,
要知真功在何处,三部九层是根源,
苦练三旬莫弱志,尚须虔诚投良师,
少林功夫德为首,不遇知音莫妄传。
此歌诀中虽未言明少林点打的详细技法,但对其招式的应用特点已讲解得非常透彻,只要学者肯下苦功,再有良师详加指点,则功夫纯熟自是不难。
以上所述只是少林点穴术中部分秘传歌诀,此外尚有“十八残穴点打术”、“子午封闭术”以及点打三十六要穴解穴用药歌诀等。
实战技法
编辑
点打枕骨穴
歌诀:饿虎扑食招虽凶,猿猴来身可避风;
转身点他枕骨穴,能使金爪应手崩。
在临阵实战中,对方以饿虎扑食之势向我胸前凶猛地扑击而来,我见其来势凶猛,急向右侧以猿猴束身式闪躲之,从而使对方招式走空;我则乘势迅速向左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急用左手剑指点击对方脑后之枕骨穴。亦可用左拳由右向前、向左横扫对方头部,对方必藏头躲之,我则速用右手剑指疾点对方枕骨穴;亦可用右拳以反背拳砸打对方大椎穴或肩胛穴;亦可用擒拿手法擒拿对方之左右风池穴。
注意要点:闪避之法贵在疾速,避实击虚在乎身步之法。闪避后如猿猴束身乃丁步缩身式,左转体与左进步要同时进行,左手须借拧腰转胯之腰劲,力达左剑指。实战时,往往右手配合点打其尾穴,上下同击方妙。
点打哑门穴
歌诀:劈拳善破壁,转身打架宜,
吾急转身走,回头寻良机,
点他哑门穴,致他枯接梨。
在临阵实战中,对方飞步向我靠近,落步成右弓步,同时出右拳借前冲之势向我头部击来。我见其来势甚猛急避虚击实,向左侧闪步以左横马急避之;同时急以左臂由下向上边钻边架以消其劲力,并迅速借其前冲之力向我右侧捋带其右臂,使其重心前移而向前扑倒(此时,亦可用左肘回旋向前击打对方右肋部及肩背处,促其前仆。此时,我速右转体,借拧腰转胯之势,迅速用右拳点击对方颈后之哑门穴,目视对方。(其实,哑门穴与风府穴紧紧相连,同属人体要害部位,点一穴可兼点两穴,只是手法略有差异。)亦可用右反背拳甩点,医学上有风池、风府一把抓之说,学者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注意要点:此势关键在于闪避要快而灵活,故身法步要配合协调,相随如一。左臂要边钻边架主要是消其劲力,并为捋手创造条件。转身宜快而稳,右拳点击要借拧腰转胯之腰劲。整个动作须上下相随,配合一致,快速灵活,一气呵成方妙,切勿呆板僵滞,反受制于人。
点打风池穴
歌诀:豹子出林如猛虎,猿猴束身急闪躲,
乘他扑空根未牢,甩击铜捶准且狠,
点他风池大筋外,降龙伏妖送阴门。
在临阵实战中,对方以豹子出林之势向我猛扑而来,我见其来势凶猛,急以猿猴坐毡势束身闪避之,以避其锋锐。对方一击未中,前势未消,必然前冲落步欲稳定其重心。我则迅速起身乘对方尚未站稳根基之时,急转身用左反背拳甩打对方颈部右侧之风池穴,目视对方。此拳甩打如前之哑门穴、枕骨穴皆可点击,此外大椎穴、耳门等穴亦可,视其情况而定耳。
注意要点:闪避之法在点打背后、侧身等穴位时经常用到,故少林拳术对闪避有专论。要求身法活便,步法快捷,眼法灵活,能准确判断对方来势,并掌握时机,以免受制于人。此法闪避要快而灵活,转身甩拳要借拧腰转胯之腰劲,力达左拳轮。转体要快而稳,保持重心稳固,手脚配合,协调一致,一气呵成方妙。
点打神阙穴
歌诀:迎面飞掌来似箭,金铰剪法速挡前,
乘机换把点神阙,当场肚开血水溅。
在临阵实战中,如对方进右步成右弓步,以右掌向前穿击我咽喉部,我见其招式凶狠,急以猿猴缩身势闪避之。同时,双手成金铰剪式格截之。上动不停,我左手立即借其势向其左上侧推之以破坏其重心,乘其未稳固之机,立即向前进右步,同时右手握锥子拳向前迅速点打对方腹部之神阙穴,目视对方。其实,此处可点打部位甚多,如中脘穴、气海穴、心坎穴等,视情况而定,切不可拘泥于成法,而成呆板之势。
注意要点:如对方进步前穿快而猛,我则要把握时机稳而准,快速灵活,缩身有分寸。左手推其肘部最佳,可控制对方中节,且要破坏其重心。右脚进步、右拳偷点应同时进行,上下配合,协调一致,连贯迅速,力达右锥子拳。拳打一气连,切勿迟疑呆滞,贻误战机。
点打膻中穴
歌诀:揣掌迎胸来,疾接掌撩开,
骑上赤兔马,刹时取他怀,
点他膻中穴,致他气绝塞。
在临阵实战中,如对方上左步出右掌以力劈华山之势向我迎头击来,我见其来势凶猛凌厉,急出左手上左步由下向上钻穿格挡其左小臂,并顺势向我左下方搂带之。乘其重心不稳急欲稳固重心之机,速出右手,并借左拧腰转胯之势,以右锥子拳迅速向前点打对方胸前之膻中穴,力达右拳,目视对方。其实,此招变化甚多,如右手以二龙戏珠之势点打对方双睛;以右剑指点打对方印堂穴;亦可用右剑指点打对方人中穴、承浆穴等面部之要穴。
注意要点:我之上左步、左手钻穿格挡要同时进行,且要用螺旋劲钻穿;左手捋带搂压、左转体拧腰转胯、右锥子拳点击三动作要连贯协调同时进行。整个动作须上下配合,协调一致,快速灵活,一气呵成方妙。切不可呆板僵滞,贻误战机,应充分把握出击时间及击打部位。
点打断喉穴
歌诀:他上右马猛扑来,右手撩格拨云开,
我退右脚右手挡,乘机穿喉倒当场。
在临阵实战中,对方上右脚成右弓步式,同时以右掌劈击我之面部。我见其招凶势猛,速向后退右脚,同时起左脚点踢其右前锋腿内侧,并急出右手挡击对方右臂,目视对方。上动不停,我右手拨对方右臂同时左脚顺势向前迈进一步,出左手仰掌向前穿击对方咽喉,力达指端,目视对方。此式变化甚多,如右手翻腕捋带对方右小臂破坏其重心,左手握拳向前冲打对方两肋太极或章门穴;亦可左手握拳以单风贯耳式贯打对方右太阳穴或耳门;亦可用左掌或拳或指点打对方面部要害部位或三角区。临阵应用重在灵活多变,切不可拘于成法。
注意要点:右脚撤步、左脚前踢、右手格挡三动作应连贯协调,同时进行。左脚前迈进步、右手拨化捋带、左手前穿三动作应同时进行,快速灵活,应稳、准、狠,且要把握时机,切勿迟缓呆滞,应快速灵活多变,一气呵成为妙。
点打中脘穴
歌诀:飞拳来砸头,云拳击对手,
换把取中腹,致他肚浇流。
在临阵实战中,对方进左脚向前成左弓步式,同时以左拳由上向前下抡打我头部。我见其招势凶猛凌厉,立即右脚向前迈步成右弓步式,急出右拳由下向上、向中划弧以格挡对方右拳,目视对方。上动不停,乘对方不备,迅速左脚进步成右弓步式,同时借上步之势出左拳向前冲打对方腹部之中脘穴,力达左拳,目视对方。此式变化甚多,亦可用左锥子拳向前点打对方的上脘、下脘及胃部;亦可进左步直入对方洪门中宫,以左冲天炮冲打对方下颏,翻腕冲打咽喉穴;亦可用左兜心拳冲打对方心坎穴或脐部(神阙穴)等。学者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耳。
注意要点:我右手拳只是虚招,只要能将对方的左拳拨开就行,其重点在于实招左拳点打要快速有力,劲整势猛。整个招式应动作连贯,灵活巧妙,上下协调,配合协调一致方妙。
点打中极穴
歌诀:偷施阴捶最难防,锐目快手防遭殃,
虚实兼施迷诱他,点破中极当场亡。
在临阵实战中,对方突进右脚向前一步成右弓步式,同时急以凶猛凌厉的右顺步崩拳崩打我小腹部。我采取硬打硬进之法,右脚向前迈进一步成右弓步式,急出右拳向下格截对方右小臂,目视对方。我右臂内旋将其右臂向我右上侧捋带搂化,并乘其重心不稳之机,立即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成半马步。同时迅速用左拳向前偷击对方下腹部之中极穴,力达左锥子拳,目视左拳。
注意要点:右脚向前进步、右拳向下格截要同时进行,动作连环一致。右拳捋带搂化是要破坏对方重心,对方欲稳定重心必拧腰转胯;我则立即左脚进步,左拳恰好点打对方下腹部,此式要把握时机,快速灵活有力,上下协调,一气呵成方妙。
点打水分穴
歌诀:鹞子钻林猛冲肘,若失战机实发愁,
不及来个虚架势,明防暗攻开泉流,
偷取水分脐下眼,暴徒腹中开红口。
在临阵实战中,对方以鹞子钻林势向我迅猛地冲击而来,并出右肘向我胸前撞击。我见其来势甚猛,左脚急向后退一步以闪避对方锋锐,同时出右拳做虚势以击挡之,目视对方。上动不停,然后用右手向上旋转托架对方右肘臂,左脚迅速向前迈进一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出左手向前、向下迅猛点击对方腹部脐上之水分穴,目视对方,力达左手剑指。
注意要点:对方来势凶猛凌厉时,我左脚后退要快而稳,右手挡击目的是化其招势,左脚复进步实是活步法之具体应用。进退要快速灵活自然,动作连贯协调,上下配合,劲猛势雄,一气呵成为妙。
点打穴位之法除基本的三部九层训练法外,尚要着重于实践演练,学以致用,体用相合方能妙悟其中的精义。恩师生前曾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惟在精熟耳。希望笔者的简述能使读者体悟点穴法之实体,莫为虚无的夸大之辞所迷惑,应用科学的观点认识这门古老的武术文化精髓,则不负余撰此文之初衷。
少林武术大师潘国静对穴位的认识是按中医论:“穴位即穴道,又称腧穴、气穴、孔穴、砭炙等。穴位有空隙的含义,是位于体表的人体精气营血等各种机能物在经脉循行过程中的聚集、灌注和传输部位。穴有大体上处于人体表的凹陷处。在体上下纵横分布着十二经路及脏腑八大脉,它们中分布有上千个穴位。有在经路线上循行的“经穴”,“络穴”,也有不在经路线上的“经外奇穴”或“阿是穴”。在人体14经脉线上的穴位有365个。它又分为井穴、募穴、郗穴、络穴、俞穴、俞穴、原穴、会穴、荥穴、经穴、合穴等等”。
词条标签:
非体育 , 体育项目 , 体育
十七种常见疾病的组穴点穴疗法
2017.12.20 刘东民 阅读 1408
一、风湿,骨病
一种常见的急性或者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穴位疗法:“骨三穴”
中医病症中属于肢节痛、痹症、痛风等范畴,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中医治骨,生龙活虎”。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肾俞穴、足三里穴、商丘穴各3分钟,每天3次。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边缘。
商丘穴: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适应病症:关节肿胀、疼痛、腰膝酸软、骨质疏松等。
二、糖尿病
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是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脑血管、神经等器官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等。
穴位疗法:“糖三穴”
病友们的忌口忌食其实从根本上并不能解决糖尿病的问题,糖尿病其实与五脏中的肺、脾、肾三脏密切关联,所以应该从内调与外治结合入手。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各3分钟,每天3次。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穴: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关元穴: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约四指宽的距离。
适应病症: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
三、脑中风
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在头晕,伴随轻度头痛。
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头痛。
穴位疗法:“头三穴”
人的大脑中连接着成千上万条的血管,人的思维活动、精神意识都由大脑发出指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头晕头疼,甚至脑梗,脑出血,脑中风等。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四神聪穴,风池穴,天柱穴各3分钟,每天3次。
四神聪穴:百会穴四周,前后左右各一寸,共4穴。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
适应症状:头痛、头晕迷糊、视觉发黑、脑中风、舌麻唇麻、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等。
四、高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穴位疗法“压三穴”
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尤以更年期后迅速升高,女性甚至高于男性。
养生专家提醒你:可按揉百会穴、曲池穴、涌泉穴各3分钟、每大3次。
白会穴:头部,前发髻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直上连接中点。
曲池穴: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至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适应病症:心力衰竭、夜起多尿、过度疲劳、血压急骤升高、呕吐、剧烈头痛、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五、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穴位疗法:“心三穴”
中医认为:“心主血,肺主力”,是心与肺是胸腔中相邻的两个器官,心脏负责推进血液的运动,肺主呼吸。心脏之病,在调不在治,而调理方式必须是五脏同调,调动体内五脏的相互关系来帮助心脏功能的恢复。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内关穴、中冲穴、神门穴各3分钟,每天3次。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
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神门穴:腕横纹内侧凹陷处。
适应症状: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及其引起的胸痛、心慌、心悸、胸闷、气短、骤停、早搏、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
六、失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是一种常见病。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的其他方面。
穴位疗法:“睡三穴”
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主要为脏腑机能絮乱,尤其是心的温阳功能与肾的滋阴功能不能协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所以,点穴治疗上应该按照经络归属,重交通心肾、调节气血。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劳宫穴、神门穴、三阴交穴各3分钟,每天3次,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神门穴:腕横纹内侧凹陷处。
劳宫穴:双手自然握拳,中指指尖所对处。
三阴交穴: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适应症状: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睡不踏实、失眠、抑郁、神经衰弱等。
七、眼疾
眼疾就是眼部发生的疾病,常见的眼疾有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症,严重影响行为活动。
穴位疗法:“眼三疗”
毋庸讳言,眼睛是五官中最娇嫩、最重要的器官,而偏偏人到老年,眼睛又非常容易出问题。各种眼疾都会像暗箭一样向老年人袭来,给老年人造成痛苦。得了眼疾不仅还要精心调养护理,更要及早预防。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睛明穴、承泣穴和攒竹穴各3分钟,每天3次,可以起到明目、缓解疲劳的作用。
睛明穴: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承泣穴:瞳孔直下方也就是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
赞竹穴: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适应病症: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视物不清、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痒、眼干、近视、夜盲、色盲、飞蚊症、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八、鼻炎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穴位疗法:“鼻三穴”
季节变化是老年朋友们鼻炎高发原因,患者常有头痛、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打鼾等。中医认为人睡觉时呼吸微弱,徐缓而有力,则为肺气强盛,反之则表现为肺气弱,严重时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养生专家提醒您:鼻炎的穴位治疗可按揉上星穴、迎香穴、印堂穴各3分钟,每天3次。
上星穴:面部正中线前发际上1寸。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印堂穴: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适应症状:鼻息肉、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感冒、打鼾等。
九、耳聋、耳鸣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
穴位疗法:“耳三穴
耳为肾之窍,为肾所主,又与其他脏胞经络有着广泛的关联。
养生专家提醒您:耳聋、耳鸣的患者,可按揉完骨穴、听会穴、听宫穴各3分钟,每天3次。
完骨穴:耳后乳突下。
听会穴:在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听宫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适应症状: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神经性耳聋、牙痛、口眼歪斜、以及中耳炎、外耳道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十.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穴位疗法:“颈三穴”
颈椎病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高发的疾病,疼痛、僵硬、行动受限等困扰着中老年朋友。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悬钟穴、大椎穴、夹脊穴各3分钟,每天3次。
悬钟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颈夹脊穴:在颈椎各脊骨棘突下旁开半寸,左右各7个。
适应病症:颈椎病、颈间综合症、落枕等。
十一、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是北方季节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
穴位疗法:“喘三穴”
古人说,“外不治癣,内不治喘”。呼吸系统的难治病之一就是哮喘,此病西医急性期治疗较快,平喘解痉加激素,但仅治标不治本。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肺俞穴、天突穴、定喘穴各3分钟,每天3次。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
定喘穴: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适应病症:胸闷气短、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
121
十二、便秘、腹泻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病症,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
穴位疗法:“便三穴
中医认为,便秘与脾主运化及肺降浊的功能下降有关,应以提高牌肺功能为主。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天枢穴、上巨虚穴、大肠俞穴各3分钟,每天3次。
天枢穴:平脐,肚脐旁开2寸,约三指距离。
上巨虚穴:足三里穴下3寸。
大肠俞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适应病症:便秘、排便困难、肠鸣、腹痛、肠痛、腹泻,五更泻等。
十三、胃病
胃病一般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紧张而造成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产生嗝气、泛酸、胃痛、灼热感等症状。
穴位疗法:“胃三穴”
一般情况下,功能性疾病导致的胃痛,西医仪器很难发现,医生不知道从何处用药,而耽误了病情,导致久治不愈,从而累及其他脏器,造成一体多病。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各3分钟,每天3次。
中脘穴: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约一横掌的距离。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适应症状:呕吐、胃痛、胃酸、胃胀、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脾胃不和等。
十四、肝病
《黄帝内经》中提到“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意思说个人如果脾气暴躁,多半是肝主疏泄功能下降的表现。
穴位疗法:“肝三穴”
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既不亢奋也不抑郁,那么人体就能很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月肝失疏泄”的患者。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太冲穴、行间穴、期门穴各3分钟,每天3次。
太冲穴: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行间穴:足背侧,第一、二脚趾之间。
期门穴:乳头直下约一横掌位置。
适应病症:脾气暴躁、忧郁、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卵巢囊肿、头痛、目眩、胁痛、月经不调及各种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等。
27
十五、泌尿系统疾病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病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尿急是指患者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难以控制。《黄帝内经》记载“肾主水液代谢,与膀胱相表里”尿频尿急的根源在肾脏功能下降。
穴位疗法:“尿三穴”
尿频是肾虚的表现,中医已将尿频列为肾虚的症状之一。当人的体质下降时是容易出现尿频现象,也容易伴随出现性功能下降。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中极穴、关元穴、阴陵泉穴各3分钟,每天3次。
中极穴:腹部正中线上,脐下4寸。
关元穴: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约4指宽的距离。
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适应病症: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前列腺炎、增生、肥大等。
十六、腰脱
腰脱的医学学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
穴位疗法:“腰三穴”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脱主要原因是肾精亏虚。步入老年后由于肾功能下降,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接连出现。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腰眼穴、肾俞穴、委中穴各3分钟,每天3次。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穴:在胭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
适应病症:腰酸、腰痛、腰脱、腰椎间盘突出等。
十七、内脏下垂
正常情况下,胃、肝、肾和子宫等器官是通过一定的纽带和筋膜固定在腹壁上的,这些纽带和筋膜都有一定的伸缩性。当腹腔内的压力和腹壁的紧张度减低时,上述脏器就可能脱离固定的位置而发生下垂。
穴位疗法:“升三穴”
中医认为,正气有固摄的作用,可以固摄腹腔脏器的位置能让五脏六腑长升不降。所以,内脏下垂调理的重点,要放在补气上,尤其是补“脾气”上,使脾主动恢复升清的功能。
养生专家提醒您:可按揉,关元穴、气海穴、膻中穴,每穴各按3分钟,每天3次以上,能收到明显的调理效果。
关元穴: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约4指宽的距离。
气海穴: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膻中穴: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适应病症: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症。
点穴疗法:功法篇——功到病去崂山点穴
2018.07.04 杜洪飞 阅读 494
崂山点穴功法:
点穴疗法
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医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用手进行点,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的气血畅通,促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预防疾病 的一种方法。因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所以叫做'点穴疗法'。
摘录自崂山点穴流派贾立惠大师主编的《点穴疗法》一书。这一手法曾风靡国内外
'点穴疗法在史志医学典籍里没有记载,不过在武功典籍中有,后来被融进中医。后来能称得上流派的全国一共两个,南方一个北方一个。'《青岛市志卫生志》中医部分撰写人岳守礼告诉记者,北方就是以青岛的崂山点穴为主流派,创始人就是贾立惠。'卫生志记载,指医,崂山县指医贾立惠,将武术技击的点穴法应用于临床创立点穴疗法,能治疗30余种疾病。现由卫生部拨款建设指医院。
记者在青岛市情网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网站看到,这里对青岛的点穴疗法也有记载。'崂山县于1983年开始建设中医点穴医院,总投资130万元,198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崂山县点穴疗法利用点、按、叩、拍等手法,配之以针灸、中药、体疗、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医疗措施,达到疏通气血、沟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对外伤截瘫、偏瘫、脑炎后遗症、脑与脊髓产伤后遗症、小儿麻痹症等,治疗总有效率为80%以上,对颈、胸、腰部疼痛综合征和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明显,总有效率 90%以上……崂山县贾立惠、贾兆祥医师编写的《点穴疗法》一书于1977年和1985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和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987年又以英、法两种版本向国外发行……近20年,接待全国 29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印尼、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病人总数达12万人次,治疗病人5万多人。'
十二时辰点穴秘诀;
子时走在心窝头,
丑时需向泉井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
辰到天心巳凤头;
午时却与中原会,
左右蟾宫分在未;
凤尾属申屈井酉,
丹肾俱在戌时位;
六宫直等亥时来,
不教乱传斯为贵。
神奇 “五行点穴疗法”
2018-06-16  行情匠人   阅 868  转 12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中华传统医术
作者:刘伯良
一、点穴概述: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自神农氏尝百草开药学之先河,歧伯垂医学之统序,黄帝深源五行详查五脏以来,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拥有数亿人次的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点穴”这一名称,为武术功法之一。武术点穴,具有技击性能,可以克敌防身,根据记载有悠久的历史,有点穴、拿穴、踢穴等之分,皆以点穴为名。它在我国武术传统中既作为一种进攻手段又作为治疗方法,由于过去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道德范围的约束而未能广为流传。据说,此法源于道家,后传入民间,至于此法为何人所创,是否源于道家,何时传入民间,尚待考证,但此疗法与医学、武术皆有密切关系则是毫无疑问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在民间曾运用点穴诊治疾病,为百姓解除疾苦,因其疗效显著而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历代医学与武功之先贤,将此视为秘法,不肯轻易示人,故授徒非常严谨,且仅限于民间,远不及针灸、按摩、推拿诸法流传广泛。正因如此,历代相传至今,掌握此技者甚少,现已成为中医学文化遗产的稀世瑰宝。她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治疗效果,是我国传统国粹的一颗璀璨明珠,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任。
点穴疗法,是祖国医学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医者根据不同疾病与病情,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用手进行点、按、掐、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气血畅通,促使已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用点穴治疗,能起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使身体恢复健康。无痛苦,无副作用,只要辩证明确,选穴得当,手法适宜,操作熟练就能治病。不需任何器械工具,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随时运用,施治安全,易于患者接受。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拥有健康,可以创造一切,失去健康,一切将化为乌有,没有健康,人类便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价值!尊重自然,善待生命,这是人类最朴素的真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由此产生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开始困扰着人们,处于亚健康的人们比比皆是,许多病症用西方主流的治疗方法无法解决,而药物的副作用却更严重的危害着人们,于是,中医传统医学广泛采用的自然疗法开始重新兴起……它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验证其可行性,成为二十一世纪维护人类健康的新希望。“是药三分毒”,现在很多老年人每天都要服用很多种药物,据深圳晚报报道,中国深圳残疾人艺术团,表演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其中有18位因不当服用药物而致聋,不仅可叹、更加可虑!所以,能够少吃药,甚至不吃药,是每个患者的心愿。为了让自然疗法的保健知识深入到千家万户,将健康送给每一位朋友,并使广大爱好者掌握自我保健养生的方法,我根据中医的传统疗法及有关文献,结合本人治疗经验,特郑重推出“五行点穴疗法”。
“五行点穴疗法”作为治病救人,强身健体的一种医疗、养生、保健方法。具体点说,五行即阴阳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内脏为心、肝、脾、肺、肾,经络穴位为井、荥、俞、经、合。点穴二字,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点”为手法;“穴”为穴位名称;他们内容各异,又相互联系,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点穴”。我们将“五行点穴疗法”定义为“不借助任何工具,仅凭双手在人体表面取定的穴位上,按一定的规律揉、压、点、打,就能给患者治疗疾病,收到良好的疗效。由于“五行点穴”不使用其他工具,仅凭的是双手,因而,易于发扬推广。“五行点穴”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医疗手段,还是家庭保健和个人养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五行点穴疗法的治病机理:
“五行点穴疗法”是宗师马秀棠(马秀棠—中国五行点穴疗法创始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著有《点穴疗法》《中国医用点穴学》《太极八法与点穴》等书)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于1956年开始研究,59年成功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时代原因未能及时推广,直到1978年在党的政策号召下得以恢复发展。结合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内脏——心、肝、脾、肺、肾。人体——血、脉、筋、骨、皮。穴位——井、荥、俞、经、合。手法——点、摩、压、振、揉。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学术理论,它不用药物,不用器械,施以专用的点穴手法和穴位配方(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按时辰配穴取穴)、补泻来增加人体能量,加速新陈代谢,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解表里,通经活络,治疗保健、祛病强身的效果。我们把人体比如是一张地图,经络是道路,交叉点是穴位,车辆是运行的气血,如果车辆发生阻塞,一定要在交叉口进行疏通。在诸家点穴手法中(有常规点穴法,少林点穴法,许氏点穴法,贾氏点穴法等)五行点穴疗法是唯一治疗全科的点穴方法,本疗法有止痛、活血、退热、安神、理气、解郁、止吐泻、调肠胃,以及补气补血等效果,能够正本清源,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治疗各科疾病60余种。主治: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及后遗症。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自补”,人们都知道药物对人体的危害,推崇食疗,可食物的纯正与否又让人担忧!只有通过激发自身内部的能量,加速气血循环,增加抵抗力,提升自身免疫功能才是最让人信赖的养生之道。众所周知,人的大脑真正运用的只有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处于休眠状态。身体亦然,如果能调动起内部休眠的大部分功能,人的正常寿命是150岁左右,而且是一个健康的体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包括外动和内动,外动是调身,如跑步、打球等等;内动是调息(即气)、调心,(这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做);无论外动内动,人们工作繁忙,几乎没有时间来运动,也有很多人不懂得针对自身的情况来运动,产生了许多疾病和亚健康的人群。人类是地球上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我们不能依赖于药物,徘徊于食物的高价取舍,应该遵循自然的养生法则!
三、五行点穴疗法的手法及案例
(一)五行点穴疗法手法
五行点穴的手法分为“平揉法”、“压放法”、“皮肤点打法”、“经络循按法”、“五行联用法”五种基本手法。此外,还有“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四肢摇运法”等近20种辅助手法。临床上手法的运用,是根据疾病的情况来选择的。一般都是两种以上手法同时使用。
1、平揉法:是点穴的第一种手法。顾名思义,平揉法即“平而揉之”之法。即不许偏斜,保持适当的水平,以穴位的中心为圆心均匀用力。所谓揉,即是按着摩,是“按劲”和“摩劲”,两者互相结合的动作。
2、压放法:是在穴位上进行的一种手法,“压”是向下压住;“放”是往上放开,互相对立,又互相结合的动作。
3、皮肤点打法:先把中指提起,离开皮肤,对准穴位中心,用指尖向下点打。在点打的时候,要提住气,似有弹性。而点打的轻重、速度,同样要依据病情来决定。
4、循按法:是在点过的经穴和它的经络线上往返地进行各种手法的操作,谓之循按,可加强本经的抗病作用。另外,有经络循推补泻以及循按辅助手法等,以便临床酌情配合选用。
5、五行联用法: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按五脏之五行所属(肝与胆属木,心与小肠属火,脾与胃属土,肺与大肠属金,肾与膀胱属水),五脏所主(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肺主气,脾主肌肉)等组成互相联系的整体,它与内部五脏部位是一致的。心、肺在上,与气血在肢体浅层相一致;肝、肾在下,与筋骨在肢体深层相一致;脾、胃在中,与肌肉在气血筋骨之间相一致。五行联用法,就是按照上述的理论,配合五个俞穴,即井、荥、俞、经、合连续操作。所以,称为五行联用法。
(二)临床案例分析:
1、高血压
周某,年龄:48岁,2010年6月13日初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花园(籍贯:台湾)
主诉:患高血压近10年,血压一直在90/150mmHg以上,头昏头晕,脾气大,情绪难以自控,二便不调,时有便秘,以前检查心血管壁增厚,血粘度高,兼有心脑血管梗塞。常服降压药一直未停,肝肾损伤明显。近几年用理疗推拿,但疗效不明显。
诊断检查:脉弦急,苔腻,患者体胖、超重,面赤,肝经火旺,情绪易激动,嗜肉食,症为高血压病,兼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表现。
治疗:平肝火、降血压,利大便,通心脑血管为主。兼减肥手法。
选方:百会(泻),太阳(切法),风池(泻),合谷(泻)列缺(补)足三里(补)太冲(泻),太溪(补),中脘(泻),气海(补),至阳(泻),肝俞(泻)为主穴。配穴:委中(补),承山(泻)。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四肢泻法,肝经泻法等。
疗效:本病2天点穴一次,第一次点穴就有明显感觉(自称推拿按摩2年来,头部从没有如此轻松过,以前自己总以为点穴和推拿按摩没什么区别),治疗3次后停止所有药物。共治疗2个月血压恢复正常,脾气也好多了(家属主诉)。现手法以调理、疏通脑部梗塞、疏通心血管为主,一星期保养2次,未见异常。(因患者饮食不能配合,减肥效果不大。)本例还在观察中。
2、儿童高热
案例1
李某,女,5岁,住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世纪花园  2009年6月10日初诊
家属主诉:10天前受凉感冒发热,在儿童医院治疗一星期,反反复复热不退,朋友介绍来用五行点穴治疗。
诊断:小儿流鼻涕,额头发烫,体温在39.5摄氏度,啼哭不止,兼有咳嗽。脉搏急促,为外感型发热。
治疗:除外感,退热,止咳嗽。
选方:合谷(泻)加点法,足三里(补)加点法。
配:风池(补),列缺(补),泻大椎、风门、肺俞。止咳退热手法。
疗效:一日点穴两次,第二天热即退,有轻微咳嗽,基本正常。继续点上穴,配补阴穴位(以恢复发热对孩子造成的损伤)。本例两日内点穴3次,即告痊愈。
注:小儿发热,最主要是要诊断清楚是怎么引起。一般有外感,即:受凉吹风吹空调等(以上就是这种),还有风热引起,扁桃体发炎引起,内热、积食引起,紧张恐惧引起等。只要辨证清楚,点穴治疗很有效果,一般情况下24小时即可退热,体温恢复正常。
案例2
张某,男,年龄:6岁,住址:深圳南山星海名城1期  2009年7月20日初诊
家属主诉:发病原因不明,上午还在玩耍,午后突然发热。不过,小孩是早产、先天不足,体质虚弱,多动,急躁,平常容易感冒发热。
诊断:小孩半昏迷状态,鼻翼煽动明显,呼吸粗重,扁桃体微肿,脉搏急促,风关红赤,体温40摄氏度,为急性扁桃体发炎引发高热。
治疗:以降火、滋阴、消炎、退热为主。兼降心火。
选穴:合谷(泻),照海(补),太溪(补),百会(点法)使热由内向外排除。兼加四肢泻法降热。2小时点上穴1次,一日内共点穴3次,临睡前体温37、8摄氏度,24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
注:此为急性扁桃体发炎引起高热。(由于小孩先天不足,易起虚火,加上食积内热,舌尖红、有疹点。)须尽快消炎退热。所以,一天连续点穴3次,热退后再加强滋阴补虚手法,以恢复高热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家长注意:虽然望子成龙,但学的太多,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心里负担太重,对健康不利。)此小孩后来在我处长期用五行点穴调理,身体一直很健康!
3、慢性肾炎
黄某,男,年龄:7岁,深圳南山区前海花园   08年11月23日初诊
家长主诉,自08年3月以来,小孩由于感冒引发肺炎,又引发肾炎。在广州中山医院住院达3个月,出院后一直服药,不敢下楼,稍一运动下肢就出现红色过敏性疹点,用药一个礼拜才能消除。长期的药物导致小孩头、脸、身体浮肿,性情极不稳定,血尿时有发生,血红素升高,尿蛋白严重超标,稍受风寒即咳嗽,体质虚弱,头面浮肿。现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肾炎。
治疗方案:总则以清热解毒,疏通气血,抗过敏,止咳、通肺气,匡扶正气为主。辅以补脾益胃,通利二便,消除浮肿。
四肢选穴:泻合谷、腕骨、太冲、至阳。补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照海。
胸腹部选穴:泻璇玑、中脘。补膻中、气海、巨阙、天枢。
背部选穴:补风门(三种手法)、肺俞(五种手法)、心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种手法)、委中、承山。配:背部捏脊法(膀胱经、督脉,三条各14遍)。
疗效:经点穴一次,因过敏而出现的红疹即消除,点穴三次后,咳嗽解除,血尿消失。经连续点穴一个月后,患儿已能自己在室外玩耍,没有过敏红点出现,尿蛋白正常,只有血红素不稳定。继续点穴两个月后,可以上学,血红素也正常。点穴三个月后基本痊愈,同时配合在室外小跑的锻炼,治疗中途因不注意饮食,吃了鸡肉等热性食品,又出现红点,但经治疗两次即消除。本例经五行点穴治疗三个月,后改为一星期治疗两次作为保健及巩固疗效。四个月后,经医院检查小孩身体各项指数正常。停止治疗。
4、偏瘫(半身不遂)
刘先生,男,54岁,深圳南山区西丽桑泰丹华  08年6月15日初诊
主诉:两年前曾有后脑疼痛不适,不以为然,在前头部用手拍几下就好了。半年后的一天突然昏倒,在南山医院抢救,住院治疗3个月。出院后留后遗症,已有两年余。曾做针灸半年,服大活络丸1年多,引发虚火、便秘而停药。
检查:偏瘫(脑梗塞引发)。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右侧活动受限),兼有虚火,尤其心火旺,舌裂,大便时有秘结,颜面神经麻痹。
治疗方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补虚,除虚火。兼调理脾胃,通利二便。
点穴选方:泻合谷,补足三里。随症配穴:列缺,风池,曲池,完骨,后溪,上关,下关,四白,地仓,太阳,太冲,丰隆,阳陵泉,中脘,气海,关元,膈、脾、胃、肾俞,委中,承山,申脉等。(配合切摇法,背部循按法、循压法。)
疗效:单用五行点穴治疗,随症加穴,一个月后,可以下床,3个月后,有人扶着能够行走,后因其要回家乡,我教给他的家属点穴手法,嘱其归家后坚持点穴,并教给病员归家后的锻炼方法。病员回家后家属坚持点穴,第二年随访已可自己行走,现继续用五行点穴自疗来保养。
5、自闭症
黄某某,男,年龄:11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海关小区,09年6月15日初诊
综合诊断:自闭症,合并弱智,癫痫。智力发育不全,语言不清,情绪易激动,爱哭,注意力不集中,无自我控制能力,公共场所乱跑乱叫。现服抗癫痫药德巴金(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次11毫升。曾经去上海找专家治疗,减用了德巴金1毫升,一星期发作两次。(医生嘱咐以后不能再减药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加大用药量,家长从此不敢再减药)。
治疗方案:抗癫痫,安神,调整内部气血,补脑,补肾,提升智力。兼补脾胃,通利二便。
点穴选方:主方:补神门、列缺、后溪。泻太阳。补风池、百会、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带脉、膻中、巨阙。  泻中脘。补气海、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
变方:内关(补),大陵(补),合谷(泻),列缺(泻),太冲(泻),三阴交(补),阴陵泉(泻),足三里(补),水道(泻),关元(补),脾俞(补),肾俞(补)。
疗效:治疗一个月后各症都有减轻,能够安静下来,人多的地方也不再乱跑乱叫,有了自控能力。嘱其家长开始减药5毫升,连续用五行点穴治疗,每个月减药1毫升,至09年9月1号,患儿只服4毫升德巴金。(点穴以来,患儿未有癫痫发作,没有一次感冒,身体各方面发育良好。中途曾患过腮腺炎,用五行点穴治疗,两天即痊愈。)2010年9月1日,停止服药,小孩行为表现基本正常。(因为,只有完全停止了药物,才能加强提升智力的手法和穴位,这样,智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本例尚在继续跟踪观察中。
6、尿毒症
李某某,男,年龄:27岁,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    09年9月23日初诊
主诉:两年前曾在楼房顶层地板上睡觉半年多时间,当时气温很热,只有风扇没有空调。后又去广西出差,常吃田鸡火锅,当时女朋友在身边,性生活比较频繁。后来渐感虚弱无力,腰痛,排尿难,经某大医院确诊为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贫血型高血压。
检查:该员现在临床表现除上症外还有心动过速,皮肤发痒,情绪压抑,两侧腰痛,全身关节不定时疼痛,小便难已有两年时间,医院难以用药物全方位兼顾治疗。现仍需做透析治疗,最近感到全身无力,上二楼都很困难,衰弱无力。
治疗方案:以加强气血运行,排毒通便,抑制心动过速和血压上升为主。兼用补气、补血、补肾手法。
点穴选方:太渊(补),内关(补),风池(泻),百会(泻),足三里(补),阴陵泉(平),太溪(补),璇玑(泻),膻中(泻),气海、关元(补,加点法),水道(泻),肺、心、膈、脾、胃、肾、膀胱俞皆用补法。
疗效:五行点穴三次后有尿意感,早上能排少量尿。治疗15次(一个月)各症均有减轻,但出现肩痛,左侧臂弯痛,失眠。加点肩髃(五行联用法),少海(五行联用法),配少冲,少府,神门,灵道,三阴交等穴。按前方点穴,三个月后病情基本稳定,感觉有力气,嘱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教给其每天自我锻炼的方法,继续用五行点穴治疗。本例治疗半年后因其家属接去上海,现情况不明。
7、急性胃痉挛
安某,男,29岁,深圳市深航锦江国际酒店客人,05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最近心情不好,晚饭吃的比较饱,饭后即去游泳,游泳过程中突然发作胃部痉挛性疼痛。(女朋友代诉)
检查:患者不能动,身体卷曲,面无血色,脉搏急促,表情痛苦!作急性胃痉挛处理。(当时患者女朋友对点穴治疗有疑问,但看到患者痛苦不堪,答应先用点穴试试看,如果不行再做别的处理。)
治疗方案:以止胃痛,通胃肠气血,活全身经络,解肝郁。
点穴选方:合谷(泻),内关(补),腕骨(泻)足三里(补),太冲(泻),至阳(泻),膈俞(补),肝俞(泻),脾、胃俞(用内劲点穴法、五行点穴五种手法),中脘(泻),气海(补),关元(补)。
疗效:点穴半小时后疼痛减轻,腰可以伸直。1小时后,患者开始与我谈话,疼痛消失。点穴完毕,身体基本正常。本例治疗一次即告痊愈。
结语:由于情绪郁结中饮食,造成肝气犯胃,加之饮食过量,饭后即游泳,湿气内侵,极易出现胃肠病变。提醒大家,饮食时情绪要放松,晚饭不要太饱,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以慢步活动为佳。
贾氏点穴疗法
信息来源:市档案局 信息提供日期:2017-11-16 【字体:大中小 】 视力保护色:
以指代针的点穴疗法是来自民间、源于实践、根据武功点穴原理演化而来的,术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运用意念力,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的刺激线上,用手进行点、按、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促进体内的气血畅通,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贾氏流派第二代传人、深圳市中医院点穴专家陈荣钟副主任医师从医40年,发扬传统、大胆创新,首创“治瘫十法克偏瘫”、“以惊治惊疗脑瘫”、“唇睑刺激治面瘫”等学术理论和治疗方法,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掌握点穴绝技且有建树的专家。曾受到联合国副秘书长莫瑞斯?斯特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以及李鹏委员长等接见与鼓励。
2006.6.8深圳市中医院 陈荣钟医师为代表团成员作现场点穴治疗
2000.10.16广州中医药大学 陈荣钟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授课
贾氏点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在指导传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早泄的中医按摩法
推拿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疗效观察 - 中医推拿 - 岐黄中医网
神奇 “五行点穴疗法”
穴位按摩可治疗早泄不妨来试试
关于点穴疗法
捏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