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溪滇剧发展七十年
玉溪解放70年以来,玉溪滇剧院已经拥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经典剧目、一个由优秀戏剧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多项来之不易的国家级戏曲表演最高奖——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20-05-11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日报 ]

□  崎松

滇剧被誉为“滇粹”,是中国戏曲百花园里一朵艳丽的奇葩。滇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腔调有丝弦、胡琴和杂腔杂调等,自清道光年间逐步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声腔后,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玉溪是著名的“滇剧窝子”。玉溪滇剧院于1952年初开始筹建,9月20日正式成立,从当初的滇剧组发展到后来的滇剧队、滇剧团,2012年4月文化体制改革时升格为玉溪滇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加挂玉溪滇剧院牌子。

玉溪滇剧院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历届玉溪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关心重视下,事业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壮大。不仅发掘、整理、创作了《逼死坡》《荆轲刺秦》《八件衣》《白蛇传》《朱德与唐淮源》《京娘》《西施梦》《雁鸣陀关》《水莽草》等一大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也培养了以冯咏梅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专业人才,还应邀到法国、意大利、突尼斯等国演出。先后两次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还有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华戏剧表演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集体奖”、云南“山茶花戏剧奖”等多项大奖。2009年,玉溪市滇剧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共同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多年来,玉溪滇剧院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高扬时代的主旋律。积极开展送戏“上山下乡”,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始终坚持植根基层,积极开展“传、帮、辅、教”活动,不断培养基层的滇剧艺术人才;始终坚持从内容到形式改革传统戏,紧跟时代潮流发扬传播优秀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开展广泛文化交流活动,足迹遍布云南大部分地区和北京、上海、苏州、南宁、西安、四川、贵州等地。

在历史上,玉溪滇剧院(团)发展也受到过一些波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玉溪滇剧团和全国文艺战线一样,迎来了文艺的第二个春天,十年禁锢的传统剧目得以开放。当时剧院排演了《白蛇传》《秦香莲》《乔太守巧点鸳鸯谱》《屠夫状元》等,观众人山人海。仅《白蛇传》一剧,在玉溪和江川两地,就各演了50场,场场满座,一票难求。1978年至1983年这段时间,是一个演出的高潮时期,其中最多的一年,剧团共演出286场。

随着多元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城乡电视网普及之后,古老的滇剧地盘不断缩小,逐渐淡出了青年人的视野。专业表演团体也陆续改制或撤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玉溪滇剧院能生存保留下来,战胜重重困难,一枝独秀,撑起云南滇剧的半边天,并成为云南著名、全国知名的一个地市级地方剧剧团,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玉溪的滇剧有深厚底蕴和群众基础,根深才能叶茂。早在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丁三凤的泰安班就到新平县演出,带动了当地滇剧组织的建立。到了光绪年间,玉溪各县滇剧活动已经十分盛行,有影响的业余戏班就有60多个,仅玉溪县(今红塔区)就有32个。抗日战争时期,昆明遭到日本飞机轰炸,滇剧民间艺人们又分散到各县、乡(镇)继续演出,不仅培养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同时又锻炼了一批优秀人才。玉溪滇剧团建立后,曾先后从通海、澄江、江川等三地滇剧团都调入过一批演员。

二是有一班热心奉献、执着追求的剧院管理干部。玉溪滇剧院(团)成立68年来,一批接一批党政领导干部被选派到团里担任团长和党支部书记,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党的艺术事业。俗话说:“宁带千军万马,莫带吹吹打打。”确实,剧团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是很艰辛的。从建队初期的明辉南、苏永华、和世泰,到剧团解散又恢复重组后的王绍珍、周家顺、陈天佑;再到后期的李钟发、冯咏梅,他们都为滇剧院(团)的各种建设付出了很多心血与智慧。

三是有培养尖子人才的措施和方法。玉溪滇剧院建立至今,从大专文艺院校毕业后分配进来的人员很少,大多数骨干都是本院用以团带班形式培养出来的。剧院历届领导都把培养、关心、爱护人才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来抓。他们深知造就地方戏自己的尖子演艺人才,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滇剧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一个剧种有无自己的代表性人物,往往是评价该剧种发展水平及观众对它的认知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团里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拜师传承、观摩演出、请专家授课等多种方法培养各种人才,使青年人才不断茁壮成长。

四是有很强的精品意识。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戏剧作品是综合艺术,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都会如同盐溶于水一样,渗透到典型艺术的形象之中,是缺一不可的。玉溪滇剧院所走过的68年历程,就是不断打造优秀作品、打造精品的历程。团队领导要求对每一场剧戏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角色、每一句台词、每一段唱腔的设计等,都要精益求精,所以才有了《八件衣》《白蛇传》《朱德与唐淮源》《京娘》《西施梦》《水莽草》等一批大小剧目的获奖。

五是有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扶持。玉溪地区历来是云南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之一,当地历任党政领导对滇剧院(团)的建设都很重视,从财政上给予过不少支持。仅2009年至2016年间,中央财政就拨给滇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经费及国家艺术基金584万元,云南省拨给滇剧院文化事业经费及精品创作基金429万元,玉溪市财政及红塔集团拨给剧院各项补助资金502万元,总计1515万元。有这么多的支持,剧院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

在全国地方剧种表演团体不太景气的状况下,玉溪滇剧院能拿到云南省和国家级戏曲表演的各种最高奖项,并红红火火走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弘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实属不易。体制改革以后,滇剧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虽然说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但玉溪滇剧院一定会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史忆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宜良滇剧
【Miss 柯话廊】中国“梅花奖”杨丽琼:基因里流淌着花灯
感动 | 昆明这个菜市场的三楼竟然有这样一群人?必须曝光他们,让全昆明的人都知道!
吴石坚:谈谈京剧的“演员中心”
梨园传三迤 歌舞动云岭
滇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