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象动图解读虚脉、微脉、细脉、代脉、短脉,普通人也可以看懂

虚脉类包括虚脉、微脉、细脉、代脉、短脉五种脉象,其共同的特点是脉动应指无力。

虚脉

【脉象特点】

寸关尺三部脉举之(号脉时)浮大迟软,号脉时感到空虚。

虚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管松弛,充盈度不足,轻取脉浮形宽,动迟(搏动迟缓),应指松软,按之空空。李中梓在《诊家正眼)中说:“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高度概括了虚脉的脉象特点。

【临床常见疾患】

多见于虚证,气血两虚证。

【临床脉象特点机理分析】

血虚不能充盈于脉,气虚不能束敛脉道,脉道松驰,所以按之空豁(号脉时空空感明显);血虚失敛,气浮于外,故脉浮形大;气虚无力搏动血行,则脉来应指迟软。

微脉

【脉象特点】

脉来极细极软,若有若无,号脉时感觉脉象欲绝。

微脉的体象特点是脉形极细,脉力极软,按之似有似无,欲绝非绝,起落模糊。

【临床常见疾患】

主阳气衰微、气血虚甚。

【脉象特点机理分析】

营血虚衰,不能充盈于脉则脉形极细;阳气衰微,无力鼓动于脉,则脉来极软,按之欲绝,起落模糊。

细脉

【脉象特点】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的特点是脉道窄,脉形细,指下循之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清晰而不模糊。

【临床常见疾患】

多见于气血两虚、湿病、亡阳、亡阴、阴虚、心阳虚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狭窄)。

【临床脉象特点分析】

血虚不能充盈脉道,所以脉细如线,气虚无力鼓动于脉,所以脉来应指无力。

心阳虚衰或阳气亡脱,无力行血,脉道不充,所以脉细而数。

阴虚、亡阴,脉道不充,所以脉细而数疾。

湿性黏滞,湿邪困压脉道,脉气被困,致使脉细而应指有力。

代脉

【脉象特点】

脉来时有一止,止有定数,歇止(间歇)时间一般较长。

代脉是有规律性的歇止脉,无论脉搏搏动快或者慢,只要是有规律的停止,均为代脉。

【临床常见疾患】

多见于脏气虚衰,主要是心阳心气虚衰,肾气衰惫、痰阻、气滞、食积、血淤;洋地黄或奎尼丁等药物中毒。

【脉象特点病理分析】

肾气衰惫,蒸动无力或心气心阳虚衰,鼓动乏力,致脉气不续,时有歇止(停止),止有定数而出现代脉。痰浊,食积、气滞、淤血阻滞,脉行不畅,脉气时有不续而出现脉有规律的歇止(停止)。

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损伤心阳,影响脉气的运行,导致脉气有规律的停止,也可以出现代脉。

另外,情绪紧张、激动、惊恐出现代脉,是属于正常现象的。

【中西方医学角度解读】

关于促、结、代脉的临床意义,促、结、代脉的形成基础是心脏的过早搏动,或称为期前收缩。

过早搏动是由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其可发生于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或是异位性的患者中;可以偶然发生,也可以频繁地发生;可以不规则地发生,亦可以有规律地在每一个或每两三个正常搏动之后发生,从而形成二联律、三联律。

不规则的过早搏动,形成结脉或促脉;规则的过早搏动则形成代脉。

过早搏动可发生于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其发生可无明显诱因,但多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饮酒、吸烟、喝浓茶等引起。

当作为疾病时,多见发生于多种心脏病,洋地黄、奎尼丁、佛剂等药物的毒性作用,低血钾及对心脏的直接刺激,如心脏手术或心脏、导管检查都可引发过早搏动。

上述原因引发的过早搏动,既可以是不规则的,也可以是规则的。并不存在规则的过早搏动病情比不规则的过早搏动病情严重的问题。因此,其分别形成的代脉和促、结脉所反映病情的轻重应该是相同的。

不然,从中医角度是无法无法解释脉结代,即结脉和代脉混杂出现;或脉促代,即促脉和代脉交替混杂出现的现象。所以促、结、代脉的病因从中医角度分析是基本相同的,都是肾元衰惫、心气心阳虚衰、气血痰食结滞、洋地黄及奎尼丁等药物中毒。

短脉

【脉象特点】

尺部、寸部脉俱俯而关部突起,脉动明显。

关部位于桡骨茎突上,故脉位相对表浅,用同样指力号脉时,关部脉动明显而尺部和寸部不能触及,使人有脉只感觉到关部的感觉。

【临床常见疾患】

多见于气郁和气虚。

【脉象特点病因机理分析】

痰食积滞,气滞血瘀,阻滞气机,致脉气不伸,使脉短而有力;气虚无力鼓动于脉,脉气难以浮起,致脉短无力。

【古籍论述】

短脉的脉象特征是“首尾俱短,常只显于关部,而在寸尺两部多不显”。这一说法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是浮取时,寸部尺部多不显,常只显于关部。因桡骨茎突的关系,使桡动脉关部脉位比较表浅,故浮取之,关部脉动明显,而尺部寸部脉常不显,实际上,稍一用力,寸部和尺部均能触及脉搏搏动,因此说短脉“首尾俱短”“脉动不满本位”,是不成立的。

明代医家李中梓在《诊家正眼·诊脉法象论》中说:“短之为象,两头沉下而中间独浮也……盖脉以贯通为义,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弯壤判,岂有断绝不通之理哉?假使上不贯通则为阳绝,下不贯通则为阴绝,俱为必死之脉矣。”一语中的,说出了脉的真诺。

从有些文献可以看出,有些古籍经典也是需要大家擦亮眼睛,反复斟酌分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脉类脉象
初学把脉
脉学经典必读,濒湖脉学虚脉类奉送!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虚脉类
脉象何其多如何鉴别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