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城》:真正的成熟,是学会与这个世界和解
userphoto

2022.08.28 河北

关注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那个中国最为动乱的时期,位于湘西的边城茶峒,却保有一方净土。

用作者沈从文的话来说:“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在这里:水陆商务既不受战争停顿,也不为土匪影响;民风纯朴,重信轻利,哪怕是为世俗所偏见的妓女,也是爱憎分明,比起外面世界的人更可信任;虽偶有天灾,但鲜有人祸,人们也就只有在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时,才会为一种不幸所绊倒;……

这,并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的《边城》,沈从文用最好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人性中关于善和爱的至美之境。

没有黑暗,更无人祸,边城的生活,几乎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的一切想象与向往。

但是,书中主角之间的爱恨纠缠却也充满遗憾与无奈!

沈从文说:“凡事都有偶然与凑巧,结果却又是宿命的必然。”

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从来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面对遗憾与无奈,除了将一切归于天意的安排外,更应该学会放下。——笑着与这个世界和解,方能在历经千帆过后,多一分理智,去化解爱与恨的纠葛。

就像边城民众在面对天灾时所表现的那样:“遇到大水的年月,沿河有被大水冲垮了的人家,他们面对损失,也就远远的看着,面对天灾就像是正常损失一样,虽有不舍,但并无过分执着。”

“虽有不舍,但并无过分执着”——短短十来字,已然说透了与世界和解的处世哲学。

01,生活的常态,便是无常

早在十数年前,管渡船的老船夫的女儿就因殉情而亡,只留下刚出生不久的翠翠与老人相依为命。

成长起来的翠翠,从未受过世俗的污染,就像自然的精灵一样,有种“天然合一”的纯粹之美。

为人仗义,受人尊重的船总顺顺,其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也都被教育得豪爽慷慨,不骄惰,不浮华。

端午节看龙舟,是翠翠与傩送的初次邂逅。

宫崎骏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第一次就注定羁绊一生,就像一颗树一样生在心里,生生世世。”

一个是情窦初开的怀情少女,一个是血气方刚的俊美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翠翠与傩送,已然互生情愫。

然而,很多时候,决定两人能否在一起的真正原因其实并不取决于有没有爱情,而是那些和爱情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与傩送一样,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

在明白弟弟对翠翠的心意之后,天保自知竞争不过,于是负气远行,却在途中落水身亡。

顺顺白发人送黑发人。

哥哥的死,使得傩送不知如何面对自己与翠翠的感情,于是选择逃避。

一心想为孙女找个好归宿的老船夫,最终也未能如愿,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含憾而终!

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总有丰年和荒年。即便身处世外桃源般的边城,也不曾例外。

《阿甘正传》中说:“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异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哪种。”

但无论好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坦然接受,方能经营好往后的人生。

面对生活的无常,我们需要与这个世界和解,于他人,不怨恨,于自己,不卑微,不纠结过去,方能不辜负当下。

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总有些遗憾要学会放下,前路不需要太重的行囊。”

02,与这个世界和解,是对他人的宽恕

虽说过去了十几年,但是对于女儿的死,老船夫始终没能放下。

沈从文在书中的原文是这样写的:“这些事从老船夫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天去负责。翠翠祖父口中的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种不幸的安排。摊派到本身的一份,说来实在不公平!说是放下了,也正是不能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件事。”

老人虽嘴上不说,但对于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多少有所芥蒂。

因为,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像极了当年翠翠的父母,老人潜意识里多少有点耿耿于怀。

所以,对于天保的提亲,哪怕没能得到翠翠的回应,老人也不做明确拒绝,而只是一味的拖延与推诿。甚至在看出翠翠钟情于傩送的情况下,依然希望天保能用唱歌的方式赢得翠翠的欢心!

而另一边,提亲未果的天保在得知弟弟对翠翠的心意后,自知竞争不过,心灰意冷的同时也对老船夫做事的方式极为不满,于是负气远行经商,不料途中出了意外,落水身亡。

痛失至亲的傩送与顺顺,或多或少的将责任归结到老人身上,对老人产生了反感与怨恨!

同时,哥哥的死,也让傩送在面对翠翠的感情时,再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心境。

纵观全部经过:老船夫纠结女儿的死,从而无意间在孙女的感情上平添了诸多事端;得不到翠翠回应的天保,带着对老人的怨念负气远行,结果途中意外身亡;天保的死,让得傩送加深了对老人的怨恨,已然无法面对自己与翠翠的感情……

归根到底,皆是对他人的不满而使自己变得不痛快,进而一步步走向悲剧!

南非国父曼德拉,在其自传中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然在狱中。”

所以,放宽心,心若窄了,伤人又伤己,何必呢?

知道珍珠是如何诞生的吗?

沙子进入蚌壳,蚌极度不舒服,但又无力将沙子吐出。于是,蚌选择接纳,它不但接受了沙子的存在,甚至还把沙子当作自我的一部分进行包裹与温养,最终,将其孕育成为珍珠。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与蚌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容不下那颗进入壳内的沙子,那么就只能在折磨与膈应中度过余生。

岁月很长,但人生苦短,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放下执念,学会与这个世界和解,这样,才能成为自我人生路上的摆渡人,渡人,更渡己。

03,与这个世界和解,是对自我的救赎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妻子背叛的安迪在得知妻子被害真相时,却忍不住自责:“是我杀了她,虽然不是我开的枪,但是我把她给赶走了。她是因为我而死的,都怪我。”

多数人的内心,多少都有点自责型人格,当在乎的人或事出现意外时,总是习惯性的自我苛责。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如此,《边城》中的傩送与老船夫亦是如此。

“翠翠的长成,使祖父记起了些旧事,从掩埋在一大堆时间的故事中,重新找回了些东西。”

对于女儿的死,老船夫的放不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责。

这种自责,造就了老人在翠翠婚事上极端而又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出于对女儿的愧疚,老人一门心思要为翠翠找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另一方面,老人又怕自己的主张不合翠翠的心意,担心翠翠会像她母亲那样走极端。

于是,在孙女的婚事上,老人表现的既心心念念又谨小慎微!

对于翠翠的心意,只敢侧面试探;对于天保的提亲,又是各种推诿;甚至在看出翠翠钟情于傩送后,也不敢直接说透……

老人种种不干脆的处事方式,在天保与傩送看来,无疑就变成了弯弯绕绕的做作与心机!特别是在兄弟俩互明心意并公平竞争过后,更是增添了对老人的反感与怨念。这,才有了后来天保的负气远行与意外身亡。

天保的死,像一颗拔不出的刺一样,深深扎进傩送的心底。兄弟俩爱上同一个女孩,结果因自己的胜出而导致哥哥的意外丧命!

不用说,都能听到傩送内心自我苛责的声音。

此时的傩送,一边是对翠翠极致的爱情,另一边又是对哥哥有愧的亲情,陷入两难的煎熬与纠结。

无奈之下,傩送也像当初的天保一样,以驾船远行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与此同时,对于天保的死,老船夫又何曾好受?

事情发生后,众人的故作回避,顺顺的强颜欢笑,傩送的冷淡,无一不给老人无声的谴责!

这,也终究成为压垮老人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只剩下翠翠守着渡船,孤独的等待傩送归来。

一个人,一条船,一个渡口,一生等待……

樊登老师曾说过:“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动力去改进,首先要懂得接纳自己,才有力量向前。”

所以,我们要学会与自己握手言和,不要太过于为难自己,与其在自我折磨中度日,不如坦然的自我接纳。

毕竟,人生在世,我们需要的是被生活的美好所吸引,而不是被对自己的不满所驱使。

04,写在最后

书的最后一句:“也许,这个人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开放式结尾,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于是,便涌现出很多续写《边城》的文章。

写者虽多,但其内容基本殊途同归:要么,傩送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要么,终其一生,物是人非事事休。

而这,则主要取决于书中主角能否与这个世界和解。

作者汪曾祺认为,《边城》不是挽歌,而是希望之歌。当然,他所说的希望,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爱与善的呼唤。

而在这里,我们希望,无论是书中人,还是现实中的你和我,都能在生活的历练中做到真正的放下与释怀。

愿你我历尽千帆,尝遍遗憾的滋味也熬过狼狈的时光,终能笑着与这个世界和解。

毕竟,人,总是要从过去走出来的,不能让过去影响你的未来。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说的那样:“那些让你难过的事,总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这,就是与这个世界和解过后的云淡风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从文同名小说改编电影《边城》:摆渡女的婚事
沈从文《边城》赏析
那个叫茶峒的地方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以《边城》为例
《边城》书评
春天来了,世界需要沈从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