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兴起[总结]

有人认为,综合比较,明朝与清朝的确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然窃以为,对于历史的选择来说,五十步当然比一百步要好。明朝1217个皇帝共276年,清朝910个皇帝共268年(自顺治入关计起),在位时间最长的是康熙61年、乾隆60年,两朝皆为最强盛时期,明朝最长世宗45年、神宗48年,两朝却是最黑暗的时期。事实上,清朝的政治稳定性也比明朝要好,政策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动,只出了一个文字狱。

明朝末年,由于外侮严重,明朝政府用兵频繁,为了筹措资金,不惜加紧盘剥农民,加上贪官污吏的压榨,农民动乱风起云涌,但这些动乱都是没有革命目的的。那个自称闯王的李自成,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流寇,闯王名符其实,东奔西闯,没有任何一块根据地,没有任何正面目的,唯一的目标就是抢掠与做皇帝,只是在李岩加入后,劝李自成不要妄杀,将掠得财物散给饥民以笼络百姓,百姓当时称'李公子活我'就是这样来的,李岩编出的童谣'迎闯王,不纳粮'最能说明李自成聚众百万的凝聚力在哪里。为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流寇,明朝政府更加剧了压榨的力度,如此恶性循环,明王朝最终在清朝的外力作用下土崩瓦解。这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内部,已经在天灾人祸下奄奄一息了,上层既无开明的统治集团,下层也是乌合的流寇势力,不存在可以统治中国的政治力量,清朝的进入其实只是顺应天意而已。

下面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这场争斗。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建国后金国,改元天命。此时,山东大饥,母食死儿,夫食死妻,至四月,又发生蝗灾;五月,黄河决徐州,六月决开封;七月,应天、江西、广东水灾,河南旱灾兼蝗灾,陕西旱灾。【不要忽视这些天灾,这是消耗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明万历四十六年(金天命三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攻明。沈阳人范文程(范仲淹后代)主动求见,首功就是一封书信吓降抚顺守将李永芳,使抚顺百姓免于屠戮,从此诸贝勒对之格外敬礼,人称范先生。闰四月,明命杨镐经略辽东。杨镐何许人也,原来乃前任佥都御史,曾充朝鲜经略,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倭寇犯朝鲜,杨镐奉朝命往援,打了一个败仗,诡词报捷,后来调抚辽东,又是乱杀边民,被御史奏参革去官职,此时复起任边防。【一个鲜明的对比~】七月,金陷清河堡,明朝辽东屏障尽失。

次年二月,援辽之师大集,杨镐分兵四道,一道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统带从浑河出抚顺关,一道由辽东总兵李如柏统带从清河出鸦鹘关,一道由开原总兵马林统带从开原出三岔口,一道由辽阳总兵刘铤统带从辽阳出宽甸口。四路兵马合计二十多万,对外宣称四十七万,约定于满洲国东边二道关会齐,进攻赫图阿拉。谁知,在萨尔浒一战中,杜松中箭身亡,三岔口马林只身逃亡,李如柏在虎栏关被二十名满洲军鸣螺吓死一千多人急急退军,刘铤在阿布达里纲与努尔哈赤大战半天,却被满洲军利用从杜松军得到的盔甲旗帜诱骗而被斩。【明朝把二十万军队托付给一个庸才杨镐,损失惨重,此战实乃明亡清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结果,杨镐在被御史弹劾,被捕入狱,死于狱中。六月,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经略。

熊廷弼闻开原失守,叹道:'盈廷大臣,不知边事,一味主战,以致如此。'明神宗赐熊廷弼尚方宝剑,令便宜行事。结果,熊廷弼振奋士气,聚兵十八万,分守要地,令努尔哈赤无法可想。

熊廷弼守辽三年,人民安居乐业,偏偏明神宗、光宗相继身亡,继位的熹宗用了一个太监魏忠贤,向熊廷弼索取贿金不成,遂纠集朝臣,诬劾熊廷弼,结果

1/8页

熊廷弼申请辞职,换了袁应泰取代他的位置。

这个袁应泰是进士出身,曾升任巡抚,为人颇是精敏,但不是用兵能手。他到了辽东,见熊廷弼待下甚严,他就反其道而行之,格外放宽,把旧制度更改了好几条。刚好蒙古大饥,部民多入塞乞食,袁应泰则抚慰饥民,令在部下当兵,居住辽沈二城。【妇人之仁。】结果在明天启元年(金天命六年)三月,由于蒙古人作内应,沈阳失守,总兵身亡,辽阳亦破,袁应泰自杀身亡。辽东附近五十寨,河东大小七十余城,皆望风投降。

这样,明朝这才又想起那个熊廷弼,仍然重新起用,仍赐尚方宝剑。但是熊廷弼与辽东巡抚王化贞意见不合,王化贞号称可以六万精兵一举回复辽沈,朝廷商议弃熊用王。明天启二年正月王化贞大败于西平堡,熊廷弼与王化贞把关外物资付之一炬,护难民十万人进山海关。金兵占领广宁、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等地。败报传来,给事中侯震旸、少卿冯从吾、董应举等,奏请并逮熊廷弼与王化贞以伸国法。明熹宗即日降旨,将王化贞、熊廷弼拿交刑部下狱。

由御史左光斗推荐,明熹宗任命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孙建议筑宁远城。八月,令孙承宗督师蓟辽,例行赐尚方宝剑一口,御驾送行。孙承宗到宁远后,更定军制,申明职守,以马世龙为总兵官,令游击祖大寿守觉华岛,副将赵率教守前屯,在宁远附近,筑堡修城,练兵十一万,造铠仗数百万,开屯田五十顷,兵精粮足,壁垒森严。孙承宗在辽坐镇四年,关内外固若苞桑,不失一草

一木。

明天启五年三月,金迁都沈阳(盛京)。六月,魏忠贤大兴党狱,逮捕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诬陷他们收受杨镐、熊廷弼贿赂,不久六人死于狱中。八月,杀熊廷弼,并传首九边,【熊廷弼死得冤枉,自毁长城。】那个曾判死刑的王化贞,却反被赦免出狱。

却说这魏忠贤,起初图谋联络孙承宗,以便加强权势,曾经向孙承宗赠送无数的物品,不料这孙承宗不识抬举,不单把物品全数退回,反而上奏朝廷弹劾魏忠贤。话说这年明熹宗生日,孙承宗想借祝贺为名,入朝当面弹劾魏忠贤。寿诞前一日,到通州,忽然从兵部发来飞骑三道,阻止孙承宗入朝,孙承宗知道麻烦大了,急急回关,不料这时朝中的宦官们,已在弹劾孙承宗擅离职守,要依法严惩。【这就是议会政治的好处~】孙承宗悲愤莫名,上书请辞,明熹宗当然准奏。十月,改任高第为辽东经略。这个高第到了山海关,第一件事就是把关外的防守设备,全部拆除。【给努尔哈赤提供机会来了。】

明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进攻宁远,不料遇到袁崇焕,一支大炮把满洲兵轰得焦头烂额,损失数千兵士。高第由于坐视不救被免职,王之臣代任辽东经略。任命袁崇焕为佥都御史,专理军务,后任辽东巡抚。三月,明朝在各边镇设监军太监。【名为权力制衡,实则索贿。】

六月,北京、宣大、山东、河南地震,广武黄河决堤,闰六月,北京大水,江北、山东旱灾兼蝗灾。

八月,努尔哈赤逝世(金天命十一年),传位于皇太子皇太极。由于满洲的习俗立储是不分嫡庶长幼的,因此皇太极虽然是第八个儿子但却是太子。【后来康熙末年雍正争夺太子的故事也由此而来。】金改元天聪。袁崇焕为了争取时间恢复孙承宗原来设立的防守设施,就派遣李喇嘛等吊贺金国,议和休战。

次年,皇太极借口当初杨镐攻打金兵的四道兵中,有朝鲜兵二万名,而且这

2/8页

次皇位交接,朝鲜也没有到场祝贺,于是派兵攻打朝鲜,在朝奸的引导下,一路势如破竹,朝鲜国王李倧一边逃亡江华岛,一边遣使议和。皇太极果然是雄才大略,要攻明朝,先灭朝鲜,这样明朝就失去了左臂,袁崇焕从此左右应付,疲于奔命,虽然袁崇焕了得,但也只是稍为阻援一下明朝灭亡的时间而已,后来还有一件更要命的事情发生。

却说辽东经略王之臣,由于与袁崇焕不睦,明朝乃召还王之臣,撤消经略这一职位,命袁崇焕便宜行事。袁崇焕于是准备屯田,修复被高第抛弃的要塞。

明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亲自进攻锦州,赵率教施用缓兵计,袁崇焕派出祖大寿四千人背后夹击,皇太极不能得手,转攻宁远,又被袁崇焕伏兵所破,金兵损失惨重。经过此役,皇太极发誓要除掉袁蛮子。这边袁崇焕遣使告捷,满望论功行赏,那边朝廷已经下旨,指责袁崇焕不救锦州,有罪无功。这却是为什么呢,原来又是熊廷弼、孙承宗的覆辙,袁崇焕部队有个太监监军纪用,是魏忠贤设立的索贿使者,这个袁崇焕一心一意的防备满洲入侵,既有朝廷发的军饷,又有屯田的收入,却没想到要分些出来孝敬阉宦,你想魏忠贤会如何对待袁崇焕,结果袁崇焕被气得目瞪口呆,申请辞职,朝廷允准,王之臣又回来了。那边皇太极额手称庆。【既有前车之鉴,为国家利益着想,当行贿保位,袁崇焕的书呆子脾气发作了。】

八月,明熹宗终于死了,由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即思宗,改元崇祯。魏忠

贤倒台。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四月,重新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崇祯召见袁崇焕,问其治辽方略,袁崇焕说如果让我便宜行事,则五年时间就可以收复整个辽东。当时给事中许誉卿,已说他言过其实。袁崇焕又奏称五年以内,户部发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遣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能济事,但恐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的人,即不明掣臣肘,亦能暗乱臣谋云云。【袁崇焕说的虽然是实话,但没有采用委婉的说法,有点要挟的性质,难道我泱泱大国只你一人不成,这样就隐藏了后来思宗的杀人念头。】袁崇焕到了关上,又奏称恢复之计,应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法在渐不在骄,在实不在虚,愿至尊任而勿贰,信而勿疑,毋偏听左右,毋堕敌反间等语。明思宗回复叫其放心。袁崇焕遂将关内外紧要地方,修城增堡,置戍屯田,不到一年工夫,已有成效,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入。

就在这年十一月,陕西由于连年饥荒,官吏苛虐,先后有白水王二、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安寨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等饥民起事。

明崇祯二年(金天聪三年)六月,袁崇焕杀毛文龙。原来这个毛文龙乃东江总兵,一向盘踞东江,素性倔强,历年与金兵交战多次,虽然是互有胜负,但他每次都向上报称获胜,在朝廷眼中是一个常胜将军,此人有点狂妄。袁崇焕恐怕他跋扈难制,借阅兵为名,引诱毛文龙前往迎接。毛文龙见了袁崇焕,语多傲慢。袁崇焕便赚毛文龙登出阅兵,帐下伏了军士,把他拿住,数他十二大罪,请出尚方宝剑,将其斩首。毛文龙人死不能复生,明思宗虽然不满,但当用人之际,而且说过便宜行事的话,也无可奈何。【毛文龙无该死之罪,袁崇焕滥用权力擅杀毛文龙,又在思宗心中埋下了杀根。】

但是,这次事件却引起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毛文龙有两个义子,叫作孔有德与耿仲明,对袁崇焕心中不服,一气之下,决心投降金国。【熊、孙的遭遇,尚

3/8页

可说是上层腐败,但袁之滥权,处事不当,却是下层失去公允,从此开了明将投降的先例。明朝气数已尽。】当时皇太极问二人如何可以破山海关,二人皆说有袁崇焕在,山海关难破。耿仲明献计绕道西北,从龙井关攻入。龙井关是明朝东北的长城口,从山海关去经过蒙古,就可沿城入关,此关若入,便可向洪山、大安二口,分路进捣,直入遵化,遵化一下,明京便摇动。【张松献地图也不过如此。】皇太极接受弟弟多尔衮的计策,命令孔、耿二人返回登州继续潜伏,由降顺的蒙古喀尔沁部族人带路直捣龙井关。【即使孔、耿不献此计,袁崇焕也已被满洲兵拖住在辽东,朝鲜已失,毛文龙已死,袁崇焕独力难支。】

十月,皇太极分兵三路攻陷遵化,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孤军来援,却不得入城,力战后自刎身亡。此后,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等地相继陷落。十一月,金兵直抵北京城下。【从此金兵有了两条进入中原的道路,左右开弓,明朝防不胜防,疲于奔命,袁崇焕已回天无力矣。】袁崇焕与满桂入援北京。金将恩格德尔与豪格偷袭袁崇焕营寨失败,皇太极召集群臣,商议办法,众人议论纷纷,有的主张急攻,有的主张缓攻,甚至有主张退兵的。皇太极只是摇头。

最后,还是那个足智多谋的范先生范文程,献出了反间计。【有关故事就不详述了,小说中多的是。】十二月,思宗召见袁崇焕,指责他种种专擅,命锦衣卫立即逮捕入狱。袁崇焕部下祖大寿、何可纲,闻主帅无故下狱,率兵返回山海关。【孔有德、耿仲明为了毛文龙而投降降满洲,祖大寿、何可纲为袁崇焕而离开危急中的北京,表现虽然不同,性质则是一样的。】满桂出城大战,却被皇太极命侍卫假扮明军,满桂被杀于乱军之中。【又失一员大将。】

在北京唾手可下之际,皇太极又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竟然下令撤军。为什么呢,原来,皇太极恐怕师老日久,有前无继,转犯兵家之忌,即使乘胜攻城,应手而下,也是万不能守,一旦援军四集,反致进退两难,所以决意离京,把畿辅打扰一番,扰得他民穷财尽,激起内乱,方好乘隙而入,唾手夺那明室江山。【皇太极没有达到的目的,李自成、张献忠帮他达成了。】

明崇祯三年正月,金兵攻陷迁安、遵化、滦州、永平等地之后,令蒙古喀尔沁部上奏思宗,与明朝修好。六月,张献忠响应王嘉胤起事,明朝命洪承畴巡抚延绥,专门负责镇压流寇。八月,袁崇焕被杀。十二月,明朝又加重田赋,农民的负担更重了。

明崇祯四年(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正月,金国在范文程监制下,第一次造出了红衣大炮,金兵以前在袁崇焕手中颇吃了这种武器的亏,现在再也不怕了。六月,王嘉胤败死于阳城,高迎祥、张献忠等三十六家会于山西,米脂李自成出现。

却说明朝杀了袁崇焕之后,又重新起用孙承宗,代袁崇焕镇守山海关。孙承宗建议先筑大凌河城,循序渐进,但辽东巡抚邱禾嘉却与孙承宗意见不合,他要同时筑石屯城,工程进度因此被拖慢,到了八月,恰恰在两座城都未完工的情况下,皇太极大军已经杀到。

皇太极包围大凌河后,分兵击败来自山海关的援兵,邱禾嘉躲在锦州城再也不肯派兵救援大凌河了。这边大凌河的守将就是袁崇焕的旧部祖大寿与何可纲,两人坚守到十月,粮尽,牛马吃完后,直至人自相食。祖大寿、何可纲两人本来对明朝心怀怨恨,至此,祖大寿投降金国,何可纲不肯投降被杀。邱禾嘉、孙承

4/8页

宗两人,同时被朝廷言官弹劾,一个调任南京,一个回乡休假。祖大寿向皇太极申请返回锦州作内应,却加固城防,骗皇太极说时机未到,金兵班师而去。

闰十一月,孔有德、耿仲明大闹登州,搅扰一年,皇太极认为朝鲜已经臣服,登莱无用,乃令两人返回满洲。两人献计说旅顺(为辽东要塞)空虚,皇太极乃发兵千人,由两人带领偷袭旅顺,结果杀死明总兵黄龙,召降副将尚可喜(金天聪七年十月)。孔有德被封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尚可喜为总兵。这三人,后来成为满洲的开国功臣。【造成今日的后果未必与袁崇焕无关。】

金天聪六年四月,皇太极亲攻蒙古察哈尔。至此,长城以北,皆为满洲拥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相继倒下,明朝对满洲已再没有防守能力,即使没有流寇的帮助,明朝的命运也已经确定了。

初时皇太极对孔、耿二人的并没有完全信任,对祖大寿也是如此,是明朝把他们推向了敌方。皇太极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图逐步实施入侵的战略,先攻朝鲜,后并察哈尔,才是重大的战略步骤,袁崇焕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

金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四月,皇太极祭告天地,受尊号,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政治制度按汉人的制度设立,拜范文程为大学士,封宰相。【与元朝相比,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汉人也可以当官,这样,汉人觉得有奔头,反对的力量就弱了,特别是知识分子。】

清帝皇太极建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明朝,实攻朝鲜,于崇德二年正月,彻底征服朝鲜,朝鲜王称臣上书请降,年贡一次。【以前只是议和,为平级关系,现在是臣下关系。】从此,清朝再无东顾之忧,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明朝了。

清崇德三年八月,清分兵两路入侵明朝,皇太极自己亲攻山海关,牵制明朝主力。十月,清兵会于通州,十一月,破高阳,在家休养的孙承宗服毒自杀,子孙战死者十七人。清兵从德州渡河,南下山东。明兵部尚书杨嗣昌,急调山东巡抚颜继祖往德州阻截,调山西总督卢象升入京保卫首都。谁知颜继祖到了德州,却被清兵从临清州入了空城济南,颜继祖匆匆赶回济南,清兵却又渡河北上了。杨嗣昌提议讲和,明思宗也有此意,但不想公开出面,于是暗令太监高起潜主持和议。不料卢象升奉命入京,坚决主战,妥协的结果是各自分开兵权,不相节制。宣大、山西兵士归卢象升,山海关、宁远的兵士归高起潜。卢象升带着这不满二万人的军队,前往涿州,不料杨嗣昌在背后扣住军饷,军中绝食,卢象升誓死出战,奋战一天一夜阵亡。卢象昇与流寇大小数十战,无一不胜,且三赐尚方剑,未曾戮一偏裨,爱才恤下,与士卒同甘苦,此次带丧出战,力竭捐躯,部下亲兵,都随了主帅殉难。杨嗣昌反说卢象升轻战亡身,死不足惜,后来高起潜星夜遁回,朝廷群臣才知高起潜拥兵不救,交章弹劾,高起潜当了替罪羊,杨嗣昌安然无恙。【明思宗既杀魏忠贤,却仍然重用宦官,屡次害事,不亡何待。】

当年,江北流寇于英山、六合连败于史可法,而陕西、河南、湖光的流寇,也是或败或降,声势大衰。因此,明朝把负责镇压流寇的洪承畴,调为蓟辽总督。

在屡次得胜的情况,皇太极又一次命令撤退,他说:'欲夺中原,必须先夺山海关,欲夺山海关,必须先夺宁、锦诸城。否则我兵深入中原,那关内外的明

5/8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崇焕评传(金庸先生唯一一篇历史人物评传)
南明弘光朝为何把吴三桂当英雄?如果当时有手机就好了
鲸吞大明——建州女真从“人畜无害”小部落到主宰天下的全景图
袁崇焕:一生功过谁人知 | 今日值得花时间
明朝视为叛徒,清朝视为英雄,历史上真实的袁崇焕到底冤不冤?
清军四次绕过山海关进犯,攻克88城,为何只抢东西不要城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