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延巳虽是花间词人,但他的词风清新自然,首开北宋婉约词先河,叶嘉莹也对他赞许有加

词这种起源于唐代的文学体裁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温庭筠是一个致力于填词的文人,温庭筠之后的韦庄,他们形成了晚唐五代词坛上有名的花间词流派。温庭筠、韦庄之后,有一个词人,他承接花间词风,又开启宋词的先河,这个人就是冯延巳

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是唐五代中鼎足而立的三位著名词人。但他们在表情达意上各有所长,温庭筠词作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华丽的辞藻和浓艳的情感,韦庄的词则以抒写情感事件见长。而冯延巳的词传达的却是深层次的内心情感。

说到花间派三位词人的风格时,叶嘉莹先生有过一段精彩的点评,她说:温庭筠的词精美而缺乏个性,是词之初起所具有的一般现象。

韦庄的词则打破了这种一般性,他使词从只供歌唱的不具个性的艳曲转而为可供读者抒写情意的极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只是不易引起更深远的联想。

但是,到了冯延巳,他的词既富主观直接感发之力量,又不为外表事件所拘限。冯延巳的词虽然受到花间词人的影响,但是他的词又不同于花间词人的作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堂庑,这个词是就是王国维评价冯延己词作风格的,它的意思就是说冯延己词作的视野、格局已经超越了前辈词人,不再拘泥于五代花间词对女性闺阁的情感描写。王国维从词的风格和对后世词作的影响力两个方面肯定了冯延巳词作艺术的成就

冯延巳,字正中,扬州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词学评论家刘熙载就在《艺概》中提出:“(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冯延巳的词写得通俗易懂,不崇尚堆砌华丽的辞藻,但却写得清新自然,而且清新中往往蕴含着百转千折、委婉缠绵的情思。这首《鹊踏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寒山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红绡掩泪思量遍。

开篇句写的是繁茂的枝头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冯延巳笔下的千万片落梅花已不仅只是词人的眼前所见。

当花瓣离开枝头,也预示着花瓣的生命周期结束了,飘落的梅花在词人眼中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的表现了

花瓣凋零,生命陨落。千万片花瓣在风中飘落的景象是何等绚烂缤纷。词人认为,落红即使花瓣离开枝头的无情,也是对枝头的最后一份眷恋

所以下面的“犹自多情”四个字,又写出了梅花的多情。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翻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这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景象,这是词人对梅花生命历程的思考

接下来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二句,才开始正面写人叙事,词义通俗明了,大意是说,昨夜的歌舞酒宴结束得很早,词人酒醒之后,无限惆怅起来。

词人为什么酒醒之后添新愁?原来是笙歌容易散与梅花的凋零,这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的意象遥遥相应。

歌舞宴席的结束也就意味着词人要与朋友分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终日能在一起谈心的朋友,这让词人想到了梅花飘落,梅花的凋零与朋友的分散,正是生活的常态。

面对此易落易散的短暂无常的人生,生命的哀伤愁苦当然也是必然的了,词人内心油然而生对生命的思考

所以落花既随风飘转,表现得如此眷恋多情,而词人也在歌散酒醒的时候平添了无限哀愁。这两句虽然写的是现实里的人与事,可是在梅花飘落,飞红满天的场景的映衬下,这二句便有着更深刻的意蕴了

下片“楼上春山寒四面”,说的是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这只是词人对所居环境的描写,但是下面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二句后,才能体会出诗人在楼上凝望的时间之长以及词人内心挥之不去的无限惆怅。

词人接着写到,一行行鸿雁从天边掠过,蔼蔼暮色逐渐从天边蔓延开来,鸿雁春来秋去,也最容易引人想起踪迹的无定与节序的无常。而词人竟在这小楼之上伫立良久,凝望这些漂泊的鸿雁消失在天际。

接下来的“暮景烟深浅”五个字,正写出暮烟因远近而呈现出浓淡不同的形态。这五个字不仅写出了一片苍然的暮色,更写出了高楼上对此苍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怅惘的哀愁

从白昼到日暮,诗人为何竟在楼上凝望至如此之久,答案就在结尾的两句中。“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便完全归结到感情的答案来了。

原来此人是在苦等着某个人的归来。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至于词人为何凭倚在栏杆旁边如此之久?那当然乃是因为内心中有一种期待与思念的感情的缘故。

冯延巳所说的“人不见”,所表达的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状态,这种感情可以是为某人而发的,但又并不使读者受任何现实人物的拘限。词人所写的,乃是现实中的人和事;而词人要表达的,则是一片全属于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

冯延巳的词不假修饰、清新自然。上面的这首《鹊踏枝》就是明证,如果只列举一首,似乎不具有说服力,而下面《采桑子》正是体现冯延巳词清新自然的代表作品: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这首《采桑子》,并无浓厚的脂粉气息,只是感到词中似有一股清澈的流水随着情感的发展而自然流淌

“独自寻芳,满目悲凉”,开篇两句就为词作定下了悲伤的基调。词人花前游乐却没有游春伴侣陪同,他只好独自寻觅春天的芬芳。孤独令词人内心伤感,他举目四望,眼前一片凄凉,这也折射出词人情感世界的孤独哀伤

词人在情感的孤独哀伤中,对游春也失去了兴致,纵使笙歌入耳,婉转悠扬,也只能唤起曾经记忆,从而更添感伤惆怅。

“纵有笙歌亦断肠”。尽是极其自然流畅的词句,毫无矫揉造作之嫌,没有修饰,仅几句情景交融表达心理感受的描绘,却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

“笙歌”,笙代指各种乐器。笙歌即指各种乐器演奏声和歌声。笙歌在游乐时最受欢迎,但无人相伴,则笙歌之声,十足令人生悲。“纵有”两字,从反面衬托出词人内心世界的悲伤:笙歌散尽,固然使人因孤寂而断肠,但他却感到即使笙歌满耳,也仍然是愁肠欲断。

林中戏蝶、帘间飞燕成双成对,既照应上文,又衬托词中人物的孤单悲伤而忍不住地一再思量,词人将无限愁绪赋给那绿树青苔上洒满斑驳的斜阳。

彩蝶、燕子都成双成对,使他怎能再耐得住自己的孤独之感!“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斜照在绿树青苔之上的静景,正与上片的“满目悲凉”遥相呼应。

冯延巳的这首《采桑子》,词语清新淡雅,词景山清水秀,词境诗情画意,词情自然流畅。由此可见,冯延巳词注重的是创设一种表达情感的意境

整首词情感层层深入,情景水乳交融,特别是其词所表现出的哀而不伤、思而不艳、含蓄蕴藉、雍容闲雅,具有温文闲雅的美感。

冯延巳词是一种以情感为中心的抒情状态,以朦胧的哀怨之美,铸就了柔美的清新的自然的词体特征。当代著名词学家叶嘉莹先生就盛赞冯延巳的词作称赞不已,她说冯延巳的词作不喜雕饰而散发出清新秀逸的感发之气。

读冯延巳的词,词中的情感世界所蕴含的清新自然的趣味会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其清新自然的词风对北宋中前期士大夫雅词形成具有重要的开启作用。

冯延巳词中的情感世界是很深的,既体现为其词情感涵量深沉广大,又体现为其词蕴含的情感深挚动人,更体现为其词的清新秀逸和意境的深远

就像刘熙载所说,冯延巳的词风,晏殊从中学到了俊丽的一面,欧阳修从中学到了精髓。晏殊与欧阳修是被人公认的受冯延巳词影响最大、最深的。

因此可以说,以晏殊、欧阳修为主的北宋中前期士大夫崇雅词派,继承与发展了南唐词风,特别是继承与发展了冯延巳的清新自然的词风也可以说,冯延巳首开了北宋婉约词的先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国学网-- 孤独者的耽溺与沉醉
第四讲 冯延巳(上)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冯延巳《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
唐词鉴赏-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冯延巳)
冯廷巳词作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