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心得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jī)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四章

为民请命是老子一贯主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的救世情怀在这一句中体会的最为深切。

正义是否能最终实现,是古代思想家最为关心的,他们大多对此信心不足,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特别引人注目。社会正义是不可为而为之吗?人类永远陷入丛林法则吗?老子显然是最坚定的正义守护者,正义必将最终实现,人类必定从野蛮走向文明。

《道德经》从道的论述开始,最后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作为结束语。“不争利他”是老子对人类文明的终极期待。

中国人以祭祀不辍为最崇高信仰,祭祀就是祭天祭圣人祭祖先。祭祀的本意就是让人常常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天命的核心就是保民。老子的三宝是保民的要旨,天威、天诛、天网就是祭天畏天的根源。

若使民常畏天敬天,人间哪有奇者。道生万物,利而不害。奇者自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来惩戒。,“执而杀之”有违天道,违天道则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前边两段经文就是因果循环,“以无事取天下”才是正道,否则天道轮回必有果报。

人们常常说一句话:“人命关天”。万物为道所生,任何人无法决定别人生死,这是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人的智慧。

任何人都没有决定生死的司法权,表面上看,是父母给了孩子生的权利,但实际上世间万物都是道所生,然后由德畜之。德下化成上德下德仁义礼智信,“奇者”是失道失德者。人间四大:道天地人。天法道,只有道的司法委托者上天才有执法权。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道利而不害。“奈何以死惧之”和“使民畏死者”都是违背了天道的行为。天威是道的守护神,天威的主要对象是“奇者”,奇者,司法者可执而杀之。司杀者掌管着世人的命运,握有生杀大权,只有上天才能掌管世人的命运。

世人都是道所生,生命之下人人平等,谁也不能行私刑。楚国国都一个人鼻端涂了薄薄的一层陶土,大匠挥起斧头,形成一股旋风,顺势把鼻端的土斫下来,斫的一点不剩,而且没有伤到鼻子,并且毫不失色,稳如磐石的立在那里。代替天道司杀者杀,就是代替大工匠去斫砍,那非自己把自己鼻子砍下来不可。

此章“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一句一直被错解为老子要杀恶人,这是误解老子思想最严重的地方。老子慈悲谦下济世救人,怎么会要杀恶人呢?与“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不是自相矛盾吗?老子思想是华夏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句法、文字的错会而误解大师是不应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释微》——第七十四章
《道德经》七十四章精解及译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74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解析·《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