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治疗手麻的“神穴”:颈臂穴

遇到手麻,想必我们大概率都会联想到神经根型颈椎病。

这种手麻,是因为颈椎压迫了颈神经从而引起的上肢的麻木不适。所以,针对手法,基本各种治疗首选会从颈椎上下手。

当然,手麻的原因绝不仅仅是颈椎一处,还有各种神经在上肢的通路被卡压后也会出现手麻。

例如,胸廓出口综合症(臂丛神经)、旋前圆肌综合症(正中神经)、旋后肌综合症(桡神经)、尺神经沟卡压、腕管综合症(正中神经)。。。。。。

当然,我们临床遇到最多的手麻应该还是颈椎的问题引起的,能够处理好颈椎,也就能治好一半以上的手麻。

其实,颈椎引起手麻最多的原因,不是因为椎间孔那里狭窄而被卡压,而更多是在斜角肌那里被卡压了。

有个临床研究发现,具体我也记不清到底是谁说过了。大概意思是,临床75%的手麻都是在斜角肌那里的问题,松解斜角肌就ok了。

为什么斜角肌那里容易引起手麻?

原因很简单,支配上肢的臂丛神经就是穿过斜角肌而出来的,一大串神经从斜角肌之间穿过,就有一定的几率是在这里卡压。

再加上,大多数人的斜角肌都是紧张的,包括我自己。。。不信,自己用力按压一下颈前侧的锁骨窝上,那酸爽。

因为我们很多的呼吸不正确,很多时候会用到斜角肌代偿,也因为我们低头看手机多了,斜角肌也一直会处于收缩的状态,还有我们的含胸驼背姿势会让斜角肌持续缩短。

臂丛神经从紧缩的斜角肌中通过,很容易就卡住了。

所以,发病机理简单说就这些了。

现在治疗穴位就该出场了

手麻神穴:颈臂穴

定位:





胸锁乳突肌后缘,
锁骨中点上,2-3cm处,大约1-2寸。
针刺方法:

以下是本文的最核心的内容


*直刺,针尖方向
不要朝下斜刺(避免气胸嫌疑)。
*针刺深度0.5-1寸。
*沿水平面呈扇形改变针刺方向,可令针感向头部、前胸、后背、咽喉、上肢传导。
*不留针

如果要治疗手麻,还是针感往上肢放射最好,这种感觉多是一过性强烈的神经放射感。很明显就是因此刺激到臂丛神经了,针刺后对手麻症状的缓解,有特效。

至于,为什么还能往头部、前胸、后背、咽喉传导?那是因为,臂丛还有其他的分支能到这些地方。

例如:

头痛-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副神经(不是臂丛神经,但靠近)

手麻-臂丛神经

肩周炎-臂丛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

前胸-胸内外侧神经

背痛-肩胛背神经

中风的上肢无力-臂丛神经

带状疱疹的后遗痛-胸长神经

咽喉疾病-颈横神经

颈臂穴,能玩好,不仅仅可以治疗手麻,还能治疗头痛、肩周炎、背痛、中风的上肢无力、带状疱疹的后遗痛、咽喉疾病。。。

其实,关键就是通过水平扇刺,来调整针尖的发现,刺激相应的神经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

固然,颈臂穴是特效,但不等于无敌,归根到底还是刺激斜角肌下的臂丛神经,通过这起效。

比如,治疗肩周炎,肯定是颈椎型的肩周炎效果要好,局部关节囊粘连的肩周炎要差一些。

最后,讲一下颈臂穴的定位。

有关颈臂穴的定位,在坊间有很多不同意见,光定位的描述就有13种。

其中,“锁骨中点上1-2寸”“锁骨内1/3和中1/3的交点上1寸”这两种观点的说法最多。

找到篇文献,对这两种定位做了解剖上的研究,发现“锁骨内1/3和中1/3的交点上1寸”更加靠近肺尖,如果针尖往内下斜刺,特别容易引起气胸。

 

所以,“锁骨中点上1-2寸”是相对更安全的。其实,我觉得只要针尖方向不要朝下斜刺就不会有气胸的顾虑了。

也无需过多害怕,只要按套路操作,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因此而不敢用这个穴位,那治疗手麻就损失了一位大将,吃大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臂穴”治疗手麻的经验
引起手麻的两块肌肉,用这2个姿势就可以鉴别,比医院拍片管用
手指、手掌麻木的分析
针刀临床中手麻原因的分析
很多人常被诊断为颈椎病,往往是误诊,辟谣真相,一文详细告知您
手麻的你知道原因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