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与初中衔接,准备好了吗?
孩子要上初中了,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扬起稚嫩的脸庞,开始新的征程啦!家长们也许觉得,这一次会与每一个新学年开始一样,孩子新奇一阵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初中的学习生活。可是,有些家长会慢慢地发现——
孩子小学时是班里的积极分子,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也非常好,但上初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竟然只考了30分,孩子很苦恼,情绪也低落了不少。
孩子上小学时作文很优秀,总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诵读。到了初中后,别的科目尽管也不错,但是作文水平似乎下降了许多。老师说孩子的作文没有亮点,属于中等水平,谈不上优秀。那么,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对作文的评价标准有什么不同呢?
孩子小学时是老师眼里的乖孩子、好学生,学习上也一直比较顺利。可到了初中,孩子却渐渐觉得学习很吃力,有点跟不上了。
孩子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难道仅仅是在小学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所发生的变化吗?其实,小初衔接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转变,这背后有许多需要家长重视的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从小学到初中是个自然而然的过渡。孩子上初中后,会逐渐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也能自然而然地跟上去;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意识到了小初衔接的重要性,却把小初衔接的重点简单地放在了知识方面。他们会让孩子提前预习初中的课本,或者找个家教提前教给孩子初中的知识。其实,小初衔接远远不只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深层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适应高强度学习的好心态才是小初衔接的重中之重。
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同样是学习,但面对新课程、新老师、新环境,孩子会遭遇一系列的挑战:
1.环境改变了。上初中后,面对新环境,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难免会有不适应,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进行调节。
2.科目增加了。小学的课程较简单,一般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而到了初中,科目会大量增加,因此孩子会普遍反映学习负担重了。这时候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自我协调能力。
3.知识变难了。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对知识做深入理解。孩子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往往会感到很不适应。
4.教法不同了。初中老师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手把手”地教了,因此,学生应逐步具备自学能力。对于一个新知识,小学老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讲几遍。而到了中学,知识量大,课时安排紧,老师讲课往往“点到为止”,课下仍需学生做进一步的理解,并做好巩固。另外,小学教师更注重自己主导学生来学习,学生只要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往往就能取得好成绩;但中学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那些只满足于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往往不再“拔尖”了。
5.学校和老师不再实行“保姆式”管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老师不再对学生进行“保姆式”的管理。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也须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老师不会在生活中处处提醒学生,而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
顺利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升入初中后会面临这么大的挑战,我们家长又该如何协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呢?
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进入中学后,最优秀的学生往往不是最聪明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更容易出类拔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初中生的“资本”。要想成为优秀的初中生,需要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第一,学会预习和复习。中学阶段孩子接触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因此需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对课堂上的信息能做到及时的消化和吸收。
第二,从模仿到理解。小学老师讲完例题后,会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模仿解答方法。而中学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讲概念,要求学生在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这要求学生提高自己对问题深入理解的能力。所以,经常会有初一的学生反映,上课时自己也能听懂,但是课下做作业时还是一头雾水。
第三,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老师说得多管得多,中学则提倡主动学习和独立意识。这就需要初中生学会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己督促自己学习。
第四,注重学习方法。有的孩子上课听得很认真,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是不理想。原因很简单,老师一节课会说很多话,学生可能都听明白了,但却没有抓住重点、难点。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多门功课,初中生需要更加注重学习方法,掌握知识间的关系。
如果能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对于孩子顺利完成小初衔接会有很大帮助。接下来,我们重点谈一下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
预习复习很关键
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刚开始时,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着学生预习,让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随后,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独立预习,课堂上进行检查。
怎样独立预习,预习哪些内容,每次安排多长时间呢?对于初中生来说,预习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成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每个学生应养成自觉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为课堂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学期预习:
在开学前(假期里)或开学初期,抽出一定的时间,通读新教材,对学科知识体系有概括性的了解,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阶段预习:
利用星期六下午或星期日的一定时间,预习下周将要学习的某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明确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初步建立起本章(或单元)的知识结构,能从整体的高度掌握知识。
课前预习:
A. 课本知识的预习。按老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在课余时间每科用5~10分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预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努力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
B. 课外知识的收集及整理。力争自己动手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如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同学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预习效果。
学期预习和阶段预习,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预习方式,是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整体上俯视知识框架,所以,预习时不必刻意要求很细致。而课前预习是针对每节课的预习,内容比较少且集中,要求详细和准确,所以要求学生要像做作业一样认真对待。
复习的方法有很多,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关键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复习方法并坚持下去,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当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有效复习方法时,不妨借鉴一下成功者的经验。
复习要把握时间和频率。就时间上来说,当天学的东西当天就进行复习,时间拖得越长,遗忘得就越多。复习时,一方面通过看书、看笔记来回忆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强化。
若五六门甚至更多的功课需要复习时,通常要在完成老师任务的前提下,在自己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扬长避短,即加强弱科,巩固优科,争取发展一两个强科。因此,这就要求做好复习计划,包括复习时间和内容的计划和安排。
另外,复习的频率也需注意。复习不是一次性工作。对于新学内容当天要复习,过三天需再复习一遍,周末则把本周所学内容总体复习一遍。最好进行“循环复习法”,以一个月为周期,例如,在学习第四单元时,除了复习本单元,还复习第一单元;在复习第三单元的时候则顺带复习第二单元。此外,还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和考试前的复习。
“尝试回忆”复习法。复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是“尝试回忆”复习法,即先不看书,把老师上课讲的主要内容回忆一遍,有人称之为“过电影”,边回忆,边写在纸上,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就先空着。结束后,再打开课堂笔记和书本对照,这样对检查自己听课、学习的效果十分有好处,尤其对于那些回忆不起来的内容,或者回忆错误的内容,对照后印象会特别深刻。
或者在临睡之前躺在床上闭住眼睛努力回忆老师今天讲课的重点,到回忆中断的时候拿出课本和笔记本再看一遍,对于平时复习或者每日复习来说,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效果也非常好。
“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法。阶段性复习或者学期复习时,一般是根据老师的复习进度进行,但也要安排较多的时间复习自己较差的科目,争取把所有的问题在复习中解决,不留下任何疑点。这就需要联系前后知识点,总结一些技巧和规律。
“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即:先翻到目录,把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框架;再翻到具体章节,一字不落地看一遍,以求细致理解每一个知识要素;而后回忆、联想书上的知识点;最后要做的便是再根据目录,把各个章节的知识再回顾一次。
错题集,学科学习的“法宝”。整理“错题集”,是优秀学生普遍具有的好习惯,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法宝”。
整理“错题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分析、总结和归纳。分析,即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查漏补缺;归纳,把不同类型的题目按照解题方法或者考查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有序归纳;总结,即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和思路。
如果是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把书上有关的章节重新仔细看一遍,把它补做起来;如果是自己粗心造成的错误,就把错处标出来,引起今后注意;如果是因缺乏分析、运算能力而做错了的题目,就加强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思考能力。当然,“错题集”不仅仅局限于题目,把平时的错别字、成语、英语中难记的句子和单词记下来,多拿出来看看,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对错题进行的分类分析,其实也是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题目的思考及对其他解题方法的探索,也是将各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些能力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习,对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实践也有较大帮助。
其他重要习惯
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认真领会,力求在课堂上掌握知识,课后独立、高效地完成作业。另外,初中科目较多,课堂信息量较大,这对孩子的课堂笔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孩子需要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重点地记笔记。
刚进入初中时,文文记课堂笔记总是不得要领,没有条理,也不全面。文文妈妈发现之后,开始每天检查文文的笔记,发现不妥的地方让她重新整理,指点她如何能记得快、记得好。妈妈告诉文文:课堂上需要把听和记结合起来,不能只听不记或者只记不听。但记笔记并不是把老师的话一句不差地记下来,可以着重记老师强调的部分,或者在课前预习时有什么地方比较疑惑,但是经过老师讲解明白了,把这些内容记下来。
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听课不能只听不记,但也不能全记、漏记。课堂笔记可以记在课本的空白处,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方便和课本内容相联系,便于今后复习;也可以运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不同的内容,用小便签本记录要点贴在大笔记本上,这样复习的时候易识别。家长朋友可以像文文妈妈一样,在孩子升入初中以后,在一段时间内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并告诉他基本的方法,让孩子逐步适应初中生活。
科学运筹时间。孩子刚上初中,学习内容一下子增多,如果没有计划性,很容易让学习一团糟。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制订计划,包括事务计划表和时间计划表。
事务计划表。可以让孩子把每天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分类,比如先做作业是一级重要,看科教节目是二等重要,找同学玩是三等重要。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做事情分清主次的好习惯。
时间计划表。合适的时间计划,相当于给自己的行为套上了一个“金箍”,想玩儿的时候想想自己的计划表,确定这个时间是学习时间还是玩儿的时间。家长协助孩子把一天的时间做个统计,上课占用多长时间,空余时间有多长,可以用来做什么。比如放学后到晚饭一般有一个小时,可用来完成作业。晚饭后稍事休息就可做习题和有计划的复习。早上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英语或语文方面的朗读。
具体指导,每个学科都有特点
语文方面: 需要积累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好语文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所以,学习语文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而语文的积累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比如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方式,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坚持每天写日记,增强写作水平等。下面是一些学好语文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1.日有所读
阅读不仅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写作水平,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阅读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处于小初衔接阶段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读《水浒传》《西游记》《周国平文集》《论语》《朱自清全集》《老舍文集》等经典著作,也可以接触《百年孤独》《飞鸟集》《老人与海》《悲惨世界》《平民史诗》《冰岛之钟》《蝇王》《静静的顿河》《童年》等国外经典作品。
孩子需要读的书很多,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每本书都精读,每本都精读也不利于孩子对整体书目的把握。所以,读书也要讲方法,有的书可以细细品味,如《周国平文集》《论语》;有的书则可以略读,知道大概内容,把握中心主旨即可;而对于像《水浒传》《西游记》这些已经拍成电视作品的书,可建议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比较一下电视情节跟书中描述的异同,加强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读书的时间可视孩子的情况而定,在学校上学期间,可以每天抽出30~60分钟来阅读;如果是暑假,则要制订出详细的读书计划。
2.写一写
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写作能力的培养则重在平时的积累。所以,用笔记本记下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阅读后的感受,是锻炼思维、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孩子处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过渡期,会有对未来学习的期盼和一些想法,家长不妨让孩子记录下这些内容,适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对未来有一个相对正确的定位。
另外,对于一些有上网条件的家庭来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网站上建立博客,让孩子把日记发表在网上,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在与其他博友的交流中得到提高。
3.学会从多种渠道解决问题
到了初中,科目增多,需要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这就需要孩子有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有问题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查字典、词典;查看课本;上网查资料;询问老师、同学或亲人;等等,这也是对其自主能力的培养。家长平时多注意孩子解决问题时的常用方法,启发他使用其他方法,开拓孩子的思维,让他在今后的学习困难中能够从容不迫。
数学方面:加强知识的理解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在思维的形式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接受知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式。他们思维活跃,但缺乏严密性和深刻性;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抽象,说理、推理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将会出现知识的断层。有两种比较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1.勤写数学日记。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应用意识的要求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得到提高,数学日记可以是学习数学的感悟、对疑难问题的思考、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发现、学习数学后在生活中的运用。
2.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数学知识。
数学的语言很精炼,数学的思维也非常严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在学习一个数学知识后,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查找这些知识的来源,让孩子学会推理,对数学知识进行自己的总结和诠释,这样有利于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有亲切感,让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英语方面:英语变成主课
进入初中,英语变成主课,带有一定的应试色彩,不再是小学阶段的兴趣学习了。可能孩子会面临以下学习困难:语法难学、单词难记、阅读能力差、不会写英语作文。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形成“学习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帮助孩子排除英语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是小初衔接的一个关键点。家长可以与孩子多交流,鼓励他参加一些趣味性和竞争性强的游戏、竞赛、团体活动,比如,英语角、口语竞赛,以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英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非常重要。除了跟随老师学习必要的语音知识外,加强课外的英语阅读是扩充词汇的好方法。课外阅读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积累词汇。课堂上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思,如果推断不出来的话,就要查词典并摘抄到小本子上,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背诵记忆。这种随时记录,反复记忆的方法,能使词汇量增加很快。
读诵结合。英语阅读有时会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适度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背诵可以激发孩子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当然,在听和读之中,孩子的英语语感也得到了培养。另外,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能使孩子有身历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小初衔接阶段,孩子可以阅读的英语读物有很多,比如外研社出版的部分图书——书虫系列,新标准中小学分级英语读物,剑桥英语分级读物,轻松英语名作欣赏系列,企鹅英语分级有声读物系列,等等。
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课程少、年龄小,教学特点侧重于趣味性等原因,小学生比较“贪玩”,学习时很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果不让孩子逐渐改变这种学习方式,他到了初中就很难适应。
有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中,每天作业写到很晚,成绩却不见起色。我留意观察了几次,主要原因是他写得慢,很磨蹭。这么大了,一天到晚还想着玩,不听话。我该怎样让他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学习呢?
首先要让孩子认清玩与学的关系。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处理好学与玩儿的关系。
认清学与玩的关系
一方面,家长在认清学与玩的关系的基础上,给孩子讲清道理,要求孩子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要求他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如果因为玩而影响了学习,孩子应该对自己有惩罚的措施。
另一方面,家长要认真安排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活动。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全家人痛痛快快地玩一场,帮助孩子放松身心。玩的时候不必提学习的事情,免得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再有,指导孩子玩出水平来,玩出智慧来。比如,指导孩子玩电脑;指导孩子搞科学小发明、小制作;还可以指导孩子搞调查、养殖等。这样,把玩与学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最后,在玩中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给以保护和鼓励,说不定这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萌芽。
学会管理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如果孩子不会管理时间,他对时间也就没有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1. 善用小闹钟。
晨晨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晨晨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晨晨的作业总量和晨晨做作业的效率,帮他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他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此后,晨晨妈妈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成了晨晨最好的催促。
引导孩子在做作业时善用小闹钟,不仅可以提高他做作业的效率,让孩子拥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也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他不会再把作业当做帮父母或老师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位家长讲他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的儿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回来之后都要洗澡,如果不提醒他们时间,两个人可以在里面打打闹闹洗上半个小时不出来,根本想不起来还有作业需要完成。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过了大约10分钟,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算刚才洗澡用了多长时间?谁答得准确,我会表扬他时间观念强。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许多学生都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学习方法和时间观念面临着重大的改变,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相互配合,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一般来说,小学五六年级,学校教育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而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例如阅读完一定篇幅的书籍、画一幅画、写一篇短文等。做这些工作要有适当的质量控制。这样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效率,适应中学考试有很大好处。
总之,在学习方面,家长要要求孩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家长尽量少些干涉和包办,多些了解和帮扶,帮孩子为初中学习做好铺垫。在小初衔接的暑假中,家长还应该加强孩子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进入中学以后,很多学科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都很高。而在生活方面,家长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齐下手,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顺利开始初中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升初“后”学科学习实战指南
开学前,父母必须帮孩子做的3件事,少一件都不行!
小学成绩好,上了初中就掉队,小升初过渡期你必须注意的事!
2018郑州小升初暑假规划重点:让孩子新初一开学就能赶超同学
【家有小学生】预习的正确开启方式
数学老师的“真心话”:小学奥数就这20个重难点,真没必要去辅导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