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沂蒙山区的丰厚历史文化——-对沂蒙山区的再认识

临沂行——对沂蒙山区的再认识

2014年秋,应同学、战友临沂军分区刘洪莲的邀请,我同爱人一起赴临沂,在刘洪莲及军分区诸多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王羲之书法广场、王羲之故居、银雀山竹简博物馆、诸葛亮故居及纪王崮。往事美好,将那些留影呈现给大家,以诉说临沂山区的丰厚的历史文化。


  

  



李沣的博文——

沂蒙山区的丰厚历史文化————对沂蒙山区的再认识

我的家乡是潍淄平原,潍淄平原的南部就是沂蒙山区。在我青少年的心灵里,沂蒙山区是个荒凉贫瘠的地方。但沂蒙山区,是山东八路军的大本营,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这里的人民朴实无华,有着革命的传统。后来看了李存葆的《沂蒙受九章》,被除里面的英雄人物和生动故事感动。但对沂蒙的认识,只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认为《沂蒙九章》中的故事,就是沂蒙的简史。

在我研究纪国历史时,有个地名引起了我的注意,即“浮来”。《左传·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预注:浮来,“纪邑,东莞县北有邳乡,邳乡西有公来山,号邳来间。”顾注:“今沂州府蒙阴县西北有浮来山,与莒州接界。”因此沂州蒙阴有“浮来”,或者说东莞县有“浮来”。由此引出来一个“东莞”。

但现实生活中的赫赫有名“东莞”在广东。于是想起了王献唐先生的“部落迁移之后,地名随之, 愈迁愈远,地名亦随之愈远。前代史籍,时有同名之地,胥由于此。”(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51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

《辞海》对“东莞”的注释为:

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南朝宋移置今莒县。

郡名:①汉建安初分琅琊、齐郡置,治所在今沂水东北,辖境相当今临朐、沂水、蒙阴、沂源等县地;②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东南。

县名,要广东珠江三角州东部,汉为博罗县,东晋为宝安县,唐为东莞县。

   从历史发展顺序看,汉时的东莞在山东;晋时的东莞一在山东,一在江苏;唐时的东莞在广东。根据“族迁地名随,地名越远越晚。”的规律可知,“东莞”地名的南迁,与东莞人的南迁有关。汉末晋初,东莞人的南迁有诸葛氏家族,张昭、赵昱家族,徐邈、臧琨家族,刘穆之家族等。

   诸葛瑾,诸葛亮胞兄,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汉末移居江东,受到孙权优礼,以绥南将军代吕蒙为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子,诸葛恪,孙权继位后为太傅,秉承国政。

  张昭,彭城人;赵昱,琅琊人。《三国志·张昭传》载:“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昱)皆渡江。”张昭对孙权,“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而昭的发小是琅琊赵昱,东海王朗等,是南迁来的士族群体。

  徐邈,东莞姑幕人;臧(琨)焘,东莞莒人。《晋书·徐邈传》:“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焘)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徐邈,尤善经传,建元中为太子前卫率,授太子经。徐邈弟徐广,经学大师。臧琨(焘),谢玄的国学助教,谢玄、刘裕的重臣。

  刘穆之,东莞莒人,少好《书》、《传》,与宋高祖刘裕患难之交,是刘裕的左膀右臂。

     北人南迁的高潮是“八王之乱”之后,《晋书·王导传》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地理志》载:“永嘉之乱……,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流人,相率过江淮。”学者统计,西晋末和南朝时,南迁北人大约有90多万。这90多万北人主要徙居在长江流域,这是东晋政权的政治、军事靠山。为了保证这90多万北人的生活、生计及对东晋皇权政治、军事上的长期有效地拥戴和支持,必须用优惠的政策安抚和维系这庞大的人群。为此东晋政权实行了王导提出的“侨寄法”。

所谓“侨寄”,就是把迁到长江流域的北方人,按照在北方时的州、郡、县名,重新命名新地,南迁北人是以家族、氏族、村落、乡党、闾里甚至于县邑的群体性迁移,是老少祖孙亲属的整体性迁移。北方人的宗族、地域观念很强,实行侨州、郡、县制,把这些北方人安置到江南,就保持了原来 族群、乡里的稳定性,使他从观念、习俗等方面,真正把新居当成自己的家。

 南宋《毗陵志》载:“晋陵境内尚有南兰陵、南东莞等侨郡,及莒、东莞、姑幕等县。”在江乘县(今江苏句容县北60里)境内侨立琅琊郡。为区别原山东琅琊郡,江乘琅琊郡称为南琅琊郡。北方的琅琊郡有临沂县,(琅琊王氏就是临沂人),于是在南琅琊郡的江乘界内也设立了临沂县。这样琅琊、临沂这些北方的地名,就随着琅琊人的渡江南迁,也落地江南了。

在侨寄江南的青、徐氏族中,最有名望、最有影响的是琅琊王氏。

晋元帝司马睿要在江南建邺做皇帝,也就是要把晋的政治、军事中心由洛阳移到建邺,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支持和保驾护航。现成的、与他关系极为密切就是琅琊王氏。

元帝司马睿与琅琊、与琅琊王氏的关系,历史久远、错综复杂。元帝司马睿,是琅琊王司马伷的孙子,司马睿与其父司马覲均袭封琅琊王。司马睿与琅琊人王导关系密切,王导经常劝司马睿回到琅琊封地去。当司马睿以安东将军出镇下邳时,就请王导为安东司马,做为自己最高最亲近的谋士。

元帝渡江,就是听从了王导的建议,即“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邺。”

元帝渡江时,跟随大量琅琊国人,“晋乱,琅琊国人随元帝过江千余户。”因此,跟随元帝渡江的琅琊人可用万计。为使这些以氏族、家族为纽带,世家与宾客、部曲结为一体的庞大人群扎根江南。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自这一世族的奠基者王吉,由琅琊皋虞(在今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温泉镇西皋虞村) 徙家于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其子孙在郡治临沂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有王祥王导王羲之王俭等。

王氏显贵,从卧冰求鲤王祥、王览兄弟开始,到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名士王衍,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经历了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王导、王敦兄弟协助司马睿南渡、并在建康重建晋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震江东,王氏的门生子弟都被安插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据统计,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除了政治上的辉煌,琅琊王氏在文化艺术上也是累世风流,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有文章流传于世的共73人,擅书者43人,从王览、王正、王旷、王导到王羲之……诸多王氏子孙在书法、音乐、绘画及文学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一时之冠冕。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评价: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是历史上比较早的兼精绘画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于书法,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书法世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尤其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沂蒙旧事】琅琊国的历史变迁
隋唐时期——山东、沂蒙、临沂
这是一份临沂的简历,请收好传下去
地图小王子(4):因沂水得名的城市:沂源、沂水、临沂、新沂
说说沂南县的来历
西晋琅琊郡临沂县人王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