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企八大基建狂魔为何逆势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的基建非常厉害,1中国建筑、2中国中铁、3中国铁建、4中国交建、5中国电建、6中国中冶、7中国能建、8中国化学并称央企八大基建狂魔。

(一)组织结构

一、中国建筑(CSCEC)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最大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和中国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1、8个基建局

8个基建局所在地
中建一局北京
中建二局北京
中建三局武汉
中建四局广州
中建五局长沙
中建六局天津
中建七局郑州
中建八局上海

2、4个设计研究院

设计研究院地点
中建东北院沈阳
中建西北院西安
中建西南院成都
中建西勘院成都

二、中国中铁(CREC)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

1、19个基建局

19个基建局所在地
中铁一局西安
中铁二局成都
中铁三局太原
中铁四局合肥
中铁五局贵阳
中铁六局北京
中铁七局郑州
中铁八局成都
中铁九局沈阳
中铁十局济南
中铁大桥局武汉
中铁隧道集团洛阳
中铁电化局北京
中铁建工局北京
中铁上海工程局上海
中铁航空港北京
中铁港航局广州

2、3个勘察设计院

3个勘察设计院所在地
铁二院成都
铁三院天津
铁六院天津

三、中国铁建(CRCC)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

1、17个基建局

17个基建局所在地
中铁十一局武汉
中铁十二局太原
中铁建大桥局天津
中铁十四局济南
中铁十五局上海
中铁十六局北京
中铁十七局太原
中铁十八局天津
中铁十九局北京
中铁二十局西安
中铁二十一局兰州
中铁二十二局北京
中铁二十三局成都
中铁二十四局上海
中铁二十五局广州
中铁建电气化局北京
中铁建港航局珠海

注:中铁建11-20局属于铁道兵兵转工,中铁21-25属于2004年配合铁道部主辅分离新组建的。

2、4个勘察设计院

4个勘察设计院所在地
铁一院西安
铁四院武汉
铁五院北京
中铁上海院上海

      另有中土集团(北京)、中铁建国际集团(北京)、中铁承建集团(长沙)、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北京)、中铁物资等30多家二级公司。

四 、中国交建(CCCC)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 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及设计企业。

1、中交五大品牌

序号名称总部
1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CCCC)北京
2中国路桥(CRBC)北京
3中国港湾(CHEC)北京
4振华重工(ZPMC )上海
5中房集团(CRED)北京

2、中交基建企业

序号企业总部
1中交一航局天津
2中交二航局武汉
3中交三航局上海
4中交四航局广州
5中交一公局北京
6中交二公局西安
7中交三公局北京
8中交四公局北京
9中交路建北京
10中交隧道局北京
11中交机电局北京
12中交疏浚上海
13中交地产北京

3、8个勘察设计院

8个勘察设计院所在地
中交水规院北京
中交一航院天津
中交二航院武汉
中交三航院上海
中交四航院广州
中交一公院西安
中交二公院武汉
中交公规院北京
五、中国电建(POWERCHINA)
       中国电建是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14个省(市、区)电力勘测设计、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基础上于2011年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

2、中国水电17个工程局

序号名称总部
1中国水电一局长春
2中电建建筑集团(中国水电二局)北京
3中国水电三局西安
4中国水电四局西宁
5中国水电五局成都
6中国水电六局沈阳
7中国水电七局成都
8中国水电八局长沙
9中国水电九局贵阳
10中国水电十局成都
11中国水电十一局郑州
12中国水电十二局杭州
13中国水电十三局天津
14中国水电十四局昆明
15中国水电十五局西安
16中国水电十六局福州
17中国水电基础局天津

3、中水顾问系统8个设计研究院

序号名称总部
1水规总院北京
2电建华东院杭州
3电建西北院西安
4电建中南院长沙
5电建北京院北京
6电建贵阳院贵阳
7电建昆明院昆明
8电建成都院成都

4、14个省(市、区)电力勘测设计、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系统企业:

地区企业
河北河北设计院、河北电建一公司、河北装备公司
山东山东电建总公司(济南)、山东电建一公司(济南)、山东电建三公司(青岛)
上海上海院、上海电建、上海能源装备、上海电力环保设备
吉林吉林院、长春发电设备总厂、长春龙源、四平线路器材厂
甘肃甘肃能投(兰州);青海省电力设计院(西宁)
宁夏宁夏电力建设工程公司(银川)
四川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四川电力设计咨询公司、四川电建二公司、四川电建三公司、成都电力机械厂、成都电力金具总厂、成都铁塔厂、都江电力设备厂
重庆重庆电力建设总公司
贵州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中电建贵州公司
河南中电建华中院、中电建河南公司、河南电力器材公司、郑州电力机械厂;
湖北中电建湖北公司、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武汉电力设备厂
江西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江西火电、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江西省电力设备总厂
福建福建电力勘测设计院

5、后来调整重组

序号公司成立总部
1电建路桥2006年4月北京
2电建铁路2011年1月北京
3电建港航2007年重组整合天津
4电建核电2016年8月由山东电建二公司更名而成济南
5电建新能源2004年7月北京
6电建国际2016年3月北京
7电建地产2005年11月北京
8电建海投2012年7月北京

       另有电建租赁、电建装备研究院、北京华科软、电建水治理、电建(德国)等85家二级子公司、控股公司。

六、中国能建(CEEC)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行业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

1、主要子集团

1)葛洲坝(CGGC)(武汉)
子公司所在地
葛洲坝一公司宜昌
葛洲坝二公司成都
葛洲坝三峡公司宜昌
葛洲坝三公司西安
葛洲坝五公司宜昌
葛洲坝六公司昆明
葛洲坝机电公司成都
葛洲坝基础公司宜昌
葛洲坝电力公司宜昌
葛洲坝机械船舶公司宜昌
另外还有葛洲坝国际公司、葛洲坝房地产公司、葛洲坝水泥公司、葛洲坝宜昌基地管理局等20多家下属公司。
2)中电工程(CPECC)(北京)
子公司所在地
中电工程东北院长春
中电工程华东院上海
中电工程中南院武汉
中电工程西北院西安
中电工程西南院成都
中电工程华北院北京
另外还有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有限公司、新能源有限公司、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共10 家全资子企业。
3)中能装备 (CEEEC)(北京)
子公司所在地
华南装备广州
华东装备镇江
西北装备西安
北京设备公司北京
江苏装备公司常州
山西装备公司太原
葫芦岛设备公司葫芦岛
南京线材公司南京
湖南线材公司长沙
湖南三电醴陵
鞍山铁塔公司鞍山
宝鸡铁搭公司宝鸡
兰州修造公司兰州
沈阳机械公司沈阳

2、设计单位

单位所在地
中能建黑龙江院哈尔滨
中能建辽宁院沈阳
中能建天津院天津
中能建山西院太原
中能建江苏院南京
中能建浙江院杭州
中能建安徽院合肥
中国能建湖南院长沙
中国能建陕西院西安
中国能建甘肃院兰州
中国能建新疆院乌鲁木齐
中国能建广东院广州
中国能建云南院昆明
中国能建广西院南宁

3、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所在地
黑龙江火电一公司哈尔滨
黑龙江火电三公司哈尔滨
东电一公司沈阳
东电二公司大连
东电三公司锦州
天津电建天津
山西电建太原
江苏电建一公司南京
江苏电建三公司镇江
浙江火电杭州
安徽电建一公司合肥
安徽电建二公司合肥
湖南火电长沙
西北电建西安
广东火电广州
广电工程局广州
广西水电集团南宁
广西水电工程局南宁

七、中国中冶(MCC)

       1982年成立,2015年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不再作为国资委直管企业。

1、施工企业

中冶建设施工企业所在地
中国一冶武汉
中国二冶包头
中国三冶鞍山
中国五冶成都
中冶天工天津
中冶建工重庆
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成都
中国二十冶上海
中国二十二冶唐山
中冶宝钢技术上海
上海宝冶集团上海
中国华冶集团上海
中冶置业北京
中冶海外北京
中冶东北建设沈阳

注:从前冶金部的冶建单位从一冶到二十三冶,目前,除中冶子公司外,部分成为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节能、中国有色的子公司,部分下放各省,部分改制。

2、八大院及其他研究院

1)原冶金部八大院

原冶金部八大院所在地
中国恩菲北京
中冶京诚北京
中冶赛迪重庆
中冶南方武汉
中冶华天马鞍山+南京
中冶东方青岛
中冶北方大连
中冶长天长沙

2)原冶金部其他研究院

其他研究院所在地备注
中冶建研院北京
中冶设备院北京
中冶焦耐大连
中冶沈勘沈阳
中冶武勘武汉2013年2月划归中国五冶,已经成为五冶集团全资子公司。

八、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NCEC)

        中国化学,是一家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环境治理、相关工程及工艺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及服务的大型中央企业。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中化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
诚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国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化建工程集团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刚果(金)股份有限公司(境外)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东公司(境外)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华旭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中化工程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中化工程集团环保有限公司
印尼中化巨港电站有限公司(境外)

(二)经营情况

一、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2022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0550.52亿元,同比上升8.58%;归母净利润509.5亿元,同比下降1.16%;扣非净利润452.34亿元,同比下降8.66%;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5197.78亿元,同比下降6.4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4.37亿元,同比下降45.8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5.34亿元,同比下降57.41%;负债率74.35%,投资收益56.76亿元,财务费用196.74亿元,毛利率10.46%。

      4月17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公布2023年1-3月经营情况简报。公告显示,今年1-3月,中国建筑新签合同总额10843亿元,同比增长20.9%。

       在地产业务情况方面,今年1-3月,中国建筑实现合约销售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82.8%;合约销售面积5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9%。

      在土地储备方面,今年1-3月,中国建筑新增土地储备68万平方米。截至3月末,中国建筑持有的土地储备为9114万平方米。

      在所有房地产企业都大幅下滑的时候,四大地产央企数据,华润置地利润下降13%,保利发展利润下降33%,招商蛇口利润下降59%,中海发展利润下降42%,央企华侨城利润下降387%,而中国建筑利润仅下降百分之1.2%。

二、中国中铁

       2022年中国中铁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 26,659.3 亿元,同比增长 10.3%;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 278.9 亿元,同比增长 35.7%;工程设备与零部件制造业务未完合同额 1306.3 亿元,同比增长 33.8%;

      受益央企地产企业地位,房地产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 751.9 亿元,逆势高增29.6%,年签约销售面积实现548万平方米,同比高增36.2%,每平米年销售均价为1.37万元,同比降低4.8%。新增土地储备面积 130.61 万平方米。

      2023年一季度中铁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6,673.8亿元,同比增长10.2%。

      从地域分布来看,境内业务新签合同6,273.6亿元,同比增长10.8%;境外业务新签合同400.2亿元,同比增长1.1%。

       从业务类型来看,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77.4亿元,同比减少35.1%;工程建造业务新签合同5,060.3亿元,同比增长21.8%;装备制造业务新签合同162.1亿元,同比增长8.6%;房地产开发业务新签合同170.5亿元,同比增长137.8%;资产经营业务新签合同402.9亿元,同比减少42.3%;资源利用业务新签合同65.6亿元,同比增长10.3%;金融物贸业务新签合同172.2亿元,同比增长29.7%;新兴业务新签合同562.8亿元,同比减少16.5%。

        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726.25亿元,同比增长2.07%,综合毛利率9.08%,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详情如下:

三、中国铁建

  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0963亿元,同比+7.5%;实现归母净利266.4亿元,同比+7.9%,全年业绩稳增长。新签订单稳增15%,绿色环保业务表现亮眼,同比高增50.4%。

  2022年全年公司累计实现新签订单合同额3245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8%,同比稳增15.1%。

  2023Q1实现营收2735亿元,同比+3.43%,实现归母净利59.1亿元,同比+5.10%,实现扣非净利润56.6亿元,同比+5.20%。Q1综合毛利率7.77%,同比提升0.46pct。现金流2023Q1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92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18.8亿元,收现比106%,同比+5.8pct,回款能力改善。

  23Q1工程承包/绿色环保新签同比+42%/+132%,新签及在手订单保障充裕。

  2023Q1新签订单5396亿元,同比稳增15.82%,其中房地产新签201亿元,同比+81%,地产订单受益央企品牌背景,销售表现优异。截止2023Q1,公司在手订单6.64万亿,按2022年收入计算,订单保障倍数6.05倍,发展动力充沛。

四、中国交建

       2022年中国交建营业收入7,202.75亿元,增长5.02%。其中,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的收入为986.56亿元(约折合141.75亿美元),增长4.02%,约占本公司收入的13.70%。毛利润838.84亿元,下降2.32%。毛利率11.65%,较上年同期减少0.88个百分点。营业利润309.45亿元,增长8.63%。营业利润率达4.30%,较上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为309.68亿元,增长7.7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1.04亿元,增长6.16%。

     2022年,本公司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48.99亿元,同比增长23.35%。其中,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3.58亿元(约折合2.1亿美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1,481.12亿元。

      2023年1-3月,中国交建新签合同额为4,578.13亿元,同比增长6.30%,完成年度目标的30%(按照董事会审议批准的在2022年新签合同额15,422.56亿元的基础上增长9.8%测算)。其中,基建建设业务、基建设计业务、疏浚业务和其他业务分别为4,012.20亿元、174.00亿元、355.54亿元和36.39亿元。

五、中国电建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5726/114亿元,同比增长1.2%/15.9%,业绩表现超预期。从收入结构看,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分别实现营收5044/238亿元,同比+6.7%/+11.5%,其中新能源运营业务实现收入86亿元,同比+6.1%。2022年末公司绿色砂石资源储量达到86亿吨,设计年产能为4.69亿吨,投资规模为1004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公司工程主业稳健发展,电力运营业务及绿色砂石等高附加值业务表现亮眼。

   2022年新签合同额约10092亿元,同比+29.3%;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8168亿元,同比+32.6%,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1923亿元,同比+17.1%;分业务看,公司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建新签4529/1767/3566亿元,同比分别+89%/+36%/-1.5%。其中光伏发电/风电/抽水蓄能1936/1455/243亿元,同比+410%/+68%/+20%。整体看公司新能源业务如期发力,成长逻辑逐步兑现。

  2023年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1335/30.2亿元,同比增长0.66%/8.7%,扣非净利润实现29.8亿元,同比增长22.5%,Q1延续稳增态势。

  2023年Q1公司新签合同额3224亿元,同比+30.2%;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金额为2679亿元,同比+34.4%,境外新签合同金额为545亿元,同比+12.9%;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水资源与环境新签合同额分别1571、1058、503亿元,同比分别+207%、+19%、-47%,分别占累计新签合同金额的49%、33%、16%。

六、中国中冶

中国中冶2022年营业收入为5,926.69亿元,较2021年的5,005.72亿元增加920.97亿元(增幅18.40%)。净利润为129.27亿元,较2021年的116.07亿元增加13.20亿元(增幅11.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2.72亿元,较2021年的83.75亿元增加18.97亿元(增幅22.66%)。

房地产开发业务营业收入为227.27亿元,较2021年的214.16亿元增加13.11亿元(增幅6.12%)。

  2022 年订单量稳步提升,新签订单同比提升 11.5%,结构不断优化。2022 年新签 1.35 万亿元,同比+11.5%, Q4 新签 4083.0 亿元, 同比增长 24.5%。2022年0.5亿元以上项目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12.4%, 大订单占比达到93.6%。

     2023Q1实现营业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25.8%。2023 Q1公司新签合同32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其中1/2/3月分别新签1054/891/1313亿元,单月同比分别-4.32%/-9.46%/+18.80%,销售状况持续改善。

七、中国能建

       2022全年完成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0,490.9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663.9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136.8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04.1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78.1亿元,同比增长20.1%。

      2023年1季度公司完成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977.1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85.2亿元,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1.3亿元,同比增长17.8%。

      其中房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4.9亿元,同比增长25.0%,河北保定市城中村改造、广东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岛会址、海南海口市江东新区安置房三标段等房建项目进展顺利。此外,民爆、装备制造等业务营业收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八、中国化学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4.37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归母净利润54.15亿元,同比增长16.87%。其中化学工程实现营收1183亿元,同比+9.59%,毛利率9.93%,同比+0.48pct;基础设施实现营收224亿元,同比+58.05%,毛利率7.16%,同比+0.24pct;环境治理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20.97%,毛利率11.36%,同比-0.75pct;实业及新材料实现营收74亿元,同比+5.69%,毛利率8.14%,同比-9.01pct;现代服务业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20.05%,毛利率6.15%,同比+0.96pct。公司工程业务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承揽任务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2022年公司竣工验收项目1108个,总金额703亿元;在建项目3300个,总金额1431亿元;重大在建项目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本期确认收入147.61亿元,完工百分比达31.30%。

      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2969.23亿元,同比+10.07%。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2590.27亿元,同比增长17.6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7.24%;境外新签合同额378.96亿元,同比下降23.6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2.76%。从业务类型看,建筑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2800.07亿元,同比增长9.95%其中化学工程新签合同额2115.32亿元,同比增长12.83%,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606.44亿元,同比增长6.78%,环境治理新签合同额78.31亿元,同比下降24.62%;新签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合同额46.36亿元,同比增长24.68%;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61.67亿元,同比增长26.99%;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43.81亿元,同比增长14.73%。公司全面布局绿色低碳环保业务,2022年绿色化工新材料合同额超过700亿;稳步推进海外经营,新增8个国别市场,签署“千亿大单”增补合同、印尼油储码头项目、沙特沙比克项目、巴基斯坦LNG项目等海外大单,高质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2905.53亿元人民币。其中,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开工项目金额500亿元人民币,在建项目中未完工部分金额2405.53亿元人民币,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带来有力支撑。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7.99亿元,同比增长20.63%;归母净利润11.11亿元,同比增长13.69%;扣非净利润11.10亿元,同比增长15.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21亿元,上年同期为-68.81亿元;报告期内,中国化学基本每股收益为0.1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8%。

(三)总结

       ​从中国八大基建央企公司2019-2023年一季度经营数据来看,各公司都基本保持二位数增长趋势。这与我们现在可感知的大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情况截然不同。八个企业在疫情期间非但没有损失严重,反而有逆势增长态势。有关地产板块尤为明显。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1)为了保证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国近些年资金政策宽松,新币通过基建公司投资消化,可以拉动内需发展。

2)由于各地方房地产公司纷纷有资金链断裂及破产压力,地方政府、城投公司选择项目合作方时优先选择以央企背景、国企背景为主的企业公司,以规避风险。使这些企业订单逆势增长。

3)在前些年国进民退的政策环境背景下,私有企业生存环境越发艰难,一些私有上市公司因为与政府的ppp项目、过度投资、与资金方签订对赌协议等,致使很多上市公司老板失去控股权,这些公司往往由国资背景公司接盘。无形中增加了国资公司的市场占有规模。

4)市场经济进入下行期间后,投资及消费热情减少,由于私企没有银行无条件支持,规模过大经营成本高,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极易资金链断裂,拥有银行背书/股东的国资公司可以低价收购这些公司,从而加快了市场国家寡头经济的形成。资金及产业向国企过度集中,对于国企公司是利好的,但是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生态却是利空的,无论是市场活力、市场竞争及就业数据都将受到负面影响。

5)前段时间国家出台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正是发现产业过度集中到国企央企后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过国企利润增大的好处。但是,由于私企老板经过疫情三年,经过政审下公司,经过严格的查税及审查之后,寒蝉效应仍然需要时间消化。但国家推进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及决心不应有失,假以时日必可使私营企业重获新生,为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私营企业为补充的市场经济重获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年海外超万亿新签额,中国铁建蝉联“海外王”
2020年八大工程央企实力大比拼
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前100家企业
这一年他们都是佼佼者
2021年八大工程央企实力大比拼
中国中铁各工程局最新排名来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