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年HR,转型做业务
HR COFFEE 社群

国内高端专业

 HR主题社群

雍澜君行长曾在省行人力资源部工作多年,并牵头开展了行内多项人力资源改革工作,主笔的专业调研报告获得总行嘉奖,他本人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师,在HR业内也是知名专家。

一年前,他从省行人力资源部空降到地市分行做一把手。说实话,不经历副职直接到一把手,这次转型既是组织的高度信任,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考验。

很多人都在观望,这位省行来的“书生”,到底能干出什么业绩,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他能带领这家看似高位运行、实则包袱很重的地市分行平稳过渡、走向成功吗?


  • 作者:欢姐

  • 来源:我们HR(ID:WeHRClub)


1

成功HR的关键

 问  作为为一名成功的HR,您认为自己关键做对了什么?

我在省行做了10多年的HR工作,去年被直接任命为要带领500多名员工的团队一把手。

这项任命是组织的信任,放心派你去干一把手,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我自己分析,可能是我在做HR工作的过程中,在以下方面获得了认可。




1.积极的价值思维


尽管在人力部工作很长时间,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能给业务经营带来什么价值,而不只是完成总行布置的任务。

比如说我们做招聘、做培训、调整干部、报表统计,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执行层面的事情。那到底什么事情、什么工作能真正为业务经营提供支撑?我一直在思考。

好几次参加公司组织的重要会议、支部组织生活会时,当谈到自己的工作设想、查摆问题和不足时,我总是能够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

2019年,我牵头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主题是面对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应该如何进行规划、调配和安排。当时参加报告评审的行内评委、外部专家,一致给这个调研报告评了最高分。

基于我平时我对人力资源驱动业务经营、坚持价值导向的思考和工作,得到了领导们的信任和认可,也放心让我直接去当一把手,就是觉得把我放在那个环境里,应该是能够胜任并做出一番成绩的。




2.持续的成长行动


一直以来,我都保持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我身边的领导、同事都比较了解和认可。

凭借坚持学习的素养和积累,也练就了我较强的可塑性、适应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交到我手里的工作难题,都能有效地克服和解决,不会让它们“掉在地上”。

功不唐捐,真的是走的每步路都算数。厚积薄发,认知升维了,行动上也有体现。

其实这些年我通过各个渠道平台学习积累的东西,无论对我开展HR工作,包括现在做分行行长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3.友善的人际沟通


过去在组织人事部门,不少干部员工,到人力资源部来,都有各种诉求。

我工作的第一原则就是多为对方考虑,不能让对方感到难堪、为难。

符合规定、能办的事情要尽快办、问题要尽快处理,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的事情,不是简单否定,而是尽力帮助对方去思考,找到一条可能的、可行的路径,至少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真心实意地帮他想办法。

SHL的测评老师给过我一个评价,看了我的测评报告,认为我天生适合做HR,属于人际敏感度很高的人,比较善于关注他人的需求、情绪、态度、反应。

无论在什么类型的企业,良好的职场关系都是职业发展的必备要素。

以上,就是我想借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次任命调整来说明,作为一名HR,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为全行经营和业务发展考虑的价值思维,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成长,对他人友善的人际沟通,是我认为HR岗位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2

转型的主要困难

 问  从HR转型到做业务带队伍的经营管理者,您曾经面临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解决的?假如重新再来一遍,您还会用您现在的解决办法吗?或者您想做出哪些调整。




第一个困难,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过去做专业工作,把专业领域的一亩三分地管好就行。现在做一把手,要对全局的业务进行思考和布局。

所有分行的同事都在等着看。我理解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紧张和不安,害怕在新领导面前出错,万一不能很好地匹配和适应新领导的风格怎么办;有等待和观望,省行来的人力干部,能带着咱们干好经营做好业务吗。

我做了10多年的人力工作。坦白说,即便有业务视角,但对具体的业务细节其实一无所知,真的一点都不了解。

银行的考核指标非常多,整个业务的布局怎么布。我们还经常要开会,会上大家都等着听我讲话。缺了业务副职的经历,我的压力其实非常大。

这里说下我当时的解决方案。我找到了我们班子里一个对银行业务布局相对熟悉了解的副职,请副职给我讲课。

我和副职说,你从基层行、部门经理提到当副行长,非常专业,请你从绩效考评的角度,帮我讲讲业务模式的整体逻辑,会影响到哪些指标。

我要快速从宏观上、从整体上有个概念。这样的课,我请他帮我讲了好几次,很有启发。

同时,我把上级行和本级行业务条线各种工作要求、规划安排、工作思路研讨的材料,拿来反复看、仔细学。

跑到基层每家机构去调研,带着自己的疑惑去问,听取各种汇报,尤其是重要部门的汇报。我在脑子里把所有的线索都融合起来,摸爬梳理,获得直觉经验感悟,进而整理成系统性思考,把一张“全景图”做了出来。

这个其实非常考验我对信息的吞吐、思考、整理和再加工能力。坦白说,压力很大。

这时候,我认为自己早期学习和刻意练习的“结构化思维”发挥了作用。

按照一定的结构框架和逻辑规律,我能够快速将海量信息在脑海里分门别类,对于各种业务具体谈判、营销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组。

因此,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业务的盘子基本掌握了。这时候等我再来做规划和布局的时候,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我还有个工作习惯,就是一直坚持做复盘,每周、每月、每季度复盘。

我会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工具的“生命之花”,设计八个维度的每周任务,包括个人成长、社交关系、事业发展、情感生活、健康等等,然后再详细记录我每天各个时间段的活动。

到了周末,我就会根据记录,对照目标进行复盘,确保每周的活动能够保持聚焦在重要的工作之上。

如果重新再来一遍,我还是会有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因为去年工作,我反思,有时候会陷入太具体和过于细节的事务,没有跳出来看更宏观、看全局的工作。就是“背猴子”,把很多不该是我解决的问题,背到了自己身上。

比如,这个事情需要去找XXX,这是可以让副职去做的,但我就直接去找XXX。我听管理课,老师提到一个标准,“这个事情是不是非你做不可”。

我就反思,其实很多事情未必是我非做不可,副职、职能部门或者经营单位都是可以去做的。

这些事情,是看起来很紧急,但对于我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事情,陷进去之后会产生撕裂,影响我的判断和研究。

所以,如果要改进,就是要少背一些“猴子”在自己身上,不被具体的事务给带跑,多增加一些更为宏观的思考以及向上级行的专业部门求助,这样对于宏观、全局的工作上手会更快一些。




第二个困难,是来自内心的挑战


专业工作相对单一,过去往往一拿到手,我就能想到该怎么干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我已经进入舒适区了,得心应手、非常确定。

在人力部这十几年,没有任何慌乱和意外。但现在做业务了,要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会有沮丧,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依然拿不到想要的结果。

比如说个人存款这件事情,要调动很多人来完成,不是一两次营销活动就能拿到结果完成任务的。

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自己会产生很努力但没有拿到结果的无力感。这是非常挑战的。

为了缓解焦虑,在慌乱的状态下,我会去拜访一些无价值的客户,去参加一些无意义的社交应酬。其实这些都是自我安慰性质的工作,效果并不好。

感谢我的反思和内省,后来我还是找到了办法。我提醒自己,所有的管理动作都要回归理性和冷静,我要做的是对实现目标真正有效的工作。

不能自己骗自己,也不能骗下属,陷入“假忙”的状态。

这时候,我做了三件挺重要的事。

1.通过阅读汲取力量。

那段时间,我读了大量传记。比如《心若菩提》《张艺谋的作业》《华为传》《褚时健传》等等。

我看这些书里面的人,曹德旺、张艺谋、任正非、褚时健,他们曾经面对的事情,真的比我难的多。和他们比,我这点困难真不算啥。

看到这些,我的内心增加了很多力量。阅读传记、反思内省的过程,也是逐渐在提升心力的过程,慢慢地我变得更有力量起来。

2.通过复盘修正行为。

我用aTimelogger的app,记录时间日志。学习《精进》一书中介绍的方法,通过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两个维度判断我在做的是否是正确的事。

收益值是当下带来的收益大小,包括心智、情感、身体、物质方面的;收益半衰期,是指收益随着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越长,价值越大。

这些工具是帮助我回归理性的重要手段,把每天的动作聚焦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另外,我会对自己每周的工作,做一个1-10分的评分。6分及更低,就会反思自己并没有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就这样通过持续不断地复盘、修正、调整,逐渐把自己拉回到最理性的状态。

3.通过学习掌握方法。

管经营、做业务、带团队,每天要面对各种非常具体的问题。

比如,和客户去谈贷款利率,被客户压制住了,就会有无力感,感到挫败。

我就会到各种知识学习平台,找相应的书或者课程,比如说谈判课,结合刚刚这场失败的谈判经历,复盘分析,从课程里、从书本找方法。

下次遇到同样的类似的情形,就把学到的方法运用起来。这样我就逐渐找到了越来越多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收获管理的“松弛感”。不会感到很焦虑、很无力,也不会再去做无用功。




第三个困难,是对性格和心态的冲击


第三个困难,其实和内心的挑战类似,可能更进一步的,是这种角色转换、工作性质的转换,对我原本的性格和心态的冲击。

说实话,原来在组织人事部门,不需要求人。但现在作为一把手,需要去处理各种冲突和矛盾,和客户之间的反复沟通和博弈,我就要去求人了。

我们银行,特别是基层行,工作性质和组织人事部门完全不一样。贷款要增长,一些大的贷款项目,要请求客户在我们这里提款;存款也要增长,就必须求客户、求上级行,求相关部门。

真的是挺大的冲击。我自己心态上的转换,有挺大的困难。组织人事部门都是在给大家做好事,现在是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又得去求人。

当我自己原本的性格和复杂的现实反复碰撞、感到难受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觉察”。我脑海中一定有困住我的信念。

那么这个信念是什么呢?我觉察到了。就是我特别难求人,不是因为觉得求人低人一等,而是因为我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在面对处理矛盾冲突的时候,“和谐”对我来说很重要。

在这种碰撞、纠结的心理状态下,我参加了一些心理训练营、读书会,想通过切换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我所经历的事情。

那天听到老师讲的一句话,我突然开悟了,老师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书写一个转变故事”

一想到我所经历的所有冲击都是在写一个故事,我瞬间就觉得没有这么难了。

而且,想到如果我能通过书写和分享转变故事帮到更多人,就更加有动力了。然后,我慢慢发现,我对“和谐”、对“冲突”等等,其实我存在一些不合理信念。

在这种一边觉察、一边转变的过程中,原来让我很难受的转换,现在我也开始慢慢主动适应了。

如果重来一遍,我相信自己还是会用这些方法。通过学习解决问题,通过觉察去解决内心的困顿和挣扎,用更为积极的方式“书写好我自己的转变故事”,回到助人的理念和行动上,在转型中,我就变得更加从容。


3

成功转型的关键

 问  从HR成功转型到做业务带队伍的经营管理者,您认为自己的成功,主要是做对了什么?




第一,保持“无知”心态


我特别告诫自己,“要特别警惕那些曾经帮助我成功的东西”,千万不要把原来成功的经验,教条地、简单地带到新岗位上,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对于过往的固有经验,我特别警惕,无论走到哪里,做调研、开展访谈,我始终都是保持空杯的、无知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

我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发表观点,更要小心评论。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过,“每次去做咨询的时候,我所知道的唯一一点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来分行的时候,我就保持一个无知的心态。对业务、对同事,我把自己放空了去观察,不带评判地去观察。

我没有很简单地把原来岗位很成功的经验,教条地带下去。我时刻提醒自己,紧紧勒住自己固有的思维、经验,不让他们随便跑出来。




第二,积极地成长


学习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情,可以慢、不要停。去各种学习平台,找课听找书看,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原来在人力的岗位上,储备的人际沟通、人际理解的技能,学习沟通的方法,精读《好好学习》《好好思考》,这些可以迁移的职场基本功,对我起到了很积极的帮助。

越是急难险重,越要向前一步。当出现问题困难了,不怕,一个个想办法去解决,在困难中成长。




第三,专注当下每个行动


看《张艺谋的作业》,还有奥运会开闭幕式纪录片,我理解当时张艺谋导演的压力非常大。伦敦闭幕式演出不成功,很多人在批评,他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可张艺谋导演说了一句话,“我不去想这个结果”。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专注在当下能做的事情。

比如,在寻找“缶”的时候,去探寻中国历史上的乐器,一遍遍地去听,把制作“缶”的老师都快要逼疯了。

其实他就是不去想所有对未来的恐惧、对各种评价反馈的恐惧,而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当下的每个行动。

看《华为传》,看很多传记,我发现不管是面对多大的事情,都不是我们可以去担心和焦虑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死磕当下能解决的问题,把当下行动聚焦在主要矛盾上,死磕自己能做到最好的细节。

我也想过,也许有一天离开分行,总会有人指点,说这个“书生”,就不是当一把手的料。但其实我想这些东西,也都没有用,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去做到最好。

我警醒自己,千万不能因为担心结果,好大喜功,而去做那些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不会变得更好的动作。


4

给新人的建议

 问  面对一名HR新人,您最想对他叮嘱和交代的是什么?

也是结合我过往的经历说说吧,主要是这么几条:




一是站在全局思考工作


价值思维非常关键。不坚持价值思维,就很容易迷失在一个又一个的具体问题和繁杂细节中。会用苦劳感动自己,但不会用功劳来证明和评价自己,陷入自娱自乐的困境。




二是放眼未来学习积累


我原来在人力,有一些储备技能,结构化思维、沟通的能力、人际理解的能力,这些不仅让我在HR的岗位上工作得更为出色,而且在我转型之后也帮助我更快胜任角色转换。

HR千万不要只看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要看到未来。当要承担更大责任时,我们需要提前储备技能。沟通、思维、学习方法,去主动、提前学习一些通用技能。

如果要胜任更高的管理岗位,更多的工作内容都是沟通,包括信息吞吐、整理、思考、加工的结构化能力,这些都是职场基本功。




三是立足当下死磕行动


死磕我当下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在每个当下,把每项工作都做到最好,一定会对自己有帮助。

我之前从薪酬岗转岗到党建工作。薪酬岗是管保险福利的,和生老病死打交道,而党建岗经常要写一把手的讲话稿,两个岗位工作性质差别很大,我也非常缺乏写作技能和经验。

所以那时候,时常是在晚上下班后,一个人待在办公室,一句句死磕,去搜索、查询、查看很多资料。有时候对于一个词的用法,我会花20分钟去搜集资料,反复佐证、琢磨。

我发现,每个死磕的东西,都有回报。当领导对稿子改动越来越少的时候,我就成长了。

我们死磕的东西,最后都会长在我们的脑海里,变成我们的能力,形成我们的“肌肉记忆”。


5

给同路人的建议

 问  如果您有一位HR徒弟,即将转型去做业务,您最想对他叮嘱和交代的是什么?

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心态上的东西。业务上的东西,再难,只要经历、干过,其实没那么复杂。

讲三个方面:




一是坚定信心


如果你能把“人”的事情做好,你也一定能把“业务”做好。业务上所有复杂的东西,都是人带来的。

理解人、理解人性、理解人心、激励人,再复杂的信贷产品,都没有理解“人”这么难。要善于通过团队来拿到结果。




二是谨守敬畏心


保持“无知”的状态。对未知的东西,要实事求是地去看,去发现真问题、给出好方案。不要盲目地把原来的经验带到新的岗位上去。




三是保持耐心


要勒住自己快速建功立业、急于求成的心态。我们不需要通过什么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只要自己坚持学习、行动、成长、复盘、反馈、修正,一定会拿到结果。

不要操之过急。因为一着急,动作就会变形,沟通就会失效,工作上、心态上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内耗。要保持耐心和定力。

后记

访谈结束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雍澜君行长赴任的分行业务情况比较复杂,出于保密考虑,没法细细讲述,但经过一年的试用期,省行对雍澜君行长有句评价:“把你放到这里,是放对了”。

我了解到,在组织能力和队伍建设上,雍澜君行长做了很多管理创新。在一次全行的党课上,他比较完整地讲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组织的能力支撑未来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分行的可持续进步。如果在特定时期通过某些特定手段做了一些项目,让组织的业绩上去了,但当仔细看进去,这些特定的业务和项目并没有提高组织能力,只是通过某些渠道、某些项目办理了一笔大业务,但并不是队伍的实际能力,这样没有组织支撑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在讲党课的时候,他提到《决战》这本书。他说,学习我党的光荣历史,我们分行要取得发展,一定是人的胜利。要用积极的言行引领人、用严格的制度管控人、用丰富的文化影响人、用健全的体系培养人。

雍澜君行长和所有支行的管理者一对一做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做绩效辅导,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每位基层管理者、每位专业人员、每位年轻员工,进行教练式的赋能,在关注人、点亮人、影响人、成就人这件事情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 作者:欢姐

来源:我们HR(ID:WeHRClu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好下属有技巧
当好单位副职的几点感想
当个副职不容易
刚上任,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职架空了怎么办?
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
副职的烦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