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岁北大才女抛下恋人远赴大漠,50年苦守终成“敦煌女王”,还感动了全中国!



世界上有些事,

虽然难,

但总得有人去做。


敦煌的女儿


那一年,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敦煌的风沙肆虐千年,

并没有因为这个,

上海小姑娘的到来,

而减弱分毫。



1962年,

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

大三的女学生樊锦诗,

被分配到敦煌研究所实习。



生于北平、长于上海,

父亲是毕业于清华,

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师,

家境优渥、金枝玉叶,

这场千里跋涉对这个,

上海小姑娘来说,

以兴奋始、以惊讶终。



“看一个——好,再看一个——还好。连着看了好几天……哎呀,好像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宫殿,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敦煌壁画甲天下,

24岁的樊锦诗,

看得心生欢喜,

只知道好是好,

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别人问她哪里好,

她只知道说:

“第275窟的那个交脚菩萨,

她那副神态自若,

看了好几天,记不住啊。”



画是真好,

但生活也是真苦。

一天只能吃两顿,

房子是泥块搭建的,

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

还没有洋厕所!

来自上海的娇小姐,

哪能吃得了这种苦!



一次,她半夜想上厕所,

刚出门就看到两只,

绿绿的大眼睛瞪着她,

她吓得心惊肉跳,以为碰上了狼,

慌忙逃进屋内,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出门,

才发现那不是狼,

是拴在屋外的驴。



“不想再回来了”,

樊锦诗心里念叨着。



除了生活条件的艰苦,

樊锦诗心里,

还有一惊。

这里,有很多怪人。



常书鸿,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校毕业,40年代就担任过教育部委员会常委,抛弃法国优厚的生活条件,来了敦煌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段文杰,27岁看到张大千临摹的敦煌作品后,“着了魔”,来到敦煌,把自己的后半生都交给了莫高窟,后创壁画个人临摹史之最。


常书鸿:曾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


段文杰:曾任敦煌艺术研究美术组组长、敦煌研究院院长。


但是年轻的樊锦诗,

还是要走。

可谁料造化弄人,

临近毕业时,

敦煌研究院来要人,

当初的四个实习生,都要!



父亲心疼女儿,

写了厚厚的一封信,

要女儿交给学校领导。

但樊锦诗却偷偷,

把这封信扣了下来,

“我已经表态,

服从国家需要,

服从国家分配,

怎么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呢?”


以樊锦诗为原型塑造的雕像:青春。


当50年后,

北大校长在毕业典礼上,

讲述北大人的故事时,

第一位讲的便是樊锦诗,

他用了这样一句话:

“同意去敦煌,

这一句轻轻的承诺,

承载了一位北大学子,

半个世纪的社会责任和学术理想。”



或许,樊锦诗也没有料到,

这一去就是半个多世纪,

还要遭受夫妻分别,

母子分别之苦。



彼时,

樊锦诗已有了,

在北大相识的恋人:

彭金章。



毕业后,

一个在敦煌,一个在武汉。

彭金章一次去看她,

发现恋人变了,

“住的是那个样子,

吃的是那个样子,

哪像上海人,

哪像在北京读书时候的样子。”



是的,

敦煌的风沙已将,

她的一口吴侬软语吹硬,

她也习惯了,

像其他老先生那样,

揣上几个干馒头,

拎上暖水壶,

爬进黑暗的洞窟。



靠着镜子和白纸,

反射的一丝丝日光,

整日整夜的画着、研究着,

参详着千年光阴,

都不肯轻易透露的秘密。



1967年,

樊锦诗与彭金章结婚,

这对新婚夫妻开始了,

长达19年的分居生活。



最初分配到敦煌研究院时,

北大的老师曾承诺樊锦诗,

3年后就将她调到武汉大学,

让他们夫妻俩团聚,

可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让他们期待了一个3年,

又一个3年。



期间,

樊锦诗的两个孩子,

都出生在大西北。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

彭金章并不在身边,

待接到电报,

他坐火车、转汽车,

挑着担子赶到敦煌时,

发现儿子还光着屁股,

等衣服穿。



二儿子出生后,

樊锦诗将大儿子托付给,

河北农村的姐姐照料,

当他五岁的时候,

樊锦诗去接他时,

她已经认不出这是自己的孩子,

而儿子也不知道叫妈。



一个3年,

又一个3年,

19年,6个3年。

当1986年,领导终于点头,

将她调到武汉大学时。

樊锦诗却犹豫了。



世上有些事,

虽然难,

可总得要人做。

像常书鸿,

像段文杰,

像……



“反正我不走了,

要不,你来吧。”

彭金章来了,

从武汉大学到敦煌研究院,

从商周考古到佛教考古。



1998年,

樊锦诗出任,

敦煌研究院院长,

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

这副重重的担子,

终于落到了她的肩上。



敦煌数万经卷,

我们只有两三百件。



莫高窟日常接待游客的,

理想状态是3000人,

可两年黄金周,

日接待游客曾超过2万人,

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

得不到及时排放,

对洞窟、壁画腐蚀很大。



“莫高窟迟早会消失,

但是我希望它慢一点。”

虽然已近60岁,

但樊锦诗停不下来。



2003年,

研究院正在搞数字化,

樊锦诗琢磨着,

莫高窟能不能也数字化,

让游客在洞外看?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当时的技术是远远达不到的,

而且这一年,

樊锦诗65岁,

对高新技术一窍不通。



在黑暗的洞窟里,

都摸索了近50年,

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

能难倒这个女人。



10年摸索和坚持,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竣工,

推出了《千年莫高》和,

《梦幻佛宫》两部电影,

以仿真电影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

减少参观时间、提高洞窟承载量。



2009年,

樊锦诗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很多媒体去采访她,

她说自己是代表敦煌研究院,

几代人来接受荣誉的,

苦都是他们吃完了,

奖全给她,

每次想到这里,

心里就很不好受。



“多写点敦煌,

少写点我。”

这是樊锦诗的唯一要求。


2008年,担任奥运火炬手。


25岁只身前往敦煌,

30岁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敦煌,

40多岁敦煌终于通电,

60岁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76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竣工。

樊锦诗的一生,

都献给了敦煌。



或许敦煌莫高窟终将,

随岁月消逝,

但一代代敦煌人的精神不会。

他们的筚路蓝缕,

他们的咬定青山不放松,

他们的坚韧与无私,

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樊先生的精神,

永垂不朽。



- END -




这不仅是一次美学观点的碰撞,

更是我们的使命与信仰!

来吧,与我们并肩向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是北大才女,25岁抛下恋人远赴大漠,守护敦煌50年,如今是感动中国的国宝
北大情侣为守大漠国宝,异地23年终相守:良人需等待,岁月从不负深情!
真正的爱情,从不会上热搜!北大情侣死守58年,为中国留住1700年文化遗产
82岁“敦煌女儿”樊锦诗:北大才女,一去大漠就是一辈子!
25岁北大才女,抛下恋人苦守敦煌50载,被人骂傻子却一生无悔
[百鸟朝凤]走进大漠的女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